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扶正抑瘤复方制剂"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ccelrys公司Cerius2分子模拟软件包(版本4.10),通过ligandfit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研究扶正抑瘤方成分及可能形成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同TNF-α、IL-2受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扶正抑瘤方的可能抑瘤机制。结果:以TNF-α、IL-2为靶点,以原配体与蛋白各自的DOCKSCORE值为阈值,分别筛出与其结合较好的成分为37个和10个。结论:"扶正抑瘤复方制剂"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肿瘤的复方中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起到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分子对接法探讨清热消癥饮的抑瘤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清热消瘢饮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ccelrys公司Cerius2分子模拟软件包(版本4.10),通过ligandfit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研究清热消瘢饮成分及可能形成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同Bcl—xl、TNF—α、CDK2受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清热消瘢饮的可能抑瘤机制。结果:以Bcl—xl、TNF-α和CDK2为靶点,与原配体的打分阈值对比,从复方中分别筛出与其结合较好的成分有15个、30个和23个,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对肿瘤细胞直接的毒性作用和诱导肿瘤凋亡。同时,抑制CDK2而导致肿瘤细胞G1期至S期的移行阻滞。结论:分子对接法简单、方便、科学性强。可用于中药复方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6-二芳基-2,3-二氢-1-吡咯里嗪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合物ZZ-122为例,应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化合物与环氧化酶-1(COX-1)和环氧化酶-2(COX-2)的作用.结果从ZZ-122与COX-1和COX-2的结合模式,形成复合物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及相应原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表明,ZZ-122易于与COX-2结合,而不易与COX-1结合.结论ZZ-122可能是一个COX-2选择性抑制剂,但尚需酶结合实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及癌胚抗原(CEA)在结肠癌分子病理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新鲜结肠癌组织远、近端癌旁1、2、3 cm的肠壁组织以及与肿瘤相距约8 cm正常肠壁组织,采用RT-PCR技术检测环氧化酶2(COX-2)及癌胚抗原(CEA)与上述组织之间的表达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肿瘤远、近端3 cm处肠壁病理切缘均呈现阴性;近端癌旁1、2、3 cm肠壁组织以及到距离肿瘤8 cm正常结肠组织之间具有递减趋势;近端、远端3 cm处CEAm RNA与COX-2m REA并没有肿瘤组织表达的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比正常组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选择COX-2、CEA作为结肠癌分子边缘研究的分子标志物,二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络石藤(Chinese Starjasmine Ste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数据库检索中药“络石藤”的化学成分,并通过TCMSP平台的DL(类药性指数)和OB(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划定范围,从该药物成分中进一步筛选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再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尽可能全面的RA靶点基因,从而确定药物与疾病可能存在的交集靶点,以此构建络石藤中活性成分与类风湿关节炎靶点的关系网络,筛选治疗疾病的核心靶点。最后,对络石藤治疗RA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同时对核心靶点及其结合性良好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络石藤9个活性成分,其中包括木犀草素、植物甾醇、伊博格碱等;涉及67个RA相关靶点,核心靶点包括RB1、MAPK1、AKT1、JUN、IL6、RELA等;分子对接显示络石藤某些活性成分与RA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络石藤可以作用于疾病核心靶点,发挥抗炎、调节免疫功能及调控细胞凋亡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受体蛋白与药物分子对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进程。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受体蛋白和药物相互作用是当前的热点课题。通过分别建立蛋白质和药物分子模型,并对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进而为发现并设计出更加理想、安全、有效的药物打下深厚的基础。分子模型建立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分子与分子间以什么方式对接、怎样对接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本文就当前分子对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了分子对接的方法和常用工具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进程。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受体蛋白和药物相互作用是当前的热点课题。通过分别建立蛋白质和药物分子模型,并对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进而为发现并设计出更加理想、安全、有效的药物打下深厚的基础。