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对10例原发性醛固酮腺瘤、10例嗜铬细胞瘤、10例Cushing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及肾上腺皮质增生组织进行内皮素-1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内皮素-1在3种肿瘤中均呈弱、中度阳性,表达这些肿瘤组织中存在内皮素。醛固酮瘤组织中可能存在内皮素-1受体的降调节作用,嗜铬细胞瘤中的内皮素-1可能起儿茶酚胺的旁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研究内皮素-1(ET-1)在人肾上腺及其病变组织中的形态学定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ET-1在肾上腺瘤性和非瘤性组织中的组织学情况和电镜定位。结果ET-1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于肾上腺皮质腺瘤(100%)、皮质腺癌(3/10)和瘤旁组织(100%)中,而不存在于髓质组织中。ET-1免疫阳性物质以环状和颗粒状存在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皮质增生组织和瘤旁组织细胞胞浆内和胞膜上,以粉尘状存在于肾上腺癌个别细胞胞浆内。免疫电镜下ET-1阳性物质存在于粗面内质网、线粒体、脂质体和细胞膜上。结论提示ET-1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E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具有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皮质腺瘤的意义;ET-1阳性物质存在于粗面内质网,说明ET-1是由皮质细胞合成的;存在于线粒体和脂质体,说明ET-1与皮质激素合成有关;存在于细胞膜上可能与ET-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青 Gr.  L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2):128-131
观察,研究内皮素-1在人肾上腺及其病变组织中的形态学定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ET-1在肾上腺瘤性和非瘤性组织中的组织学情况和电镜定位。结果ET-1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皮质腺癌和瘤旁组织中,而不存在于髓质组织中。ET-1免疫阳性物质以环状和颗粒状存在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皮质增生组织的瘤旁组织细胞胞浆内和胞膜上,以粉尘状存在于肾上癌个别细胞胞浆内。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组织学、组织化学、凝集素亲和组化、CEA免疫组化和AgNOR技术对96例卵巢粘液性肿瘤进行综合观察。结果表明,(1)卵巢粘液性肿瘤存在“胃型”上皮,且是构成肿瘤的主要成分之一。胃型、宫颈型和肠型上皮大多混合存在,其中肠化型有更大恶变倾向。(2)随肿瘤恶性度升高,粘液产生减少,中性/酸性粘液比值降低,这些变化可能对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帮助。(3)7种凝集素染色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到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我们拟通过对癌基因 c- myc及抑癌基因 p5 3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的检测 ,探讨其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分子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 选用 1988/ 1998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湖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石蜡包埋标本 36例 ,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其中 7例为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1.2 试剂 鼠抗人 c- myc m Ab,p5 3 m Ab,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和 DAB显色试剂盒均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方法 载玻片常规洗涤 ,多聚…  相似文献   

6.
利用S-100蛋白抗体对126例涎腺肿瘤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5种肿瘤中都有瘤细胞或部分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但乳头状囊腺瘤的肿瘤性上皮则呈S-100蛋白阴性反应。提示:S-100蛋白抗原在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7.
8.
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内皮素-1关系的电镜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T-1在AR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甘油肌注法复制成大鼠ARF模型,免疫电镜技术动态观察ET-1在超微水平的分布与变化。结果:ARF大鼠肾小管上皮及其线粒体中ET-1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肾组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ET-1持续增多是导致肾小管坏死的重要原因,提示ET-1与ARF发病机制中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9.
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树突细胞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浸润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S-100蛋白抗体对48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间质树突细胞进行免疫组化S-P法标记染色,并与正常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对照。结果 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树突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01),树突细胞浸润数量与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淋巴细胞浸润呈直线相关(P〈0.01)。树突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树突细胞的浸润可能与肿瘤免疫有关,肿瘤组织原位树突细胞计数,可作为卵巢癌患者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98例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免疫组化表型及病理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神经母细胞瘤,嗅神经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肺神经同分泌癌的免疫组化特征为NSE阳性,而Des阳性;未分化癌KET,EMA,CEA阳性;胚胎性横纹肌肉瘤MG,Vim,Des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Survivin在肾上腺皮质的表达,并探讨它与cyclin D1、Ki-67在鉴别肾上腺皮质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Survivin,cyclin D1,Ki-67蛋白在8例肾上腺皮质增生、64例皮质腺瘤和24例皮质癌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表达于全部标本,但在肾上腺皮质增生、皮质腺瘤、皮质癌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表达强度≥ 之标本,在三者中分别占0%,22%,63%。Survivin同时表达于部分胞核,胞核的表达可以帮助鉴别良、恶性肿瘤。cyclin D1在肾上腺皮质增生、皮质腺瘤、皮质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5%,30%和54%,Ki-67阳性表达分别为100%,19%,7l%。结论 Survivin,cyclin D1和Ki67的表达对肾上腺皮质腺瘤与皮质癌有一定的诊断意义。