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评价管腔狭窄程度诊断冠心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临床上,进行血运重建的重要依据是存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和节段性心肌缺血。虽然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但有创且费用增加。血流储备分数CT可评价功能相关血管,但实际临床价值有待证实。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心肌灌注及心肌功能分析,有望能判断功能相关的血管病变,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勇江  靳春荣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6):184-186,172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是评价整个冠状动脉循环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心外膜血管狭窄,也能反映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状态,它可通过多种测量技术测定。目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可用于检测早期冠心病、确诊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和指导临床决策。本文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卧床体位和时间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香  张颖  郜玉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3):149-150,152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定量诊断冠心病,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即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动脉的一种冠心病血管重建技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是将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支架置人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持管径以保持其管腔内血流畅通。  相似文献   

4.
王健 《新疆医学》2014,(9):113-115
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现象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等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的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这种现象早在1972年就已经被Tambe等报道[1],至今已有40年历史,但直到目前为止对慢血流现象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都不十分清楚.随着冠脉造影的普及,慢血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心血管界的重视,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SCF现象最常见于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或术后,但冠脉无病变时发生这一现象的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也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5.
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煦  沈卫峰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1):686-688
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罂粟碱后应用电子计算机测定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结果:冠心病组(45例)与对照组(26例)比较,左前降支和右冠脉近段内径、截面积、血流速度、血流量及血流储备减低。X综合征(16例)左前降支近段内径(2.6±0.7mm)及截面积、右冠脉近段内径(2.4±0.3mm)及截面积与对照组相似,但其左前降支血流速度(198±81mm/s)、血流量及血流储备(1.8±0.7),右冠脉血流速度(2408±7mm/s)、血流量及血流储备(2.2±0.8)较对照组降低(P<0.01)。表明冠心病和X综合征患者冠脉血流储备下降,且与不同水平冠状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有创性评价 ,一是评价其狭窄的程度 ,包括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QCA)、冠状动脉内超声 (IVUS)和冠状动脉内显微镜 ;二是狭窄的功能性评价 ,即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血流和压力 ,从功能上评价血流受限的程度。以往 ,由于受冠脉内血流及压力测定技术的限制 ,介入医生多采用形态学方法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但这无法对病变进行功能性评价 ,且由于冠状动脉造影发射图象技术的缺陷 ,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能实际反映尸检解剖学测量或IVUS检测的结果[1] 。近年 ,随着冠状动脉血流和压力测定导丝技术的发展 ,0 .0 14″Doppler和压力导丝广泛应用于临床 ,使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评价成为可能。但Doppler血流测定受血液动力学参数如血压、心率等因素影响 ,没有确切的正常值 ,需同一患者正常冠脉血流做参照 ,且糖尿病、心肌肥厚、高胆固醇血症等影响冠脉微循环的因素均可影响Doppler血流测定对病变的评价 ,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冠脉内压力测定则在这方面显示出其优越性 ,特别是血流储备分数 (FFR)概念的提出 ,极大地推动了经导丝冠脉内压力测定技术功能性评价狭窄程度的应用。1 冠状动脉内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急诊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共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235例,其中拟诊急性心肌梗死73例,不稳定心绞g9162例。结果:73例拟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有46例施行了梗死相关血管的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治疗;16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5例患者围不适宜行直接四PTCA或CABG接受了冠状动脉内容栓治疗33例田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不适宜行四PTCA/CABG而行药物强化治疗;1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1例造影术中死亡;1例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直径狭窄为50%前向血流TIMIⅢ级未行介入治疗。162例拟诊不稳定心绞痛病例中,有108例行PTCA 支架治疗;25例行CABG,12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有17例因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不适宜行四PTCA/CABG治疗而选用药物强化治疗。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是必要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选择117例患者.其中有胸痛但造影正常组45例;心绞痛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5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测定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造影评价.结果 ①三支血管显像率:前降支(LAD)为89%,左旋支(LCX)为76%,右冠脉(RCA)为82%.②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低于造影正常组(P<0.01);并且心绞痛组罪犯血管CFR与管腔狭窄程度明显相关,两者呈负相关关系(r=-0.662,P<0.001);但急性心肌梗死组梗死相关动脉(IRAs)的CFR与管腔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52,P>0.05).结论 CFR测定可协助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但微循环功能的损伤,可影响CFR对冠脉狭窄病变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MRCA)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无创性检查手段。目前,随着磁共振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升级,从开始的2D发展到3D成像,序列也从单一的梯度扫描发展到包括导航门控、对比剂强化等较为先进的序列。本简单回顾了3代MRCA技术的发展历史,重点描述了当前该技术在国外的临床应用,包括冠状动脉狭窄、畸形的诊断,血运重建术后(包括外科搭桥术和内科的介入治疗)血管通畅性的评价以及冠状动脉血流流速和血流储备的测定。最后指出,尽管MRCA仍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但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不失为一种有很大发展前途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病变腔内成形术的效果,探讨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方法:手术按Gruentzig方法进行,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且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96例患者PCI病例成功率为96.88%(93/96),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影响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腔内成形术成功的因素主要有:选择正确的病例、合适的手术器械以及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腔内成形术的效果,探讨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方法:手术按Gruentzig方法进行,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且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96例患者PCI病例成功率为96.88%(93/96),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影响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腔内成形术成功的主要因素有,选择正确的病例、合适的手术器械以及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2.