分子模型建立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分子与分子间以什么方式对接、怎样对接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本文就当前分子对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了分子对接的方法和常用工具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甘草治疗异位性皮炎(AD)的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利用TCMSID数据库结合文献调研收集甘草的化学成分,根据各成分的靶点选择性、成药性、潜在毒性等性质进行成分过滤;运用SEA、SwissTargetPrediction、PPB2以及TargetNet平台对甘草化学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并利用Python代码对预测靶点名称进行标准化和不同网站的靶点结果合并;通过OMIM和GeneCards5.0数据库检索AD的相关靶点;将AD靶点与甘草成分预测靶点取交集后运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并获得甘草成分抗AD的潜在靶点和活性成分;采用DAVID V6.8数据库对甘草成分抗AD的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中药-靶点-通路”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整合“中药-成分-靶点”网络、“中药-靶点-通路”网络和PPI网络,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协同顺铂(DDP)对卵巢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裸鼠人卵巢癌SKOV3移植瘤模型,观察补肾健脾复方及其与DDP联合使用时对肿瘤体积、抑瘤率的影响。结果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及其与DDP联合使用后抑瘤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DDP抑制卵巢癌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SARS-CoV-S/ACE2复合蛋白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 Mpro水解酶为靶标,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SARS-CoV-2-ACE2结合阻断剂和SARS-CoV-2 Mpro水解酶抑制剂,指导以中药小分子为前体的抗SARS-CoV-2新药的研发。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确定SARS-CoV-S/ACE2复合蛋白和SARS-CoV-2 Mpro水解酶晶体结构模型上的活性位点,利用LibDock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TCMSP数据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结合打分值以及化合物与靶蛋白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优化筛选结果,获得具有抗SARS-CoV-2潜在活性的中药小分子化合物。结果:确定SARS-CoV-S/ACE2复合蛋白结构中位于结合表面上的ASP38,GLN42,GLN325,GLU329,TYR436和TYR491以及SARS-CoV-2 Mpro水解酶结构中的THR24,THR25,THR26,LEU27,ASN28和ASN119为本次分子对接的关键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2012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量、金额等进行分析、统计,为中药注射剂管理、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对该院中药注射剂用药品种、金额、数量、用药频度等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共6个类别,32个品种规格,其中理血剂有18个品种规格,销售金额、销售量、使用频度均较大,显示理血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有较大优势.结论 该院中药注射剂用药基本合理,部分药品存在用量过大、疗程过长、费用较高,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本地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总体发生情况、规律及特点,加深对中药ADR的认识,促进中药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江门市药品ADR监测中心数据库筛选2012年江门市各单位上报的中药制剂ADR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中药制剂ADR报告461例,涉及108个中药制剂品种.老年(≥60岁)ADR发生率较高(36.23%);女性患者ADR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中药注射剂品种导致ADR 372例次,占总例数的80.69%.注射剂是导致中药ADR的主要剂型且绝大多数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其次是不同剂型的口服制剂,占17.57%.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轻度ADR 284例次,占61.60%,绝大多数转归治愈.结论;应加强对中药制剂ADR的监测,临床应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的使用,应加强中药制剂用药安全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综述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中成药和传统的中药方剂治疗本病时的参考。方法:检索近年来的医学文献,归纳有关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报道。结果:祖国医学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因热毒损伤阴血、经络失养、余邪未尽、痹阻经络,从而造成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临床治疗采用中成药内服、注射、中药方剂加减辨证治疗、中药内外兼治、中药外用治疗等方法。总的治疗原则依据中医清热解毒、疏肝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辨证论治,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结论: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方法很多,包括系统用药、局部用药、神经阻滞、物理疗法、中医、中药等,对于每一种治疗方法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治疗上宜采取综合治疗为佳。本文综述内容仅供中成药和传统中药方剂临床治疗应用时参考,切忌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7.
中药口服制剂多为复杂体系,口感较差,影响着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因此对其进行口感改良具有现实意义。矫掩味方法多样,其中包衣法较为常用,包衣层可减少药物与苦味受体的接触,从而达到掩味的目的。采用包衣法掩味时,除需保证良好的掩味效果外还需保证药物的释放,包衣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中药制剂常用的包衣材料主要包括糖类如壳聚糖、环糊精、纤维素衍生物等,树脂类如丙烯酸树脂等,脂类如巴西棕榈蜡、山嵛酸甘油酯等。对常用的掩味用包衣辅料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中药掩味包衣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