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试验组 115例患者接受甲磺酸加替沙星片 2 0 0mg口服 ,每日 2次 ;对照组 10 8例接受盐酸环丙沙星片 2 5 0mg ,每日 3次 ,疗程 7d~ 14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痊愈率分别为 90 .4 %与77.8% ,有显著性差异 (χ2 =6 .74 ,P <0 .0 1)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7%与 89.8% ,无显著性差异 (χ2 =2 .85 ,P >0 .0 5 )。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与皮肤软组织轻、中度细菌感染中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生殖道感染中 ,试验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6 .72 ,P <0 .0 1) ,有效率相似 (χ2 =3.0 5 ,P >0 .0 5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种致病菌感染的痊愈率分别为 90 .3%与 79.6 % ,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4 6 ,P <0 .0 5 ) ;有效率分别为 95 .1%与 90 .3% ,两者相似(χ2 =1.71,P >0 .0 5 )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7.1%与 89.2 % ,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85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3.8%和 13.9% (P >0 .0 5 )。结论 :国产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感染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
新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根除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 68例Hp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 (3 8例 )和对照组 (3 0例 ) ,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地红霉素、阿莫西林联合治疗 ,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 2周 ,停药 1个月后复查胃镜 ,观察溃疡愈合 ,Hp根除情况。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 97.3 7%和 93 .3 3 %。Hp根除率分别为 97.3 7%和 73 .3 3 %。两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44 ,P >0 .0 5 ) ,Hp根除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6.470 ,P <0 .0 5 )。结论 新三联疗法有较好的根除Hp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对保守性腹腔镜手术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及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行保守性腹腔镜手术的7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药物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GnRH-α治疗,共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性交痛、痛经、盆腔痛缓解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水平进行比较,治疗后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超声检查结果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 6%(10/35)、34. 3%(12/3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65,P> 0. 05)。2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未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性交痛缓解率、痛经缓解率、盆腔痛缓解率分别为100. 0%(4/4)、96. 2%(25/26)、97. 1%(33/34),对照组患者性交痛缓解率、痛经缓解率、盆腔痛缓解率分别为66. 7%(2/3)、61. 5%(16/26)、56. 3%(9/16);观察组患者痛经缓解率、盆腔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 339、13. 482,P <0. 05),2组患者性交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556,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E2、FSH、PRL及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FSH、PRL及LH水平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2、FSH、PRL及LH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复发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1. 4%(18/35)、37. 1%(13/35)、5. 7%(2/35)、5. 7%(2/35)、88. 6%(31/35),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复发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 7%(9/35)、48. 6%(17/35)、11. 4%(4/35)、14. 3%(5/35)、74. 3%(26/3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高于对照组(χ2=4. 883,P <0. 05),但2组患者有效率、无效率、复发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933、0. 729、1. 428、2. 362,P> 0. 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给予GnRH-α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疼痛及生殖激素水平,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甲氰咪胍辅助治疗带状疱疹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阿昔洛韦联合甲氰咪胍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 观察组予阿昔洛韦 0 2 5g静脉滴注 ,每天 3次 (每隔 8h 1次 ) ,同时予甲氰咪胍 0 4g静脉滴注 ,每天 2次 ;对照组予阿昔洛韦 0 2 5g静脉滴注 ,每天 3次 (每隔 8h 1次 )。分别于治疗后第 1、3、7和 11d观察疗效。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第 1d有效率分别为 70 %和 40 % (χ2 =6 67,P <0 0 5 ) ,第 3d分别为 85 %和 70 % (χ2 =4 2 ,P <0 0 5 ) ,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第 7d痊愈率分别为 90 %和 60 % (χ2 =4 8,P <0 0 5 ) ,第 11d天分别为 10 0 %和 80 % (x2 =4 4,P <0 0 5 ) ,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甲氰咪胍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比单用阿昔洛韦起效更快 ,疗效更高 ,疗程更短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淋巴瘤(PGIL)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44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4例患者中男85例,女59例,男女比例为1. 