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小肠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手术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明确诊断为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采用小肠部分切除或肠壁部分切除术切除病变肠管.手术后所有患者均获痊愈.术后无腹腔感染、肠瘘、小肠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肠出血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及时剖腹探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包括病变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术中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诊断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剖腹探查术中,利用内镜透照方法检查全小肠。结果:对17例小肠出血皆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结论: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传涌 《临床医学》1999,19(1):11-12
小肠出血诊断较困难,因小肠病变症状缺乏特异性,且小肠有5~6米长,相互重叠,胃肠钡剂检查不易显示病变,而内镜又不能达到全部小肠,如出血速度慢或间歇性,则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检查也受到限制。但小肠出血常因反复或持续、大量出血而威胁生命,故应争取早期明确诊断。本文总结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小肠出血病因并对其诊断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小肠出血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宏伟 《临床医学》2008,28(11):16-17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3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以肿瘤为多见(22例,占51.16%),其余依次为血管病变(9例,占20.93%),炎性肠病(8例,占18.60%),小肠憩室(4例,占9.30%)。经胃镜检查诊断4例,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诊断6例,DSA检查诊断4例,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诊断29例。结论肿瘤是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肠出血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的3%~5%,不能为常规胃镜及肠镜检查所发现,其定位、定性诊断给临床消化科医生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以往难以确诊的小肠出血病因得以明确。胶囊内镜具有无痛苦、操作简单、无创、检查范围广等独特优点。适合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本次研究对71例小肠出血性疾病进行了OMOM胶囊内镜检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小肠出血性疾病临床少见,常以小肠出血为首发症状,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3%~5%〔1〕。由于小肠肠管长、系膜短、迂曲重叠以及腹腔内活动度大的解剖特点,现有检查方法均有局限性,明确诊断困难。如何对小肠出血性疾病准确诊断、早期治疗,仍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1988-03-2013-12经手术治疗小肠出血性疾病43例,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不明原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胶囊内镜对46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小肠45例,滞留于小肠内1例(经手术证实为小肠肿瘤).38例明确出血原因(诊断率82.6%),其中血管畸形15例、小肠肿瘤4例、克罗恩病3例、小肠血管瘤5例,憩室1例、息肉1例、小肠溃疡9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出血,凡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屈氏韧带以下出血为下消化道出血。前者可通过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诊断和治疗;后者可经小肠镜、直肠、乙状结肠及全结肠纤镜诊断,目前开展小肠纤镜较少,故对小肠部位的出血诊断较困难,需藉助其他方法,如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甚至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9.
小肠双重造影对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100083)王爱英林三仁小肠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往往不能明确诊断或行剖腹探查。小肠双对比造影的开展,使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总结38例因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0.
小肠出血的血管造影和小肠钡灌肠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小肠出血诊断准确性。方法:3-20天内对20例小肠出血进行血管造影和小肠钡灌肠二种检查。结合手术和病理所见,对照血管造影和小肠钡灌肠的表现,就其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血管造影和小肠钡灌肠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和75%。结论;血管造影和小肠钡灌肠二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可大大提高小肠出血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系指经过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小肠放射学检查如小肠钡餐造影或小肠钡灌肠检查,无明确病因的持续或者反复胃肠道出血。其发病率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0GIB的出血部位多位于小肠,常规内镜和传统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有限。胶囊内镜的出现开创了全小肠直视性检查的先河。且患者毫无痛苦,从而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有了很大的提高。本院在2004年5月-2008年10月间对3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DSA在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探索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小肠血管疾病并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诊断过程结合其中5例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反复黑便或慢性贫血是小肠唯一的症状或体征,常规胃、肠镜及钡餐检查可无异常发现。10例均经DSA检查后确诊为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其中5例经手术切除结果与病理相一致,术后随访无再次出血及贫血。结论: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DSA是诊断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的可靠方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PECT对小肠出血的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了SPECT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中,出现异常的放射性聚集影像的有10例,阳性率为90.9%,经手术确认,8例定位精确。结论:SPECT对小肠出血的术前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是小肠出血活动期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肠憩室出血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小肠憩室出血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小肠憩室出血可见于各年龄段,其中大多数为Meckel憩室,少部分为十二指肠憩室及获得性空回肠憩室。临床表现多为无前驱症状的反复便血,部分病例可伴腹痛。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小肠钡剂造影、小肠镜和99mTc核素扫描等检查对小肠憩室出血诊断具有临床价值。结论:综合运用小肠造影、99mTc核素扫描和小肠镜等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5.
小肠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3%-5%[1],小肠血管源性肿瘤和小肠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更是临床少见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检查手段的局限等,临床诊断特别是定位诊断困难,治疗棘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肠疾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在剖腹探查中,纤维结肠镜经肛门插入,术者手助结肠镜推进,对结肠及小肠粘膜进行检查,结合术中的肠管透光检查,发现出血及可疑出血病灶。结果18例均获正确诊断。结论剖腹探查结合术中纤维镜检查,是诊断术前不能确诊的小肠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术中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不同原因小肠出血患者行术中内镜检查,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995年8月~2003年9月,16例多项常规检查阴性小肠出血患者,行剖腹探查,术中内镜检查。结果 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16例,13例检出阳性病灶,病因确诊率为81.3%。结论 术中内镜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的小肠出血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小肠出血病因中肿瘤占首位(27/41),良性多于恶性,其次为血管病变、小肠憩室、克罗恩病;通过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99mTc—RBC扫描、胶囊内镜及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等技术,41例均找到病灶,进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结论:小肠出血病因肿瘤占首位,其次为血管病变、小肠憩室、克罗恩病。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具有诊断价值,其灵敏性、准确性尚需系统的大宗的临床资料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超声小肠分区检查法诊断儿童梅克尔憩室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疑诊梅克尔憩室出血患儿233例。7位培训合格的进修医师采用超声小肠分区检查法进行检查。可靠性评价组30例以Kappa值对随机选取的2位医师进行小肠完整显示及肠管准确辨识一致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组203例以手术病理及临床诊断为金标准,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该方法诊断梅克尔憩室出血的效能。结果 可靠性评价组小肠完整显示及肠管辨识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60及0.880,提示该检查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超声小肠分区检查法诊断梅克尔憩室出血的AUC为0.970,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95.8%。结论 超声小肠分区检查法通过规范培训即可获得稳定、满意的梅克尔憩室出血诊断效能,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问题。方法 :对 2 1例小肠出血的住院患者 ,分别进行小肠气钡造影、99m锝核素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病理检查等。结果 :在小肠出血的病因中 ,肿瘤 11例 ( 5 3 % ) ,憩室 7例 ( 3 3 % ) ,息肉 1例( 5 % ) ,血管畸形 2例 ( 9% ) ;在诊断方法中 ,8例为小肠气钡造影、5例为选择性血管造影、4例为99m锝核素扫描、1例为纤维结肠镜。结论 :引起小肠出血的病因以肿瘤为多见 ,憩室次之。小肠气钡造影、99m锝核素扫描及选择性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应及时进行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