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次在轨飞行任务前后航天员警觉度及昼夜节律的变化情况,研究在轨飞行任务对航天员认知和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运动警觉性任务(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PVT)方法对3名航天员某次在轨飞行任务前和返回后的警觉度进行测试。结果与飞行前第一次PVT结果相比,有2名航天员在飞行后有较大改变,其中第一名航天员PVT均值在飞行后降低,而第三名升高。第二名航天员的PVT均值在飞行前后无明显改变。本研究还对PVT的节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发现不同航天员在飞行前后都发生了变化,且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这些数据提示不同航天员警觉度及其节律特征的变化趋势在飞行前后可能存在个体差异。结论在轨飞行对人心理和认知能力的节律具有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国际载人航天60多年来,经过了短期到长期飞行的实践,航天心理学逐步探索出航天员的胜任特征,形成了一系列候选航天员及航天乘组的心理选拔方法、地面心理训练方法以及在轨心理支持措施,成为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航天心理学概念形成、短期、长期飞行中的心理应激源及其对策、研究内容及方法、心理支持措施等,以及未来航天飞行中所面临的心理挑战和航天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长期空间飞行中人的作业能力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主体和核心,维持和增强航天员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确保载人航天任务成功的关键。我国载人航天正从短期向长期空间飞行过渡,研究长期空间飞行下人的作业能力变化特性是开展相关研制的基础。本文从论述载人航天中人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分析了长期空间飞行中人的作业能力特点和需求,较系统地综述了国际上在长期空间飞行中人的作业能力变化特性方面最新基础研究和应用成果及发展态势,最后对我国空间站和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在航天员作业能力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空间站不同于以前的短期航天飞行。在短期航天飞行中,航天员的工作大多数是按规定好的日程表和地面指令进行。而在空间站上,航天员可以自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任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和空间实验室任务等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中,以航天医学工程理论为指导,逐步凝练出以人为中心、以提高航天员在轨工作效能为目的的"培养人、保障人、研究人"三位一体的航天医学工程组织实施方法。以这一工程组织实施方法为指导,从航天员能力培养、航天员能力保障、深化对人的研究三个方面,高效地推进我国空间站工程研制,确保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安全、健康和高效工作"目标,同时践行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提升国内相关领域技术能力和影响力。这一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航天医学工程理论。  相似文献   

6.
长期载人航天飞行医学保障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的"空间实验室"、"礼炮号"任务至今,蓬勃发展的航天医学为人类长期近地轨道科学探索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但伴随着长期飞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长期航天飞行中,失重、辐射、密闭隔离环境、昼夜节律改变等环境因素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飞行中不可避免罹患疾病的风险,都严重威胁着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现有的医学保障技术能力难以切实预防和消除上述风险因素.以往飞行任务中的确也发生过因航天员健康问题提前返回的事件[1].  相似文献   

7.
航天飞行中体液头向分布引起的血浆容量减少是航天员飞行后立位耐力不良的重要诱因,在返回地球前进行口服补液已成为美国和俄罗斯航天飞行任务中的一项标准执行程序。通过回顾国外航天飞行后航天员体液与血浆容量变化情况,综述了美俄在轨飞行返回前口服补液方案及研究进展,比较了美俄方案的异同。美俄均采用等渗或接近等渗盐溶液,按乘员体重计算口服补液量。俄罗斯方案主要针对长期任务,航天员乘联盟飞船返回,用于对抗飞行后立位耐力不良;美国方案主要针对短期任务,航天员乘航天飞机返回,除用于对抗飞行后立位耐力不良外,同时防止再入期间+Gz加速度导致航天员意识丧失进而影响操作。针对国内外长期航天飞行任务返回阶段特点,对在轨口服补液饮品配置和执行方案进行分析,并利用地面试用实验初步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防止心血管失调的对抗措施航天员飞行后立位实验时,除出现明显的心跳加快外,约有30%~40%的航天员出现立位性低血压和晕厥,说明微重力可损伤航天员的心血管调节功能。因此,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健康,在飞行中需要采用一些防止心血管失调的措施。本文主要介绍在航天...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3 d航天飞行是否会导致航天员的心脏-压力反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方法在飞行前14 d及返回后第2天,采用SEVE系统以非介入式的逐搏测量技术连续监测航天员做呼吸动作及应激测试时的心电、血压和呼吸信号。通过分析这些生理信号,对航天员自发性压力反射敏感性(SBRs)、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及总外周血管阻力(TPR)变化进行评价。结果飞行后,航天员的立位耐力评分轻微下降;在基础状态下,飞行导致SBRs和TPR下降,SV和CO升高。在做呼吸动作及应激测试中发现,航天飞行导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HR)、SV及CO对应激的反应能力下降,而SBRs对应激的反应能力却没有受到影响。结论短期航天飞行导致了基础状态下航天员的SBRs和TPR下降,SV和CO升高,抑制了应激状态下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失重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保证航天员的健康和飞行中的工作效率,在40多年的载人航天实践中,航天医学研究者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失重生理及对抗措施的研究。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大量的航天飞行实践,他们摸索出一套应付失重的“招数”。只要航天员在航天飞行中能够运用这套制胜法宝,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失重对其身体健康的影响,胜利完成航天飞行任务。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但能够锻炼肌肉和骨骼,同时还可以增加人体的耗氧量,从而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因此,航天员都要进行体育锻炼,以防止失重导致的心血管功能失调、骨丢失和肌…  相似文献   

