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灶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及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全组5年生存率为59.7%;无淋巴结转移组预后好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0)。结论直肠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准确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曾群章  韩琳  薛吓娟  方艺聪 《安徽医药》2021,25(9):1801-1805
目的 探讨神经突起导向因子-1(netrin-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84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netrin-1高表达率分别为71.7%(132/184)、9.8%(1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55,P<0.001).netrin-1高表达与浸润深度(χ2=11.580,P=0.001)、TNM分期(χ2=8.875,P=0.003)、淋巴结转移(χ2=15.692,P<0.001)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netrin-1高表达与低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9%(54/132)和71.2%(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χ2=4.874,P=0.027)、TNM分期(χ2=9.215,P=0.002)、淋巴结转移(χ2=14.414,P<0.001)、netrin-1表达(χ2=15.101,P<0.001)与结直肠癌病人5年总生存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RR=1.768,95%CI:1.083~2.887,P=0.023)、淋巴结转移(RR=1.946,95%CI:1.193~3.175,P=0.008)、netrin-1表达(RR=1.959,95%CI:1.034~3.709,P=0.039)是结直肠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etri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高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CD44v6、p53、nm23-HI和COX-2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统计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1353、rim23-H1和COX-2在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率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加(P〈0.05);结直肠癌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大(P〈0.05);不同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结直肠癌淋巴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类型及不同Dukes分期CD44v6、COX-2、nm23-H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与浆膜浸润有关(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CD44v6、COX-2、p53、nm23-H1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扩大直肠根治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上方淋巴结转移率为54.3%,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19.4%,侧方淋巴结与癌肿肠壁浸润的深度及分化有关,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结论侧方淋巴结清除特别是在分化差及肿瘤肠壁浸润深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121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15~95个月.至随访结束,111例获访,其中的19例局部复发,34例远处转移,36例死亡;1年累积生存率为93.39%,3年累积生存率为76.03%,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70.25%.单因素分析显示,侵犯浆膜、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性质、化疗周期、生长激素受体(GHR)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TNM分期、浸润深度、GHR表达等3项指标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存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NM分期、浸润深度、生长激素受体表达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83例,探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直肠肿瘤的分化程度、大体类型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可不同程度的反映患者的巴结转移情况,癌组织的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掌握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做一回顾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普外科259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性别和年龄对胃癌的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Borrmann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与胃癌的预后相关(P<0.01).胃癌的组织学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子.结论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以肿瘤的TNM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最密切,其中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比肿瘤浸润深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张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44-145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入早期胃癌患者共136例,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及无转移组,对比两组患者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均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均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新阳  梁伟  姚寒辉 《安徽医药》2012,16(10):1468-1469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用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组织类型、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N)、癌胚抗原(CEA)、肝功能指标等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组织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CEA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类型、血清CE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前SII的最佳截断值,分析术前SI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前SII最佳截断值为750.64,高SII组(SII≥750.64)中肿瘤≥5 cm和肿瘤低分化的患者比例高于低SII组(SII<7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EA、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术前SII均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术前SII是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术前SII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高SII提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7,(35):4901-4906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98例,收集其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其IGF-1R和VEGFR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者m RNA的表达水平;考察IGF-1R和VEGFR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其对术后辅助化疗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GF-1R和VEGF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和60.2%,而癌旁组织中均未见其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IGF-1R m RNA和VEGFR2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m 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IGR-1R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脉管癌栓形成无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R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形成有关(P<0.05)。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4例患者术后未行化疗;其余84例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为76.2%(64/84),其中IGF-1R蛋白阴性表达、VEGFR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4年无疾病生存率(82.8%、78.8%)均显著高于其阳性表达者(72.7%、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形成等因素进行校正后,IGF-1R和VEGFR2蛋白的表达仍与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相关[校正比值比(OR)分别为2.31、2.15,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7,4.15)、(0.45,4.03),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GF-1R和VEGFR2蛋白及m RNA的表达明显增强,且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有关。