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胁痛乃"不通"与"不荣",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经络阻滞,针刺治疗重在揣穴(寻找敏感腧穴),贵在得气,通过阿是穴疏通局部经气,辨证取穴,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远取四肢腧穴,调整脏腑功能和全身气血运行状态,是腧穴"分经主治"及"远治作用";局部经穴及阿是穴,通调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是"近治作用"与"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针刺前揣穴,找出阿是穴及敏感经穴,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腧穴内受到一定刺激量而产生酸、麻、重、胀等得气感觉,并向病变部位放散,气至病所,产生针刺效应,调节脏腑功能,以治其本,疏通局部气血,以治其标。  相似文献   

2.
阿是穴治疗痛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是穴治疗痛证300073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李志道在病痛处或非病痛处的压敏点施行刺灸,而当该刺灸点不是经穴或经外奇穴时,即为阿是穴。对于阿是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只是一种治病方法,到成为一大类腧穴的过程。自古至今,积累了许多运用阿是穴治病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浅谈阿是穴的正确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敏感点)作为腧穴的一类穴位,既无具体名称,无一定数目,也无固定部位,是对十四经穴与经外奇穴的补充。溯本求源,阿是穴始自《内经》所言之“以痛为腧”,发展至唐代始有阿是穴之名。阿是穴因“灸刺皆验”(《千金方》),所以临床应用甚广。有  相似文献   

4.
关于腧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忻洙 《中国针灸》1998,18(7):427-428
对目前针灸学中存在的关于腧穴的概念、分类和阿是穴三个问题进行了文献上的考证 ,提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穴分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但内涵应有所变动。即将目前所称的特定穴纳入经穴 ;耳穴、头穴等归属经外奇穴 ;阿是穴则是一种随病 (症 )消长的临时性腧穴 ,并对其涵义、定位和应用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5.
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以及敏感点等。凡无固定部位和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针灸和按摩治疗位的,叫做阿是穴。它和经穴、经外奇穴一样,都是临床上的一种俞穴。阿是穴取得准确、适用恰当,对一些病症确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数据库中收录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数据库,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针灸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结果纳入51篇文献,提取出75条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处方,复杂网络分析拓扑结构发现以阿是穴、夹脊穴、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外关、三阴交、曲池、支沟、合谷穴为核心穴位。其中主穴多选取阿是穴、夹脊穴,肝胆湿热证多配太冲、阳陵泉、外关、支沟穴,脾虚湿盛证多配足三里、三阴交穴,实热证多配合谷、曲池穴。且腧穴多选用特定穴中的五输穴。结论针刺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为以局远配穴、辨证配穴为主要的配穴方法,主穴多选取阿是穴、夹脊穴,辨证选取四肢穴位作为常用腧穴。腧穴多选用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临床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的选穴及配伍规律,为临床运用和针刺新处方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临床治疗FMS的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3.8.2软件统计分析绘图特定穴的频次,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关联规则、腧穴核心复杂网络和聚类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共纳入处方102首,腧穴145个。腧穴使用频次较高的为阿是穴、足三里、夹脊等,腧穴归经以膀胱经、督脉、胆经、胃经等为主,特定穴使用频次最多的为五输穴,腧穴部位分布最多的为背腰部,最常用的补泻手法为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以30 min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穴对7条,3个穴组41条,4个穴组7条。聚类分析可见针刺治疗FMS潜在新处方4首。结论 针刺治疗FMS时,以调神解郁,调和脏腑,补益气血,通经止痛为临床选穴原则,最常用“阿是穴、百会、神庭、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配伍。  相似文献   

8.
刘文一  张锡玮 《光明中医》2023,(20):3903-390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寻针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用穴规律。方法 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2000年1月—2022年11月收录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整理并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94篇,整理汇总针刺处方97首,涉及腧穴50个,腧穴总频次477次。结论 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腧穴以阿是穴、委中、肾俞、大肠俞、气海俞等为主,阿是穴为首选穴,足太阳膀胱经为穴位归经首选,局部治疗以背部为首选,特定穴则以背腧穴为首选。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显示,阿是穴与委中联系最高,为针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常用搭配。  相似文献   

