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陈洁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2,37(10):728-732
短肠综合征是儿童肠衰竭的主要原因,由于手术切除、先天性缺陷或与疾病相关的吸收丧失引起,在常规正常饮食下无法维持蛋白质-能量、体液、电解质以及微量营养素的平衡,需要专门的营养治疗,治疗的目标是促进肠道适应以达到肠道自主,同时保持健康的生长和发育。营养治疗策略是异质的和复杂的,须量身定制。对肠外、肠内和口服营养的类型和持续时间尚无循证建议。提倡阶段化营养管理,肠外营养对于短肠综合征的婴儿和儿童的生存至关重要,谨慎的营养策略对于减少肠外营养持续时间以及降低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至关重要,鉴于肠道适应的需要,早期开始最低限度的喂养、根据肠道耐受性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量、经口腔喂养以及多样化平衡饮食是必要的。母乳和混合饮食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肠内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伍烽综述金先庆审校自6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以来,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已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儿童,PN使残留小肠长... 相似文献
3.
肠外营养在新生儿短肠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对新生儿短肠综合征 (SBS)患儿治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总结1988~ 2 0 0 1年在我院PN支持治疗的 9例新生儿短肠综合征 ,观察PN开始时对患儿生长的影响及PN相关并发症。结果 9例长期随访中 8例存活 ,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4例出现并发症 ,严重低钙1例 ,血尿、右肾结石 1例 ,胆汁淤积 1例 ,贫血 1例 ,经治疗后痊愈。PN开始迟的 2例 ,第 1个月体重下降明显。PN开始早的 7例 ,3例伴CMV感染者生后 3个月内体重增加较非感染组缓慢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5 .78,P =0 .0 0 2 )。结论 SBS患儿应早期营养支持。SBS患儿伴CMV感染将严重影响体重增加。SBS患儿PN治疗期间并发症出现率较高 ,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暂时性短肠综合征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新生儿暂时性短肠综合征(temporary short bowel syndrome,TSBS)患儿造瘘期间的治疗作用,并对防治并发症进行探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PN支持治疗的21例新生儿TSBS患儿的诊疗经过,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儿共21例,所有患儿均在新生儿期因各种原因行高位小肠造瘘术,术后需长期依赖PN.其中男12例,女9例.入院年龄1d至8个月(中位年龄2个月),随访3~1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随访至2015年12月时,存活15例,病死6例;存活组中13例关瘘,2例未关瘘;病死组中2例关瘘,4例未关瘘.经Fisher's Exact检验,病死组患儿均发生并发症,存活组仅5例发生并发症(P=0.012);病死组中3例保留回盲部,存活组中9例保留回盲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Studentt检验,病死组存留小肠长度(57.5±14.1)cm,显著短于存活组(115.9±46.7)cm(P=0.008).两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及入院时年龄别体重z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TSBS患儿存留小肠越短,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死亡风险越大.合理营养支持对该类患儿后续治疗意义重大,积极随访对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并发症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6.
患儿的营养状况将影响其疾病康复和预后。在我国,对儿科营养重要性的认识和规范化应用,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各科对此问题的认识,本刊特设此专题进行讨论,十分必要。下面就国内外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估儿童短肠综合征(SBS)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例SBS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CRBSI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19例SBS患儿中,共置管57次,总置管日为1 907天,其中6例患儿共发生11次CRBSI,发生率为5.8次/1000导管日。SBS患儿CRBSI的常见表现为发热(6/11,54.5%)、嗜睡(5/11,45.4%)、体质量不增(7/11,63.6%)和肠造瘘量增加(7/11,63.6%)。与未发生CRBSI组相比,CRBSI组SBS患儿的回盲瓣缺失以及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20天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S患儿发生CRBSI时的血培养共获得11次阳性结果,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肺炎克雷伯杆菌(6/11,54.55%)。结论 CRBSI发生可能与回盲瓣缺失和肠外营养持续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新生儿期短肠综合征患儿远期营养状况和智力发育状况。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3月间对我院198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15年间收治的9例出生后28d内诊断为短肠综合征,并且已脱离静脉营养至少2年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人体测量、血液生化指标和智商测定。结果9例患儿中,1例3岁时车祸意外死亡,其余8例得到患儿本人及家长同意随访。8例患儿中,7例年龄、身高、体重正常,1例患儿肥胖,患儿体脂含量为11.1%~24.9%,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均正常,1例患儿前白蛋白(Pre-ALB)低于正常(0.14g/L),1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高于正常(103.3f1),1例MCV低于正常(78.3f1)。7例患儿智力发育均处于正常水平,但3例患儿存在智商分离现象,1例患儿学校成绩处于班级下游。结论短肠综合征患儿脱离静脉营养后的远期营养状况基本正常,但仍然存在问题,全面随访应坚持到静脉营养停用后的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智力发育值得重视,应纳入随访内容。 相似文献
10.
