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莫亚华 《河北医学》2016,(8):1310-1312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ALI /ARDS 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其中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的(VT5~6mL/Kg)的27例(PEEP10~15cmH2 O),使用常规潮气量(VT 9~10mL /Kg)的25例((PEEP6~8 cmH2 O),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出现急性肺损伤的诊治过程。结果:常规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时间9.29±1.11d,肺保护性通气组机械通气时间7.01±1.05d,肺保护性通气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较常规机械通气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性通气组在氧合指数、P(A-a)O2、乳酸、PO2等呼吸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优于常规通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比常规潮气量+PEEP 效果更优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机械通气治疗的发展,有创通气在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全麻患者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亦有双面性。机械通气作为一种侵入性治疗,可直接导致肺组织损伤,即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预防VILI的发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近年研究显示保护性通气对非ARDS患者也具有明显效应,从小潮气量通气中亦可获益。低水平驱动压通气正受到大家推荐,而对高水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是否获益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3.
4.
机械通气治疗ARDS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早在 196 7年Ashbaugh等就首次对成人呼吸窘迫的症状进行了描述 ,但直到 1971年才提出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的概念[1 ,2 ] 。 1994年欧美ARDS联会将ARDS定义为 :①起病急性。②PaO2 FiO2 ≤2 0 0mmHg。③X线胸片示双侧肺浸润。④PAWP(pulmonaryar terywedgepressure)≤ 18mmHg或无左房高压的临床征象[3] 。目前 ,机械通气仍然是ARDS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 ,但近来研究发现 ,机械通气可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救治的1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模式.选择最适PEEP(5~10cmH2O);小潮气量(4~7ml/kg);限制吸氧浓度(≤60%);双水平正压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36~144(54.0±17.6)h.机械通气后PaO2、Pa-CO2及pH值明显改善,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2例,死亡率为16.7%.结论为了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心脏直视术后急性肺损伤患者宜采用肺保护性通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ARDS病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低潮气量(6~8ml/kg),观察患者上机前后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血气分析及呼吸机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等。结果:50例病人氧合指数有所改善,均有CO2潴留及pH值降低(即高碳酸血症)、VALI发生率降低。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ARDS能改善氧合,降低VAL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严重创伤性ARDS的疗效。方法:32例严重创伤性ARDS患者,分为传统潮气量(VT 10~15ml/kg)治疗组(A组)14例,低潮气量(LVT 4~6ml/kg)+呼气末正压(PEEP 5~12cmH2O)治疗组(B组)18例,比较两组的血气、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无差异(P<0.05),PaCO2B组高于A组(P<0.05)。B组的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无VILI发生。结论:保护性通气策略LVT+PEEP治疗严重创伤性ARDS,可改善组织细胞缺氧,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MODS等发生。  相似文献   

8.
ARDS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监护室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机械通气仍是ARDS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ARDS的过程中,临床上存在着很多种机械通气模式。随着近年对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加深,机械通气致相关性肺损伤的了解,提出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现就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比较传统通气策略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LPS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不同原因引起的符合ARDS诊断标准并符合上机指征的54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7例。A组用传统通气策略,B组运用LPSV。对2组呼吸机设置、血分析结果、肺氧合指数、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呼吸机运用时间、住院时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儿的气道峰压(PIP)、潮气量(VT)均低于A组(P<0.01);B组呼气末正压(PEEP)高于A组(P<0.01)。B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A组(P<0.01),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OI)B组高于A组(P<0.01)。B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气胸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采用LPSV治疗ARDS可改善肺部气体氧合,维持适当血氧分压,减少并发症,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0.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ARDS病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低潮气量(6~8 ml/kg),观察患者上机前后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血气分析及呼吸机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等。结果:50例病人氧合指数有所改善,均有CO2潴留及pH值降低(即高碳酸血症)、VALI发生率降低。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ARDS能改善氧合,降低VAL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4例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的治疗分析,探讨适宜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以及减少其相关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吸入性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对其机械通气治疗的模式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4例中治愈21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于吸入性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积极的意义,合理选择和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治愈率,两种新的通气模式HFJV和HFOV与PEEP/CPAP相比,同样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黄日茂  罗万俊  李峰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380-382
