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p53蛋白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CNA和 p5 3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和p5 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CNA和 p5 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和手术分期相关 ,随肿瘤组织学分级和分期的升高 ,PCNA指数和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增加 ;p5 3蛋白表达阳性者PCNA指数高于阴性者 (P <0 0 5 )。结论 PCNA和 p5 3基因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 ,PCNA指数和 p5 3蛋白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端粒酶hTERT和p2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链霉菌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端粒酶hTERT、p27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两者表达进行对比。结果端粒酶hTERT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P〈0.05),其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有无淋巴转移无关。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P〈O.05)。p2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有关,而与年龄和有无淋巴转移无关。在子宫内膜癌中,端粒酶hTERT基因蛋白与p27蛋白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hTERT高表达与p27蛋白的低表达协同作用促进内膜癌的发展,联合检测hTERT与p27蛋白有助于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p2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0例正常子宫内膜黏膜组织、25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与p2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2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高增殖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和p21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CNA和p2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存在负相关(r=-0.79,P〈0.05)。结论联合检测PCNA和p21表达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半定量分析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IF4E蛋白在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使用Image pro-plus 6.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eIF4E蛋白表达的阳性强度.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IF4E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MOD值)分别为0.189±0.059和0.108±0.021,两者M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IF4E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GIO分期及淋巴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 eIF4E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恶性改变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p57KIP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57KIP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A),以及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组织各1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 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这些病变组织中p57K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57KIP2蛋白在EA、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E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00%、0.00%、60.00%、0.00%、10.00%、40.00%.p57KIP2蛋白在E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在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比较,在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在复杂性增生中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EA中,p57KIP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大小、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等无关(P>0.05).结论 p57KIP2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组织p15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检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5基因以及相应蛋白的表达,以探讨该基因在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对62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及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p15基因和相应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③结果 6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24例p15基因表达缺失(38.71%),蛋白表达缺失者27例(43.55%);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15基因及其蛋白均表达;p15基因和相应蛋白表达缺失率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有关(χ^2=11.57-15.52,P均<0.05),且有随临床期别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表达缺失率呈增加趋势(χ^2=11.04-11.98,P均<0.05)。④结论 p15基因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16、p53和癌基因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40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中p16、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中p16、p53和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和47.5%、52.5%、37.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在G1与G3组之间和Ⅰ期与Ⅲ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和C-erb-B2表达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升高,表达逐渐升高.p16、p53和C-erbB-2在子宫内膜癌联合检测中的阳性表达率异常高于单项指标的检测结果.结论 p16、p53和C-erbB-2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组织学分级都有重要意义,p16、p53和C-erbB-2表达上的差异可能反映了肿瘤不同阶段中各基因的不同表现,联合检测可以弥补单个指标检测的不足,更好地反映肿瘤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动态改变.  相似文献   

8.
程炜  米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4-5,13,F0003
目的探讨Vav3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av3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Vav3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非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Vav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正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 Vav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PPARγ、PTEN、P27kipl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PARγ、PTEN、P27kipl三种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5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15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的石蜡标本切片中PPARγ、PTEN、P27kipl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子宫内膜癌组织与增生性、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PPARγ阳性表达率升高(P<0.01),PTEN、P27kipl阳性表达率则降低(P<0.01).②在子宫内膜癌中,PPARγ的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P27kipl的表达率在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子宫内膜癌中,PPARγ与PTEN、PPARγ与P27kipl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TEN与P27kipl表达呈正相关(r=0.636, P<0.01).结论 PPARγ、PTEN、P27kipl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它们的表达与常用的预测预后的临床特征有关,因而对它们的检测对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原位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癌变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33例子宫内膜癌、41例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和20例轻度不典型增生进行PCNA和P16基因的原位标记.结果PCNA阳性表达强度随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分级而增强,其强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与轻度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P,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以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为最高,两组不典型增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分别与内膜癌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P<0.05).阳性表达部位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均为胞浆,部分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为胞核或核浆.结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P16基因的表达异常,可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癌变的诊断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徐永中  邓瑛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551-551,597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3例子宫内膜癌及26例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中PC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每例切片3张,厚度4μm,分别进行HE染色及PCNA测定。结果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1),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和手术分期相关。结论PC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PCNA指数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ras、p53、p16与nm23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卵巢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ras、p53、nm23基因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较交界性肿瘤中及良性肿瘤中高(P<0.05),而p16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较交界性肿瘤中及良性肿瘤中低(P<0.05)。结论癌基因及PCNA的表达产物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且可用于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survivin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细胞增殖活性、临床病理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5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PTTG、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PTTG、Survivin和PCNA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腺癌中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间的PTTG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无关(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均无相关性(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TTG与survivin、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TTG表达增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与细胞增殖活性相关,可用来鉴别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1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两者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对10例正常骨组织和71例骨肉瘤组织中的P16与PCNA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P16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骨组织(P<0.05),PCNA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骨组织(P<0.05);②P16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学分级、预后有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无关(P>0.05)。PCNA表达与骨肉瘤的预后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③P16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s=-0.58,P<0.05)。结论:P16及PNCA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骨肉瘤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中PCNA、p1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p16蛋白的表达与意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对 5 0例前列腺癌进行PCNA、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前列腺低分化腺癌PCNA指数(PCNA_LI)显著高于高分化腺癌 (P <0 .0 5 ) ,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 (P <0 0 5 )。p16蛋白阳性的前列腺癌PCNA_LI显著低于p16蛋白阴性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随着前列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细胞增殖率升高 ,而p16蛋白表达率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缺失的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较旺盛。PCNA、p16蛋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CNA和P53在卵巢癌变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例正常卵巢、21例腺瘤、10例交界性肿瘤和35例腺癌(其中浆液性癌22例,粘法性癌13例)中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状况,进一步了解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卵巢、腺瘤、交界性肿瘤和腺癌中PCNA指数逐渐升高(P<0.05和P<0.01).p53表达仅见于卵巢癌中,浆液性癌的表达率高于粘液性癌(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问PCNA指数无明显差异,但p53指数和PCNA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此外,PCNA指数和p53指数与癌组织分级有关。结论PCNA指数和p53指数是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p53指数与PCNA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PTEN蛋白在 77(子宫内膜样腺癌 72 ,子宫浆液性癌 5 )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 2 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并比较PTEN表达变化与组织学类型、手术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表达缺失率为 6 0 % ,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 (0 %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0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的失表达率为 6 4 % ,而子宫浆液性癌为0 %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0 4 8) .PTEN的失表达率随内膜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0 34) ,但与手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无关 (P >0 .0 5 ) .结论 :抑癌基因PTEN是在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突变基因 ,PTEN基因的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 ,特别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IB1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卵巢癌组织、2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AIB1蛋白的表达,结合肿瘤的临床学资料及临床分期,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AIB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在卵巢癌肿瘤组织中,AIB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IB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p16、p53和c-erbB-2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扬  陈丽英  高美钦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37(3):266-268,276,F003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 p16、p5 3和癌基因 c- erb B- 2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16、p5 3和 c- erb B- 2蛋白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结果  p16蛋白在正常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中表达呈下降趋势 ,异型增生和胃癌中 p16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胃粘膜 (P<0 .0 5 ) ,p16蛋白表达降低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 ;p5 3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异型增生 (P<0 .0 5 ) ,并且与胃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P<0 .0 5 ) ;c- erb B- 2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P<0 .0 5 )。 结论 p16、p5 3和 c- erb B- 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协同促进的作用。检测 p5 3和 c- erb B- 2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