11.
航天飞行特别是空间站及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中,航天特殊环境可以影响到航天员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为解决载人飞行航天员失重生理效应和治疗在太空环境下所发生的疾病等医学问题,安全、有效的药物干预对保障航天员健康和完成航天飞行任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飞行状态下反映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探讨以此评价飞行应激的可能性。方法 记录21名飞行员飞行前、中、后及起飞、平飞、着陆时的连续心电图,进行频谱分析,计算低频成分(LF)和高频成分(HF)之比值。结果 飞行中的LF/HF明显高于飞行前和飞行后,平飞时LF/HF明显高于起飞和降落。结论 飞行中,特别是起飞和降落时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增强,这与飞行的难度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航天飞行引起的航天员有氧运动能力降低严重影响了在轨及返回后航天员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于有氧运动能力降低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利用功率车或跑台进行耐力性锻炼。现有的锻炼方案还不能完全防止长期飞行导致的有氧运动能力下降,迫切需要对现有防护方案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对有氧运动能力的防护。本文回顾了耐力性锻炼方案在航天中的应用,对高强度间歇性锻炼方案在航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噪声,模拟失重复合因素对豚鼠脑电和听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载人航天时,舱内长时间存在的中等强度噪声影响航天员的情绪、睡眠和工作效率。因而,研究短期轨道飞行的舱内噪声容许水平,对保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考虑到轨道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受到噪声与失重的复合因素作用,本实验采用脑电和听阈作为实验指标,分别观察80dB(A)白噪声、头低位30°模拟失重及两因素复合作用8昼夜对豚鼠的影响,从而分析复合因素作用是否产生协同效应,为短期轨道飞行舱内噪声容许水平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80dB(A)白噪声和头低位30°模拟失重复合因素连续作用8昼夜对豚鼠脑电的影响,不是噪声作用和模拟的失重作用效果的简单叠加。对听力的影响是协同作用,但尚未超过听力损伤限。  相似文献   

15.
从载人飞行实践看航天员医监医保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员医监医保是航天实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迅猛,航天员医监医保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承担着中国首批航天员医学选拔、训练和飞行任务期的医监医保研究和实施任务.随着载人飞行逐渐进展,保障航天员在航天中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工作能力是中长期飞行最严峻的挑战.为此需要在继承短期飞行医监医保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航天实施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载人航天空间辐射主动防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地轨道短期载人航天飞行期间,由于存在地球磁场的保护,舱内航天员受到的空间辐射剂量处于可接受水平,适当的质量厚度屏蔽就可以确保航天员的空间辐射安全。星际飞行中的主要辐射是银河宇宙辐射和随机发生的太阳质子事件。由于缺少了地球磁场的保护,质量厚度屏蔽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空间辐射防护的需要,必须寻找新的技术和方法解决该问题。本文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研究的三种载人航天主动防护方法:静电场防护,等离子体防护和磁场(包括约束磁场与非约束磁场)防护,并分别对它们的防护原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环境中的微重力、振动、辐射、限制和隔离等各种应激源会使航天员出现焦虑、抑郁等各种负性情绪,进而影响到航天员的操作效率和飞行计划执行,甚至航天飞行的安全;情绪应激长期作用还会对航天员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情绪研究是航天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学者对航天飞行以及类似环境中航天员的情绪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总结了情绪的基本理论,情绪测评的方法以及载人航天领域情绪研究的现状,并对载人航天情绪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易筋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COPD稳定期患者5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身气功易筋经训练,锻炼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活动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等指标。结果:锻炼6个月后,实验组肺功能、运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易筋经锻炼时间的延长,肺功能、运功能力改善越明显(P<0.05)。锻炼6个月后,实验组情绪控制能力总得分、调节积极情绪的效能及调节生气/愤怒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我护理技能得分、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身气功易筋经促进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康复,增强患者活动能力,提高患者情绪控制能力,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失重飞机飞行全过程中心电活动的特点。方法记录 1 3名被试者在失重飞机飞行前、中、后的动态心电图 (DCG)。结果飞行前、后心率基本相同 ;失重飞机飞行过程中 ,被试者心率增加 ,最大心率为 1 37.0± 1 2 .2bpm ,最小心率为 57.7± 6.6bpm平均心率为 86.0± 7.3bpm ,高于一般飞行中检出的心率 ;飞行前、后 1 3名被试者心脏节律无明显差异 ;飞行中 ,仅 1例被试者心脏节律较地面训练日稍有变化。 2例在高空失重飞行中 ,ST段呈一过性水平下移≥ 0 .1mV ,1例T波改变 ,但极量活动平板试验阴性。结论DCG可用于评价整个失重飞机飞行期间心脏电活动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关宏 《民航医学》1998,8(1):27-29
飞行实践表明,飞行与人体循环系统相互影响较大,循环系统的调节功能在飞行活动中尤其重要。许多心血管疾病可使飞行人员在飞行中突然失能,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笔对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