Survivin与Ki-67两者联合表达阳性可能成为区分皮质癌与皮质腺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PhilipsGyroscan0.5Tesla超导磁共振仪检查30名正常人肾上腺、8例肾上腺良性肿瘤及1例肾上腺癌。结果:正常双侧肾上腺的高度和宽度均为2.5~3.5cm,厚度为0.8~1.08cm。横断位右侧大多数呈倒置Y型,少数呈V型。左侧大多数呈三角型,少数呈Y型。冠状位双侧同正常解剖学所见一致。正常肾上腺信号强度:T_1加权像(T_1WI)同肾髓质;质子像与肝相同;T_2WI与肌肉相同。肾上腺良性肿瘤表现:T_1WI信号均匀减低,T_2WI信号均匀增高,肿瘤未破坏脂肪包膜。肾上腺癌的表现:T_1WI信号不均匀减低,T_2WI信号不均匀增高,穿破脂肪包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的要点.结果:41例肿瘤中,皮质腺瘤17例,3例大于3cm,其余均小于3 cm,全部CT值小于20 Hu.皮质腺癌3例,为大于8 cm的肿物,密度不均.转移癌5例,2例双侧,3例单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嗜铬细胞瘤8例,除1例小于3 cm外,其余均大于3.5 cm,且密度不均.髓脂瘤3例,为边缘光滑的肿块,内见脂肪密度影.囊肿2例,边缘光滑的液性密度影.神经节细胞瘤1例,巨大软组织肿块内见多发钙化.神经母细胞瘤2例,实性肿物内见钙化.神经节母细胞瘤1例,囊实混合性肿物,可见钙化.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各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与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气管插管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8 例ASA域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 组:瑞芬太尼(Remif)组和舒芬太尼(Suf)组。Remif组:诱导给予瑞芬太尼0.5 μg /kg,维持给予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持续泵注。Suf 组诱导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维持给予舒芬太尼0.02 μg·kg-1·min-1持续泵注,复合七氟醚1.5%~2.5%,氧气空气比1颐1 维持,插管及拔管前5 min 均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术中艾司洛尔10 μg·kg-1·min-1持续泵注。监测2 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拔管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Remif组插管后与麻醉前比较心率无明显变化,插管后1 min 和3 min 血压明显升高( P< 0.05),5 min 恢复正常。拔管时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Suf 组插管后与麻醉前比较心率无明显改变,血压明显下降( P< 0.05);拔管后心率、血压均无明显改变。在插管后1,3,5 min,Remif 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Suf 组( P< 0.05)。结论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中,艾司洛尔与舒芬太尼合用更能有效抑制插管时血压波动,提供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收集了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追踪证实的65例肾上腺肿瘤与增生病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旨在分析肾上腺肿瘤与增生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表明肾上腺肿瘤常为低密度或不均匀密度,增强扫描仅轻度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肿瘤常大于1cm,良性肿瘤形态规则,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可使同侧、对侧腺体萎缩及侵犯周围邻近组织。肾上腺增生常为等密度,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增生腺体常小于1cm,形态规则,无包膜,与周围正常腺体分界不清楚,腺体增生可以单侧或双侧。结果提示肾上腺肿瘤与增生在密度、大小、形态、强化程度及与周围腺体关系均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2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22例GIST均为成人,男性居多(男:女=1.75:1),年龄29-69岁(平均51岁),临床多以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腹痛就诊,发生于胃12例,小肠10例,肿瘤主要位于肌壁间,浆膜。镜下以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为主,成束状,栅状,车辐状或巢状排列,参照Franquemont标准分类,22例中良性6例,恶性12例,交界性4例,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100%及68.2%,Desmin及S-100少数病例呈灶性阳性。结论 GIST为一种可能起源于Gajal间质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成年男性,组织学形态多变,GD117和CD34多为阳性,可作为GIST较特异的标记物协助鉴别诊断,GIST良,恶性的判断有赖于多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69例GIST作了临床病理学的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69例GIST中,良性9例(13.0%),交界性25例(36.2%),恶性35例(50.8%);细胞类型以梭形细胞为主的有46例,伴上皮样细胞的有19例,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的有4例。免疫组织化学特征:65例(94.2%)CD117(C-kit)胞质强阳性,58例(84.1%)CD34阳性,16例(23.2%)S-100蛋白呈局灶或散在阳性;14例(20.3%)SMA呈局灶阳性,仅3例(4.3%)desmin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恶性发生率较高(50.8%),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中偶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01 年6 月至200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78 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偶发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肾上腺偶发瘤的大小为0.8耀7.0 cm,42 例手术治疗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35 例(35/42,83.3%),恶性肿瘤均为转移癌(7/42,16.7%)。其中平扫CT 值≤30 HU、肿瘤直径≤4.0 cm的27例肾上腺偶发瘤均为良性病变,15 例平扫CT 值>30 HU、肿瘤直径>4.0 cm 肿瘤中7例(46.7%)为转移癌,两组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偶发性肾上腺肿瘤,肿瘤的平扫CT 值>30HU且直径> 4.0 cm时转移癌的可能性较大,肿瘤的平扫CT 值≤30 HU且直径≤4.0 cm时一般为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征像,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结果纤维黄色瘤呈中等度大小,密度不均匀,轻度强化 ;嗜铬细胞瘤肿块较大,密度不匀,强化明显;髓性脂肪瘤CT值呈脂肪密度;囊肿的CT值偏低,囊肿壁可有钙化;醛固酮腺瘤小,密度低;皮质醇腺瘤中等大小,中等密度;皮质腺癌肿块较大且不规则,内有低密度区;肾上腺转移癌肿块较大,密度不均匀.结论认真分析影像学特征,提高肾上腺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铁蛋白与肿瘤的关系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发现患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黑色素瘤、乳腺癌、宫颈癌、卵巢上皮细胞瘤、肝细胞性肝癌、肺癌、性细胞瘤、肠癌、胃癌、胰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病人,其血清铁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