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具有两重性,人们提到药物只注重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危害,掌握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了解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及其危害。通过此文让人们认清药物不仅能治病,同时也能致病。以便患者更好的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2.
中药是我国医药数千年发展积累的经验集成,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临床上具有其独特的疗效,相对安全,副作用小。长期以来不少人形成一个错误观点“中药是根皮树草,多用少用无紧要”。“中药无病能健身”,“中药是天然植物无任何不良反应”等,然而,客观实事告诉我们,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中药在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 相似文献
3.
药物的不良反应历来是医疗界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这是由于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毒性作用所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是难以挽回的。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大量新药的引进与开发并广泛地用于临床,这一方面扩大了临床用药的选择范围,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某些隐患,如儿童使用新药安全性缺乏长期的临床依据;致病 相似文献
4.
5.
通过查阅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发生原因,提出建议。结果中药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是广泛的,复杂的;引起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7.
8.
程经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5,(4)
药品不良反应系列问答36──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有何异同?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药源性疾病按临床及病理分为两大类。按临床分类,分为可预期的药源性疾病(predictabledrug-induceddisea...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帕金森综合征,运动障碍,脑梗塞和出血,良性质颅内高压,癫痫和神志改变,对少见的特殊障碍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药源性胃肠道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探讨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法 时临床用药多数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引起胃肠道疾病原因的分析。结果 药源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后果严重.应引起临床用药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药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 ,药源性急症是最严重的药源性疾病 ,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常可在短时间内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世界 1 3的患者的死亡与用药不当有关。笔者概述抗菌药物所致的变态反应性药源性急症相关问题。1 过敏性休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往往具有过敏体质和家族过敏史。由于个体差异 ,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只是反应程度有轻有重 ,发生率有高有低 ,发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两性霉素和多粘菌素等 ,其中以青霉素为最。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有如下特点 :①以青少年及女性为多 ;②与其他药联用较单独应用为多 ;③间隔用药较连续用药为多 ;④有家族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发生率高 ;⑤各种给药途径和各种剂量 ,重复用药和初次用药均可发生 ,且很难预测 ,死亡率高。有报道 2例患者在注射室吸入了含青霉素分子之空气而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 ,其中 1例抢救无效死亡。所有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均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对本类药物也易引起过敏 ,据现有资料 ,青霉素过敏的人对本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5 %~ 1 0 % ,如... 相似文献
12.
药物免疫损伤及药物对血细胞的毒性可导致药源性血液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其发病率为全部药源性疾病的10%。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发病率最高,约占50%。血小板下降引发的疾病占30%。而骨髓障碍和红细胞损伤分别为11%及8%。本文论述药物免疫损伤及细胞毒作用引发的药源性血液疾病。 相似文献
13.
药源性疾病为医源性疾病的一种,是由于应用药物所引起的与病人原有疾病无关的新疾病.药源性疾病与药物的副作用及急性毒性不同,一般是指带有损害性、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14.
药源性疾病为医源性疾病的一种,是由于应用药物所引起的与病人原有疾病无关的新疾病。药源性疾病与药物的副作用及急性毒性不同,一般是指带有损害性、不易恢复、危害性较大的药物慢性毒性反应.下列药物较易引起药源性疾病,应用时需加以重视和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5.
池里群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74-75
目的:探讨中药药源性疾病及中药不良反应。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药源性疾病所造成的药源性伤害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药品不良反应仅是药源性疾病的一部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中药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事故、用药不当、药品调剂不当、使用方法不当、使用假药劣药有着本质的区别。客观、全面地分析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更有利于避免及减少药源性伤害的发生,保障群众健康,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黄振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8,(11)
某些药物可使唾液分泌减少,引起口干。然而,口干可增加牙质龋的发生,当病变尚在釉质层内时,则多无自觉症状,若已侵入牙本质,则患牙对于化学性的(如甜酸食物)或物理性的(如冷热水)刺激,就发生不适或酸痛感。另外长期口干尚可增加咀嚼、吞咽和说话困难,托牙固位不良,大 相似文献
18.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不良反应(ADRs)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Es)是ADRs监测和临床医疗实践涉及的两个重要基本概念,正确区分和识别意义重大。该文对ADRs和ADEs概念、特征界定、药品-ADRs因果关系判定及相关重大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相关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物相关的药源性肾损伤报告209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源性肾损伤的药物类别、品种、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9例药源性肾损伤中,男149例(71.29%),女60例(28.71%),平均年龄(53.48±23.62)岁。涉及抗感染药品5大类54个品种,引起ADR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7.08%。ADR的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多在用药后1周以内(84.21%)。对可进行肾损伤分期的108例ADR评价,2、3期患者共56例,占51.85%。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其中治愈和好转共185例(88.52%)。结论: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涉及的药物种类和品种较多,且多发生在1周以内,临床应提高对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的认识,并重点关注引发药源性肾损伤频次较高的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指南》2017,(3)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用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探讨合理用药的对策。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88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别和药物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对策。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后临床可见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18种不良反应,其中抗高血压类药物使用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7.77%(71/188),显著高于其他药物使用后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后所致的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会严重降低用药安全性,并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进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