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并发假性肠梗阻(IPO)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CRF合并IPO患者7例,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发病情况、辅助检查、病程、治疗及预后等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心脏增大、贫血、酸中毒等CRF多系统症状,合并心力衰竭3例;其IPO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但均有腹胀症状,可以是其惟一症状;病程1~7d,平均3.4d,6例好转出院,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IPO是CRF的一种少见的消化道并发症,腹胀可能是其惟一症状,对CRF出现腹胀患者,及时腹部平片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IPO,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结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131例结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因明确122例(93%);其中大肠癌性梗阻76例(57%);原因不明9例(7%);非手术治疗26例(20%),手术治疗105例(80%),术后并发症48例,手术死亡14例。结论 结肠机械性梗阻以大肠癌最常见,大肠癌梗阻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及时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降低大肠癌梗阻的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的137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早期胆系感染分为感染组(n=25)与非感染组(n=112)。采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实验室指标、梗阻情况、支架置入及围术期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术前疼痛、肿瘤类型分布、实验室指标、支架特征、支架类型、术后功能状态评分(PS)、围术期用药、术前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术中使用球囊等因素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感染组中合并糖尿病、胆结石、高危梗阻、支架远端超过十二指肠乳头患者所占比重及术前功能状态评分(PS)、梗阻长度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位梗阻、术前PS评分、梗阻长度均是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对恶性胆管梗阻患者开展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时,需对合并上述危险因素患者予以高度重视,尽可能降低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假性肠梗阻(IPO)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肠道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以肠内容物通过迟缓、肠腔扩张、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而无机械性梗阻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6d左右(3~26d)。手术治疗14例,从梗阻症状发作到肠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11d(5~36d),平均住院时间为22d(8~60d);非手术治疗34例,从梗阻症状发作到肠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6d(1~28d),平均住院时间为12d(3~38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体征,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减少手术创伤及抑制炎症反应对其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胆道梗阻性疾病在外科中较常见,病因复杂,主要有肿瘤、炎症及结石等,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尤其是恶性梗阻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1],因此及时准确地明确梗阻部位、范围、程度和性质,对于临床医师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在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急诊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外科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74例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行早期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急诊处理,记为双J管引流组,另外30例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急诊处理,记为穿刺造瘘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引流成功率、脓毒血症控制时间、并发症以及II期碎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相关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J管引流组引流成功率100.00%(44/44)明显高于穿刺造瘘引流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7,P0.05),双J管引流组尿脓毒血症好转时间(6.49±1.30) d和穿刺造瘘引流组(6.53±1.29)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8,P0.05)。两组术后均无输尿管损伤、穿孔、周围脏器受损、大出血或感染性休克发生,术后均成功行II期碎石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早期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急诊处理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均安全有效;与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相比,输尿管镜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置管引流成功率更高,技术难度小,临床实际中可根据医师的操作经验和患者肾积水程度等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月间85例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5例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全部手术治疗,其中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32例(占37.6%)。治愈81例,死亡4例(占4.9%)。结论:早期动态严密病情观察、正确及时手术及围术期处理是减少肠绞窄坏死、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产科术后并不多见,它具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肠腔内外的梗阻,其主要特点为结肠急性广泛扩张,临床表现为术后较早出现腹胀、恶心、便秘、腹部高度膨隆,部分患者可有肛门排气和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肠麻痹、坏死穿孔,极易误诊。本研究分析了我院10年间收治的7例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研究了本病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探讨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0月共施行剖宫产术6112例,术后发生急性结肠假性梗阻7例,占剖宫产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急诊收治的一例疑似小肠梗阻(SBO)患者,检索当前最佳证据,为临床合理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 (1978~2006.4)、SUMsearch(1978~2006.4)、CNKI(1978~2006.4),查找有关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诊断小肠梗阻的系统评价、横断面研究等,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评价。结果临床证据表明,与参考标准小肠造影及外科手术诊断相比较,CT诊断小肠梗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并能在早期明确梗阻的类型及病因,提高临床医师正确处理小肠梗阻的能力。据此临床证据,结合患者意愿,对患者进行CT检查,CT结果提示绞窄性小肠梗阻,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结论CT是诊断小肠梗阻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历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中的泌尿外科相关内容命题情况,提炼重点考点,分析命题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以往泌尿外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教学的改进方法。结果执业医师考试每年均有9~22道泌尿外科相关试题出现,平均每年命题13.95题,其中肿瘤、结核、梗阻、结石、创伤相关命题较多,外阴疾病、感染、总论相关命题相对较少。西医综合考试平均每年泌尿外科相关试题仅1.28题,且命题范围集中于感染、肿瘤、概论和结核四部分,未出现梗阻及外阴疾病相关命题。根据考试命题情况,今后教学可通过增加教学内容的覆盖面、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区别教学的方法进行改进。结论根据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分布情况适当调整泌尿外科教学内容,可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临床表现极似非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持续性右上腹隐痛4d,突发中上腹痛1d入院,根据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胆源性胰腺炎,予保守及腹腔穿刺引流等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倾向于胆道梗阻消除,遂考虑非梗阻型胰腺炎,但之后患者病情有所反复,影像学诊断梗阻不确定,行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术确诊为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予相应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对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认识,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早期行ERCP术是明确诊断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硬结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呼吸道硬结病早期诊断的意义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8例呼吸道硬结病并发喉梗阻的治疗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呼吸道硬结病早期误诊情况较为严重。药物治疗、气管切开术、激光技术、喉扩张子的综合应用对此病的疗效较好,有效率达100%,拔管率达92.3l%。结论:早期确诊是防止病情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临床医师较强的诊断意识及较高的病理诊断技术可有效防止早期误诊。  相似文献   

14.