44∶1。发病中位年龄57(15~88)岁。发病部位:胃部75例(52. 1%),肠道68例(47. 2%),食管1例(0. 7%)。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占69. 4%。随访时间1~68个月不等,中位随访17个月,所有患者1年、3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90. 0%和85. 0%,单因素分析显示,免疫分型、临床分期、发病部位、B症状、急腹症、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体能状态(ECOG PS)、LDH水平为影响总生存期的预后因素。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 2%和43.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 153,P<0. 001);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者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 8%和51.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 998,P<0. 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细胞表型(P=0. 011)、临床分期为晚期(P=0. 030)、ECOG评分2~4分(P=0. 049)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IL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患者,胃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治疗上推荐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仅适用于需要确诊或急腹症时,免疫分型、临床分期、体能状态是影响PGIL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壶腹周围癌631例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外科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hao YF  Wu TC  Shan Y  Wu JX  Wang X  Zhao 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8):510-513
目的 研究各种类型壶腹周围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631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行为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胰头癌(352例)、胆总管癌(42例)、壶腹癌(189例)、十二指肠癌(48例)等壶腹周围癌存在以下差异:(1)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周)分别为11. 9±1. 3、5. 8±0 .9、6. 3±0. 6、18 .3±4 .0 (F=6 .18,P<0. 01);(2)血清总胆红素水平(μmol/L)分别为225±10、345±35、235±13、50±13 (χ2 =68 .49,P<0 01 );(3)肿瘤平均直径(cm)分别为6 .0±2. 2、3 0±1 .3、3 .0±1 .9、4. 8±3. 9 (χ2 =255. 7,P<0 01 ); ( 4 )腺癌分化程度(χ2 =9 .70,P<0 .05); (5)肿瘤切除后的T分期(χ2 =11. 68,P<0 .01 )和淋巴结状态(χ2 =8 33,P<0. 05); (6)无法切除肿瘤的十二指肠侵犯(χ2 =10. 76,P<0 .01 )、胆总管侵犯(χ2 =15 16,P<0 .01)、壶腹周围组织侵犯(χ2 =22. 49,P<0. 01)、大血管侵犯(χ2 =51 25,P<0 .01); (7)手术切除率13% (46例)、50% (21例)、74% (139例)、56% (27例) (χ2 =205 6,P<0. 01); (8)术后中位生存期(月)分别为6.0±0 3、13. 0±1 .2、22. 0±1 6、13 .0±2 .5 (χ2 =173. 47,P<0 .01 )。结论 不同类型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行为、手术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与伽玛刀(gamma knife surgery,GKS)治疗后的疗效、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特点,探讨TN患者MVD与GKS的治疗与预后。方法:采用电话、信件、门诊及伽玛刀中心复查的方式对1996年12月至2010年6月期间接受MVD治疗的61例及GKS治疗的86例TN患者进行随访,应用χ2检验对随访到的患者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0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到151个月不等。42例获得随访的MVD治疗患者,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累积缓解率分别为90.48%,95.24%,92.86%和95.24%;60例获得随访的GKS治疗患者,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累积缓解率分别为23.33%,83.33%,86.67%和90%。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3,P=0.152),近期疼痛缓解率(1个月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近期疼痛缓解率高于GKS,两者远期疼痛缓解率无明显差异,均可用于TN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随机分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 10 2例。治疗组 72例采用脉冲中频整体治疗 ,极板沿经络置于多个穴位上 ;对照组 3 0例采用局部治疗 ,将极板置于患处两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93 %和 73 % ,经统计学处理 ,χ2 =4 64 (P <0 .0 1)。两组的治愈率及显效率为 77%和 5 6 6% ,χ2 =7 14 (P <0 0 5 )。治疗组随访 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整体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进行局部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p5 7kip2 蛋白在膀胱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5 7kip2 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 5 0例膀胱癌和 14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p5 7kip2 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组织中为 4 6 % (2 3/ 5 0 ) ,显著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 78.6 % (11/ 14 ) (χ2 =4 .6 6 0 ,P <0 .0 5 ) ,并与膀胱癌组织病理分级、生存率显著相关 (χ2 =8.5 92 ,P <0 .0 5 ;χ2 =4 .5 4 6 ,P <0 .0 5 ) ,但与临床分期无关 (χ2 =0 .5 73,P >0 .0 5 )。PCNA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组织中为 6 0 % (30 / 5 0 ) ,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 0 % (0 / 14 ) (χ2 =15 .812 ,P <0 .0 1) ,并与膀胱癌组织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和生存率显著相关 (P <0 .0 5 )。p5 7kip2 和PCN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 (r =- 0 .4 4 3,P <0 .0 1)。结论 :p5 7kip2 的低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对缓解隆起糜烂性胃炎微波凝固术后患者的腹痛、促创面愈合情况。