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肘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肘部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2年7月-2003年12月,25例儿童肘部骨折应用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或棒固定,对其手术方法、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0-24个月)。所有骨折均于4周内达到临床愈合。1例肱骨髁上骨折因可吸收棒穿于皮下引起疼痛,妨碍关节活动,于术后6周拔除,恢复良好。1例肱骨内上髁骨折予可吸收螺钉固定,为保持骨折复位稳定,术后伸肘位石膏固定3周致关节僵硬,经CPM被动活动锻炼后肘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其余病例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关节活动良好,无畸形发生,也未见局部无菌性反应。结论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肘部骨折可靠有效,近期随访效果满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比较分析可吸收棒与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并有完善临床资料的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患儿46例,其中29例(A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7例(B组)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根据Hardacre标准判断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手术用时、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综合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A组:优22例(75.86%)、良7例、差0例;B组:优15例(88.24%)、良2例、差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迟发性尺神经炎、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骨折不愈合。结论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较克氏针固定方法,均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从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来比较,两种术式亦无明显差异,但从住院时间上看,可吸收棒有着一定的术式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胫骨干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治儿童胫骨干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患儿35例,采用有限切开2~4枚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辅以石膏外固定,随访9~36个月,对骨折愈合情况、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患部疼痛程度及局部切口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患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功能评价按Johner-wruh法评价治疗优良率为97.2%,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结论 可吸收螺钉是治疗儿童胫骨干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不稳定型骨折及开放型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PHILOS与TEN治疗大龄儿童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42例大龄儿童转子下骨折,分别采用PHILOS锁定固定17例年龄8~15岁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并将其与同期进行、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采用弹性钉固定治疗的25例患儿进行比较,对两组的住院期间各项指标、患儿骨折愈合时间、Beaty评分、Theolog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HIlOS组平均随访时间37.5个月,TEN组平均随访44.8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Beaty评分、Theolog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等住院期间各项指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HILOS与TEN的总体临床疗效相当,均可作为目前治疗儿童转子下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式.骨科医生应根据患儿骨折类型特点、患儿及父母的选择、术者的手术操作的熟练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相应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3例,屈曲型27例,伸直型36例,均为移位严重或手法复位失败或失去手法复位时机的病例。结果经临床平均1年8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周,3例发生肘内翻(内翻角均在5°以内),肘关节功能受限10°~20°2例,优良率93.6%。结论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主动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能预防肘关节活动受限,肘内翻发生率低,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术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肘关节功能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6~ 2 0 0 1年我们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76例 ,分别采用后方入路和外侧入路。现将不同手术方法与肘关节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对该病处理的正确认识。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均来源于我院骨科 ,男 5 2例 ,女 2 4例 ;年龄 3.5~ 12岁 ,平均 7岁 ;左侧 35例 ,右侧 4 1例 ;伸直型 73例 ,屈曲型 3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 6例 ,陈旧性骨折 4例。并血管、神经损伤 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 :1~ 4h5例 ;~ 12h 6例 ;~ 5d 5 7例 ;6d以上 8例。二、手术方法  1 后方入路 :肘后正中切口 ,肱三头肌肌腱”V”形切开 ,以暴露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脱位并肘部骨折的损伤机制、形态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骨科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例肘关节脱位并肘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6~12.0岁,平均7.6岁;受伤时间6h~32d,平均3.5d。按肘关节脱位方向分为后侧脱位6例,后外侧脱位4例,前侧脱位2例;12例均为高能量损伤所致,伴前臂暴力旋转性损伤,其中5例为车祸伤,4例为高处坠落伤,2例为电动机皮带绞伤,1例为洗衣机绞伤。12例均行手术治疗,复位肘关节,骨折用克氏针或张力带钢丝固定,修复肘关节侧副韧带。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23个月,平均13.5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稳定性好,肘部骨折骨性愈合,无肘关节再脱位;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伸屈活动度为90°~145°,平均125°,旋转活动度为85°~155°,平均130°,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7例,良4例,优良率91.7%(11/12例)。结论儿童肘关节脱位多由高能量损伤及前臂暴力旋转性损伤所致,极易合并不同类型的肘部骨折和严重的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应积极手术治疗,恢复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重建肘关节的稳定性,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继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外髁骨折之后较多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在大年龄儿童中尤其多见,肱骨内上髁受到前臂屈肌的牵拉而撕脱,可伴肘关节脱位。其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的严重程度较肱骨外髁骨折及髁上骨折轻,因此肱骨内上髁骨折较少受到重视。本文对本院手术治疗的肱骨内上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儿童肘关节僵直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肘关节僵直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回顾1996-2001年收治的30例肘关节僵直的病例,均采取手法和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疗效优良26例,一般3例,差1例。结论 关节松动术是治疗肘关节僵直的有效方法,术后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0.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预防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肘内翻和恢复肘关节屈伸功能。自 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 3 1例 ,经临床观察 ,效果优于单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据随机原则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组3 1例 ,男 2 3例 ,女 8例。年龄 3~ 16岁 ,平均 8.5岁。伸直型 3 0例 ,屈曲型 1例 ;尺偏型 2 4例 ,桡偏型 7例。病程 1h~6d。单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年龄 2 .5~ 17岁 ,平均 7.3岁。伸直型 18例 ,屈曲型 2例 ;尺偏型 14例 ,桡偏型 6例。