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肠系膜肿瘤结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肠系膜肿瘤结节组16例和不伴有肠系膜肿瘤结节组10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Dukes’分期,对比分析生存率并评价预后。结果肠系膜肿瘤结节组患者总5年生存率为31.25%,不伴有肠系膜肿瘤结节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肿瘤结节组患者在Dukes’A期、B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50.0%,不伴有肠系膜肿瘤结节组分别为93.99%和9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肿瘤结节组患者在Dukes’C期、D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和14.29%,不伴有肠系膜肿瘤结节组分别为67.57%和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肠系膜肿瘤结节患者的Dukes’A+B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50.0%,与Dukes’C期67.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伴有肠系膜肿瘤结节患者预后不良,其临床意义更类似于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微血管密度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COX-2、MMP-7和MV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远处转移、Dukes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OX-2和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相关(P<0.05).MVD的表达与淋巴结、远处转移、Dukes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COX-2、MMP-7的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 COX-2、MMP-7和MVD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对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8例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患者性别、年龄、辅助放疗、肿瘤大体类型、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复发转移、肿瘤的直径、距肛缘的距离、基底所占肠壁的比例与生存周期的关系分析。结果预后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肿瘤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复发转移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在预后因素中年龄、浸润深度、复发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 T分期)、复发转移,尤其适用于T1期、高分化腺癌的患者,辅助放疗可作为一种补救性措施或辅助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COX-2及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东  郭经华  梅广林  施公胜 《江苏医药》2007,33(10):1002-1003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H1(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OX-2、nm23-H1在62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COX-2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浸润深度有相关性(P<0.05);nm23-H1的低表达与分化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COX-2和nm23-H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OX-2和nm23-H1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和选择适当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24例进行直肠系膜全切除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对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探讨其转移规律。结果低位直肠癌系膜转移率为72.58%。分析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类型发现肿瘤直径>3cm的转移率明显高于直径<3cm的病例。高分化腺癌病例转移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病例。随着肿瘤TMN分期的增加,其转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环周切缘阳性病例的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病例。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侵袭肠壁周径、浸润程度及大体类型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与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的转移有密切关系,其中环周切缘呈现阳性的患者,会大大增加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所以低位直肠癌应尽可能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结合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住院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随访资料完整的390例结直肠癌患者以回顾性分析进行研究,经 Cox 回归模型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3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6.79月,5年生存率为56.89%;其中167例结肠癌病例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8.78月,5年生存率为59.70%;223例直肠癌病例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5.14月,5年生存率为54.79%。单因素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诊断并手术时的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等;多因素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等;多因素分析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单因素分析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出现症状时间、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多因素分析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性别、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淋巴转移。结论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肿瘤部位、手术的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肿瘤直径。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因素是手术性质和病理分期。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是性别、手术的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肿瘤直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临床病理并对预后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选择不同的性别、血型、病程、肿瘤最大径、病例分级、转移淋巴结的数量、远处转移、年龄、围手术期的输血量、肿瘤部位、肿瘤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肠壁的浸润深度以及Dukes分期等14项,临床规定的病例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结肠癌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从而寻找影响因素。结果可以通过COX回归分析看出,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病理分级及远处转移是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病理分级及远处转移是对结肠癌患者的预后状况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分析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预后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和50例结直肠非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将其设置为黏液腺癌组、非黏液腺癌组,对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线性分析影响结直肠黏液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肠梗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型、TNM分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非黏液腺癌组相比,黏液腺癌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更低(P<0.05),平均生存期明显更短(P<0.05)。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型、肿瘤TNM分期均是影响结直肠黏液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结直肠黏液腺癌以直肠和升结肠部位多见,结直肠黏液腺癌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直肠黏液腺癌年龄相对年轻,而结肠黏液腺癌与之相反;以浸润型生长方式为主;淋巴转移率高,易发生腹膜播种;晚期可经血行转移到肝、肺、骨、脑、卵巢、脾、肾、胰肾上腺、乳腺、甲状腺和皮肤等处;术后5年生存率低。因此结直肠黏液腺癌是大肠癌预后不良的一种病理类型。临床上应针对结直肠黏液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据这些特征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弥漫性分布,其中一部分位于肿瘤组织周围,一部分侵入肿瘤实质。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均有P> 0.05;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均有P <0.05。结论检测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对判断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