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替考拉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替考拉宁是继万古霉素后研制的治疗G+球菌的糖肽类抗生素,由于化学结构上增加了脂肪侧链,相对分子量增高,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上显示出良好的特性,组织穿透力强,能在细胞内浓集,蛋白结合率超过90%,半衰期明显延长,除静脉给药外也可肌内注射。临床主要用于重症G+球菌感染。对替考拉宁的应用要谨慎合理,避免耐药菌过早产生。  相似文献   

3.
替考拉宁的推荐剂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替考拉宁(teicoplanin)是糖肽类抗生素,具有与万古霉素类似的结构及抗菌谱。对耐或不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和梭菌均有活性。它有某些潜在的超越万古霉素的优点,即可以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并具有较长的血清半衰期,由于其肾毒性很小不必进行常规的血清浓度测定。1987~1988年欧洲使用每天200mg(3mg/(kg·d))的维持剂  相似文献   

4.
5.
替考拉宁是一种新型糖肽类抗生素,分子结构与万古霉素相似,在治疗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如MRSA和肠球菌感染方面优于万古霉素。临床主要用于各种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在临床实际使用中出现了好多不良反应,需临床医师、药师和护师多关注,以保证该药在临床使用中合理、安全,真正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古霉素(图1)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糖肽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很窄,基本上局限于很小一部分革兰氏阳性菌的种及一些螺旋体.近年多重耐药肠球菌(粪肠球菌)的出现,恢复了人们对万古霉素及其结构类似物替考拉宁(图2)的强烈兴趣,替考拉宁的体外活性更强.万古霉素是推荐用来治疗耐甲氧西林(β_内酰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组织和骨感染的药物.对青霉素类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万古霉素对链球菌也有作用,特别是当与一个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时效果更佳(协同作用).口服万古霉素对产毒的艰难梭菌有效,故可用来治疗由抗生素引起的伪膜结肠炎.因此,万古霉素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抗生素,不过常常被用作经β_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其它药物治疗失败后才使用的最后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碧燕  刘卫 《北方药学》2015,(11):84-85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种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载的国内期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检索到有效病例19例,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各个时间段,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过敏性反应(78.9%)居多,其次为泌尿系统损害(15.8%)、血液系统损害(10.5%)、神经系统损害(5.26%)。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结合患者的药敏结果使用该药;加强用药监测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单因素实验法建立和优化临床替考拉宁(TEC)HPLC分析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动学研究提供检测方法。方法用甲醇沉淀处理血液标本,Waters ODS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利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色谱条件。实验设计通过改变柱温、p H、流动相的组成比例,验证每种条件对各成分分离度(R)、理论板数(N)和拖尾因子(T)的影响,并用所建立的方法研究TEC在大鼠肝脏和血清中的分布动力学。结果优化后流动相为0.05 mol·L-1KH2PO4缓冲溶液-乙腈(22∶78),用磷酸调p H至2.65,波长为200 nm,流速为1.2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为100μL。TEC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1 mg·L-1,在0.2204.8 mg·L-1内线性较好(r=0.995 8),相对回收率为(98.66±8.38)%100.75±8.32%,平均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9.83%和9.87%,分离度(R)为1.5。以15 mg·kg-1单剂量静脉给药的大鼠,3 h后测得血清和肝脏中TEC质量浓度分别为(152.5±7.01)mg·L-1和(14.99±3.54)mg·L-1,21 h后得血清和肝脏质量浓度分别为(3.19±1.53)mg·L-1和(13.39±2.39)mg·L-1。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和特异性强且稳定可靠,适用于临床TEC血药浓度的监测及药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胡茗 《天津药学》2012,24(6):42-45
替考拉宁是一种新型糖肽类非肠道给药抗生素,作用机制与万古霉素类似,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特菌和细球菌等引起的严重感染,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替考拉宁的应用日渐广泛,但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加。本文对替考拉宁抗菌作用最新研究、国内外临床应用情况及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替考拉宁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替考拉宁(teicoplanin)是一个新的糖肽类抗生素,主要由5个结构近似的化合物(TA2-1、TA2-2、TA-3、TA2-4、TA2-5)组成的混合物.第 6个活性组份(TA3-1)在发酵液中未发现,但在粗品及精制品中有少量存在,该化合物是TA2的降解(水解)产物,另外替考拉宁还存在有两个亲脂性较大的类似物(RS-1,RS-2)及两个亲脂性较小的类似物(RS-3,RS-4).由于替考拉宁复杂的化学组成,建立准确、简便、快速的HPLC分析方法难度较大,有关的HPLC分析方法报道较多,以下将对HPLC分析方法有关的实验条件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替考拉宁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替考拉宁治疗前3d平均起始给药剂量(MID)的不同,分为MID=533.33mg/d组和MID<533.33mg/d组,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血药谷浓度。