病程 40m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我们对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4例Gar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经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闭合复位组)治疗,术后规范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骨性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6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50.2±6.81)min,较闭合复位组短[(81.3±18.98)min],术中透视次数(3.4±1.1)次,少于闭合复位组[(7.0±2.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及闭合复位组于平均术后8周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6个月切开复位组优良率(分别为86.57%,97.01%)与闭合复位组(78.95%,92.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切开复位组(8.96%)低于闭合复位组(2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治疗Gaa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可获得与闭合复位相似的肘关节功能,是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diagnosis of occult elbow fracture in children is often challenging due to equivocal or negative repeated radiographic findings.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diagnostic role of US in children who have sustained elbow trauma with an elbow joint effusion but no fracture seen on initial radiograph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14 consecutive children (age range 5-15 years) with elbow trauma whose elbow radiographs showed an effusion without fracture who underwent emergency imaging (within the first 72 h) with US and MRI. The aim of US was to demonstrate a lipohaemarthrosis in relation to a cortical fracture. MR imaging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to differentiate fracture from bone or muscle contusions. RESULTS: In seven children US demonstrated a lipohaemarthrosis, and MRI demonstrated a cortical fracture in all these children. Conversely, among the seven children with simple haemarthrosis seen on US, MRI did not identify a cortical fracture in six and demonstrated a cortical fracture in one. CONCLUSION: Posttrauma elbow joint effusion in children is not always related to a cortical fracture. US appears to be a reliable, accurate, widely available and effective low-cost tool in these cases. The diagnostic clue is the detection of a lipohaemarthrosis in the articular rece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实体瘤肺转移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实体瘤肺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总结分析上述患儿的术中情况、手术并发症和治疗结局。结果共行肺转移瘤切除术80例/114次,其中58例(72.5%)患儿仅实施一次手术,二次手术13例(16.25%),三次手术6例(7.5%),四次手术3例(3.75%)。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0.4~76个月),死亡28例,其中21例(75%)为肿瘤复发转移,7例(25%)为非肿瘤性死亡(包括2例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本组患儿术后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81.0%,58.6%,术后1年、3年、5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8.8%,74.5%,52.1%。结论部分实体瘤肺转移患儿能够从手术中获益,肺转移手术的并发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术中应遵循仔细探查和尽量切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儿童脑膜瘤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脑膜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笔者搜集10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脑膜瘤2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所见及病理特点,研究与成人脑膜瘤的不同之处。结果 23例中男10例、女13例,最常见的症状是颅内压增高和癫痫,平均病程12.5个月。其肿瘤部位:20例位于幕上,2例骑跨左颅中窝和颅后窝,1例位于左桥小脑角。11例直径达7-10cm,10例明显囊变,其中5例呈大囊+附壁瘤结节型。病理发现移行型10例,纤维型8例,合体细胞型3例,血管瘤型1例,非典型1例。8例纤维型中6例直径在7cm以上,7例明显囊变。手术全切13例,占56.5%(13/23),次全切6例,占26.0%(6/23)大部分切除4例,占17.0%(4/23)。术后随访17例,3例复发。结论 儿童脑膜瘤常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和癫痫,病程较长,脑室内型较成人多见;具有巨大生长和囊变特点,影响手术全切;病理类型以移行型和纤维型多见,其中纤维型大多巨大且囊变,易于复发。  相似文献   

15.
96例小儿颞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处置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颞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处置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988~2002年间所收治的96例109侧小儿颞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双侧颞骨骨折)。96例患儿,发病年龄在3个月~14岁,平均8.9岁;(男66例,女30例,男女之比为2.2:1)。交通事故伤52例(54.17%),打击伤18例(18.75%),坠落伤14例(14.58%),跌伤12例(12.5%)。纵向骨折41例(37.6%),横向骨折17例(15.6%),斜形骨折15例(13.8%),凹陷性骨折12例(11.0%),混合性骨折24例(22.0%);其中,骨折线向颅底延伸65例(59.6%)。骨折合并耳道出血49例(45.0%)、脑脊液耳漏22例(20.2%)、脑脊液鼻漏17例(15.6%)、听力障碍50例(45.9%)、面神经麻痹13例(11.9%)、脑膜炎2例(1.8%)。并发硬膜外血肿20例(18.3%),硬膜下血肿27例(24.8%),骨折造成的脑挫裂伤35例(32.1%),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37.6%),颅内积气36例(33.0%)。结果脑脊液耳漏和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听力障碍50例中,28例完全恢复(56.0%),15例部分恢复(30.0%),7例完全性失聪(14.0%)。13例面神经损伤患儿中,10例6个月内完全恢复,2例1年后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结论:小儿颞骨骨折多发生于交通事故、打击、坠落、跌伤,面神经损伤发生率较小,且恢复良好。听力损害恢复较差。及时治疗可提高并发症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臀部硬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77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31例臀部硬纤维瘤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手术边缘性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硬纤维瘤。结果 31例中,术后获随访28例,随访时间2个月至37年,平均随访时间12年3个月。12例术后原位复发,复发率为42.9%。复发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3年,多在术后2年内复发。结论硬纤维瘤是一种极端混合性质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多变,复发率高,目前主要采取以广泛手术切除肿瘤为主的多学科联合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隔离症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小儿肺隔离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小儿肺隔离症由于合并病变的影响,术前确诊率并不高。对所有病例行隔离肺切除或病变所在肺段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肺隔离症术前极易误诊,一旦确诊,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同时矫正伴发畸形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先天性H型气管食管瘘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8例先天性H型气管食管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通过食管造影确诊5例,胸部CT±气道重建确诊1例,纤维支气管镜确诊1例,瘘管切断缝合术6例。结果 8例均手术治疗痊愈,1例术后第4天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3个月至9年,1例术后1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先天性H型气管食管瘘诊断困难,对临床表现可疑者可通过多种检查方式获得诊断,瘘管切断缝合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治疗的6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2例中,59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3例幽门黏膜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例并发脐部戳孔疝,经修补治愈,1例术后仍有呕吐,行开放手术证实为肌层切开厚度不够所致。所有病例均无呕吐及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疗效确切,术中损伤小,术后瘢痕小,但需要较高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