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经过综合康复治疗与家长参与治疗相结合的疗效。方法:16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医按摩推拿,言语治疗等综合治疗,同时要求患儿家长参与治疗全过程,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显效11例,占68.7%,有效4例,占25%;无效1例,占6.3%,总有效率93.7%,结论综合康复治疗与家康复结合是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付素珍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139-5139
目的 探索系统综合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4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针刺、推拿按摩、功能训练、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41例患儿,其中基本治愈5例(占12%),显效20例(占49%),有效14例(占34%),无效2例(占4%),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 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瘫患儿脑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系统综合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针刺、推拿按摩、功能训练、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41例患儿,其中基本治愈5例(占12%),显效20例(占49%),有效14例(占34%),无效2例(占4%),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瘫患儿脑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刀步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头针、穴位注射、东良菪碱静滴、推拿按摩、运动疗法等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运动疗法以Bobath法为基础,结合上田疗法进行训练。结果47例有剪刀步的脑瘫患儿治疗90~180d,显效9例(痉挛型),有效33例(痉挛型29例,混合型4例),无效5例(痉挛型3例,混合型2例),总有效率为95.74%。结论小儿脑瘫综合治疗效果较好,训练中以Bobath法为基础,结合上田疗法对改善剪刀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综合康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功能训练、中药敷穴、高压低频电穴位刺激、行为疗法和口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100例。结果 总有效率81%,疗效与病型无相关关系。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的有效方法,疗效与病型无关,与疗程相关。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性瘫痪剪刀步态47例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梁松  赵阳 《现代康复》2001,5(5):92-93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剪刀步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壮举针、穴位注射、东莨菪碱静滴、推拿按摩、运动疗法等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运动疗法以Bobath法为基础,结合上田疗法进行训练。结果:48例有剪刀步的脑瘫患儿治疗90-180d,显效9例(痉挛型),有效33例(痉挛型29例,混合型4例),无效5例(痉挛型3例,混合型2例),总有效率为95.74%。结论小儿脑瘫综合治疗效果较好,训练中以Bobath法为基础,结全上田疗法对改善剪刀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肉毒杆菌毒素A(BTX-A)肌肉注射配合综合康复矫治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功能畸形的疗效。方法4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运用BTX-A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76;P<0.05)。结论BTX-A肌肉注射与综合康复疗法结合治疗小儿脑瘫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性瘫痪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对60例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分析,探求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应用马若飞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60例小儿脑瘫患儿治疗3个月,显效14例,有效24例,进步15例,总有效率88.3%,其中显效23.3%。结论 脑瘫病因复杂,合并症多,治疗以综合疗法效果佳,及时早期康复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许明  林惠 《中国疗养医学》2012,(10):892-893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关节活动范围(ROM)等功能的影响,以获得更可行的康复治疗程序,使脑瘫患者步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方法对18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给予下列综合康复治疗:①运动功能训练;②温泉水疗;③按摩治疗及牵引治疗;④心理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平衡评分、关节活动范围评定。结果 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经过综合治疗,治疗后Ashworth痉挛评定0级、Ⅰ级的例数均有大幅度提高,分别为15.62%和56.25%。而Ⅲ级、Ⅳ级的例数明显降低,各占12.50%和0;平衡能力及关节活动范围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疗效是确切的,应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家长参与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对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作用及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40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强调家长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17.5%,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12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0%,对照组3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家长参与治疗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应加强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效果及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某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经省级或以上医院确诊为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共13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作业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患儿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UE、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能优化临床康复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早期诊治的作用。方法:小儿脑瘫84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84例小儿脑瘫患儿,显效19例,有效37例,进步13例,总有效率82.1%,其中-1岁22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5.5%,结论:小儿脑瘫的治疗及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对小儿脑瘫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参与组在进行上述正规治疗的同时强调家长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时间6~12个月。结果:参与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结论:家长参与治疗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家长参与治疗对小儿脑瘫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对小儿脑瘫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参与组在进行上述正规治疗的同时强调家长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时间6~12个月。结果:参与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P<0.01).差异显。结论:家长参与治疗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康复训练是实施脑性瘫痪(脑瘫)儿童早期功能恢复的关键,向家长提供一种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康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动作疗法”训练脑瘫患儿,用于家庭康复,取得较好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自1996年以来随访的能坚持合作的脑瘫患儿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10~35个月,平均20.5个月;痉挛型7例,非痉挛型5例,混合型2例;脑CT检查6例未见异常,3例脑沟裂增宽,2例脑室增大,3例未作检查。1.2 方法(1)康复教育:向家长普及脑瘫方面的医学知识及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家长树立信心,对患儿早期即开始康复训练。(2)训练指…  相似文献   

16.
肉毒毒素肌注配合综合康复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松  刘洪涛 《现代康复》2001,5(11):40-41
目的:探索肉毒杆菌毒素A(BTX-A)肌肉注射配合综合康复矫治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功能畸形的疗效。方法:4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运用BTX-A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76:P&;lt;0.05)。结论:BTX-A肌肉注射与综合康复疗法结合治疗小儿脑冷有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科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发育水平和运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分析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及两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Gesell得分和PDI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实验组Gesell得分和PDI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病情,促进患儿发育和患儿运动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脑瘫患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例,采用BTX-A神经阻滞治疗肌痉挛,剂量为2~3IU/kg;对照组14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评定方法包括综合疗效分析,马若飞法,Ashowrth量表测定法,关节活动度测量和步态分析。结果按马若飞标准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64.3%),前者的Ashowrth分级和关节活动度也显著优于后者(P均<0.05)。步态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上肢肌群姿势及下肢步态明显改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BTX-A肌肉注射疗法能有效地缓解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肌肉痉挛,改善四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家长在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中作用的康复疗效。方法:将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住院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训练方法;观察组是家长参与;观察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家长参与小儿脑瘫康复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肉毒杆菌毒素A辅助治疗小儿脑瘫尖足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肉毒杆菌毒素A(BTA)对小儿脑性瘫痪(CP)所致尖足的疗效。方法:腓肠肌多点注射,结合脑瘫综合康复治疗。注射后一个月评定疗效。结果:BTA注射39例次,显效率25.6%,好转率71.8%,无变化2.6%,总有效率为97.4%,未发现毒副反应。结论:BTA能解除肌肉痉挛,矫正痉挛肌导致的畸形,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有效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