结果替考拉宁Cmin水平与MID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性为0.678,双侧显著性检验均为0.01,使用起始负荷剂量的患者Cmin明显高于不采用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且治疗效果亦明显好于不予以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症感染患者在使用替考拉宁时需要予以规范的负荷给药方式,以期快速达到有效药物治疗浓度,同时应予以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协助调整给药剂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眼底病患者的用药医嘱,实施药学监护,促进糖尿病眼底病患者更加标准化用药,加强合理用药,提高糖尿病眼底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住院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药学问诊、用药宣教和出院带药教育,并对用药医嘱进行实时审核,判定用药的合理性,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提出用药建议。结果:审核病历300份,共计1148条医嘱,包括长期用药医嘱663条,临时用药医嘱485条,其中不合理医嘱76条,占全部医嘱的6.62%。不合理医嘱包括不规范给药医嘱25条(2.18%)、不适宜给药医嘱50条(4.36%)及超常医嘱1条(0.09%)。结论: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用药医嘱中不合理临床医嘱以不适宜用药占比最高。药师应对眼底病患者开展药学服务,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Teicoplanin pharmacokinetics were investigated upon multiple dos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6 and 12 mg kg-1 in 10 normal,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using a two-period, randomized, crossover design; six subjects completed both periods. On day 1, 6 or 12 mg kg-1 was administered every 12 h as a 30-min constant rate intravenous infusion (two doses). Starting on day 2, the same dose (6 or 12 mg kg-1) was administered every 24 h for an additional 13 days. Blood and urin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ver 21 days. Serum and urine were analyzed using a microbiological assay. Following a minimum of 3 weeks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first period, subjects were crossed over to the other dose. Following multiple dos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6 and 12 mg kg-1, media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included: steady-stat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of 1.4 and 1.2 l kg-1; total clearance of 12.2 and 14.0 ml h-1 kg-1; renal clearance of 11.1 and 10.3 ml h-1 kg-1; and terminal disposition half-life of 159 and 155 h, respectively.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ose-related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addition, a cross-study comparison further supports dose proportionality of teicoplanin upon multiple dos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3 to 12 mg kg-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影响骨科手术术后康复的因素,并依据影响因素提出可采取的药学干预策略及用药合理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开滦总医院进行骨科手术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相关信息以及围术期应用药物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住院时长、术后24 h视觉模拟(VAS)评分、出院时VAS评分、3个月复诊时VAS评分以及住院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进行分析,建立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共收集到9 258例患者信息,性别、年龄、手术类别、麻醉类别及术后镇静药物均可影响骨科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其中,女性、应用静吸复合麻醉、单用吗啡类镇痛药及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概率。结论 老年女性患者在骨科术后康复的过程中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静脉麻醉及术后应用吗啡联合非甾体抗炎药镇痛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eicoplanin were investigated in 13 subjects with various degrees of renal impairment using a randomized two-period crossover design; 11 subjects completed both periods. Doses of 3 and 30 mg kg-1 were administered as single dose, 60-min constant rate intravenous infusions.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over 28 days and urine was collected over 48 h. Serum and urine were analyzed using a microbiological assay. As previously observed in studies conducted in renally impaired subjects, teicoplanin total and renal clearanc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decreasing creatinine clearance (p < 0.0001). However, for these parameters, no differences between doses were observed. Dosage adjustment guidelines for renally impaired patients are usually developed using the ratio of total clearance in renally impaired patients to the total clearance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renal function. Since no