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下内环口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06年12月经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37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4例,486侧,按腹股沟斜疝内环口分型:巨大型60例:普通型320例:隐蔽型106例。根据不同分型采取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紧缩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均治愈,经6~14个月随访,其中隐蔽型复发1例(0.25%),对侧漏诊1例。结论根据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的形态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以减少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男性患儿占绝大多数。目前多采用横切口经腹股沟管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偶有寻找疝囊困难病例,本文介绍一种术中寻找疝囊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儿疝囊超高位结扎术式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近年来,小儿斜疝手术趋向微创,多采用横切口经腹股沟管和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我院自2001年1月起,在横切口经腹股沟管疝囊高位结扎基础上采用疝囊超高位结扎术,至2005年1月治疗小儿斜疝2300例,效果满意,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和经验,探讨这种新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36例.结果手术时间 10~15 min,平均12 min,手术顺利,患儿均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至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合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其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实施内环口缝合高位结扎术。结果87例患儿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侧平均手术时间20 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约30 min,术后1~2 d出院。无阴囊血肿发生。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疝33例,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5~2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外环口修补术(实验组)、非外环口修补术(对照组)和其他不符合较大潜在复发风险的腹股沟斜疝患儿(普通组)手术后复发率,探讨外环口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 026例年龄小于4岁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经评估具有较大复发风险的患儿620例,对其中316例行小横切口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外环口修补术(实验组),304例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其余1 406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普通组)。比较三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发热、血肿、伤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斜疝复发率。结果三组在性别、年龄、术后发热、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96.98,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与普通组无差异(P=0.062),而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及普通组长(P0.05)。在术后复发率方面,实验组、对照组和普通组分别为0.00%、5.00%和0.9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χ~2=42.18,P0.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实验组与普通组复发率无差异(χ~2=3.41,P=0.065),而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实验组(χ~2=19.02,P0.001)与普通组(χ~2=30.44,P0.001)。结论外环口修补术能显著降低部分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介绍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新术式。方法采用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0例。结果手术时间7min-15min,平均10min。患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愈合后腹部无瘢痕。无1例复发,未见阴囊血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 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可靠,更加微创、安全、美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直疝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腹腔镜下诊断为腹股沟直疝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月龄为52个月,范围为20~144个月;术前均诊断为斜疝,术中经腹腔镜证实为直疝;其中6例既往因误诊为腹股沟斜疝而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此次手术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腹股沟直疝;右12侧,左6侧,其中3例为双侧;3例pantalon疝,1例疝囊底部有脂肪瘤。选取经腹腔镜下直疝疝环口结扎+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修补术的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6例患儿中,2例既往因误诊腹股沟斜疝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此次手术证实为腹股沟直疝;2例为单纯腹股沟直疝;1例为pantalon疝,同时行斜疝内环结扎及直疝疝环结扎并以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对1例疝囊底部的脂肪瘤同时予以切除,然后修补疝环缺损并以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2~60个月无复发,也无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直疝避免了对腹股沟区的解剖,操作简便、耗时短、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儿童直疝治疗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开腹手术一样,主要操作步骤是疝囊高位结扎,由于腹腔镜可以同时探查双侧腹股沟,因此较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更彻底,但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仍有0.5%~2.7%。为进一步降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率,我院从2003年1月起,建立并开展了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该术式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对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网片修补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和普理灵网片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6年3月采用微型腹腔镜缝扎疝囊颈,然后将普里灵网片置入腹腔内,覆盖加强内环口及其薄弱区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8例(12侧)。结果手术时间30±15min。术后当天进食,术后3d出院,无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内环口缝扎网片修补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方法,探讨进一步减少创伤,防止复发,扩大适应范围,美容效果更好的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 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收入本院的39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取既往两孔法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为未改良组,另一组采取镜头拨挂线单孔及皮下间隔进针法完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为改良组.两组患儿均随访半年至5年,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多项临床指标. 