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已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全球问题,但是还很难治疗。不过免疫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措施。3种重组性腺相关病毒(AAV)2型载体分别将HBV基因S,C或X中的任何一个导入专职抗原提呈树突状细胞(DC),可刺激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性。研究发现这3种携带重组性AAV/HBV抗原病毒的DC其转导有效率为90%。更为重要的是,这3种AAV转导树突状细胞都刺激了快速的,抗原特异性的MHCCTL活性。  相似文献   

2.
EB病毒和B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EB病毒相关的B细胞淋巴瘤,大部分是Burkitt型,一部分是弥漫性大细胞型,免疫功能低下型,也包括日本人好发的脓胸后淋巴瘤。作者阐述与EB病毒相关的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作者认为,淋巴瘤患者中,EB病毒阳性者占3%,而EB病毒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占90%以上,其他可见于NK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因B细胞表面存在CD21,CD21是补体C3d的受体,EB病毒粒子的膜蛋白质和CD21具有亲和性,同细胞膜连接后再进入细胞内。因此,机体被EB病毒感染的B细胞是经常存在的,这些被感染的B细胞成为后来淋巴…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主要是腺癌,而鳞癌和腺鳞癌则罕见,迄今报道各自仅有59例和56例。对其临床病理行为和恰当的处理了解还不多。此研究旨在调查上部直肠及结肠的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确定其预后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人和方法:复习了1907~1992年所有在梅育医院登记的大肠腺鳞癌和鳞癌,剔除距齿状线8cm以内的病例(不包括进肛管癌或柱状、鳞状上皮交界处混合肿瘤)和有他处原发鳞癌或内衬鳞状上皮瘘道的病例。复习病历和随访资料。确诊的52例中,44例组织学分为纯鳞状细胞癌(SCC)、混合性腺鳞癌(Ad-SCC)及伴假良性鳞状细胞化生的腺癌(腺棘皮瘤,AA),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相似文献   

4.
张望群  赵坚  徐国权  李金源 《山东医药》2012,52(12):88-89,107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NF-κB/p50和p65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机制。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中NF-κB/p50和p65的表达。结果 NF-κB/p50和p65在各型腮腺多形性腺瘤中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细胞丰富型表达最高,其他型次之,基质丰富型表达最弱。基质丰富型与复发病例组中NF-κB/p50和p65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基质丰富型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复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基质丰富型腮腺多形性腺瘤更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阐明宿主和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病毒的复制、致病性和毒力至关重要,本文对小RNA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参与的宿主蛋白和病毒蛋白的功能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首先讨论病毒衣壳蛋白和宿主细胞受体间的相互作用,然后详述病毒复制过程中参与的病毒蛋白和宿主细胞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蝙蝠呼肠孤病毒在BHK-21和Vero-E6细胞形态发生的比较研究,筛选出该病毒的最佳宿主细胞。方法将感染呼肠孤病毒XJV株的BHK-21和Vero-E6细胞用戊二醛、锇酸固定,制成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同时测定病毒滴度。结果XJV在2种细胞中的适应程度不同,XJV更适于在BHK-21细胞中增殖。XJV在2种细胞中的形态发生不同,在BHK-21细胞中形成的包涵体呈典型的晶格状排列,在Vero-E6细胞中形成的包涵体呈杂乱的球状。XJV用BHK-21和Vero-E6细胞育传5代,病毒滴度分别为105.5TCID50/ml和104.5TCID50/ml。结论BHK-21细胞是蝙蝠呼肠孤病毒XJV株的最佳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和鉴定人骨诱导因子基因(hOGN)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共表达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人大肠癌细胞株HT-29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hOGN基因;将hOGN基因连接到带有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EZ-Lv201中构建慢病毒载体;将构建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EZ-hOGN-SV40-eGFP-IRES-Puro(pEZ-hOGN)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Lenti-PacHIVmix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慢病毒悬液;重组病毒转染H1299细胞,定量PCR法检测重组病毒滴度;将构建的pEZ-hOGN感染HT-29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印迹检测感染后HT-29细胞中GFP表达情况和目的基因hOGN的表达情况。结果基因测序分析证实克隆的hOGN基因与GenBank提供的序列完全一致;构建的重组慢病毒载体经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证实OGN正确插入pEZ-Lv201;定量PCR测定慢病毒滴度为0.1×10~9~1×10~9TU/ml。在HT-29细胞中重组病毒感染96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检测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到在HT-29细胞中hOGN蛋白过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携带hOG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在HT-29细胞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8.
