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可逆性大脑后部灰白质受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累及双侧顶枕叶,也可累及其他部位,以脑干受累为主的RPLS称作脑干型RPLS,相对罕见.现报道1例酷似肿瘤的脑干型RPLS病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4岁,因"头晕、乏力2.5个月,复视半个月,加重10 d"于2013-05-03收入院.入院前2.5个月患者出现乏力,伴头晕、头胀,未给予特殊处理.后出现一过性复视.1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觉头晕加重,步态不稳.  相似文献   

2.
脑干病变为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5例以脑干病变为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我科2年来确诊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4例为原发高血压,1例为肾病综合征,均为中青年,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精神萎靡、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等,无明显局灶定位体征。MRI表现为突出的桥脑大片异常信号。预后良好,复查MRI异常信号消失。结论以脑干病变为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能是PRES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可能机制为脑血流灌注失衡。临床应注意与肿瘤性疾病及脱髓鞘疾患鉴别。  相似文献   

3.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最近才被明确定义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迅速进展的颅高压、癫、失明、意识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为可逆性的大脑后部白质损害,诱因有高血压、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等,尤其常见于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孕妇[1]。我科自2005-01至今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可逆性皮层盲为主要表现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皮层盲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合并妊娠子痫,均伴有高血压、头痛、癫痫,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合并HELLP综合症,头颅核磁共振均提示血管源性脑水肿,表现为双侧枕叶皮质、皮质下白质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低信号或等信号,MRA、MRV正常,经积极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 可逆性皮层盲是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充分控制血压及脱水降颅内压、止抽等积极对症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以头痛、频繁癫发作为首发症状;均发病于产褥期前后,均有血压升高、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1例烦躁、计算、近记忆力下降;另1例恶心、呕吐;头部CT检查2例均显示对称分布于枕、顶、额、颞叶沟回状低密度灶,其中1例广泛脑白质水肿;MRI检查2例均显示对称分布于枕、顶、额、颞叶回状或沟回弥漫片状长T2、长T1信号、Flair像示皮层下弓状纤维形高信号病灶,以脑白质为主、皮质亦见受累。经治疗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约1周消失,复查影像学恢复正常。结论头痛、视觉障碍和癫发作是RPLS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CT呈低密度灶、MRI呈长T1、长T2信号。经过正确的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神经影像学改变均可很快好转并可以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6.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reversible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RPLS),1996年被Hinchey等[1]首次报道,又称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高灌注性脑病、顶枕叶脑病、可逆性后部脑水肿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典型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头痛、意识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和视觉障碍.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导致高灌注性脑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例简介患者,男,31岁,主因“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2005年10月28日门诊以“颅内病变性质待查”收入院。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因“吃螃蟹导致腹痛、腹泻”后出现左眼视物不清,初始左眼前出现黑点,随病情进展自觉黑点消失,出现视物变形,看远处物体时变形明显,而右眼正常;不伴眼痛、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成双等症状,四肢活  相似文献   

