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亚低温组,常规组42例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43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32℃~35℃亚低温治疗,3月后对两组的病死率、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测。结果常规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14.3%,亚低温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2.3%,常规组生活自理10例,比例为23.8%,亚低温组22例,为51.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HGT-200号亚低温治疗仪对其进行降温。结果: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死亡6例,放弃治疗2例,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亚低温治疗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精心的护理配合,只有明确监护要点,采取针对性、预防性护理,才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确保亚低温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气、血糖、乳酸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32-34℃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血气、血糖、血乳酸的变化,监测亚低温治疗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血气、血糖、血乳酸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表明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抑制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的升高,明显减少,血乳酸的生成。认为亚低温治疗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救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采用亚低温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亚低温治疗的并发症和相关注意事项。方法收集清远市人民医院外科ICU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部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4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抗感染、制酸、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措施。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GOS评分,预防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最终治疗结束后,分析其临床效果、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结果40例病人治疗结束后,存活29例,存活率72.5%。根据伤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组20例患者,恢复良好12例,中残3例,重残及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对照组20例患者,恢复良好6例,中残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好,但应注意并发症等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损伤的监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建伟  孙敏 《职业与健康》2005,21(3):467-468
亚低温方法成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已被诸多研究和临床资料所证实[1].近年来,我科ICU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取得满意疗效.而在亚低温治疗的过程中,对病人的监护非常重要,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亚低温脑保护疗法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分别48.15%、34.57%,病死率分别为16.05%、24.69%,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使脑组织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具有显著降低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亚低温组30例:恢复良好14例,中残7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3例;对照组25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6例。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张士芹 《职业与健康》2006,22(6):472-473
用亚低温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减轻损伤后的病理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颅脑损伤的病死、病残率。现将2002年3月-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糖和血白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糖(BS)和血白细胞(WBC)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5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8例,检测每例患者治疗前后BS和WBC,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2组病例伤后早期BS和WBC均升高,但低温组更早趋向正常,对照组下降较缓慢。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能促进伤后升高的BS和WBC更快下降并趋于恢复正常,提示亚低温治疗能减轻患者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有助于保护脑组织,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和恢复完好率.方法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病人使用冰帽亚低温治疗与对照组(使用冰袋冷敷头部或33%部门乙醇擦浴降温)比较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应用冰帽4~8h后,低温降至37.5℃以下,后逐渐控制在36~37℃.观察组降温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亚低温能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控温效果良好,护理中注意观察体温,神志及其他病情变化,并加强对皮肤等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和恢复完好率。方法 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病人使用冰帽亚低温治疗与对照组(使用冰袋冷敷头部或33%部门乙醇擦浴降温)比较降温效果。结果 观察组应用冰帽4.8h后,低温降至37.5℃以下,后逐渐控制在36—37℃。观察组降温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示亚低温能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控温效果良好,护理中注意观察体温,神志及其他病情变化,并加强对皮肤等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12.
彭燕妮 《现代保健》2012,(2):134-135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亚低温组体温<38.5 ℃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38.5 ℃的比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组6个月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残以上的比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而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是保证亚低温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孟莉敏 《中国保健》2008,16(3):90-91
颅脑损伤后由多种因素造成脑缺血、缺氧,继发严重的脑水肿,这是患者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2003~2007年我科采用亚低温疗法对100多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显示亚低温对减轻脑水肿有良好效果,可使患者安全渡过脑水肿高峰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疾病,如何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早期控制体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本病的关键。据报道,亚低温(28-35℃)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取预防高热的措施,即病人入院测其腋温通在36℃以上,即给予病人冰敷头部,辅以复方冬眠灵肌注,将体温控制在36-38℃,治疗病人20 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体温〈38℃的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38℃的比率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结合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5,(5):55-56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低温液体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4例)按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冰帽、降温毯等体表降温,治疗组(26例)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输注4℃液体,比较两组患者降温后不同时段的体温变化及达到目标温度(32~34℃)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体温在降温后1 h及2 h的体温变化及达标时间均优于常规组。结论静脉输注4℃液体能快速诱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现亚低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行亚低温治疗(观察组),36例常温治疗(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患者入院后治疗前、后第1、3、7天颅内压。结果在伤后24h内2组患者I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1~7天期间亚低温组ICP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8d后观察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30d后差异更明显。结论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降低脑组织氧耗量,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脑细胞早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2008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住院期间分别采取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20例,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组)20例,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亚低温合并机械通气组)20例,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组患者预后情况较单纯亚低温及机械通气效果佳。结论机械通气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亚低温能降低机体氧耗降低脑代谢,将其联合应用于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能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胸腺五肽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联合胸腺五肽组(实验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22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给予胸腺五肽静脉滴注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除未应用胸腺五肽外其余治疗相同。两组分别于伤后d1、d3、d7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两组病人院内感染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T细胞亚群之间比较,伤后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d3、d7除了CD8+细胞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联合胸腺五肽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改善T细胞亚群受损情况,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闫丽红 《现代保健》2009,(16):48-4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期间常规治疗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与之比较,并对两组中的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低温组和对照组的颅内压、血糖、心率和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颅内压,控制伤后早期高血糖,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