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C-onc)是一组与细胞生长、分化有关,在失控时可使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的基因。原先,癌基因指病毒基因组(Viral oncogene,V-onc)中可诱发肿瘤的反录病毒系统(retroviral system)。随后,把在正常细胞中发挥重要功能的此类基因称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或C-one。所有脊椎动物、果绳和酵母都具有与哺乳动物细胞DNA中相似的原癌基因,这一现象说明原癌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并为保持正常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病毒介入转化和癌基因反录病毒诱发转化的机理有三(图1)。(1)带有经修饰的C-onc(或V-onc)的病毒插入宿主基因组中,(2)反录病毒启动子  相似文献   

9.
病毒需要利用宿主细胞为其复制提供原料。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和腺病毒(Adenovirus, AdV)等DNA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AV)等RNA病毒均可通过诱导宿主细胞糖酵解,为病毒复制和组装提供能量。DNA病毒HCMV可通过促进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表达、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 GLUT 1)表达,诱导宿主细胞糖酵解,参与早期病毒复制;HSV可能通过激活糖酵解途径限速酶,诱导宿主细胞糖酵解,促进病毒核苷酸的合成;KSH...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瘤增殖和凋亡指标与肿瘤侵袭性相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垂体腺瘤的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特性.探讨肿瘤侵袭性的相关因素和早期诊断指标.方法对垂体瘤固定标本行Ki-67单克隆抗体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对新鲜垂体瘤标本进行DNA倍体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固定标本48例,侵袭性腺瘤28例,Ki-67高表达率为13/28,非侵袭组高表达率为6/20,两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χ~2=5.486,P=0.019),高表达对侵袭性诊断的灵敏性为46.5%,阳性预测值为68.3%.新鲜垂体瘤标本33例,侵袭性腺瘤15例,非侵袭性18例,非侵袭组S期细胞比例为0.8%~12.2%,平均4.8%,侵袭组为3.9%~24.2%,平均13.0%,两者相比统计学差舁明显(t=3.745,P=0.001),高于13.0%侵袭性诊断的灵敏性为40%,阳性预测值为100%;凋亡细胞比例侵袭组5.1%~27.0%,平均12.5%,非侵袭组3.6%~30.3%,平均16.2%,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t=1.25,P=0.22).S/A(增殖凋亡细胞比值)侵袭组1.411,非侵袭组0.399,两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t=4.62,P<0.01),S/A高于1.411侵袭性诊断的灵敏性为60%,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侵袭性腺瘤和非侵袭性腺瘤有着不同比例的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高增殖状态对侵袭性的诊断灵敏性较低,增殖和凋亡细胞比例失衡对侵袭性则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和鉴定网素蛋白基因(PLS)1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共表达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克隆PLS1基因;将PLS1基因连接到带有E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 EZ-Lv201中构建慢病毒载体;将构建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 EZ-PLS1-SV40-e GFP-IRES-Puro(p EZ-PLS1)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Lenti-Pac HIV mix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慢病毒悬液;重组病毒转染H1299细胞,定量PCR法检测重组病毒滴度;将构建的p EZ-PLS1感染SW480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印迹检测感染后SW480细胞中EGFP和目的基因PLS1表达。结果基因测序分析证实克隆的PLS1基因与Gen Bank提供的序列完全一致;构建的重组慢病毒载体经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证实PLS1正确插入p EZ-Lv201;定量PCR测定慢病毒滴度为0.1×10~9~1.0×10~9TU/ml。在SW480细胞中重组病毒感染96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检测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到在SW480细胞中PLS1蛋白过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携带PLS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在SW480细胞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NDV的生物学特性,在CEF和HeLa细胞上两株病毒均能良好地生长,感染后24~48h病毒TCID50即达高峰,但在Hela细胞上病毒的增殖速度和滴度均较在CEF细胞上稍低,NDV所引起的CPE,以细胞融合,空泡样变为主要特征,可见到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但在HeLa细胞上CPE发展速度较在CEF细胞上慢。NDV感染细胞后产生的HA效价,于感染后48~72h才达峰值,晚于病毒滴度峰值出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在5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4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4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NK(CD3-CD16+CD56+)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结果肝衰竭患者CD3+T细胞和CD3-CD16+CD56+NK细胞计数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显著性降低(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3-CD16+CD56+NK细胞计数比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减少,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4.