8.
1 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头晕反应迟钝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精神反应迟钝,行走活动缓慢,记忆力下降,偶出现双下肢小腿肌肉抽搐,双上肢指端麻木.否认家族史、遗传史.患者非近亲结婚,年幼时成绩较差,就读至小学三年级辍学,已婚多年,未育,性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在颅内多发病灶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MRI、MRS和立体定向活检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颅内多发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有框架定向活检术22例,无框架神经导航定向活检术15例。结果 37例均获得明确病理学诊断,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9例,高级别胶质瘤8例,淋巴瘤3例,多发脱髓鞘3例,炎性病灶2例,转移癌2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1例,活检靶点少量出血1例。病理学诊断与MRS诊断符合率为83.8%(31/37),误诊率为16.2%(6/37)。结论 MRS在颅内多发病灶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仍有一定的误诊率;立体定向活检术微创、安全,在颅内多发病灶的诊断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MRS的代谢变化在活检术靶点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病因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4年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8例病人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 38例患者中女性23例,男性15例;高血压病史31例,有子痫或子痫前期病史6例;服用免疫抑制剂5例,肿瘤化疗史3例。30例(78.9%)患者首发表现为头痛头晕,此外血压增高、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痫性发作和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磁共振影像表现为大脑后半部对称性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为高信号,DWI低信号,并可发现皮质受累。结论 RPLS是一类预后良好的脑病综合征,病因复杂,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血压与脑水肿程度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5例存在典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和MRI改变患者15例,分析血压高低与脑水肿的程度、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动脉血压的高低和脑水肿的分布呈中度相关性(Spearman’SPtest,r=0.409,P=0.004,P〈0.05),但与临床症状的表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通过血压的高低可以预测病灶的大小及弥漫程度,这对早期治疗,提示预后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病灶合并顽固性癫痫的术前评估策略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行癫痫手术治疗的4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核磁共振、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EEG),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效果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者MRI显示为颅内多发钙化灶,但所患癫痫的种类不同。局灶性癫痫患者手术效果好,而全面性癫痫的效果较差。1例为双重病理,致痫灶部位为颞叶内侧,手术虽未完全将病灶切除也同样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例为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虽然病灶多发,但EEG证实其致痫灶范围局限,切除重点病灶后,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颅内多发病灶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癫痫综合征。EEG在手术前评估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依靠EEG,正确判断出癫痫属局灶性,并准确地定位致痫病灶,手术才有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种急性神经毒性综合征,以各种危险因素引起的神经症状和放射学改变为特征.常见的神经症状包括头痛、意识水平受损、癫痫、视觉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1].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6岁。主因“发作性抽搐5d”入院。1年前突发右侧肢体偏瘫,CT证实为“脑栓塞”,心脏扇扫提示左房黏液瘤.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术后遗留有右侧肢体轻偏瘫。5d前生气后突发抽搐,左侧肢体强直,口吐白沫,每次持续约2~3min,每天数次。入院时:意识模糊.构音障碍,双瞳孔3mm,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高,肌力查体不合作,双侧巴氏征( )。头颅MRI显示左侧脑室旁、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因"剖宫产后7 d,发热6 d,雷击样头痛2 d,发作性四肢抽搐1 d"于2015年10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10月10日于当地医院剖宫产双胎,产程顺利,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产后第2天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8.3℃,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慌,恶露正常,剖宫产伤口无明显渗液,伴全头部轻度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加深对这两种病的认识。方法 对比分析本院收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该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诱因为严重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 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该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诱因为低血糖,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及言语行为异常; 神经影像学以胼胝体压部的孤立性异常信号和病灶的可逆性消失为特征。结论 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诱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有类似的病理基础,核磁共振成像均有特异性改变,且病灶均为可逆性改变,均为预后良好的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尽早正确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患者李国华,女,61岁,以"烦躁、意识障碍27 d"为代主诉于2010-04-20T18∶50入院。约41 d前晨起家属发现患者烦躁,胡言乱语,不会计算,左右辨别不能,当时呈发作性,给予镇静等对症治疗,烦躁减轻,期间诉头晕,坐起明显,伴视物不清,左上肢持物无力,左下肢尚能抬离床面,40 d前于当地医院查头CT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渐出现意识障碍,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IS)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1例及国内文献报道4例.PRLS合并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5例患者中出现严重高血压4例,头痛5例,癫痫发作5例,视觉异常5例,意识障碍5例,精神障碍2例,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3例,肢体水肿1例。实验室检查均提示有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5例患者头部cT或MRI检查均显示双侧顶枕叶白质为主的对称性异常,部分累及额叶、颞叶,病灶在cT为低密度灶,MRI为长T_1长T_2信号灶。结论 RPLS同时合并HELLP综合征是妊高征患者罕见的并发症,充分认识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影像学特别是磁共振成像(MRI)的出现及广泛的应用,人们发现了很多颅内多发性病变。其中除了一些病因明确的疾病,如肿瘤、多发性脑梗死、寄生虫病等之外,许多原因不明的患者往往被归为“脱髓鞘”,这导致临床上对脱髓鞘以及脱髓鞘疾病概念的认识混乱,造成临床上很多患者的误诊。我们主要针对临床这一实际问题,结合近年来对脱髓鞘病理形态和免疫病理机制研究的进展,深入认识颅内多发脱髓鞘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