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碎裂QRS波群作为12导联心电图异常电生理活动指标,该波群的时限、形态变化主要受患者心室除极顺序、除极电位变化的影响,能够在多个相邻的导联之间出现碎裂,反映出心室除级电位具有非均质性、传导延迟等特点,是心电图检查中新发现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预后评估的可参考指标,本研究就碎裂QRS波群对心肌梗死诊断、预后价值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是否存在fQRS进行分组,分析fQRS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fQRS波诊断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分别为47.5%和35.4%,仅3.7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出现fQRS。结论 fQRS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 RS)变化,探讨fQRS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ACS患者的心电图fQRS发生率。结果 UA组fQRS发生率明显低于STEMI组、NSTEMI组(均p0.05)。结论 fQRS用于诊断STEMI、NSTEMI有较高的临床价值,fQRS可作为鉴别UA与NSTEMI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静息12导联心电图碎裂QRS波群(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on-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分析了长江航运总医院心内科2012~2014年所有确诊为NSTEMI的患者,并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12导联心电图、心脏肌钙蛋白I(cTnI)、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统计分析。在28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NSTEMI患者中,根据入院72 h内静息12导联心电图表现分为fQRS波者85例、病理性Q波者62例、fQRS波并发病理性Q波者103例,另外有36例为单纯ST-T改变,对比分析fQRS波群与病理性Q波在NSTEMI患者中的发生率,同时对这些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发生情况。 结果 在NSTEMI患者中,fQRS波群、病理性Q波诊断NSTEMI的灵敏度,分别为65.7%、57.7%,fQRS波灵敏度高于病理性Q波(P<0.05);两者平行试验诊断NSTEMI的灵敏度为87.4%,显著高于单纯fQRS波和病理性Q波(均P<0.01)。1年随访期间,fQRS波阳性组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fQRS波阴性组(均P<0.05),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尤为显著。 结论 在NSTEMI患者中,fQRS波是心电图检查中一个有力的诊断线索,同时也是预测短期心脏性事件的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QRS波终末变形(TQRSD)与碎裂QRS波(fQRS)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14例行PCI治疗的STEMI病人。根据入院心电图中TQRSD和fQRS存在情况,将病人分为3组。第Ⅰ组定义为fQRS(-)和TQRSD(-),第Ⅱ组定义为fQRS(+)和TQRSD(-),或fQRS(-)和TQRSD(+),第Ⅲ组定义为fQRS(+)和TQRSD(+)。结果:第Ⅲ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第Ⅰ组和第Ⅱ组。第Ⅲ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ST段回落比值较低,肌钙蛋白峰值和三支血管病变比例较高。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fQRS(+)和TQRSD(+)[OR=8.86,95%CI(2.70,28.65),P<0.001]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TQRSD和fQRS联合应用可为经PCI治疗STEMI病人早期危险分层提供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心电图有无破碎QRS波分为观察组(有破碎QRS波,n=50)和对照组(无破碎QRS波,n=40)。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参数、实验室指标并统计Gensini评分与ST段回落率。结果有破碎QRS波患者心电图参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 Form,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 Tn I)等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征均显著高于无破碎QRS波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 QRS时限增量、术前f QRS导联数、c Tn I与术后ST段回落不良独立相关。结论 QRS碎裂波与行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ST回落不良有关,急诊PCI术前心电图出现f QRS能够作为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12个月内患者再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意义。方法入选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92例,记录12导联心电图,按PCI后72 h内是否出现碎裂QRS波,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结果 fQRS组患者在术后1年MACE显著高于非fQRS组[15(31.2%)vs.4(9.1%)]。生存分析显示,fQRS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明显减低(P<0.004);Cox风险分析显示,fQRS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再发MACE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HR 2.19,95%CI 1.38-3.50,P=0.023)。结论 fQRS波可能是判别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再发MACE的一种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三组,根据心肌梗死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166例,出现碎裂QRS波105例,出现病理性Q波和碎裂QRS波87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和碎裂QRS波两者联合分别为83.0%、52.5%和43.5%;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90.0%、87.0%、99.0%。结论碎裂QRS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明显低于病理性Q波,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略低于病理性Q波,两者结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对比观察fQRS与病理性Q波在AMI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在AMI的诊断中,fQRS的敏感性略低于病理性Q波,而其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比病理性Q波高。结论在有AMI诊断的其他证据时,fQRS可作为AMI诊断的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且可考虑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碎裂QRS(fQRS)波与急性心梗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在评估急性心梗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入选120例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患者分为三组:A组(行急诊PCI或静脉溶栓治疗)、B组(择期PCI)、C组(非再灌注治疗),分别于发病后的4周、8周、12周,应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fQRs波群,使用斑点追踪成像分析软件测量心室前壁径向收缩期应变率(RSR)及纵向收缩期应变率(LSR),随访三组患者入院后半年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①A、B、C三组病例出现fQRs波的导联数均逐渐下降;其中c组病例fQRs波阳性导联数要明显高于A、B两组,A组最少(p〈0.05);②A组患者LSR、RSR的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B组和C组,B组结果优于c组(p〈0.05);③三组LVEF值均有提高(p〈0.05),其中A组提高最为显著;j组患者的血NT—proBNP浓度均有所下降,A组的浓度下降最为明显,B组次之(p〈0.05);④三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c组,B组位于A、C二组之间。结论常规心电图中fQRs波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及预后的指标之一,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We report on a case of an adult male patient with previously unknown coronary anomaly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The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a single coronary artery with intertruncal course, arising from the right coronary sinus, and thrombotic occlusion of the LAD. Successful transradi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as done with implantation of an intracoronary stent in the occluded artery. The postprocedural course was complicated b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mild transient renal failure. In conclusion, transradi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s safe and feasible in rare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even in an emergent setting. The finding of an anomalous coronary artery should not be a reason to decline perform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pyright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AMI急诊介入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5例发病在2~26小时之内的AMI病人行直接PTCA7例,补救性PTCA18例,立即PTCA10例,其中2例急诊支架置入.结果:PTCA处理的成功率94.3%,IRA直径狭窄程度由术前的98.11±3.20%降至术后的17.07±10.90%(P<0.001),TIMI-3级再灌注恢复率达100%.死亡3例,无其它并发症(包括再梗塞、缺血复发、急诊CABG和出血).结论:AMI的急诊介入性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与溶栓疗法相比较,PTCA可迅速恢复IRA的有效再灌注,即TIMI-3级血流恢复率高;对危重AMI病人急诊PTCA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并可改善病人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涉及药物和介入治疗两个方面。及时有效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迅速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现就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左室重构 ,改善左室功能 ,但其作用机制和实行时机尚不明确。通过对其作用机制及实行时机的研究 ,为及时、有效实行PC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易化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新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溶栓和紧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其中溶栓治疗简单易行,但再灌注不充分,并且再闭塞率高;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可以恢复心外膜血管的血流,血管的开通率高,但是只有在有条件的医院才能进行,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来讲,血管开通的时间是最重要的,因此,人们试图通过将溶栓治疗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尽量减少缺陷来尽快恢复心脏血流供给,也就是采用易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方法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从而获得梗死相关动脉更早的开通和更高的开通率。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