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颅脑B超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期间诊治的4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研究组);并选取同期4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全部入选对象均在出生后24h内与出生后1~3d之间对其进行一次颅脑B超检查,观察分析两组新生儿的颅脑B超检查结果。结果全部入选对象的检查操作均完成后,观察分析组间的检查结果,对组间新生儿首次颅脑B超检查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Vs(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时间平均血流速度)、RI(阻力指数)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研究组大脑中动脉Vd(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观察对比组间的第二次B超检查结果,研究组大脑中动脉Vs、Vm与Vd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研究组的R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其中研究组患儿首次检查,有27例患儿检出异常(55.10%),而第二次检查,有45例患儿检出异常(91.83%)。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应用颅脑B超检查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为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住院的4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阐述CT诊断价值。结果 CT结果显示3例(7.0%)未见异常,40例有异常(93.0%);其中HIE分度轻度3例(32.5%),中度18例(45.0%),重度9例(22.5%)。结论 CT检查对HIE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方长海 《安徽医药》2013,34(7):982-985
目的探讨双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64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者,分析其CT图像,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有无合并颅内出血,并进行CT分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复查,通过CT观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后遗表现。结果 64例中16例CT分度为轻度,33例中度,15例重度。CT分度与临床分度总的符合率为73.4%,经检验P=0.000,CT分度与临床分度有较高一致性;64例中28例合并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类型;分度越重,出血发生率越高;27例进行了随访复查,其中11例正常,8例外周性脑积水,局限性脑萎缩4例,弥漫性脑萎缩3例,脑软化1例。结论双螺旋CT在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分度、有无颅内出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缺血缺氧性脑病跟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不同时期内CT影像的变化,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收集来我院两年来进行低剂量CT扫描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8例,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管电流60mA,扫描时间1.5秒.最早于产后5小时扫描,最迟于1岁复查,观察其不同时期CT表现的变化.结果 早期(发病0~6 天内)主要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灶、脑实质水肿以及颅内不同部位出血;中期(发病7~14 天)前述病灶表现为部分低密度灶好转、出血吸收;15天后为后遗症表现,局部脑萎缩、软化灶形成,部分轻度病例可表现正常.结论 低剂量CT扫描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重要价值.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随时间变化有其演变过程,正确认识影像表现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英国牛津的MedelecSynergy肌电诱发电位仪对60例HIE患儿进行监测。结果①BAEP总异常率为80%(48/60)。②BAEP轻、中和重异常率分别为22%、45%和13%。③临床病情HIE轻、中、重患儿BAEP异常率分别为52%、93%和100%。④BAEP轻度异常者其临床后遗症发生率为8%,BAEP中、重度异常者其临床后遗症者发生率则为31%。结论BAEP异常率与HIE临床病情轻重程度一致,BAEP异常程度越重则临床后遗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54例经临床确诊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CT表现进行分析,正确认识CT诊断HIE的作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愈后评估。方法对有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5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CT扫描,将其CT表现特征进行归纳。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了低密度灶。结合国内外文献按受累脑范围分轻、中、重度,其中轻度16例、中度23例、重度15例,HIE易并发颅内出血,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结论 CT检查对HIE的诊断有较大作用,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脑缺氧所致一系列脑病的表现,轻者愈后良好,严重者可造成患儿死亡或遗留永久性脑功能缺陷。笔者通过对82例新生儿 HIE 的临床病因及 CT 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病例的统计分析,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称HIE)的CT诊断分度及其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有围产期窒息史,CT诊断为不同程度HIE的新生儿90例,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岁、1岁6个月-2岁进行头颅CT及临床复查。结果3个月时61%CT表现异常,主要为外部性脑积水。31%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6个月时40%有CT异常,基本都伴有神经系统临床表现。1岁以后略超过20%的病例有CT异常,主要表现不可逆的脑部表现,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结论①HIE是造成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②HIE引起头颅CT复查时表现异常,1岁以前主要为外部性脑积水,可以愈合。1岁以后所表现的局限性脑软化灶、脑萎缩、脑室系统积水,成为不可逆的严重后遗症。③HIE的预后与CT分度关系密切,轻度者预后良好,中、重度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贺夕芬  申萍 《淮海医药》2004,22(6):513-514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缺血缺氧所致的颅脑损伤,可产生永久性中枢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等,也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认为在进行“三项支持疗法”和“两项对症处理”后的康复期,进行早期干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所谓早期干预是指有目的、持续每天反复进行感观刺激,运行功能训练,通过这些措施激活神经系统活力,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早期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74例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根据指南建议采用标准医学治疗,同时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本研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肌张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原始放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神经行为评分( NBNA)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生期窒息导致新生儿脑的缺血缺氧性损害,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症状。HIE是新生儿常见病,也是目前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1]。CT检查简便、快捷,为诊断HIE提供了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3.0T磁共振成像(MR)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对36例经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常规序列:T1WI、T2WI及FLAIR,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依据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特点,将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损伤分为:单纯性脑水肿8/36,广泛脑水肿伴基底节损伤7/36,局灶脑水肿伴脑实质出血12/36,脑室周围白质改变4/36,局限性脑水肿及出血5/36。其中出现脑水肿30例患儿中,检出分别为22例(73.33%)和28例(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0T MR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敏感,能够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对53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4四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80-120KV,50-70mAs,层厚、层距均为8.0mm。结果 53例中,正常4例;HIE49例,其中轻度36例,中度9例,重度4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可靠依据,并且具有检查快速、诊断准确和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s-CRP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某院儿科病房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共计20例,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0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出生1d及出生后7d血清中hs-CRP。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出生1d及出生后7d血清中hs-CRP分别为(16.3±4.8mg/L、7.5±2.3mg/L)、(2.3±0.4mg/L、2.1±0.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生1d时血清中hs-CRP与出生后7d血清中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生1d及出生后7d血清中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能够较好的反应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程变化过程,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好转后,hs-CRP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脑缺氧所致一系列脑病的表现,轻者愈后良好,严重者可造成患儿死亡或遗留永久性脑功能缺陷。笔者通过对82例新生儿HIE的临床病因及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临床治疗。方法本文收集我院近2年内收治的140例早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140例患者自愿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治疗组的联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需要及早进行治疗,但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可以使用联合治疗方法进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螺旋CT表现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HIE的CT表现,依据病灶范围观察轻度至重度HIE的CT表现特征。结果 60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者中54例有异常CT表现,6例未见异常。51例病变CT值在10~18HU之间,3例病变CT值在18~21HU之间。脑实质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例。复查外部性脑积水4例,脑软化5例、脑萎缩1例。结论螺旋CT检查对HI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提供真实而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于我院行治疗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65名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分析不同的护理干预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65...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祖存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78-107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CT检查的价值。方法:对35例HIE患儿行CT扫描,结合临床及CT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结果:CT扫描主要表现为白质区病变,分为3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CT检查对新生儿是一种简单、快速、易操作的检查方法,是HIE诊断治疗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