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是最常见的动脉瘤。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AAA的发病率和诊断率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评价腹主动脉瘤开放与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1-2010年的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患者33例,其中开放治疗组17例,腔内治疗组16例。回顾性分析33例患者的住院资料,术前均行腹主动脉CT血管重建显像(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状况、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33例患者中,经开放手术治疗(open repair,OR)17例,术后1年内死亡3例,其余获成功;经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R)16例,术后1年内死亡2例,余均获成功。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ER组均明显优于OR组(P<0.05);在手术费用、总住院费用方面,ER组明显高于OR组(P<0.05);术后并发症、术后30d及1年内死亡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均是腹主动脉瘤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两者均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年1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经过.其中真性动脉瘤13例,假性动脉瘤4例(外伤性1例、炎性3例),12例真性动脉瘤手术切除、人工血管移植,余5例腔内隔绝术.结果 本组手术和腔内修复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腔内治疗的5例患者中1例术后9个月死于支架近端再发假性动脉瘤破裂.结论 传统的经腹术与现代的腔内治疗,各有其优越性.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价后,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蒋岚杉  崔驰 《西部医学》2010,22(3):454-455,457
目的比较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我院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腔内介入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的身体状况、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在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P〈0.05)。结论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比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5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分别行传统外科手术19例,腔内修复术4例,非手术治疗2例。结果: 23例施行手术,死亡2例,均为AAA破裂急诊手术者,其中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术后死于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另2例AAA破裂患者因病情危重未治病死。围手术期死亡率为8.7%,其中择期手术为0,急诊手术为50%。随访18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无动脉瘤复发,无吻合口假性动脉瘤,无吻合口破裂出血,手术后人工血管通畅。腔内修复术患者支架无移位,通畅,无肠缺血、无内漏发生。结论: 手术切除腹主动脉瘤疗效是满意、安全的。腔内治疗特别适用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大多数由动脉硬化引起。传统的手术切除加人工血管移植术以及20世纪90年代新兴的腔内介入治疗术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手段及方法。我院自2002年8月~2003年10月期间收治4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8例患者中,合并结直肠癌21例,胃癌6例,肝癌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分期手术治疗,其中21例选择先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2期行肿瘤手术。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动脉瘤破裂、肠缺血、肠瘘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存在Ⅱ型内漏,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性死亡。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由于微创、不改变腹腔内解剖结构等特点,缩短了分期手术时间间隔,降低了消化系统肿瘤手术难度,是治疗方案中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病,95%以上的腹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本院自1995-2005年以来对12例腹主动脉瘤实行动脉瘤切除术,本文就诊治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 EV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微创血管外科技术。1991年,Parodi最先报道了在临床上应用支架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了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用微创手术来治疗腹主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 ,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发病率逐渐增加 ,保守治疗无效[1 ] 。本院 1 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共收治肾动脉以下AAA 2 5例 ,其中 7例入院后自发破裂死亡 ,余 1 8例行手术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男 2 0例 ,女 5例。年龄 30~ 72岁 ,中位年龄 5 9.8岁 ,6 0岁以上 1 4例。病程 :从出现症状 ,发现搏动性肿物起 ,最短者 1 0d ,最长者 2a。临床表现 :腹部搏动性肿块伴腹痛或胸部、腰背部疼痛 1 8例 ;腹部搏动性肿块 4例 ;腹痛 3例。伴发疾病 :高血压 1 6例 ;冠…  相似文献   

12.
陈玉帅  徐克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2140-2142
目的对比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腔内修复术组(20例)和传统外科手术组(34例)患者的术前状况、手术相关情况、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ICU观察时间和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率及生存率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修复术较传统外科手术对于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尤其适合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邵新宏  包文 《新疆医学》2004,34(3):152-155
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在于破裂造成患者死亡,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目的并不是将病变切除或消除,而是运用某种方法预防破裂。Pamdi在1991年首次进行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此后十余年,腔内技术的发展使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部分病例已成为治疗的首选方式。但腔内治疗仍有一定并发症,少数还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必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沧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间,行外科治疗的1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CT、MRI和DSA检查明确诊断,制定外科治疗方案.8例开放手术切除、人工血管移植,4例腔内修复术.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出现Ⅱ型内漏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治疗,严格选择适应症和治疗方式,可安全完成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5.
金一琦 《苏州医学》2009,32(2):119-120,88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主动脉局限扩张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目前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主动脉重建术和腔内隔绝术使AAA的手术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自1991年阿根廷医生Parodi等首次报道经血管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repair,EVAR)AAA取得成功后,20余年来该技术在世界各地大型医院或研究中心相继开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证实,本文仅就近来年AAA腔内治疗的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o W  Ge L  Zhang G  Liang F  Li R  Liu X  Kong Q  Zhao S  Cai J  D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291-293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 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设计合理支架型血管 ;经股动脉在透视下将移植物放置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重建血流通道 ;术后严格按照预期方案进行随诊 ,观察并发症及瘤体形态学变化。结果  34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技术成功率1 0 0 %。无中转开腹手术。原发性内漏 5例。神经并发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 1例。无肾动脉梗塞、肢体栓塞、结肠缺血等并发症。随访时间 1 2~ 40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 2 1± 4 .7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0 % (0 /34) ,总死亡率 3 % (1 /34)。随访过程中发现 2例原发性内漏转为持续性内漏 ,另发现继发性内漏 2例。本组患者 1个月后内漏发生率 1 1 .7% (4/34)。 1例髂动脉支架滑脱经二期腔内治疗。无内漏患者平均瘤体最大直径术后 6个月、1 2个月、2年较术前有明显缩小 (P <0 .0 1 )。 2例继发性Ⅰ型内漏随访中瘤体增大 ,1例进行二期腔内治疗。结论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可靠的微创治疗手段。内漏血是该技术主要并发症。随访工作是整个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瘤腔被完全旷置、随诊过程中瘤体不增长是治疗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20例。结果:20例患者腹主动脉瘤均成功隔绝,术后3~6月CT复查,无支架移位、狭窄变形、内漏,被隔绝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外科开腹手术的缺点,为老年高危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开展腹主动脉瘤(AAA)外科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分析6年间收治的23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病变范围仅累及腹主动脉9例,累及腹主动脉及髂动脉13例,2例施行急诊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梗塞,1例切口疝形成.结论:高原地区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心胸血管外科采用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18例临床资料。结果 18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均获得成功,共植入带膜支架38枚。术后当时出现内漏10例,其中Ⅰ型内漏6例(近端2例,1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接主体延支后内漏消失;远端4例,2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接延长髂腿后消失),Ⅱ型内漏2例,未予处理;Ⅲ型内漏2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结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覆膜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内漏是其主要并发症,其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正确处理并发症以及伴随疾病的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