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膜间皮瘤的X线及相关影像表现。为临床提供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以提高诊断率并尽早使患者得到治疗。方法:X胸片,胸部透视,CT检查,超声引导下经皮肿块或胸水穿刺。结果:胸膜增厚,多发性不规则结节,肿块,并反复性胸水的恶性肿瘤5例,占41%。其中肺、纵隔、局部胸骨转移4例。孤立、光滑、宽基肿块6例,带蒂1例。7例为良性全部经手术或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原发性胸膜肿,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现将院近10年来收治的均经病理证实的病例12例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45。临床表现有持续性胸痛、气急、呼吸困难、低热、嗽等。查体患侧胸廓饱满,叩诊浊音,呼吸音及语减弱。12例全部抽取胸水检查均为血性胸水,其3例初期为黄色,后转为血性。实验室检查:胸水酸脱氢酶测定增高,胸膜活检及胸水脱落细胞检查均为阳性。2结果本组12例均作胸部X线检查,结果12例均有胸腔中等量以上积液,其中伴有肋骨破坏4例,结节状肿块3…  相似文献   

3.
乔巨峰  刘林  周世柱 《新医学》2001,32(4):214-216
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胸膜间皮瓣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胸膜间皮瘤的胸部X线平片、CT及磁共振检查资料。结果:40例中X线检查能提示胸膜间皮皮瘤诊断者不仅12例(30%);CT检查10例,结合X检查能提示胸膜间皮瘤诊断者8例(8/10);磁共振检查3例,结合X线与CT检查均能提示胸膜间皮瘤诊断。结论:胸部X线平片是诊断胸膜间皮瘤的首选方法,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低。CT和磁共振在评价肿瘤的侵犯范围和程度方面优于X线平片,具有互补作用。影像学检查发现广泛胸膜增厚、胸膜结节或肿块,伴邻近软组织和器官受侵犯,穿过膈肌向上腹部或腹膜后延伸可视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较具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1例胸膜间皮瘤均先行CT检查后发现,其中5例行开胸手术,4例行胸膜活检,2例行CT定位下穿刺。结果:11例胸膜间皮瘤中,4例为良性,7例为恶性。位于左侧胸腔7例,右侧胸腔4例;6例为局限型单发胸膜增厚或肿块,其中良性4例,恶性2例。5例为弥漫型,均为恶性。11例中合并胸水6例,1例伴有肺内转移,2例伴有肋骨或胸骨破坏及累及大血管。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无胸水及转移,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5.
胸膜间皮瘤是一罕见的来源于中胚层的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本病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所致。病理上分为局限型间皮瘤和弥漫型间应瘤,前者有良恶性之分。后者均为恶性,组织学上分为上皮型、纤维型和混合型。影像学上表现为多种多样,主要为胸膜增厚、胸膜肿块和胸腔积液,对于前二者一般X线检查可以发现,尤其是胞壁的肿块以人工气胸或胸膜腔造影多体位透视下点片更有效,也是鉴别胸壁肿块与肺部肿块简便易行的方法。对于胸腔积液伴肿块或叶间隙胸膜、纵隔胸膜等处的肿块,X线平片常难以显示肿瘤本身,CT、MRI因无影像重叠,加之胸水与肿瘤的密度、信号的不同很易分辨,故可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对胸膜间应瘤的鉴别论断、治疗及预后也作了较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能力。方法:11例胸膜间皮瘤均采用X线胸片及电视透视下必要的点片像,2例行人工气胸,2例做了胸膜穿刺活检,5例做了CT检查,其中3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合临床及病理,观察影像学表现。结果:伴胸腔积液9例,2例带有瘤蒂,3例有肋骨破坏,CT增强扫描胸膜肿块明显强化,病理证实,局限型间皮瘤3例均为良性,8例弥漫型者均找到了恶性瘤细胞。结论:胸膜间皮瘤局限型者多为良性,瘤蒂的存在是良性间皮瘤的可靠诊断依据,弥漫型者均为恶性,其胸膜软组织肿块缺乏特异性,胸部CT及胸膜穿刺活检是诊断胸膜间皮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科胸腔镜在胸膜间皮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内科胸腔镜在胸膜间皮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1例胸膜间皮瘤患者,男17例,女4例,平均(62±12)岁。所有患者连续3次行胸水细胞学及经皮胸膜活检后实施内科胸腔镜。弥漫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胸腔镜术后行胸膜粘连术。观察对比3种方法的病理诊断阳性率、并发症及利用胸腔镜行胸膜粘连术的疗效。结果胸水细胞学、胸膜活检及胸腔镜3种检查方法在胸膜间皮瘤中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4.3%(3/21)、57.4%(12/21)和100.0%(21/21),两两对比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胸膜活检和胸腔镜检查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0%(4/21)和28.6%(6/21),胸腔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生率稍高,P>0.05,差异无显著性。19例患者行胸膜粘连术,12例注入顺铂,7例使用博莱霉素,总有效率达84.2%(16/19);半年的复发率为31.3%。结论内科胸腔镜操作简单安全,在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中阳性率高,具有诊断治疗一次进行的优点,是胸膜间皮瘤诊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洪云  陈姿 《临床荟萃》1997,12(10):449-450
胸膜间皮瘤,因起病隐匿,临床及X线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易误诊为肺及胸膜其它疾病,确诊需组织学检查,为能早期诊断,现将我院26例(胸膜活检18例,肺及胸膜手术标本8例)经病理证实为胸膜间皮瘤的病理所见及X线表现与常用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并结合文献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胸壁神经鞘瘤误诊为胸膜间皮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男 ,54岁。 1个月前因腹部不适到我院门诊就诊 ,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发现右侧胸壁肿块影入院。查体无呼吸系统症状 ,无阳性所见。胸部X线片示右侧胸后壁第 9肋处有一直径约 2 5cm孤立球型阴影。 2次胸膜活检病理报告均为纤维结缔组织。临床诊断为右侧胸膜间皮瘤。行剖胸探查术。开胸后探查右侧胸腔无胸水 ,胸膜壁层光滑 ,肿瘤位于第 8,9肋间胸膜外 ,约 3cm× 2cm× 2cm大小 ,未侵及肋骨 ,包膜完整、光滑 ,质地中等致密 ,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胸神经鞘瘤。神经鞘瘤来源于神经鞘的雪旺细胞 ,好发于脑感觉神经、…  相似文献   