血液病患者HTLV-1型抗体和抗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肖承京,张荣艳,杨赣萍,何士勤,丁凡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是C型逆转录RNA病毒,对人类有致癌作用。早期的研究认为只是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有密切关系,因此命名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静脉吸毒人群HIV/HCV混合感染者病毒载量间的相关性及与CD3,CD4,CD8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HIV和HCV病毒载量及CD3,CD4,CD8细胞计数,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综合分析显示,在HIV和HCV混合感染的静脉吸毒人群中,HIV病毒载量与CD3和CD4细胞计数存在有统计学负相关关系,HCV病毒载量与CD3和CD4细胞计数存在统计学正相关关系,两病毒载量均与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关系,HIV病毒载量与HCV病毒载量间存在统计学负相关关系.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D3和CD8细胞计数对HIV病毒载量影响较小,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及HCV病毒载量对HIV病毒载量水平则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结论静脉吸毒人群HIV/HCV混合感染者病毒载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干扰, CD3,CD4,CD8 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和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肉桂醛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宿主细胞Hela细胞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RSV感染宿主Hela细胞后,选用不同浓度肉桂醛在不同作用方式下进行干预,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Bcl-2表达量增加,Bax表达量降低(P<0.05);从蛋白的表达量可以看出肉桂醛在病毒直接灭活、吸附作用阶段对RSV有杀灭抑制作用。结论肉桂醛在有效浓度范围内通过对感染病毒细胞凋亡通路Bcl-2蛋白、Bax蛋白的影响,对RSV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130Cas对胃癌恶性生物学表型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130Cas siRNA慢病毒载体、p130Ca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和相应的对照载体,转染AGS细胞株,筛选获得稳定转染株;RT-PCR及Western印迹证实载体的有效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比较慢病毒载体转染后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运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p130Cas siRNA慢病毒载体及p130Ca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的慢病毒载体均能高效率的感染AGS细胞,感染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后细胞p130Ca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感染慢病毒干扰载体后p130Ca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130Cas高表达细胞株无外界刺激时p130Cas磷酸化水平未发现有明显增加(P0.05);p130Cas低表达细胞株p130Cas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高表达p130Cas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低表达p130Cas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p130Cas总蛋白及磷酸化表达水平降低可抑制胃癌细胞株AGS细胞增殖,并促进AGS细胞凋亡,但其总蛋白表达增高对AGS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项研究显示:覆盖在病毒表面的,并在感染过程中从受感染细胞脱落的埃博拉病毒GP蛋白,可以引发免疫反应失调,影响血管的通透性。埃博拉病毒有7个基因。其中一个叫GP,其编码两个相关的蛋白质:一个较短的分泌蛋白,一个为更长的贯穿病毒膜、伸出病毒表面的蛋白。在病毒感染中,一些表面的GP被一个人源酶切断,并随后从被感染的细胞脱落。大量脱落的GP和分泌的GP存在于受感染人类和动物的血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与抗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胰腺癌寻找新的诊断与治疗靶点提供思路。方法用空载病毒(对照组)、TAZ过表达病毒(Lv-TAZ)和TAZ干扰病毒(siTAZ)转染胰腺癌细胞后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的PTEN、Akt、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v-TAZ组细胞增殖率升高,siTAZ组细胞增殖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Lv-TAZ组细胞凋亡率下降,siTAZ组细胞凋亡率升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v-TAZ组细胞PTEN表达水平下调,p-Akt上调;siTAZ组细胞PTEN表达水平上调,p-Akt下调。结论 TAZ在胰腺癌细胞中可能通过调控PTEN/Akt信号通路发挥其促增殖和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凋亡及其与病毒和Fas抗原表达的关系,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一组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细胞凋亡状况,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毒和Fas抗原表达。结果31例患者中,25例肝组织中检出末端标记阳性细胞,散布于肝小叶和肝窦内,部分炎症坏死灶中和胆管上皮细胞也可检出阳性细胞;组织炎症活动度较大者和病毒抗原阳性者凋亡指数较高;凋亡细胞可为病毒抗原阳性和阴性;Fas抗原阳性与阴性组间凋亡程度无显著差异。提示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和未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均可发生凋亡,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