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肝细胞癌(HCC)时,癌变部位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抗原阳性率比一般非癌变部位低,尤其是能够观察到HBcAg的机会非常少。这次作者对血中HBsAg阳性的HCC,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主要存在于癌变部位的HBV相关抗原,并从与HBV—DNA的相关关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据推测,目前在日本 HBV 携带者有200~300万人,其中,约10%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肝病患者,其余90%为无症状HBs 抗原携带者(AsC)。据有价值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包括母婴感染的婴幼儿期感染,在HBV 携带者的成因方面最为重要。最近,在日本正在大规模地探讨着有关预防感染的对策。HBV 携带者的自然经过一般认为,由包括母婴感染的婴幼儿期感染形成的 HBV 携带者,引起肝损害的机会有3次。即感染形成时、HBe 抗原进入人体 HBe 抗体形成前后、HBV 从体内被清除时。因 HBV携带者的肝损害而引起临床症状者,为第二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研究肝癌的内分泌疗法,测定了肝癌手术患者的肝内非癌变部位和肝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及黄体酮受体。并对临床上试用肝癌内分泌疗法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肝癌病例组织内的激素受体①病例对象:研究对象是近2年来经手术的20例肝癌病例。20例中1例是2岁的肝母细胞癌,其他19例为肝细胞癌。1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是23~72岁,平均59.4岁男性14例,女性5例。20例中11例的AFP 值超过200mg/ml 以上。HB 抗原20例中2例为阳性,抗体1例阳性。其中16例合并  相似文献   

4.
成人肝细胞癌有80%是由于有肝硬化或肝纤维症。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至少需要10年的病变过程。近来有报告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关系。有人报告10岁以下小儿HBsAg阳性发生肝细胞癌而不伴有肝硬化的病例。为此,小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过渡到成人型肝癌的病例报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日本国内报告的小儿HBsAg阳性成人型肝癌已有14例,最小4岁,男性13例,女性1例,男性居多数。非肿瘤部位的肝组织切片伴肝硬化的只有4例,其次是慢性肝炎3例,肝纤维化症1例,其余6例未发  相似文献   

5.
(三) 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史1.慢乙肝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二:(1)CD8~+Tc细胞起主要作用(表3);(2)HBV变异,Tc细胞可排除具有靶抗原C区基因之受染HBV肝细胞,因而可残留缺如C区基因之HBV,此多为抗HBe阳性病例,有报告称,似乎肝炎患者自然经过之差异取决于感染HBV的变异程度及部位,但须进一步研究证实。表3 慢性肝炎细胞坏死与免疫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HBe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重要意义,正日益增加。已经知道HBe抗原阳性血中含有大量的HBV而且感染性强,加上最近又弄清了HBV持续感染的病理状态与HBe抗原的关系,使HBe抗原受到了新的重视。这里试对HBe抗原的意义,整理如下: 1.作为感染性的标记日本通过对黑猩猩的感染性试验,弄清了HBe抗原阳性血清的感染力,比HBe抗体血清约强10~8倍。已经知道在母婴感染时,HBe抗原阳性病毒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有80~90%成为携带者。关于婴儿的携带者形成率问题,需详细说明。如果母体血的HBe抗原是用灵敏度低的方法调查的,结果是当母亲为HBe抗原阳性时,婴儿成为携带者的比率很高,但  相似文献   

7.
Rizzetto 等于1977年首次在肝细胞核中发现δ抗原作为与HBV 具有关联性的一个标志,已得到广泛承认。在流行病学方面δ抗体阳性率虽然在南意大利HBsAg 阳性人群中高达59%,但其他欧洲各国仅占1~9%,美国0~32.5%,台湾7.5%,在日本也只有1.3%。含有δ抗原的核心由HBsAg 构成的被膜覆盖,形成了直径约35~37nm 的粒子。δ染色体组是分子量为5.5×10~5道尔顿的RNA。δ因子是一种缺损病毒,  相似文献   