结果 改良组和未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脐旁戳孔例数,巨大疝转开腹手术例数,术后复发例数等方面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镜头拨挂线单孔及皮下间隔进针法行疝囊高位结扎术,较两孔法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更小,适应范围更广,复发率更低,美容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疝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影响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疝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儿童患儿临床资料264例.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共有年龄、性别、BMI、疝部位、术前病程、术前是否嵌顿、疝环口大小、结扎线种类等8个因素纳入分析.应用ROC曲线评估术后疝复发的风险,并做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264例患儿共完成346侧手术,患儿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13岁,平均年龄为(3.3±2.9)岁.其中男229例,女35例.共有39例术前曾发生疝嵌顿,发生于右侧腹股沟者有114例,发生于左侧者有68例,发生于双侧者有82例.其中有11例疝于术后1个月至2年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2%.术后复发的11例患儿中,年龄最小者为4岁,小于4岁的患儿无一例术后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年龄、内环口大小、结扎线是影响患儿术后是否出现疝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风险等级的患儿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34,P<o.05).结论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尽量避免使用可吸收线,对于复发高风险患儿可选择一些改良的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肠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们收治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肠坏死患儿71例,其中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32例,为腹腔镜手术组,同期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肠坏死39例,为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家属满意度等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在该病治疗中的优劣。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后随访1~15个月,平均6.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1±21)min,早期出现阴囊红肿(术后3 d以内)30例,患侧复发1例;常规手术治疗组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1个月,平均手术时间(58±25)min,早期阴囊红肿(术后3 d以内)38例,患侧复发3例,两组手术时间、早期阴囊红肿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腹腔镜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6.1±1.2)d,后期阴囊红肿(3 d)8例,患侧复发1例,睾丸下降不全1例,无肠粘连梗阻病例;常规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6.9±1.1)d,后期阴囊红肿(3 d)35例,睾丸下降不全8例,肠粘连梗阻6例。腹腔镜手术较常规手术在住院时间,后期红肿、睾丸下降不全、肠粘连梗阻等术后并发症比较具有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肠坏死与常规手术相比,创伤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可一并处理隐匿疝,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经脐切口及腹腔内打结技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们采用单纯经脐切口及腹腔内打结技术行腹股沟斜疝手术86例,其中双侧30例,单纯左侧15例,单纯右侧41例。具体方法为:经脐5 mm Trocar置镜,脐环免Trocar置入3 mm针持。内环口上外3 cm腹壁外以2-0不可吸收带针缝线自腹壁穿入腹腔,线尾留置在腹壁外侧,环形缝合内环口一周,避开精索血管及输精管。采用腹腔内绕线、腹腔外牵拉尾线辅助打结,腹壁外剪线。皮肤胶粘合伤口。结果单侧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8.7 min,双侧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3.5 min。无精索血肿、腹腔脏器损伤、腹壁气肿及术后阴囊水肿的发生。术后第1天自由活动率为99%。随访时间7~15个月,目前无复发病例,无一例出现腹股沟区异物感或异物反应;术后1个月腹壁基本无可视疤痕。结论采取单纯经脐腹腔镜技术、常规器械腹腔内打结方法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腹壁皮肤外观好,无皮下异物感或异物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经脐双孔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实施的125例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腹腔镜手术治疗资料,并与95例传统开放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89例,左侧36例。其中85例麻醉后复位;35例腹腔镜直视下手法复位;5例难复性嵌顿疝经腹股沟小切口打开外环口后腹腔镜下复位。13例患儿合并其它临床问题,其中2例嵌顿肠管浆肌层撕裂;4例嵌顿肠管合并穿孔;3例合并阑尾炎;4例美克尔憩室,同时手术处理。平均住院时间(4.4±0.3)d,术后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发生。随访9~15个月,无睾丸萎缩、复发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右侧嵌顿80例,左侧15例,平均住院(7.4±4.3)d,术后切口感染3例,阴囊血肿10例,睾丸萎缩3例,复发3例。结论经脐双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性嵌顿疝时优点更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9月,本中心实施48例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A 组),同时进行常规开放手术42例(B 组),两孔腹腔镜手术36例(C 组)。对比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瘢痕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单孔、两孔组与开腹组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孔组与两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高位结扎;直视下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损伤情况;可以探查对侧有无隐性疝。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是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肠切除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致肠切除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为肠管嵌顿.将其分为行肠切除患儿(6例,肠切除组)和未行肠切除患儿(20例,未行肠切除组),比较其差异,探讨新生儿嵌顿疝肠切除的可能高危因素.结果 肠切除组,男5例(83.33%),女1例(16.67%);腹胀6例(100%),便血3例(50%);右侧嵌顿5例(83.33%),左侧嵌顿1例(16.67%);嵌顿时间(20.33±4.59)h;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为(1.92±0.65)h.未行肠切除组,男9例(45%),女11例(55%);腹胀7例(35%),便血1例(5%);右侧嵌顿5例(25%),左侧嵌顿15例(75%);嵌顿时间(10.05±6.17)h;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为(4.30±0.53)h.两组在性别、腹胀、便血、发生部位、嵌顿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随访时间(36.55±19.97)个月,肠切除组失访1例,未行肠切除组无失访.肠切除组术后出现睾丸萎缩1例(20%),未行肠切除组出现1例(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新生儿发病时间>20 h、右侧嵌顿是新生儿嵌顿疝肠切除可能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嵌顿疝肠切除者术后更易发生睾丸萎缩.识别高危因素、提高观察警惕性,将有利于高危患儿的早期筛选与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快速康复的主要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07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均按照日间手术模式行腹横纹小切口5 mm 30°腹腔镜经疝囊探查及隐性疝微创治疗。结果 307例中,双侧疝32侧,隐性疝33例,共有44例同时行腹腔镜下"穿针引线法"对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第1天出院285例;22例术后体温超过37.5℃,于3d内出院,无需拆线。获1年以上随访188例,3个月以上随访263例,无一例疝复发和术后发现对侧疝。结论精准微创的手术、优化的麻醉方法、有效的护理宣教和家长积极配合等多学科协作是影响小儿疝术后快速康复的主要因素,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快速康复对医患双方均有益处,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