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收治的128例SLE患者心电图检测的临床资料,总结SLE患者心脏损害的心电图临床特点。结果 128例SLE患者中有42例(32.83%)心电图异常。结论 SLE影响心脏时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早期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提高SLE所致心脏损害的检出率,及早诊治可改善SLE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类型及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及免疫学指标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的SLE住院患者254例。用SPSS软件LOG IST IC回归法分析有关因素相关性。结果:年龄,性别,病程与心脏损害无关。在254例SLE患者中157例(61.8%)具有心脏损害,其中心电图异常136例(53.5%),心律失常60例(23.6%),瓣膜病45例(17.7%),心包积液38例(15%),房室扩大和/或心肌肥厚27例(10.6%),肺动脉高压24例(9.4%),右心房血栓2例(0.8%)。在有心脏损害组光敏、气促、胸闷痛症状的发生率及血胆固醇含量较无心脏损害组有显著升高(P<0.05)。SLEDA I评分方面在心脏损害与无心脏损害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SLE心脏损害多见,一些临床指标如光敏、气促、胸闷痛症状及血总胆固醇含量等可预示心脏损害的发生,因此重视SLE心脏受累的早期证据及给予适当的降脂治疗,对减少严重心脏损害的发生率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王文琴  孙凌云  金欧 《江苏医药》2001,27(12):911-91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心脏损害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00例SLE患者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的检测结果,比较SLE活动期与非活动期心脏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300例SLE患者UCG异常阳性率 71.67%(2 15/300).活动性SLE UCG异常阳性率为85.77%(205/239), 包括心包积液56.90%(136/239),瓣膜病变40.17%(96/239) ,心肌异常20.50%(49/239);非活动性SLE UCG异常阳性率为16. 39%(10/61),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ECG异常阳性率 40.67%(122/300),活动性SLE ECG异常阳性率为47.28%(1 13/239),以窦性心动过速和ST-T改变多见;非活动性SLE为14.75%( 9/61),显著低于活动性SLE患者(P<0.01).结论 SLE心脏损害多发生于狼疮活动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素心室造影在探测SLE心脏损害的应用价值,并与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方法 对40例SL E患者和15例正常人进行核素心室造影,并对SL E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SLE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和前1/3射血分数(1/3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仅1/3ER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患者舒张功能参数如高峰充盈率(PFR)、前1/3充盈率(1/3FR)、前1/3充盈分数(1/3FF)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活动期降低更明显.患者左室相位标准差(LVSDP)增大,提示心肌收缩运动协调性降低.SLE患者心脏损害检出阳性率高于超声心动图(P<0.01).结论 核素心室造影可以客观评价SLE患者左心室功能,在检测SLE心脏受累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interval dispersion,QTd)的变化与心脏损害及病程、疾病活动、抗心磷脂抗体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73例SLE患者和7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回顾性地分析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每份心电图12导联的QT间期计算QTd.结果 (1)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其中有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P<0.01),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2)SLE患者晚期组QTd较早期组和初发组明显延长(P<0.01;P<0.01);(3)SLE重度活动组QTd较轻度活动组和稳定组明显延长(P<0.05;P<0.05);(4)SLE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组QTd较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组明显延长(P<0.05);(5)SLE患者QTd与病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分别:r=0.176,P<0.05;r=0.178,P<0.05;r=0.172,P<0.05;r=0.393,P<0.01;r=0.355,P<0.01).结论 SLE患者QTd明显延长并与多种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相关.QTd可能是SLE患者心脏损害的一个有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SLE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44例SLE患者中,60例(41.6%)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脏损害组与心脏未受损害组比较,两组间年龄、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心脏损害组的SLE患者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心脏未损害组,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未损害组(P<0.05)。结论病程长、贫血及CRP增高可能会增加SLE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以作为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常见中药乌头中毒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100例乌头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其临床特征和抢救要点.方法 100例乌头中毒患者分为心脏损害组77例(A组)和无心脏损害组23例(B组),从临床表现、体征、并发症、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分析乌头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特点和救治要点,并从中毒机制上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乌头中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和心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改变.要点是正确、合理、及时地使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防治并发症.心脏传导异常和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是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显著特征,也是最重要、最多见的危险因素和救治重点,采取阿托品和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是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interval dispersion,QTd)的变化与心脏损害及病程、疾病活动、抗心磷脂抗体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3例SLE患者和7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回顾性地分析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每份心电图12导联的QT间期计算QTd。结果 (1)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其中有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P<0.01),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2)SLE患者晚期组QTd较早期组和初发组明显延长(P<0.01;P<0.01);(3)SLE重度活动组QTd较轻度活动组和稳定组明显延长(P<0.05;P<0.05);(4)SLE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组QTd较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组明显延长(P<0.05);(5)SLE患者QTd与病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分别:r=0.176,P<0.05;r=0.178,P<0.05;r=0.172,P<0.05;r=0.393,P<0.01;r=0.355,P<0.01)。结论 SLE患者QTd明显延长并与多种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相关。