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易感儿童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该文从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介绍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从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几方面进行治疗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改变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对变应原免疫的类型,并有可能治愈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反复多次皮下注射,即皮下免疫治疗(SCIT),诱导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并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等原因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来通过舌下含服的方法进行免疫治疗,即舌下免疫治疗(SLIT),引起了临床上广泛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鼻粘膜Ⅰ型变态反应,具有变应性疾病的特点。为调查本地区该病的主要变应原及脱敏治疗的效果,我们对1994年以来我科变态反应室治疗的120例病例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为本科变态反应室专科门诊病人,诊断标准与文献报道相同[1...  相似文献   

4.
于笑虹 《黑龙江医学》2007,31(8):634-635
变应性鼻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属Ⅰ型变态反应.近年来,临床上采用激光电灼及冷冻等方法破坏鼻腔黏膜的神经纤维治疗变应性鼻炎,虽有一定疗效,但方法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5.
748例变态反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试结果分析刘玉英,吉振华,梁常兵,刘存华,杜振彩,王世芳(临沂地区中医医院变态反应科)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常年;变态反应和免疫学;变应原变态反应性鼻炎属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我科自1986年6...  相似文献   

6.
张前明  吴瑕  李劲松 《安徽医学》2015,36(8):989-991
目的:了解本地区患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的过敏原,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儿科门诊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13例5个月~14岁确诊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做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包括粉尘螨、户尘螨、狗毛、猫毛、蟑螂、蒿属花粉、羽毛、香烟、花生、牛奶、大豆、牛肉、扇贝、海虾、海蟹、芒果、鸡蛋清、鸡蛋黄。结果粉尘螨和户尘螨在支气管哮喘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7.8%和60.0%),户尘螨和牛奶阳性率在荨麻疹/湿疹组较高(分别是25.7%和22.9%),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皮试阳性率高于食入性变应原。结论吸入性变应原为儿童变应性疾病常见变应原,尘螨是本地区引起儿童哮喘的主要过敏原,户尘螨和牛奶是导致儿童荨麻疹/湿疹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儿童各类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变应原情况,以利于进行更有针时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367例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皮炎)患儿进行特异性IgE(包括食入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的食入性变应原检出率与吸入性变应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惠儿的吸入性变应原检出率与食入性变应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皮炎患儿的吸入性变应原检出率与食入性变应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变应原以食入性为主,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患儿的变应原以吸入性为主.变应原测定可以帮助寻找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应的变应原,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康小会 《中国医刊》2008,43(5):66-67
1911年Noon和Freeman应用变应原免疫疗法治疗“花粉症”或过敏性鼻炎。在过去的近90年中,此类方法不断改进,应用于治疗吸入性变应原及昆虫毒液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但由于其抗原纯度、注射剂量和疗程的不同,疗效有较大差异,且可能发生变应原注射后的变态反应,因而受到部分学者质疑。随着其变应原的纯化与标准化,以及剂量及疗程的规范化,严格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观察,充分验证了其疗效。在1998年,WHO明确肯定了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在治疗吸入性变应原所致的变应性鼻炎及哮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南京地区81例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变应原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81例,采用德国Mediwiss公司的变应原定量检测系统,以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81例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有61例(61/81,75.3%)患者检测出阳性结果。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是户尘螨,有44例(44/81,54.3%),其次是猫狗皮屑、羊肉、柏和霉菌等。有11例(11/81,13.4%)患儿检出3种以上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4~6岁组和7~14岁组均显著高于0~3岁组(P<0.05),而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4~6岁组和7~14岁组则显著低于0~3岁组(P<0.05),且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变应原阳性率夏秋季显著高于冬春季(P<0.05)。结论:通过南京地区81例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清变应原检测,了解变应原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腔分泌物亢进、鼻腔黏膜肿胀等为其特点,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40%。目前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口服抗组胺药、鼻用皮质类固醇、特异性免疫治疗等。我科门诊在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110例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在抗组胺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香菊胶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肠道微生物群的代谢产物调控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共生关系、肠道稳态以及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肠道菌群发酵降解不易消化的膳食性纤维产生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在内的短链脂肪酸.尽管短链脂肪酸主要在肠道中高度富集,众多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参与调控包括肠炎、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最近研究报道发现,短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12.
神经炎症在上下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0年来,上下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是其主要病因。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人类和动物的研究数据都显示上下气道具有统一性,其与全身各系统有着广泛的联系。神经炎症在上下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亦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作者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抗炎免疫药物多作用于炎症免疫过程的不同环节,受到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内环境的相互影响,而且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动物或同一动物的不同病理模型对抗炎免疫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因此,在进行抗炎免疫药物研究时,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尤为重要。综述了近年来抗炎免疫药理学整体动物模型研究的某些进展,为抗炎免疫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和炎症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颜君 《医学综述》2011,17(21):3246-3247
肠黏膜生物屏障及肠道益生菌的功能与临床多种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小儿肥胖、肠道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病、肝硬化、肿瘤等。其功能机制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现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阐述其在相关细菌感染、菌群失调、细菌相关生化产物及肠黏膜组织结构破坏、分泌性IgA等因素影响下,肠道黏膜生物屏障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及其主要的保护作用与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耐受性是导致临床上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鉴于转录调控因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其介导细菌应对抗生素压力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细菌耐药性的现况出发,综述了转录调控因子介导细菌耐药性和耐受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与细菌的生理代谢密切相关的耐受表型,希望为耐药分子诊断和新药研发提供新视角和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胡传翠  李朝品 《医学综述》2009,15(7):1054-1056
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变应原之一,随着住房缺少通气,湿度增加导致更多的住所遭受螨患。世界范围内的多方面研究已经证实,尘螨暴露与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等变应性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从尘螨变应原,与变应性疾病的关系以及防治的研究现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Enteric microflora profiles vary considerably between activ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and healthy conditions. Intestinal microflora may partak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BD by one or some ways: specific pathogenic infection induces abnormal intestinal mucosal inflammation; aberrant microflora components trigger the onset of IBD; abnormal host immune response loses normal immune tolerance to luminal components; luminal antigens permeate through the defective mucosal barrier into mucosal lamina propria and induce abnorm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Preliminary studies suggest that administration of probiotics may be benefit for experimental colitis and clinical trials for IBD. Researches have been studying the function of probiotics. Introduction of probiotics can balance the aberrant enteric microflora in IBD patients, and reinforce the various lines of intestinal defence by inhibiting microbial pathogens growth, increasing intestinal epithelial tight junction and permeability, modulating immune response of intestinal epithelia and mucosal immune cells, secreting antimicrobial products, decomposing luminal pathogenic antigens.  相似文献   

18.
杨浩 《西部医学》2013,25(9):1422-1425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pl)是由PDCD-1基因编码的共刺激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PD-1、PD-L信号通路已经被证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慢性感染等疾病的发展有关。本文对该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杨柳  蔡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2,47(12):1436-1440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充分阐明。近年较受关注的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1(helper T lymphocyte 1,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学说,其中Th2细胞因子可直接或间接诱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异常分泌与CSU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此外,近年来Th17细胞因子也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对CSU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相关细胞因子的药物治疗也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本文综述了Th2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CSU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胃癌密切相关,还与一些胃肠外疾病相关。根除Hp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炎 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部分逆转萎缩,不同程度地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近年来, Hp的根除失败率上升。导致Hp根除失败的原因很多,既往研究认为Hp对抗生素耐药是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新 近的研究发现患者依从性差为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