方法 对186例经胃镜检查确诊并行微波凝固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96例)于治疗后每日早上空腹口服雷贝拉唑10mg ,B组(90例)口服奥美拉唑2 0mg ,同时给予胃粘膜保护剂,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第1天和第7天上腹疼痛缓解程度、疼痛消失平均天数,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治疗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A组患者于服药后第1天腹痛缓解率为84.3 8% (81/96) ,明显高于B组43 .44 % (3 9/90 ) ,χ2 =3 4.18,P <0 .0 1。A组患者第7天腹痛缓解率为98.96% (95 /96) ,高于B组的76.67%(69/90 ) ,χ2 =2 2 .13 ,P <0 .0 1。A组腹痛消失天数明显少于B组(t=7.68,P <0 .0 5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治疗创面愈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雷贝拉唑对隆起糜烂性胃炎微波凝固术后的腹痛缓解率和平均疼痛消失天数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1.
观察痹愈汤和甲氨蝶呤片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用痹愈汤和MTX联合治疗RA85例,并与用西医降阶疗法的128例患者比较。结果:临床缓解,显效,有效和无效的发生率在联合治疗组分别为:36%、60%、4%、0,及在降阶疗法组分别为28%、61%、11%、0,P〈0.05;副作用发生率在两组分别为3%和11%,P〈0.05。结怕和MTX联合治疗RA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34例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放疗组、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进行治疗,长期随访,分析其预后状况。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47%和26.47%,最初疗效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均大于未缓解患者(P<0.05);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的3年生存率大于单纯化疗组和化疗+放疗组(P<0.05)。结论 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生存率与最初疗效有关;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能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 H . pylori )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s , PCI )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 282 例合并 H . pylori 感染的 PCI 后患者随 机分为 A 、 B 、 C3 组, 125 例无 H . pylori 感染的 PCI 后患者作为对照组, 4 组均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B 组同时给 予泮托拉唑半年治疗、 C 组同时给予根除 H . pylori 联合泮托拉唑半年治疗,比较各组消化不良症状、上消化道出 血( 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 , UGH )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 , MACE ) 发生率。结果 消化不良发生率比较, A 组 > 对照组 >B 组 >C 组( 48.9% vs 29.8% vs 19.1% vs 7.5% , P < 0.05 ); UGH 发生率比较, A 组 > 对照组、 B 组 >C 组( 16.0% vs 6.5% 、 7.4% vs 1.1% , P <0.05 ),对照组和 B 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4 组 MACE 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H . pylori 根除失败 患者 UGH 发生率与根除成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67% vs 0% , P >0.05 ))。结论 H . pylori 感染可增 加 PCI 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 1 年内消化不良症状和 UGH 的发生;含泮托拉唑的根除 H . pylori 方案联合半 年的泮托拉唑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上述症状,且不增加患者 MACE 的发生。但能否通过上述治疗减少 MACE 的发生需要大样本、长程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孕酮及抑制素A(INH-A)水平的影响。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E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肌内注射MTX,连续用药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持续治疗3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β-hc G、孕酮及INH-A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包块缩小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清孕酮转阴时间、INH-A转阴时间、血β-hc G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β-hc G、血清孕酮及IN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52%,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1.90%,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EP效果理想,能有效抑制血清孕酮及INH-A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JRA) has become the predominant rheumatic disease of childhood. In a survey of 292 children referred to a rheumatic disease unit over a 5-year period, 94 had JRA and only three had rheumatic fever. At follow-up, of the children with JRA, 70% were found to be in remission with little or no functional disability. Febrile onset of JRA or onset before six years of age were worse prognostic features than pauciarticular or polyarticular onset of occurrence after six years of age. Of 28 children who had either growing pains or psychogenic rheumatism, two were subsequently found to have chondromalacia patellae. None of the other children in this group for whom follow-up information was available had developed organic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叶酸治疗对合并高半胱氨酸血症(Hcy)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HCA)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9例合并Hcy的TIA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4)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6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叶酸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HCA水平的变化及其1年内完全缓解率及完全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初发TIA患者Hcy的发生率高达41.4%.