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宇 《山东医药》2008,48(13):40-41
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4例,健康体检者36例作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观察两组血气分析、血常规、CR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肺炎患者vWF、t-PA、D-D、NE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AI-1升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肺炎患者存在显著纤溶功能失衡状态,可能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血液抗凝和纤溶状态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癌患者血液抗凝和纤溶状态的变化及意义肖伟佟学一侯明朱媛媛徐从高张茂宏1.病例选择:经纤维支气管镜组织检查(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肺癌患者男35例,女13例,年龄26~72岁。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正常;无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无恶病质状态。健康对...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斐  王明山  王红  谢海啸  王瑜敏  陆红 《肝脏》2004,9(4):275-276
肝脏是纤溶抑制物的主要合成场所,亦是纤溶酶原激活物灭活场所。正常情况下,纤溶功能处于动态平衡中。而肝硬化进程中肝实质不断受损,纤溶抑制物产生减少,纤溶酶原激活剂灭活功能降低,导致纤溶酶原激活物相对增多,纤溶活性不断增强…。本文就有关纤溶酶原及其激活物、激活物抑制剂和纤维蛋白原及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不同程度肝硬化中的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多合并纤溶功能减低,血压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水平相关,其机制是多元的,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对纤溶功能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局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系统状态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1)诱导痰检测临床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COPD组)56例,平均年龄(51±11)岁,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为(53.5%±14.4)%,诱导痰健康对照组26名,平均年龄(46±9)岁,FEV1占预计值%为(85.1±1.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诱导痰中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2)肺组织病理COPD并肺大疱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免疫组化COPD组)11例,平均年龄(53±7)岁,FEV1占预计值%为(58.3±6.6)%;非COPD因肺部局灶病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非免疫组化COPD对照组)10例(其中炎性假瘤3例、错构瘤5例、结核球2例),平均年龄(47±12)岁,FEV1占预计值%为(84.3±1.6)%。采用免疫组化检测u-PA、u-PAR、PAI-1在肺组织中的细胞表达。结果(1)诱导痰COPD组诱导痰中可溶性u-PAR、PAI-1和IL-8水平分别为(570±614)ng/L、(6162±9247)ng/L、(12370±17292)ng/L,与健康对照组[(97±74)ng/L、(574±731)ng/L、(1868±1905)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29、4.346、4.486,P均<0.01);(2)相关分析诱导痰COPD组诱导痰中可溶性u-PAR和PAI-1水平分别与IL-8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3、0.770,P均<0.01),可溶性PAI-1水平与患者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272,P<0.05);(3)免疫组化免疫组化COPD组u-PAR表达[(49±16)%]见于肺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而免疫组化非COPD对照组[(33±18)%]表达着色浅淡,主要见于肺泡上皮细胞,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3,P<0.05);免疫组化COPD组PAI-1表达[(61±16)%]见于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而免疫组化非COPD组[(37±16)%]表达着色浅淡,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9P<0.05)。结论u-PA系统成分是COPD气道局部重要的炎性介质,其中PAI-1在COPD的组织重塑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纤溶分子标志物———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免疫定量法对 30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浆TPA和PAI 1含量进行测定 ,并选择 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同时对比首次急性脑梗死 30例和再发脑梗死 2 8例急性期血浆TPA及PAI 1含量。结果 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TPA低于急性期 ,高于正常对照组 ;PAI 1含量脑梗死恢复期明显高于急性期。再次发病急性脑梗死患者比首次发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PAI 1高。结论 PAI 1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关系 ,应作为临床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待。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凝血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其抑制物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正常人各年龄组间和高血压病人血纤溶指标的差异及其意义。 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时≤39岁(n=49),40 ̄59岁(n=149),≥60岁(n=64)各组健康人和高血压组(n=56)的血纤溶活性指标凝血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进行测定。 结果 ≥60岁组和高血压组的PLG和t-PA明显低于59岁以下各组(  相似文献   

8.
