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P5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ESCC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4%,58.1%及88.7%,hMS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51.6%及91.9%, 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0%,54.8%及35.5%,3种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hMLH1、hMSH2阳性表达者P53的阳性率均低于hMLH1、hMSH2阴性表达者.结论:ESCC组织中存在hMLH1与hMSH2的低表达及P53的高表达,3者可能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脆性组氨酸三聚体基因及错配修复基因 hMLH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聚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和hMLH1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FHIT和hMLH1的表达情况.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用SPSS软件完成,比较用x2检验.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HIT、hMLH1的阳性表达率(46.4%,47.8%)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77.5%,77.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HIT和hMLH1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8例胃癌标本hMSH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hMSH2蛋白表达强度及表达部位均与胃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hMSH2蛋白表达强度在核表达及核、浆同时表达者明显强于浆表达者(P<0.05).[结论] hMSH2蛋白不能有效地进入核内发挥作用可能是导致错配修复功能下降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人食管癌组织中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色染色技术,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中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hMSH2基因的表达。结果:92例食管癌组织中,发现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占42.4%;DNA二倍体食管癌患的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异倍体;在39例MIN阳性食管癌组织中,22例发生了hMLH1表达的缺失,16例发生了hMSH2表达缺失,53例MIN阴性食管癌组织中,hMLH1及hMSH2基因的蛋白均呈正常表达。结论: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缺失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DNA在复制过程中常常自发地出现碱基错配,碱基错配由错配修复基因负责修复,从而使DNA复制错误减少1000倍以上。一旦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缺陷,就会造成碱基错配的积聚,DNA突变率增加,在不能有效修复的情况下影响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引起肿瘤发生。本文就错配修复基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7.
DNA在体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容易造成损伤,引起基因突变,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其中就包括错配修复系统(DNA mismatch repair system,MMRs)。该系统通过对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错配进行修复,来达到降低DNA自发性突变、增强DNA复制保真性,最终达到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目的。如果MMR基因发生突变,将失去其错配修复功能,随之产生功能缺陷的错配修复蛋白。MMR突变也会导致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e,MSI)或DNA复制错误,进一步增加了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使细胞增殖及异常分化增加,最终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散发性胆囊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uman mutL homolog 1(hMLH1)和human mutS homolog 2(hMSH2)蛋白的表达,为揭示其与胆囊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47例胆囊癌患者,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胆囊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例(率)分别为24例(51.06%)和20例(42.55%).肝脏浸润阴性组hMLH1蛋白的阳性率(19/29,65.51%)高于肝脏浸润阳性组(5/18,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组hMLH1蛋白的阳性率(19/27,70.37%)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组(5/20,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P<0.01);Nevin分期Ⅰ+Ⅱ+Ⅲ期组hMLH1蛋白阳性率(17/23,73.91%)高于Nevin分期Ⅳ+Ⅴ期组(7/24,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P<0.01).而hMSH2蛋白阳性率在各临床病理因素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hMLH1的缺失表达与胆囊癌浸润和转移有关,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COX-2在口腔黏膜白斑(OLK)、口腔扁平苔藓(OL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在51例口腔黏膜白斑(单纯增生15例,伴异常增生36例)、34例口腔扁平苔藓(单纯扁平苔藓19例,伴异常增生15例)、5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计数阳性细胞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OX-2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结果COX-2在白斑单纯增生组6.7%(1/15)为强阳性表达,白斑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为50%(18/36);在单纯扁平苔藓组15.8%(3/19)为强阳性表达;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为33.3%(5/15);鳞状细胞癌有7.7%(4/52)呈强阳性表达。COX-2在白斑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单纯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P<0.01),在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明显高于单纯扁平苔藓和鳞状细胞癌组(P<0.05)。单纯白斑、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相比较,COX-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OX-2在口腔癌变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可能成为化学预防作用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以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MSH2基因在38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结果]癌细胞阳性表达率(52.63%)明显高于癌旁上皮细胞(23.68%)(P<0.05);同例中癌细胞和癌旁上皮细胞均表达的为15.79%,同例癌细胞表达而癌旁上皮细胞不表达的例数(14/38)明显多于癌旁上皮细胞表达而癌细胞不表达的例数(3/38)(P<0.05);高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3%、52.63%、和70%.[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性、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40例胃癌中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40例胃癌患者的3年存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40例胃癌标本中,hMSH2减低表达率为35%,hMLH1蛋白减低表达率为52.