褚先秋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7,18(6):339-340
目的:了解新生儿短肠综合征(NSBS)的远期疗效以及评价各种术式,方法:手术治疗的9例与非手术治疗的5例共14例NSBS,5种术式,小肠肠袢再循环术(1例)小肠肠袢倒置术(2例)小肠瓣膜成形术(2例)小肠新粘膜再生术(3例)结肠间置术(1例),结果:经过5年以上的随访,手术组9例中8例存活,非手术组5例仅1例存活。小肠新粘膜再生术与结肠间置术的远期疗效最好,小肠肠袢再循环术与小肠肠袢倒置术3例中2 相似文献
11.
12.
小儿慢性腹泻营养支持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腹泻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48例慢性腹泻患儿资料,病例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7例)和≥1岁组(21例);将27例合并营养不良的患儿分为肠内营养(EN)组(10例)、部分肠外营养组(PPN+EN)(16例)、完全肠外营养(TPN)组(1例)。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治疗方式患儿的治疗过程和结局。结果 48例患儿中,短肠综合征、病毒性肠炎、肠道手术、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为较常见病因,50%(24例)病因不明。在入院营养评定方面,1岁组的中度体重低下患儿所占比例高于≥1岁组(P0.05)。EN组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BAZ)由治疗前的-2.2±1.5增加至治疗后的-1.8±1.0(P=0.040),所供能量由治疗前的每日46±17 kcal/kg增加至每日83±32 kcal/kg(P=0.012);PPN+EN组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由治疗前的-3.3±2.0增加至-2.8±1.8(P=0.044),BAZ由治疗前的-2.8±1.4增加至-2.0±1.4(P=0.012)。TPN组仅1例,经治疗后腹泻症状改善。接受营养治疗的27例患儿中,4例未好转,其余患儿症状缓解、营养状况改善。结论在慢性腹泻的治疗过程中,肠内及肠外营养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缓解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EN)对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例共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给予空肠内营养),一组为对照组(给予肠外静脉营养),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以及血脂肪酶、血淀粉酶、CRP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血脂肪酶、血淀粉酶、CRP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早期空肠内营养治疗儿童急性胰腺炎是安全可行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且能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Jon S. Thompson 《Pediatric surgery international》1988,3(5):303-311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massive intestinal resection is now possible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The expense, morbidity, and inconvenience of this therapy, however, has led to continued interest in alternativ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short bowel syndrome. The goals of surgical therapy in the short bowel syndrome are to increase the area of absorption, slow intestinal transit, and reduce gastric hyperacidity. Selected patients with dilated bowel segments benefit from intestinal tapering or lengthening. Growing neomucosa to increase surface area is not yet clinically efficacious. The results of transplantation remain unsatisfactory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immunosuppression. Antiperistaltic segments, colon interposition, and intestinal valves may benefit patients with sufficient absorptive area but rapid intestinal transit. Recirculating loops are associated with prohibi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testinal pacing is currently being investigated.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short bowel syndrome is not sufficiently safe and effective to recommend its routine use. Operations should be performed only on selected patients to achieve specific goals. Adjunct procedures should not be carried out at the initial intestinal resection. Most important is continued emphasis on the prevention of intestinal rese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intestine when massive resection i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5.
谷氨酰胺在早产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胃肠功能成熟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5例早产儿分为两组,Gln组给予经静脉添加Gln的肠外营养(PN),对照组常规 PN,PN时间均大于2周。监测两组生长发育、喂养耐受情况、胃肠功能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Gln 组生后4周时尿素氮(BUN)水平较对照组高(P=0.044),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平均PN及平均住院时间Gln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31;P=0.020)。血清胃动素水平Gln组生后2周较生后 3天明显升高(P=0.037);Gln组生后2周较生后3 d胃电节律中节律过快的百分数明显增加 (P=0.017)。Gln组发生感染的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结论初步观察提示Gln 有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酰胺在早产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胃肠功能成熟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5例早产儿分为两组,Gln组给予经静脉添加Gln的肠外营养(PN),对照组常规PN,PN时间均大于2周。监测两组生长发育、喂养耐受情况、胃肠功能及感染发生率。结果Gln组生后4周时尿素氮(BUN)水平较对照组高(P=0.044),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平均PN及平均住院时间Gln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31;P=0.020)。血清胃动素水平Gln组生后2周较生后3天明显升高(P=0.037);Gln组生后2周较生后3d胃电节律中节律过快的百分数明显增加(P=0.017)。Gln组发生感染的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结论初步观察提示Gln有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Short bowel syndrome (SBS) is a reduction in functioning bowel length which is most often a result of surgical resection. Risk factors in the neonatal period include 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 small bowel atresia and gastroschisis. With increasing survival of preterm infants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incidence. Management is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to maintain fluid and electrolyte homeostasis and promot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longer term aim being to promote intestinal adaptation to achieve partial or complete enteral autonomy.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incidence, aetiology, pathophysiology, med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s and outcome.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胃肠道外营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早产儿肝肾功能、脂质清除等不成熟,胃肠道外营养的运用还存在某些争议的问题,胃肠道外营养时早产儿肝胆功能的损害已日益受到重视。该研究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肝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5例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及49例未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各营养成分输入后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谷丙转氨酶、结合胆红素则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胃肠道外营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胎龄呈负相关;对照组治疗后总胆汁酸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时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应警惕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