8.
近年,日本肝硬化并发肝癌的病例有所增加,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饮酒、吸烟、饮食成份和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据最近对有关肝细胞癌的病例报道,乙肝病毒阳性的肝癌开始减少,非甲非乙型肝炎逐渐增加,这就需要更加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
自发现HBV以来 ,有关HBV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 ,先后发现了HBsAg、HBcAg、HBeAg、HBxAg等多种病毒蛋白 ,其中HBeAg及其装配形成的HBV核壳体有着独特的免疫学特性 ,并且有很多没有清楚的地方 ,其中它的免疫调节作用成为热点 ,与HbcAg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肝炎特别是HBeAg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众所周知 ,病毒性肝炎是肝细胞癌的首要起因 ,肝细胞癌是世界八大癌症之一。而乙型肝炎在现在及将来将占绝大多数比重 ,丙型肝炎尽管也占一定比重 ,但重要性则差之。肝癌在慢性肝病患者隐袭的发生 ,当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10.
δ肝炎     
1977年 Rizzetto 等应用 HBV 健康携带者的血清,根据荧光抗体法对肝组织中的 HBc 抗原进行探讨,虽然发现被染色的肝细胞核呈 HBc 抗原样,但用电镜观察核内,完全看不到 Core 颗粒,提示是与 HBc 抗原、HBs 抗原、HBe 抗原不相同的抗原抗体系统,以此作为δ抗原、抗体而报道。此后,明确了此抗原与有关 HBV 抗原不同,即所谓如无 HBV 或其它肝炎病毒的帮助不能增殖的不完全(defecfive)感染因子.近几年,由于 RIA 试剂盒的普及,虽然欧美各国  相似文献   

11.
按日本现行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将肝细胞癌块径 2 cm以内者划作“小肝细胞癌”。近年来 ,由于影像诊断仪器的长足进步 ,常可发现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的 1 cm左右小结节性病变并可明确其病理学特征。此类小结节性病变固然多为肝细胞癌 (经典的肝细胞癌或普通型肝细胞癌 ) ,同时也发现确有已往几乎不为所认识的高分化肝细胞癌 (初期的高分化肝细胞癌 ) ,乃至属于肝细胞癌前癌病变的交界性病变 (边缘病变 )即发育异常结节。另外 ,肝硬化的大型再生结节也可依影像检查显示 ,而须留意与肿瘤性肝细胞性结节相鉴别 (表 1 )。在日本 ,将交界…  相似文献   

12.
现在,广为应用的肝脏药,其中大部分是以改善受损害的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从而达到改善肝脏病理的目的。近年来,随着肝炎病毒知识的进展,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害的机制正在被阐明,认为肝炎的发病并非肝炎病毒的直接作用,而是宿主以肝炎病毒的某种抗原作为靶子的免疫反应,尤其是细胞性免疫。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疾患来说,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必要的条件。以排除这种持续感染为目的,干扰素、阿糖腺嘌呤(ara—A)等抗病毒剂被用于HBe抗原阳性、DNA 多聚酶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治疗。另一方面,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以排除肝炎病毒为目的,cianidanol、OK—432,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作为免疫调节方法而被试用。这些药物治疗不能完全切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而是仅  相似文献   

13.
肝癌是亚、非和太平洋地区最多见而且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癌症,有相当一部份病例与病毒性肝炎有关。我国和世界各国都在对此进行广泛研究,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兹简要介绍日本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认为肝细胞癌(HCC)与肝炎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HB)有关,这是一种学说。西岡根据临床一流行病学资料首先提出HCC可能与HBsAg有关。小坂最早指出HCC与病毒性肝炎(VH)的关系密切。现已周知,肝癌多发病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性携带广为流行的地区。根据用IAHA.R-PHA或RIA等敏感  相似文献   