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胃癌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明显减低(P<0.05),并且hMSH2,hMLH1蛋白表达减低的胃癌患者生存率有降低趋势.结论 hMSH2,hMLH1蛋白可能与早期胃癌和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与微卫星DNA不稳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DNA不稳。结果 正常胃粘膜未见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68例胃癌中检出hMLH1高甲基化11例,占16.2%,而且均为去甲基化和高基化并存,未见有hMSH2高甲基化者。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H,≥2个位点)8例、低频率MSI(MSI-L,仅为1个位点)9例和MSI阴性(MSS)51例3组,结果MSI-H组hMLH1高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SI-L和MSS组(P<0.01)。结论 hMLH1高甲基化可能参与了MSI病理途径,而hMSH2甲基化状态可能与MSI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MLH1蛋白表达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及用于胃癌预警的可能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6例胃癌患者的癌(癌组)与癌旁黏膜上皮(癌旁组)的hMLH1蛋白表达情况并与34例非肿瘤患者(正常组)胃黏膜上皮进行比较,分析该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部位与病变的关系.[结果]癌组和癌旁组及正常组hMLH1蛋白的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5/106)、50%(53/106)和26%(9/34),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癌组hMLH1蛋白在核、浆中同时表达阳性率为38%(40/106)显著高于癌旁组和正常组的17%(18/106)和15%(5/34)(P<0.05),但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hMLH1蛋白在细胞核中出现高表达可能是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的组织学预警标志,而其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同时高表达对胃癌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并分析藏、回、汉三民族间胃癌患者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异同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藏、回、汉族胃癌组织标本hMLH1、hMSH2基因的表达,并取相应民族同期正常浅表性胃炎患者组织标本作对照.结果 ①汉、回、藏族胃癌组织中hMLH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00%、66.67%、33.33%,在浅表性胃炎中分别为90.00%、86.67%、93.33%.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浅表性胃炎组织.其中,藏族hMLH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汉、回族,回、汉族间hMLH1的胃癌表达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浅表性胃炎组中三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②汉、回、藏族胃癌组织中hMSH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67%、90.00%、93.33%,在浅表性胃炎组织中分别为43.33%、50.00%、50.00%.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3.33%,高于浅表性胃炎组(47.78%).汉、回、藏族胃癌组织hMSH2的表达均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织,而在胃癌及浅表性胃炎组中三族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MLH1在藏族胃癌组织呈显著性低表达,可能与藏族较回、汉两民族更易发生胃癌有关.hMSH2在藏、回、汉三民族胃癌组织中呈普遍性的高表达,可否将其作为普遍的肿瘤标记物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hMSH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hMSH2在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率(26.25%)明显高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低表达率(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有关(P<0.05).结论 hMSH2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有关,与肿瘤的高分期和高分级有关,hMSH2的低表达在浸润性及分化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见. 相似文献
18.
人口腔黏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口腔正常黏膜(n=10)、口腔黏膜白斑(n=48)(单纯增生性白斑14例,轻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2例,中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2例,重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0例)和鳞状细胞癌(n=41)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单纯增生性白斑、异常增生性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Caspase-3的表达,且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91,P<0.05).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83.33%、90.00%,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Ⅰ、Ⅱ、Ⅲ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5%、50.00%、36.66%,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是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可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白斑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在DNA正常代谢中 ,碱基错配、插入或缺失均可导致基因重组DNA复制错误。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对于细胞、机体乃至整个种系的生存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细胞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机制以保证遗传信息稳定而真实的代代相传。错配修复 (mismatchrepair,MMR)是细胞复制后的一种修复机制 ,可对DNA错配的碱基进行修复 ,起着维持DNA复制保真度、控制基因变异的作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内因 (遗传因素 )和外因 (环境因素 )多种病因。最新研究表明 ,错配修复基因 (DNAmismatchrepair)也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胆囊癌中hMLH1和hMSH2的表达,研究两者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胆囊癌组织、20例胆囊息肉、20例胆囊炎组织中hMLH1和hMSH2表达。结果 50例胆囊癌组织中24例hMLH1蛋白表达阳性,22例hMSH2蛋白表达阳性,二者表达呈正相关系;hMLH1在20例胆囊息肉和胆囊炎标本中分别有17例和19例表达阳性,hMSH2在20例胆囊息肉和胆囊炎标本中分别有16例和17例表达阳性;hMLH1和hMSH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Nevin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MLH1和hMSH2表达异常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二者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相互作用;hMLH1和hMSH2在胆囊癌中的低表达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hMLH1和hMSH2有可能成为判断胆囊癌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