9.
探讨阿是穴与“阿是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无固定部位和具体名称,按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确定的针刺穴位。孙思邈在不断继承前人的理论知识、收集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并在反复临床的基础上,首创"阿是"之名,立"阿是之法",其在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作了记载。"阿是之法"源于《内经》穴法,是精确揣穴之法,确定腧穴的准确位置,提高临床疗效,应该成为临床中准确取穴的普适性方法。阿是穴是典型意义上的疾病反应点,是敏化态腧穴,"热敏点"属于阿是穴的范畴。在"热敏点"上施灸容易激发经气感传,实现气至病所。文章对阿是穴和"阿是之法"的由来、"阿是之法"是精确揣穴之法、阿是穴是敏化态腧穴等内容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阿是穴的起源及其命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是穴作为腧穴 (亦称输穴 )名称 ,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篇中 ,文载 :“吴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 ,言有人病痛 ,即令捏其上 ,若里当其处 ,不问孔穴 ,即得便快成 (成 ,据明代朱棣等撰《普济方》作‘或’)痛处 ,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故曰‘阿是穴’也”。孙氏详细记载了阿是穴的渊源、取穴方法。从理论上看 ,孙氏的这一记载 ,是有文献根据的。中医经典著作《灵枢经·经筋》篇就有“以痛为输”(输 ,腧的通借字 ,即腧穴 )的记载 ,说的就是以病人痛处(即压痛点 )为针刺或艾灸的腧穴 ,显然 ,这与孙氏的记载 ,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1.
阿是取穴法源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剑 《中国针灸》2013,33(2):165-167
梳理阿是穴理论源流,认为阿是穴本质上是一种取穴方法,适用于所有腧穴的定位.此法导源于《内经》,是早期的主要取穴方法,与《内经》的腧穴形态相应,通过切诊揣度以取穴.这一取穴法可以广泛适用于腧穴的临床定位,而且阿是之法亦不局限于局部压痛.《千金要方》提出阿是穴的概念,在腧穴归经的背景下,渐渐演变为与经穴、奇穴平行的类穴.这一过程造成了临床取穴方法的变异:经穴、奇穴以骨度分寸法为主取穴,阿是穴则以寻按揣穴法定位,分类之后的取穴方法渐渐背离了经典与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2.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是借鉴腧穴热敏化技术,结合壮医对穴位的认识和针灸选穴规律进行探穴,以确定治疗取穴的一种壮医针刺疗法。本文阐述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理论基础、壮医腧穴热敏化探穴方法、针刺方法以及治疗"发旺"的临床体会,进而指出了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机理是作用于"三道两路"在体表的网结,疏通瘀滞,调整调节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以及“敏感点”等。凡无固定部位和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定做针灸和按摩治疗穴位的,叫做“阿是穴”。它和经穴、经外奇穴一样,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俞穴。若“阿是穴”取得准确,应用恰当,对一些病症确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一腧穴针灸疗法所选择的腧穴,是古人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腧穴的分类有三种:①、是在痛处或患部直接进行针刺或艾灸,并无定处与名称,为腧穴形成的最早形式。②、古人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证明,某些腧穴对某些疾患有特殊的疗效。因此把它确定下来,叫做经外奇穴。而实际上是从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经外”,即表示它不在原来的三百六十多个经穴之内,并非说它与经络绝对无关。③、腧穴分布在十四经络的循行路线上,而在原来的三百六十多个经穴之内者,叫做十四经腧穴。这三种腧穴在针灸临床应用当中,并非单独的存在着,而  相似文献   

15.
李鑫禹  张锡玮 《光明中医》2023,(20):3943-3946
目的 探寻针刺治疗陈旧性关节扭伤的取穴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针刺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文献资料,通过筛选后使用Microsoft Excel 365建立针刺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取穴数据库,并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SPSS Modeler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检索最终纳入60篇文献。针刺治疗陈旧性性踝关节扭伤取穴频数最高的穴位是阿是穴、丘墟;足少阳胆经的选用频数最高;阿是穴-丘墟的相关性最高;聚类分析分为4类。结论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针刺选穴以补养气血,活血散瘀,补脾养肝益肾,增强肌肉保护关节的能力为主要治法,选穴以阿是穴-丘墟-昆仑-解溪为核心穴对。  相似文献   

16.
历代医家对“以痛为输”进行了解释,近代学者结合临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疼痛点的不同认识,二是与阿是穴的关系。重温《内经》有关条文,认为“以痛为输”是《灵枢·经筋》提出的取穴方法,而经筋病变多集中于入腠袭筋之体表筋肉之处,其症候主要表现为疼痛为主,并以压痛为主要病理反应,而经筋不能传输气血,无穴可言,唯有“以痛为输”作为治疗经筋痹证的优化取穴方法。“以痛为输”属阿是取穴法的一种,与经穴、奇穴以外无明确定位的一类腧穴的总称——阿是穴的概念不同,当明辨之。  相似文献   

17.
指出穴性与所处的经脉和部位以及施加在腧穴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关,腧穴具有双向调节的特点,因机体状态或针刺手法、气血流注、针刺深浅、针尖方向、患者体质、艾灸、刺血等不同,表现出寒热虚实等不同性质。掌握腧穴穴性,能因证立法,据法取穴,以方统穴,精简腧穴处方,易于施术,达到针灸治病时的理、法、方、穴、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穴位动态性是指气血在腧穴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动态是腧穴的状态本质特征,疾病的变化会影响气血的变化,因此有学者提出"动穴"及"穴位敏化"等学说;运动针法是在应用针刺的同时,通过活动以达到激发气血运行,更好地发挥针刺效果的方法;带针康复是将传统针刺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以达到更好地应用中医特色技术,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该文旨在从穴位动态性及穴位的本质对运动针法及带针康复的疗效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研究发现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在缓解疼痛、止疱、结痂、脱痂等方面较西药及其他针刺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治疗本病多使用火针疗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相关心得介绍如下。1阿是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备急千金要方》云"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时阿是穴是针刺的主穴,具体表现为神经痛所在之处、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取穴规律,探讨用穴思路。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知网中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文献,总结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选穴规律,进而探讨用穴思路。结果纳入的52篇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腧穴有阿是穴、夹脊穴、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合谷、曲池、支沟等;穴位配伍方面,出现最多频率的腧穴配伍组合有阿是穴、夹脊穴配伍,阿是穴、足三里配伍,夹脊穴、阳陵泉配伍,阿是穴、阳陵泉配伍,阿是穴、曲池配伍等。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用穴思路:多选取阿是穴以局部治疗,选取手足阳经腧穴以整体辨证论治,选取夹脊穴以振奋督脉阳气和刺激脊髓神经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