14.
肝硬变肝癌与丙肝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日本红十字中央血液中心对肝癌好发年龄50岁组的 C100-3抗体分布调查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也同 HBV 一样,可能为肝硬变、肝细胞癌的病因。作者就70和80年代肝癌患者(分别为112例及267例)的 B 型(HBsAg 阳性)与 C 型(HCV 抗体阳性)比例分析发现,70年代 B、C 型各占54%、34%,而80年代变为31%、60%,即在患者例数成倍增加的情况下,C∶B 由0.6转变为1.9,证实进入80年代以来 C 型肝癌确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B型肝炎病毒 ( HBV)感染的诊断依靠 HBs抗原、抗体检测 ,HBV增殖程度则以 HBe抗原、抗体、HBVDNA多聚酶、HBV DNA量来判定。但是 ,随着病程的自然过程和治疗的进行 ,不能产生 HBe抗原的突变株已显现 ,而且 ,因 HBV DNA的量变动较大 ,依靠现有敏感度的 HBV DNA检测法 ,则难以正确把握 HBV的增殖状况。作者采用高敏感度可定量的实时 PCR( realtime PCR)法 ,研究 HBV携带者的病况与 HBV增殖的关系。对象为 1HBe抗体阳性无症状者 ( ABC) ,为本院接受普查的 HBs抗原 ( EIA法 )阳性者中 ,HBe抗体阳性 5年以上、AL T正…  相似文献   

16.
混合型肝癌切除病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型肝癌切除病例的研究同一肝内并存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癌谓之混合型肝癌,其发生率仅占肝癌总数的0.4%,临床报告较少。本文研究对象源自1983年1月~1992年12月10年间日本国立医院收治的7例混合型肝癌,并与同期手术的85例肝细胞癌和8例胆管癌进行...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为一种世界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有逐渐上升趋势,并且发现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已知HBs 抗原排泄于尿、便、胆汁中。有人用病人的唾液给黑猩猩静脉注射引起发病,因而强调唾液亦是重要的传染源。HBe 抗原阳性、DNA 多聚酶阳性HBV 血清,稀释10~(-9)能成功地使黑猩猩感染并发生肝炎。种种事实均足以说明构成乙型肝炎传播之容易,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可通过各种医疗途径构成感染。于日本,人群的2~3%为抗原携带者。随着乙型  相似文献   

18.
邹杰 《日本医学介绍》1993,14(12):552-553
在日本的肝脏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是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无论哪一种肝炎,狭义上讲,都是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进一步来讲,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多数是由这些慢性肝炎发展而来的。到目前为止,肝炎病毒可分为五型,即经口传播的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戍型肝炎病毒(HE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而还有把HBV作为辅助病毒的丁型肝炎病毒(HDV)。目前在日常诊疗中,可以对HAV、HBV、HCV、HDV的感染以及由它们引起的肝炎进行判定和诊断。关于HEV感染,由于其流行病学和持续感染问题尚未确立,所以现在日本的病毒性肝炎中,其发病率还不太高。另一方面,在临床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病  相似文献   

19.
诊断肝细胞癌过去是依靠血管造影,约10年前又增加了CT、超声波等诊查手段,加之AFP 的测定,使肝细胞癌的诊断水平取得巨大进展,因此能够切除的肝细胞癌也增加了。数年前日本肝脏外科的主要研究课题是如何减少肝细胞癌患者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这个问题现在已基本上得到解决,目前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如何提高肝切除后的远期预后问题上。众所周知,1901年Eggel 曾将肝细胞癌大  相似文献   

20.
一、诊断日本对肝细胞癌诊断水平的提高是惊人的。目前,医学界关心的是如何确切地诊断2厘米以下的癌结节。虽然超声诊断(US)已普遍用于筛选检查,但因诊断2厘米以下的癌结节还存在不少困难,所以发明了将少量的CO_2注入肝动脉或门静脉后,再用US查找癌结节的办法。或可在US 诱导下,进行吸引细胞诊断和组织诊断。核磁共振法(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果与CT大致相同,并且,在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方面,Ca-DTPA 静注后的动态MRI的诊断效果与碘剂注射后的动态CT 也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关于发生肝细胞癌的高危险群的诊断,在所谓小肝细胞癌时AFP 的阳性率不高,这样,作为筛选检查项目就有限度。而当血液中出现异常的凝血酶原(PIVKA-Ⅱ)时,对肝细胞癌就有较高的特异性,并且,与AFP 无关,所以,筛选检查是有希望的。二、治疗主要用于对不能切除的病例实行的肝动脉栓塞术(TAE),栓塞物质是阿霉素、碘化罂粟油造影剂、明胶海绵、大量的罂粟油造影剂、微胶囊化丝裂霉素等,这些方法分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