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不能耐受或不同意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寻找一种根治方法.方法①单纯的肿瘤局部切除,切除范围不超过2cm,仅限于肿瘤周边的十二指肠粘膜与胆总管、胰腺管壁.②扩大的肿瘤局部切除,切除范围超过3cm,扩大到邻近的十二指肠全层和部分胰腺组织.结果病理诊断壶腹腺癌8例,腺棘癌1例.全组无远处转移,切线亦未查见残癌细胞.随访1例生存20mo,死于胃癌出血,1例生存30mo,死于肿瘤复发,2例生存50mo,死于心肌梗塞,5例健在(包括1例术后2a局部复发,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最后生存期超过5a.该术式操作简便,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结论经十二指肠局部切除壶腹部肿瘤,是不能耐受或不愿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一种根治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壶腹癌效果良好,但因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而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对壶腹部肿瘤的认识和临床病例的增多。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逐步被人们认识和认可。1986~2003年,我们采用经十二指肠壶腹癌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癌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例报告例1女,59岁,十二指肠壶腹部癌,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横结肠部分切除,按照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术后24h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腹极度膨胀,P140次/min,R38次/min,出现ARDS.B超示左胸积液,腹腔大量腹水,当天立即抽...  相似文献   

4.
1993~1996年,我们收治老年壶腹癌患者34例,对其中9例不能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者采用局部扩大切除胰胆管成形术,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60~78岁,平均67.8岁。均表现为黄疸、上腹胀痛、食欲减退、乏力,其中消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 1 8例老年壶腹部肿瘤患者 ,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 壶腹部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消瘦和上腹不适。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纤维十二指肠镜、CT、ERCP。无手术死亡 ,术中平均失血 80 (50 1 50 )ml,平均手术时间 1 0 0 (60 1 50 )min,5例发生并发症 (2 7 7% ) ,3例肿瘤复发 ,1例死亡 ,1例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例带瘤生存 ,其余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创伤小 ,恢复快 ,效果满意 ,对于部分患者 ,尤其是老年患者 ,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乳头癌(CPV)是一类原发于十二指肠大乳头的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大多数研究均表明,CPV手术切除率和预后优于其他壶腹部周围癌。近年来,局部切除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因此,早期诊断已成为正确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以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然而,临床上术前准确判断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性质和分期仍然存在众多困难,局部切除适应证亦有争议。此文就目前CPV的早期诊断、局部切除适应证判断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选择更好的诊断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994 1998年 ,我院手术治疗 2 9例壶腹部肿瘤 ,其中 13例行局部切除术。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9例壶腹部肿瘤患者中 ,男 2 5例 ,女 4例 ,年龄 36 76岁。其中局部切除组 13例 ,平均年龄 6 3.5岁 ,肿瘤直径为 1.12 .4cm ,平均 1.7±0 .3cm ;胰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8.
远端胆管癌是指从十二指肠上缘到胆胰壶腹部以上的胆管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不易诊断。就诊时多已属晚期,常贻误治疗时机。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远端胆管癌患者康复的关键。1诊断1.1早期临床表现远端胆管癌早期是指临床上尚未发生黄疸时,即黄疸前期...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1984~2005年间收治29例PTD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1例。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呕吐、黄疸、消瘦、腹部包块等为本组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术前十二指肠镜检查6例,均发现病灶。胃镜检查18例,9例发现病灶。B超检查20例,12例发现包块。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7例,6例确诊。CT检查5例,4例确诊。全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1年。良性肿瘤均存活,恶性肿瘤死亡儿例,2年内死亡10例,5年死亡1例,10例生存,最长1例20年。结论 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呕吐是十二指肠肿瘤的最常见症状。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胃镜检查是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手术切除肿瘤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头、壶腹部癌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诊断的胰头、壶腹部癌274例。将274例患者分为3组:A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3例,B组(肿瘤未切除者)66例,C组(单纯内镜检查)45例。结果临床诊断胰头、壶腹部痛27d例,与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为73.7%(202/274)。A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93.2%(152/163),B组为45.4%(30/66),C组为42.2%(19/45)。在122例胰头肿块中,胰头癌符合率为68.85%(84/122),其中A组胰头癌符合率89.71%(61/68),B组43.14%(22/1),C组33.3%(1/3)。在150例壶腹部肿块中,壶腹癌诊断符合率为72.0%(108/150),其中A组为88.17%(82/93),B组为53.3%(8/15),C组为42.85%(18/42)。2例为转移癌。胰头、壶腹部癌临床与病理诊断不符合72例(26.3%),其中15例为慢性胰腺炎,16例为慢性十二指肠黏膜炎,8例为十二指肠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33例其他疾病。B超、CT、内镜、ERCP、血清标志物和PGGT、PGGT/TGGT的联合检测,发现早期胰头壶腹部癌(T1N0M0)30例(13.1%,30/229),其中早期胰头癌9例(10.7%,9/84),早期壶腹部癌21例(14.5%,21/145)。结论早期胰头、壶腹部癌(T1N0M0)诊断困难,应提高其诊断水平;胰头癌和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在组织病理学确诊胰头、壶腹部癌以前,胰十二指肠切除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头、壶腹部癌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 2002年12月临床诊断的胰头、壶腹部癌274例.将274例患者分为3组:A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3例,B组(肿瘤未切除者)66例,C组(单纯内镜检查)45例.结果临床诊断胰头、壶腹部癌274例,与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为73.7%(202/274).A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93.2%(152/163),B组为45.4%(30/66),C组为42.2%(19/45).