喉本身或其邻近器官(包括口咽、下咽、颈、气管起始段)的病变,使以喉为主的上气道腔发生狭窄或阻塞,导致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上气道功能障碍者,称喉梗阻或喉源性呼吸困难。喉梗阻并非一独立疾病,而是由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具有特定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又由于它的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而呼吸困难所引起的缺氧、二氧化碳积蓄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均可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因而应引起各科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负压性肺水肿(negative pressure pulmonary edema, NPPE)又称为梗阻后肺水肿, 是一种潜在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NPPE。儿童NPPE并不常见, 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NPPE临床特征的认识, 本研究对18例NPPE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结肠支架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用于临床,被认为是治疗结肠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能起到缓解结肠梗阻,降低结肠内压力的作用[1]。对于可手术的患者,放置结肠支架还能避免急症手术,为择期手术做好肠道准备。虽然操作的技术难度较大,但结肠支架已逐渐被临床医师认可和使用。现就结肠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一、适应证1.结肠恶性梗阻的姑息治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造成急性结肠梗阻的主要原因,约有8%~29%的CRC以急性梗阻为首发症状,70%的梗阻位于左半结肠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2]。  相似文献   

17.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10):1106-1106
急危重症的快速评估、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急诊医师必须面临的挑战。目前临床迫切需要一种无创、快速、可重复的床旁检查手段。床旁超声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临床医师将超声影像和其他临床资料很好地结合而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并实时或及时评价治疗干预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粘连性小肠梗阻的CT特征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提升CT影像诊断在临床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小肠粘连性梗阻患者近3年的临床随访及CT影像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手术组及保守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根据CT影像进行特征分类:(1)按粘连类别分粘连带组和粘连垫组,再根据具体梗阻方式细分为简单粘连带、粘连性腹内疝、粘连成角、粘连轴向扭转和粘连固定组;(2)根据梗阻程度分轻度、重度和完全组;(3)根据血运情况分无缺血、淤血和明显缺血组;(4)区分有无闭环肠袢征、小肠粪便征、腹水征和肠系膜密度增高征。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在粘连类别、梗阻程度、缺血程度、有无小肠粪便征及有无肠系膜密度增高征有显著差异(P0.005);闭环征(OR,4.223)、肠系膜密度增高征(OR,26.477)及腹水征(OR,5.360)是肠壁淤血或缺血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CT特征分类中粘连带梗阻、重度或完全梗阻、肠壁淤血或缺血、肠系膜密度增高征及无小肠粪便征提示患者更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肠壁密度减低或强化减低、肠壁周围出血或肠壁积气是肠缺血坏死的直接征象;闭环征、肠系膜密度增高征及腹水征则是引起肠缺血的影响因素;而对粘连垫梗阻的亚分组在临床治疗的意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术后机械通气可减少自主呼吸做功 ,维持适宜血气 ,有利于患儿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 ,但长期应用呼吸机的同时也会产生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喉气管损伤、气道梗阻、胸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造成脱机困难 ,监护费用增高[1]。因此 ,近年来早期撤机的观点已日益受到重视。通常以术后 6、8、12h作为早期撤离呼吸机的界限[2 ,3 ]。本文以机械通气 12h为界 ,分成 12h内撤机组 (A组 )和 12h后撤机组 (B组 ) ,通过对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5月10 15例先心病患儿术后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 ,以探讨先心病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20.
以假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肠梗阻(IPO)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消化系统受累的少见表现,临床上常会误诊而延误病情.现对本院普外科收治的4例SLE合并IPO的病例作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