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HCA显著降低[(14.27±6.13)μmol/L,(24.99±6.87)μmol/L,t=2.799,P<0.01],而对照组血浆HCA无明显变化[(24.68±6.89)μmol/L,(25.68±7.11)μmol/L,t=2.735,P<0.01].1年后,观察组完全性脑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25.0%,x2=4.849,P<0.05),TIA症状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73.8%,50.0%,x2=7.253,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叶酸治疗可有效降低TIA患者的血浆HCA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olic acid o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patients with homocysteinaemia (Hcy ). Methods 129 patients of primary TIA with Hc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 n = 65 )was administer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folic acid, and the control group ( n=64 ) was only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variances of the plasma HCA level three months later were compared, and remission rate of TIA and complete stroke incidence one year later were analyz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Hcy incidence rate of TIA patients was up to 41.4%. Three months later, the plasma HCA level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 14.27 ± 6. 13 ) μmol/L vs (24.99 ± 6.87 )μmol/L, t=2.799, P<0. 01 ) ,and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 ( ( 14. 27 ±6. 13)μmol/L vs (24.68 ± 6.89) μmol/L, t = 2.735, P < 0.01 ). One year later, the complete stroke incidence of TIA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9.8% vs 25.0%, P<0.05 ) ,and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latter(73.8% vs 50.0%, P < 0. 01 ). Conclusion Folic acid can decrease the plasma HCA level of TIA patients with Hcy efficiently,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such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孙勇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0):744-746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和白芍总苷(TGP)联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51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随机分为MTX组25例及MTX+TGP组26例,各自接受相应药物治疗26周。参与疗效评估的指标有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并以总改善百分率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估。参与安全性评估的指标有皮肤粘膜损害、胃肠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血象、肝、肾功能。结果MTX+TGP组治疗12、26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100%,而MTX组分别为24%、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及2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氨蝶呤和白芍总苷联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且其不良反应未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7例NH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CHOP方案化疗,同时观察组给予斑螯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共进行4周期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进行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T细胞亚群监测。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CR)24例,部分缓解(PR)1例,稳定(SD)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CR29例,PR3例,SD2例,PD1例,总有效率为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降低、神经毒性及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提高近期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婴儿痉挛转型前发作持续时间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分析63例婴儿痉挛转型前发作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随访治疗效果及预后。 结果 患儿男40例(63.5%),女23例(36.5%)。≤1岁起病50例(79.36%),>1岁起病13例(20.64%)。患儿痉挛转型间隔时间1个月14 d~23个月,平均8.06个月,中位数是6个月,转型间隔时间≤3个月10例(15.87%),>3个月53例(84.13%)。28例(44.44%)患儿存在潜在病因,35例(55.56%)未见明显病因。视频脑电图(VEEG)证实29例患儿(46.03%)是以最先出现强直发作作为转型点,34例(53.97%)患儿混合其他发作形式出现转型点。临床痉挛发作缓解与性别、转型间隔时间有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儿起病年龄及是否存在潜在病因无关联(P>0.05)。 结论 男孩痉挛缓解率差于女孩,痉挛转型前发作持续时间愈短,预后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郑州地区儿童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 484名 1~ 14岁健康儿童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各年龄组阳性率 :1~ 3岁组 8 16 % ,~ 6岁组 14 8% ,~ 9岁组 17 4% ,~ 14岁组2 1 7% ,总阳性率 15 7% ,各年龄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差异显著 ( χ2 =8 6 8,P <0 0 5 )。结论 :郑州地区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率较高 ,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