在122例胰头肿块中,胰头癌符合率为68.85%(84/122),其中A组胰头癌符合率89.71%(61/68),B组43.14%(22/1),C组33.3%(1/3).在150例壶腹部肿块中,壶腹癌诊断符合率为72.0%(108/150),其中A组为88.17%(82/93),B组为53.3%(8/15),C组为42.85%(18/42).2例为转移癌.胰头、壶腹部癌临床与病理诊断不符合72例(26.3%),其中15例为慢性胰腺炎,16例为慢性十二指肠黏膜炎,8例为十二指肠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33例其他疾病.B超、CT、内镜、ERCP、血清标志物和PGGT、PGGT/TGGT的联合检测,发现早期胰头壶腹部癌(T1N0M0)30例(13.1%, 30/229),其中早期胰头癌9例(10.7%, 9/84),早期壶腹部癌21例(14.5%, 21/145).结论早期胰头、壶腹部癌(T1N0M0)诊断困难,应提高其诊断水平;胰头癌和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在组织病理学确诊胰头、壶腹部癌以前,胰十二指肠切除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胰头-壶腹区肿瘤与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的关系,提高对该区肿瘤组织来源的定性诊断水平。 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行64排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胰头-壶腹区36例肿瘤,包括胰头癌10例,胰头神经内分泌肿瘤8例,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胰头淋巴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十二指肠淋巴瘤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和胆总管癌5例。回顾分析其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与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的关系。 结果胰头来源肿瘤使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向右移位,恶性肿瘤对血管有包埋;胆总管来源肿瘤使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向右移位,但肿瘤对血管无有包埋;十二指肠壶腹部来源肿瘤使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向左右移位,恶性肿瘤对血管无有包埋。 结论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的移位和包埋征象在胰头-壶腹区肿瘤的CT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胆管癌临床治愈性切除术后的第二原发癌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我院从197607/199706共收治胆管癌及乏特氏壶腹癌共350例,有29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临床治愈性切除133例.对这133例患者中的118例进行长期随访(随访率为887%),随访时间1a~7a,发现5例胃肠道第二原发癌,其中...  相似文献   

14.
1992~1998年,我院采用局部切除治疗壶腹部肿瘤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56~69岁,平均62.2岁。均伴进行性黄疸(17~62天)和右上腹部疼痛;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其中2例出现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壶腹部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引起阻塞性黄疸,还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梗阻,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其治疗一直较为困难.最近我们采用胆道十二指肠双支架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同时解决了胆道和肠道梗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蕾  朱化刚 《胰腺病学》2007,7(4):263-26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rny,PD)是治疗胰头、十二指肠以及Vater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及一些良性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其切除范围包括胰头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窦部以及胆总管等,同时还要进行胰胃、胆肠及胃肠吻合等消化道重建。该手术范围大、难度高、持续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同时,由于此类手术患者术前常伴有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17.
崔玉  李卫东  付蔚华 《山东医药》2013,53(10):60-63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非乳头区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收治的5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非乳头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乳头上区26例,乳头下区28例;恶性39例,良性1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黑便、腹胀.术前经胃十二指肠镜检查52例,阳性43例(82.7%);全部行腹部CT检查,确诊率74.1%;上消化道造影24例,阳性16例(66.7%);小肠镜检查12例,确诊率100%;超声内镜检查13例,阳性8例(61.5%).良性肿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100%.恶性肿瘤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术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8例,远端胃切除3例),手术切除率66.7%,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48.6%、28.2%.其余患者7例行短路手术,4例非手术治疗,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 十二指肠非乳头区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胃十二指肠镜、腹部CT及消化道造影是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小肠镜对十二指肠乳头下区肿瘤诊断有指导性意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是十二指肠非乳头区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非壶腹部十二指肠腺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非壶腹部十二指肠腺瘤(均≥1cm)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抬举征阳性者进行一次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回收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进行内镜随访。结果20例中6例(30%)腺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13例(65%)位于十二指肠降部,1例(5%)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病灶直径平均(1.9±1.1)em,其中1.0~2.0em14例,〉2.0em6例。12例(60%)切除前行超声内镜检查,腺瘤均起源于黏膜层。15例整块切除,5例分块切除,平均操作时间(33.8±16.7)min。术后出血4例,均发生于术后24h内,内镜下止血均成功;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检查,均获完整切除,管状腺瘤14例(70%),绒毛管状腺瘤6例(30%)。17例术后随访2—39个月,1例于术后6个月复发,余16例无复发。结论内镜下切除非壶腹部十二指肠腺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五例报告李贵媛我院胃镜室从1976~1994年间共检查出十二指肠癌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19~69岁。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痛、腹胀、消化不良,3例有恶心、呕吐,2例有呕血、黑便。病史最长的1个多月,...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糖代谢功能的变化李玲,李捷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术中胰头侧胃窦、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以及50%的胰腺组织被切除,势必使包括胰岛素和胰升血糖素在内的多种消化道激素的生成和作用受到影响。因此,胰十二指肠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