dose-related differences exi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icoplanin total clearance and creatinine clearance, initial dosage adjustment guidelines for renally impaired patients developed at 3 or 30 mg kg-1 are applicable over the range of 3 to 30 mg kg-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在精神病患者用药中的应用及其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精神病患者1 583例作为对象,共抽取门诊处方1 644张,分析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药物使用类型、使用金额,统计药物使用强度、限定日费用(DDC),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2019年门诊合计收集抗精神病处方1 644张,其中单联用药1 047张,占63.69%,2联用药554张,占33.70%;共列出我院2019年全院抗精神病药物38种,药物金额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奥氮平片(国产)(基)、氨磺必利片(国产)(基)及奥氮平片(奥兰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强度前三位分别为:奥氮平片(国产)(基)、氨磺必利片(国产)(基)、富马酸喹硫平片(国产)(基),DDDs分别为:555 876.00、410 669.50和207 660.87;合计罗列10种抗精神病药物,DDC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甲磺酸齐拉西酮粉针、富马酸喹硫平片(进口)(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基)。结论 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相对合理,开展药物处方专项点评能有效干预不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的合理给药方式及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必要性。方法:对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2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前3 d平均起始给药剂量(MID)的不同,分为MID=533.33 mg/d组10例和MID<533.33 mg/d组10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min)。结果:研究发现替考拉宁Cmin与初始给药剂量密切相关,其Pearson相关性为0.685,双侧显著性检验均为0.01,使用起始负荷剂量的患者Cmin明显高于不采用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且治疗效果亦明显好于不予以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两组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使用替考拉宁时需要予以规范的起始负荷给药方式,以期快速达到有效药物治疗浓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应根据TDM结果协助调整给药剂量,避免替考拉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TDM)对肺炎患者用药负荷剂量、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指导意义。方法:对95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替考拉宁负荷给药方式和剂量不同,分为3组,A组:负荷量400 mg q 12 h,静注3次,持续400 mg qd;B组:负荷量400 mg q 12 h,静注2次,持续400 mg qd;C组:负荷量400 mg,q 12 h,静注2次,持续200 mg q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清谷浓度(Cmin)。血常规、CRP、PCT、胸部CT、细菌学情况、ALT、AST、CLcr、BUN、PLT和ALP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 d进行检测。结果:A(14.74±5.25)、B(13.14±4.71)和C(15.36±7.08)3组间Cmin比较,无显著差异(P=0.409),但A组和C组平均值总体比B组略高。3组患者首次Cmin达到10~30 mg·L-1的比率分别78.85%,68.18%,86.67%(P=0.392),但C组满足治疗范围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和B组。第4天根据Cmin值调整剂量后,复测Cmin,3组患者均能达到10~30 mg·L-1。A、B和C 3组间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848),并极少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使用替考拉宁时,要规范给予负荷剂量,且有必要进行TDM监测,根据结果调整给药剂量,避免替考拉宁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用药指导对肾病综合征患儿依从性和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80名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并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指导前(服药1个月)后(服药12个月)患儿的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看护人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分别为影响依从性的独立因素(P<0.05)。患儿的临床指标在指导后得到改善(P<0.05),且疾病未进展(P<0.05)。结论: 用药指导对肾病综合征患儿依从性和临床指标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药师应通过更加积极的药学干预,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并建立慢病的药学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用药进行分析与推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病历进行用药分析,并基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等,对临床路径用药进行合理推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约89%的患者合并两种以上疾病。治疗药物使用比例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丹红、依达拉奉和桂哌齐特。不合理用药比例为9.93%,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用法用量不适宜、无特殊理由未按指南推荐用药和无适应证用药。患者平均用药费用1.11万元/人,占住院费用的49.33%。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用药复杂,一些治疗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缺少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临床路径用药方案需要完善,以提高其治疗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