观察44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前后血浆UK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纤溶酶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抗原的变化。结果显示:(1)UK静脉注射的作用持续时间较短,注射后1小时和5小时,分别有53.2%和93.7%的UK抗原从血浆中清除。(2)与治疗前相比,UK静注后PA和纤溶酶活性升高、PAI活性降低,纠治了AMI时纤溶系统的功能紊乱状况。但是,停止UK注射后即出现PAI“反弹”现象,PA和纤溶酶活性随之降低,说明溶栓早期存在反常的高凝状态。(3)PAI活性升高程度与左心室功能受损及AMI病情程度有一定关系。以上各点均提示,溶栓早期辅助的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磁化支架安置术后血浆纤溶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 (ICS)后冠状窦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活性的动态变化 ,探讨磁化支架对术后再狭窄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冠心病患者 38例 ,随机安置普通支架 18例 (I组 ) ,磁化支架 2 0例 (II组 ) ,分别于 PTCA前、ICS后即刻、6 h时自冠状窦采血来检测血浆 t- PA和 PAI- 1的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 t- PA活性在术后即刻均降低 ,而术后 6 h II组的 t- PA活性较之 I组有明显恢复 (P<0 .0 5 )。相反 ,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 PAI- 1活性均明显升高 (P<0 .0 1) ;然而 ,在术后 6 h,II组的 PAI- 1活性已恢复到术前水平 (P<0 .0 5 )。结论 :磁化支架可有效促进冠脉循环纤溶活性的恢复 ,可能对再狭窄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确诊的7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23例(A组),B级29例(B组),C级20例(C组)。6例健康志愿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浆uPA、uPAR、PAI-1的变化。并同时检测血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 Ⅳ)、Ⅲ型前胶原(PC Ⅲ)、血浆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及其活动度改变。 结果 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血浆uPA、uPAR、PAI-1逐渐增加,HA、PC Ⅲ也明显增加。Child C组患者血浆uPA、uPAR、PAI-1水平(μg/L)分别为1.88±0.64、4.82±2.02和52.60±16.87,A组分别为1.36±0.43、3.03±1.48和24.09±7.14,B组分别为1.79±0.62、4.80±2.22和41.40±17.52,C组与A、B组比较,t值为2.81~7.38,P值均<0.01。A组血浆uPA与PC Ⅲ呈负相关(r=-0.4785,P<0.05);C组PAI-1与HA呈正相关(r=0.5447,P<0.01)。 结论 肝硬化晚期,虽然血浆uPA、PAI-1增加,但总的效应表现为uPA相对不足,肝基质纤维降解受抑制,血浆uPA、PAI-1与肝硬化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变化并用缓释异搏定、开博通降压治疗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对象为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25例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活性,其中高血压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17例测定了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含量。5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21例接受缓释异搏定治疗,19例用开博通治疗,疗程12周。结果高血压病患者PAI1活性、GMP140含量较正常高,tPA活性低于正常;缓释异搏定和开博通降压治疗12周后,PAI1活性、GMP140含量下降,tPA活性增强,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001)。结论提示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增强,纤溶活性降低。缓释异搏定和开博通均能在降压治疗的同时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异常的血小板活化和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纤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lower legs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探讨治疗前后纤溶酶原活性(PLG:A),纤溶酶活性(pL: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PAI)和纤维蛋白原抗原性(Fg:Ag)的变化,结果显示PAI和Fg:Ag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和<0.001),pl:A呈显著增高(P值<0.001)。同时,下肢深静脉栓塞部分与完全再通24例(24/35例),疗效达68.5%,无1例出血与过敏。由此证实尿激酶具有明显溶栓效应,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纤溶激活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纤溶激活系统的关系,比较分析冠心病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测定采用发色低物法,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测定采用酶法。结果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及冠心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较正常人升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较正常人下降。冠心病患者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纤溶活性下降,以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甘油三酯组改变尤为明显。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呈负相关,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呈正相关。结果提示,甘油三酯通过影响纤溶功能参与冠心病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人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纤溶系统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高血压病人的血栓形成倾向,我们随机选取了41例高血压病人及34例正常血压者,分别观察了他们的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结果表明,高血压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无明显变化,但tPA抗原含量减少,PAI-1的水平增加。提示高血压病人存在内源性纤溶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建  钱学贤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2):830-831
冠心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活性变化邱建钱学贤刘映峰刘兰平我们比较了不同类型冠心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的变化,并探讨tPA和PAI活性变化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范围和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对象...  相似文献   

16.
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肝脏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activator ,PA)主要有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u -PA)二类,由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分泌,是一种有丝氨酸蛋白水解酶作用的单链糖蛋白,主要参与纤溶过程、细胞迁移和组织重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大部分来源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常人各年龄组间和高血压病人血纤溶指标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时≤39岁(n=49),40~59岁(n=149),≥60岁(n=64)各组健康人和高血压组(n=56)的血纤溶活性指标凝血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进行测定。结果≥60岁组和高血压组的PLG和t-PA明显低于59岁以下各组(P<0.001),PAI则明显高于59岁以下各组(P<0.001)。结论健康老人(≥60岁)和高血压病人纤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9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1活性.对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进行了计算和评分,结果发现,脑梗死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分别为0.26±0.14和0.21±0.11 kIU/L,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分别为0.90±0.25和0.98±0.12 kAU/L,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脑梗死体积为8.75±1.21 cm3;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56±3.6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负相关(r=-0.5133,JP<0.05;r=-0.4914,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正相关(r=0.5621,P<0.05;r=0.5342,P<0.05)。结果提示,脑梗死患者急性和恢复期血浆纤溶活性显著降低,提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抑制物1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NIDDM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纤溶异常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12例NIDDM伴MAU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并与12例不伴MAU的患者及12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发现MAU患者血浆D-D升高,t-PA活性降低,PAI-1活性上升。以上指标与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UAE)、胰岛素抵抗(IR)及血脂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表明NIDDM伴MAU患者存在高凝低纤溶状态,其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低热量高蛋白饮食减肥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2000-10~2001-01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对3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给予低热量高蛋白饮食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物(PAI- 1Ag)及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经过12周的治疗,平均减轻体重4 .72 ,体重指数(BMI)、腰围和腰臀围比明显下降;随着体重的下降,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浆PAI 1Ag及活性、t-- PA明显降低,而空腹血浆血糖(FPG)和FIB无明显变化;PAI -1Ag、t -PA与BMI、腰围和FINS等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ΔFINS和Δ体重为ΔPAI- 1Ag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低热量高蛋白饮食减肥可增加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纤溶活性,PAI- 1Ag的降低主要是由于体重的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