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关键词】视网膜疾病白点状视网膜病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4许多眼底病变的视网膜可呈现出黄色或白色点状病灶[1],Kril曾将其中的家族性玻璃疣、眼底白点症、眼底黄色斑点症和Kandori视网膜斑点症统称为视网膜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一家系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来自同一家系的3例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大瞳孔后,在验光中心采用电脑验光和检影的方法确定患者的屈光状态.采用Zeiss公司FF450 plus眼底照相机行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同时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观察患者的ERG表现特征.结果 散瞳验光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远视性屈光不正.除先证者母亲左眼矫正视力可达正常视力外,其余患眼均存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显示,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玻璃膜疣存在.先证者弟弟病变程度最轻;先证者母亲病变最为明显,除黄斑区外,周边部也存在大量散在的玻璃膜疣.FFA检查显示,相应于彩色眼底像中的玻璃膜疣处,均表现为透见荧光.ERG检查显示,先证者弟弟明视ERG振幅下降,暗视ERG正常.先证者及其母亲明视、暗视ERG均正常.结论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可伴有屈光不正性弱视.相应于玻璃膜疣处,FFA表现为透见荧光.ERG表现除明视振幅可发生下降外,其余表现均正常.  相似文献   

4.
《中华眼科杂志》2022,(6):419-419
患者男性, 19岁。因体检发现双眼眼底异常, 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既往体健, 无夜盲史, 无色觉异常。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8, 左眼为0.8;眼压右眼为12.6 mmHg(1 mmHg=0.133 kPa), 左眼为12.8 mmHg;双眼角膜透明, 前房清, 深度可, 瞳孔圆, 对光反应灵敏, 晶状体透明;双眼玻璃体清, 视盘界清色淡红, 黄斑中心凹反光存在, 后极部视网膜平伏, 后极部至周边部视网膜密集分布大量黄白色大小均匀的白点(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双眼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的未成熟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增生性疾病,是目前全球婴幼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该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式有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冷冻疗法、玻璃体切割术等。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屈光状态发展影响有差异。因此,本文旨在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后患儿的屈光状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屈光手术为屈光不正患者视力的维持或改善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但术后也可发生视网膜脱离,尽管其发生原因尚不安全明了,但这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且视网膜手术复位率高。本文就角膜,晶状体屈光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冷凝术后视功能及屈光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冷凝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和屈光状态.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冷凝术后患儿16例(32眼),进行远期(>3.5a)视功能和屈光状态分析.结果 矫正视力<0.05者2眼.0.05~0.10者4眼,0.1~0.3者5眼,0.3~0.5者10眼,≥0.5者11眼.屈光状态3~5D者2眼,0~3D者2眼,-3~0D者2眼,-3~-6D者16眼,≤-6D者8眼.2眼因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测不到屈光度.结论 冷凝术治疗影响视网膜病变患儿视功能恢复,可使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一对年轻的单卵双胞胎姐妹,眼底呈现白点状视网膜变性[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11-顺视黄醇脱氢酶基因(RDI-15)突变而引起静止性夜盲]合并锥细胞营养障碍,此病之前在老年男性中曾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白点状视网膜变性长期随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琴玲  张京红 《眼科研究》2010,28(9):845-845
患儿,男,10岁,于2006年1月17日首次就诊。其母亲主诉发现患儿夜盲8年。患儿为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眼科检查:视力双眼均1.0,眼压右眼12mmHg(1mmHg=0.133kPa),左眼13mmHg。双眼前节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屈超义  王建洲  王欣荣  赵海梅  宋虎平 《眼科新进展》2011,31(11):1082-1083,1086
目的研究眼轴长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眼轴长度将84例(160眼)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眼轴长度≤24mm(87眼)、24~26mm(48眼)、>26mm(25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使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托品酰胺眼液散瞳(排除高眼压后),双目间接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眼底,A型超声波测量眼轴长度。根据患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无DR期组,非增生性DR组和增生性DR组(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屈光不正程度与DR分期的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和Spearman检验,不同屈光不正程度患者中PDR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患眼眼轴越长,DR病变程度越轻,二者之间存在等级相关,且为负相关,3组NPDR眼数分别为23眼、12眼、16眼,PDR眼数分别为62眼、33眼、2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endall检验P<0.05,r=-0.34;Spearman检验P<0.01,r=-0.367)。眼轴>26mm组患者与其他2组患者的PDR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57,P<0.05)。结论眼轴较长的患者,DR病变程度较轻。长眼轴作为PDR的保护性因素,对DR临床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未成熟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增生性疾病,是目前婴幼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否接受治疗,ROP患儿发生屈光不正(尤其是近视和散光)的概率均较高,发生屈光不正性弱视、斜视等视觉异常的危险性高,这为临床上ROP的治疗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提出了挑战。然而,目前ROP患儿屈光不正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旨在对目前提出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上优化ROP屈光不正的矫治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恩灵  刘四民 《眼科》1994,3(1):59-59
例1男,37岁。1977年发现夜间视物不清,视力逐渐下降,1979年诊断为双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经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日趋严重。1990年7月9日来我院。患者父母为姑表血族联姻,其弟(例2)亦患此病。溯患者上三代及其他兄妹无同样病史,患者既往体健,全身检查、常规血尿、肝功、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15.
屈光不正对正常人视网膜光敏感度的影响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高伟峰,胡雨桐,黎晓新,李春安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李美玉自动视野计自本世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功能日趋完善,应用逐渐广泛,在国外,已基本取代传统的手工视野计,国产自动视野计的研制成功则为这...  相似文献   

16.
17.
陈英  杨智宽 《眼视光学杂志》2012,14(10):637-640
在正视眼或者低度远视眼中,周边视网膜呈相对远视屈光状态者比周边视网膜呈相对近视屈光状态者更容易发展为近视眼.正视眼周边视网膜呈轻度相对近视屈光状态,未矫正的远视眼周边视网膜呈稍大程度的相对近视屈光状态,未矫正的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呈轻度相对远视屈光状态或比正视眼程度轻的相对近视状态.这两种观点已经被学者广泛接受.动物实验也证明异常视觉信号不仅能引起中央视网膜屈光不正,也能改变眼球后极部眼球形态和周边视网膜相对屈光不正的类型,并且黄斑切除并不影响正视化过程.相反,周边视网膜能单独调控眼球正视化过程并能对异常视觉信号起作用进而发展为各种屈光不正.临床研究表明,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的框架镜片对近视眼进展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虽然,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是否促进近视进展的确切原因还不能肯定,但目前的研究倾向于认为两者之间可能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朱氏家系:先证者朱××男21岁学生。主诉自幼夜盲,服鱼肝油及血管扩张剂等无效。白天及灯光下视物清楚。无其他不适。眼部检查:视力右1.5,左1.5。眼前部正常;眼底色稍淡,呈轻度豹纹状,未见色素沉着。两眼视乳头、网膜血管和黄斑部均无异常改变;眼底近赤道部有许多不透明的结品白点,位于血管之后,大小一致,互不融合,排列均匀,后极部未受波及。双眼视野局限性缩小。暗适应较正常人约长20分  相似文献   

19.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导致患者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近视和随近视增长的眼轴长度(AL)可能是防止DR发生发展的保护因素,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尚不清楚起保护作用的是哪种屈光参数。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文献对近视性屈光不正状态、AL、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度数等相关眼生物测量参数与DR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和可能的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