QTd可能是SLE患者心脏损害的一个有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6例SSc患者出现心脏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结果 26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7例﹙26.9%﹚,心电图异常13例﹙50%﹚,超声心动图异常12例﹙46.1%﹚。结论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对SSc合并心脏损害有较高的检出率,SSc患者应及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周蕾  杜晓敏  张宗芳  王坤坤 《天津医药》2011,39(11):1034-103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脏器受累及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63例SLE患者依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缓解组(0~8分)31例和活动组(≥9分)32例;依据肾功能、尿液分析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肾损害组(32例)和无肾损害组(31例);依据肺间质有无纤维化将患者分为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组22例和未合并ILD组 41例;依据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心肌酶检查,分为心脏损害组25例和无心脏损害组38例;依据血常规检查结果分为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组45例和无血液系统损害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述SLE患者血清OPN水平,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LE患者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或P < 0.01)。SLE合并肾损害、肺间质病变、心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组的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无相应脏器受累患者(均P < 0.01),SLE患者的血清OPN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82,P<0.01)。结论: OPN在SLE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意义,并与疾病活动、脏器损害相关,血清OPN水平可以作为判断SLE疾病活动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脉散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脏损害的疗效。方法:对7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心脏损害患者进行双盲模拟对照试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结果:实验组35例患者比对照组35例患者的心肌酶主要指标下降速度快,心悸、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改善恢复也快。结论:生脉散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脏损害疗效肯定,并能减少心脏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多脏器损害性疾病,多数病例可出现心电图改变。现对我院1988—1992年共收治的37例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并对 EHF 并发心脏损害的病理基础及临床经过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37例 EHF 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16岁~68岁,平均35.8岁,经临床检查诊断明确。既往均无心脏病史,于入院后1—2天内全部查心电图。其中有异常者22例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种脏器,心脏损害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和冠状动脉.仅以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和临床症状不能早期发现且特异性不高,尽管有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仍受到假阳性率的困扰,使心脏受累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受到限制.心脏肌钙蛋白(Tn)-I、Tn-T是心肌结构蛋白,是存在于心肌肌原纤维细丝中的肌钙蛋白复合物的I及T亚单位,在心肌损伤早期即持续释放入血.因此心脏Tn-I、Tn-T的测定能恰恰弥补上述不足,作为心脏受累时的监控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强,且操作简单快捷.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Tn-I、Tn-T增高对诊断SLE心脏损伤的意义,及其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心脏损害的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0098例出现心脏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恢复正常,心肌酶除1例仍偏高外其余均正常,总有效率达98.9%。酒精中毒对心脏损害程度与中毒的时间和中毒的程度成正比。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尽早给予正确治疗是减少心肌损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晓萍  张宏 《云南医药》1996,17(4):271-272
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分析周晓萍,张宏心脏损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十分常见,并成为SLE患者仅次于感染和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死亡原因.本文收集和分析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64例SLE患者的心脏损害情况.临床资料本组64例,男6例,女58例...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就我院1980年-1990年间经院诊治的87例 SLE 患者的心脏受累情况作专项分析。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87例患者中,女80例,男7例。年龄14岁-64岁,平均31.4岁,40岁以下63例,占72%,全部病例均基本符合我国1982年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提出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心脏黏液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心脏黏液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2例患者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检查出37例患者为左房黏液瘤,5例患者为右房黏液瘤,42例患者均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结论 给予心脏黏液瘤患者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心脏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2月-2006年2月525例HS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心脏受损分为心脏受累组和无心脏受累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HSP患儿合并心脏损害可能的高危因素。结果:HSP患儿心脏损害最常见的改变为心肌酶的升高,其次为心电图的改变;心肌受累组患儿与无心脏受累组相比,多脏器损害及肾脏受累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结论:HSP心脏损害临床表现多数较轻,HSP多脏器损害症状多.脏器损害症状越重,心脏受累的概率越高,重症HSP患儿宜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是人体吸入高浓度的CO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对于急性CO中毒,临床上往往重视脑损害,而忽略CO对心脏的损伤,贻误患者治疗。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CO中毒伴有心脏损害58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急性CO中毒后心脏的损害尤其在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方面的表现。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8岁,25~40岁发病最多。中毒原因都为生活性来源。按照国家诊断标准(GB8781-88)所有病例诊断依赖于有引起急性CO中毒的确切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急诊测定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定性试验…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例SLE合并心脏损害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心包炎占心脏损害的52.63%,心肌炎占36.84%,心内膜炎占10.53%,未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