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病房管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对病区组织实施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五常法管理,并观察效果.结果:实施“五常法”后病区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环境满意率、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等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五常法”管理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规范工作流程,有助于轮转同志迅速融入工作状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优化医院环境,能进一步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自2015年3月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应用"五常法",对手术室的环境、人员、物品的管理加以完善。物品管理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物品管理的质量。结果:仪器和设备使用管理完好、准备完好等物品管理质量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五常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效果十分显著,对提高手术室物品管理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常法"对提升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方法:将五常法引入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从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五方面完善和强化护理管理规范。比较应用前后重症医学科抢救成功率、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住院满意度。结果:实施"五常法"后,重症医学科抢救成功率、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住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五常法"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流程,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五常法在B超检查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未实行五常法管理)医院B超检查室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实施前,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实行五常法管理)医院B超检查室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实施后,分析比较实施前后工作效率、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检查室物品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医护满意度评分、物品准备完好率、仪器管理完好率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取物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B超检查室工作效率影响中等医生、等仪器、打报告、接送患者、找东西各影响因素占比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五常法在B超检查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规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医疗安全,改善了检查室物品、设备管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是在各种机构中用来提高安全、改善品质环境、增加效率、减少故障、提升企业形象及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技术。它是最先起源于日本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国外许多机构运用了“五常法”的原理进行管理而获得了成功。我室于2004年1月开始应用这一管理方法,对人、物、环境综合改进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找出压疮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照“五常法”标准,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结果:提高了全员参与压疮管理的意识,并且使预防和处理压疮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皮肤的安全性。结论:把五常法的管理技术应用于压疮管理,简单、实用、见效快,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使双方都得到安全感、舒适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中"五常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肾内科2018年6~12月运用常规管理方法对药物进行管理,为应用前;医院肾内科2019年1~6月运用"五常法"加强危险药物的管理,成立"五常法"领导小组,健全培训制度,对肾内科的危险药物通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为应用后。评价五常法应、后肾内科危险药品的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知晓程度。结果:应用"五常法"进行管理后,肾内科危险药物的管理质量显著提高,危险药品的放置规范,基数固定、标签清晰、批号明了,与应用前比较,危险药品的管理缺陷的发生次数显著降低;实施"五常法"管理后,护理人员关于危险药品的基础知识和规章制度的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应用前(P0.05)。结论:"五常法"管理模式在肾内科危险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危险药品的管理效能,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护士的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骨科优质护理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五常法"运用在优质护理的规范化管理中,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运用"五常法"对骨科优质护理进行规范化管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应用"五常法"在骨科优质护理的规范化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科室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优质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从2016年起采用五常法进行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将常组织、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常评价的管理理念与日常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内容相结合。统计并比较2015~2018年各年度检验科实验室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各年度的检验科安全管理质量评分。结果:2016~2018年各年度的实验室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2015年(P0.05)。2016~2018年各年度的检验科各项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2015年(P0.05)。结论:五常法在提升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五常法(简称5S)是用来维持优良品质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是对工作现场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2006年10月.我院将五常法应用于工作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常法管理模式在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将五常法管理模式在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中进行应用,比较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之前(2018年9月~2019年1月)和实施后(2019年2~6月)管理效果,对危险药物标识、放置情况和药品过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后,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中,出现药物标识不清晰的情况从实施前的6.25%下降至1.25%,放置不规范的情况从8.13%下降至2.5%,药品过期率从6.87%下降至3.13%。结论:将五常法管理模式在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中应用,能有效降低药物出现标识不清晰、放置不规范和药品过期等情况,使药品摆放更加科学高效,从而提高危险药物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五常法"理论在急诊科药品管理中评价。方法:选择自2017年已实施"五常法"理论的急诊科药品管理结果与未实施实施"五常法"理论(2015年)的急诊科药品管理结果作比较,并分析实施前后的急诊科药品质量检查结果、急诊科药品差错情况及急诊科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急诊科药品质量检查结果(药品放置不规范率、药品批号字迹不清率、药品标签不清晰率、药品基数不固定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急诊科药品差错情况(用错次数率、过期现象发生率、放置错误现象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急诊科患者满意度明显高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科药品管理中应用"五常法"理论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供应室检查包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五常法”应用于供应室检查包装区的人员、环境和物品管理,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后,供应室检查包装区的环境管理规范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结论:应用“五常法”管理,能使供应室检查包装区的管理得到显著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明确ICU护理管理的现状,采用五常法管理ICU的环境、药品、物品、仪器。医院从2014年开始应用五常法进行ICU临床护理管理,观察和比较应用前的2013年与应用后的2014年过期药品的种类、需重新消毒的物品的件数、环境整理每天所需时间、取仪器物品所需时间。结果:应用五常法前过期药品4种,需重新消毒的物品77件,每天环境整理花费(32.45±4.23)min、每天4人配合抢救1例危重患者时取仪器物品花费(80.45±2.46)s;应用后分别为0种和9件,时间为(14.32±2.31)min和(28.97±2.41)s(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应用五常法,可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实现抢救成功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五常法管理模式在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2017年医院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实施常规管理,为对照组;2018年医院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后的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情况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危险药物高危标识情况、药品过期及药物防止不规范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中实施五常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不良管理风险的发生,进而确保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运用"五常法"管理模式,比较"五常法"实施前(2016年)及实施后(2017年)神经外科高危药品质量检查不合格率。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后高危药品检查不合格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运用"五常法"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药品管理不合格率,提高药品管理质量,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实施"五常法"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从2016年1月开始实施"五常法",将2015年7~12月的1256台手术的手术室物品管理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6月的1322台手术的手术室物品管理情况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室物品管理的完好率与工作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和仪器管理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取物品时间、补充物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物品管理实施"五常法"模式,能够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嘉兴市中医医院手术室820台手术为观察组,选择2015年医院手术室822台手术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五常法进行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结果:两组在无菌物品、器械准备完好率,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比较中,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无菌物品补充所需要时间、取物品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常法是一种快捷、简单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发挥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规范工作细节,保证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五常法"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方法加强手术室环境、物品和人员的综合管理。结果:手术室环境随时随处清洁整齐,按需要有序摆放物品,标识明显,取用方便。制度完善、规范,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中人人严于律己,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结论:通过运用"五常法"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运用“五常法”对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手术室采取规范化管理的结果,以改进手术室工作环境,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方法:运用“五常法”管理理论对手术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结果:手术室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工作空间得到明显增加,医疗用品的放置井然有序,医疗器材、重大仪器、特殊药品以及手术室工作质量等得到了显著改进,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有效预防了医疗过错和医疗纠纷。结论:“五常法”是合适的、严谨的管理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