目的 研究氨茶碱在体外循环中对肺功能的保护的作用.方法 36例体外循环患儿,随机分两组,在麻醉诱导后分别静脉注射氨茶碱和生理盐水.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尿量.分别测量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结束后1、6、8、24h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体外循环前,鱼精蛋白后1、2、5min,体外循环后60min气道峰压.结果 氨茶碱组术后24h尿量,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气道峰压高于氨茶碱组.结论 氨茶碱有良好的肺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is a life threatening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lung injury from a variety of precipitants.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is the foundation in the suppor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RDS.1 However,it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complications,such as increased risk of pneumonia and development of lung injury.The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ARDS and complications from MV has been considered important in designing lung-protective ventilatory strategies aimed at attenuating or preventing organ dysfunction and improving outcomes.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的病情演变与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病机制与诊治原则,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04年3月我科ICU收治的69例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 69例,占同期468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1.47%.多数发生于术后早期.所有病例术后均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对常规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同时存在气道压升高、肺顺应性降低;先后出现胸片改变.术后早期死亡15例,死亡率21.74%.其中1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致死性的心律失常.术前心功能差,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存在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吸烟史、脑血管意外史,术中长时间转流或心肌保护不良,麻醉或体外循环过程中意外情况发生,急诊手术是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在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的诊治过程中强调早期发现与早期处理.尤其是针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作出早期诊断与处理,有利于争取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治疗中强调积极应用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治疗,同时应用大剂量的激素与前列腺素E,积极防治防止其它脏器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 (PCV )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 )对呼吸力学和氧合作用的影响。 方法:对 2 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MV )治疗。A组先用 PCV,分别保持潮气量 (VT)和平均气道压(MPaw)不变 ,后改为 VCV;B组先用 VCV ,后改为 PCV,保持血氧饱和度平稳 0 .5 h后监测指标。受试者在 5 h内依次完成上述实验。 结果 :PCV时峰压 (PIP)、平台压 (Pplat)明显低于 VCV时的 PIP、Pplat(P均 <0 .0 1) ,而 MPaw明显高于 VCV时的 MPaw(P <0 .0 1) ;在保持 MPaw相同时 ,氧合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患者均无气压伤。 结论 :PCV可以有效地控制 PIP、Pplat,并保证氧合 ,实现肺保护性通气。  相似文献   

16.
尹其翔  梁亚鹏  周峰 《重庆医学》2016,(24):3376-3378
目的 建立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模式,并比较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入住该中心的创伤性ARDS并需机械通气的患者64例.分为两组,有创组32例采取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序贯组32例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比较序贯组拔管前与拔管24 h后血气分析结果;两组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镇静剂使用量、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伤后28 d临床结局.结果 序贯组的VAP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临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模式治疗创伤性ARD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高容量静-静脉血液滤过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高容量静-静脉血液滤过救治.结果 25例患者经积极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高容量静-静脉血液滤过等方法治疗,19例病情明显好转,转普通病房继续巩固治疗,5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进行超滤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吸附组和对照组,吸附组使用AN69膜,对照组使用PS膜进行术中超滤。各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5、60、120、180、240min,测定气道平台压(P_(Plateau))、气道峰压(P_(Peak))、静态胸肺顺应性(Cs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和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 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240min期间,吸附组P_(Plateau)、P_(Peak)和RI升高、Cst和Cdyn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无血红蛋白尿。结论AN69膜较PS膜超滤可更明显地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损伤,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俯卧位通气(PPV)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效果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采用俯卧位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ARDS患儿50例(俯卧位组),根据患儿基线资料进行配对50例非俯卧位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ARDS患儿(非俯卧位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血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SpO2)、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俯卧位组患儿的p H值、PaO2、氧合指数高于治疗前与非俯卧位组(P<0.01),PaCO2、PEEP、RR、FiO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低于非俯卧位组(P<0.01或0.05),面部水肿发生率高于非俯卧位组(P<0.05);PICU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非俯卧位组(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RDS患儿的氧合指数,缩短呼吸机使用及PICU住院时间,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对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仇万山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14(3):260-261,,264,
体外循环术后经常伴有肺功能不全,体外循环被认为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本文就近年来体外循环对肺损伤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