经食道超声多普勒检测冠状动脉血流贮备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平栓 《医学综述》1998,4(4):F002-F002,F004
<正>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其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局限性也逐步显露出来,即冠状动脉造影的正常不能说明冠状动脉的功能肯定正常。而冠状动脉血流贮备的测定能从另一角度评价冠状动脉的功能,判定有否冠状动脉的异常,更有学者试图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测定来弥补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不足。所谓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是指当冠状动脉处于最大扩张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与基础状态下同一处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之间的比值。它反映冠状动脉为心肌供血的潜力。它的测定有助于阐明冠状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临床研究和深入,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能准确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从而评价了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意义以及介入治疗的效果,为临床介入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文军  严激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8):3443-344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79例。根据是否行FFR,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试验组(n=50)。对照组参照《2006欧洲心脏病协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决定是否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试验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FFR测定,根据FFR决定是否进行PCI术。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所见血管病变数目、1年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机血糖、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中的血管病变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指导介入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的MACE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是评估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费用昂贵,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 FFR)已逐渐发展成为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的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式。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采用CT FFR从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并根据CT FFR结果判断冠脉狭窄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及缺血严重程度,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本文就CT FFR的概念、基本原理、优势、临床应用现状、局限性及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Judkins冠脉造影法。结果 120例冠脉造影中,右冠优势型95例,左冠优势型10例,均衡型15例。有冠脉病变72例,其中单支病变33例,双支病变26例,三支病变13例。124支血管病变中,前降支52支,回旋支30支,右冠状动脉42支。结论 冠脉造影是临床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并确定其部位和程度的最可靠方法,是冠脉成形术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已经有半个多世纪,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于明确管腔结构、病变程度和形态特点更加精确,而血流储备分数(FFR)近来用于检测血管病变功能和指导介入治疗获得公认。各种冠状动脉检测新技术不断涌现,并且已经开始联合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ChoICE PT导引钢丝在冠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成形术中应用ChoICEPT导入钢丝的效果。方法应用ChoICEPT导入钢丝为25例阻塞时间为(17±13)(2~84)个月、病变长度为(14±6)(5~25)mm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人行血管成形术。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2%(23/25)。无1例发生冠状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的植入获得了良好的即刻血管造影结果。结论在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成形术中应用ChoICEPT导入钢丝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进行早期血运重建,11例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血流为TIMI3级,残留狭窄15.5±8.8%,1例并发血管内膜夹层形成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死亡。结果认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实现稳定有效的血运重建,有利于减少心肌梗塞面积及心脏泵功能损害、降低再梗塞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马生山  丁雪峰 《中国热带医学》2006,6(4):642-642,646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检查的可行性,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穿刺周围血管,将追影导管送入心脏进行有关检查度治疗。结果心脏造影能显示病变性质,狭窄程度、畸形解剖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能作出明确诊断及治疗。结论冠脉造影检查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对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病变形态学、血流及冠脉侧支循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