10.
B型超声诊断胸腔肿块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B型超声诊断胸腔肿块35例的分析认为,超声能显示胸膜肿块,胸膜腔包裹性积液,与胸膜有接触的肺、纵隔内肿块以及被胸水遮盖X线无法显示的肿块。B型超声对35例胸腔肿块的位置和物理性质的判定完全正确,并根据肿块的部位、形态、边缘和内部回声推断其良恶性,还可了解有无胸内外重要器官的转移,弥补了X线检查某些方面的不足,二者联合使用能大大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在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通过常规检查(包括胸膜活检)仍有19%~23%的病人不能明确诊断[1]。为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不明原因胸水的诊断价值,笔者总结了我院1988~1994年纤支镜检查的不明原因胸水92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反复胸水检查(包括常规、生化、阳水找瘤细胞)无诊断结论;(2)胸膜活检(部分病例)阴性;(3)X线检查胸水同侧无明显肿块影、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结核及化脓性病灶者。1.2一股资料:92例中,男57例,女3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4岁,平均52岁,其中<40岁1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并胸腔积液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胸水化验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主要症状是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全部病例均有胸腔积液,其中10例为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4例是经皮胸膜活检确诊,胸水病理加胸水免疫组化确诊4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三者综合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恶性胸膜间皮瘤鉴别诊断中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对脑膜间皮瘤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材料与方法:报告经病理证实的19例,结合文献上553例进行分析。结果:恶性406例,良性78例,未分型88例。男368例,女204例。年龄4~86岁,平均39.6岁,其中30~45岁408例。胸痛337例,胸闷130例,咳嗽171例,发热85例。显示4×5×6cm~20×22×23cm大的肿块359例,胸膜不规则或弥漫性增厚71例,肋骨受侵106例,合并胸水279例,肺、骨、淋巴结转移73例。结论:(1)男多于女为4:2.2;(2)好发于30~45岁,占71.3%;(3)主要症状为胸痛(58.9%)、胸闷(22.7%)、咳嗽(30%);(4)影像学表现:肿块(28%),弥漫性胸膜增厚(12.4%)、肋骨受侵(11.2%)。合并胸水(48.8%);(5)恶性占71%;(6)误诊率高,占89.4%,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占37.5%。肺癌占25%、胸膜转移瘤占18.8%、纵隔原发性肿瘤占12.5%、肋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占6.2%。  相似文献   

14.
26例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26例胸膜间皮瘤的 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转移情况和治疗及预后。结果 26例患中仅2例(7.7%)有石棉接触史,10例(38.5%)无显示胸痛,21例(80.8%)X线、B超、胸腔镜等检查提示单侧胸腔积液或肿块,16例(61.5%)胸水或细针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结论 石棉接触史并非胸膜间皮瘤唯一病因,胸痛也并非其诊断必  相似文献   

15.
章巍  王广发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B11):215-217
目的:介绍可弯曲式内科电子胸腔镜诊断胸腔积液的方法,总结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05年6~8月问进行的6例7次内科胸腔镜胸膜探查术及胸膜固定术。结果:6例患者均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恶性间皮瘤3例,低分化腺癌2例,嗜酸细胞肉芽肿1例。恶性间皮瘤表现为血性胸水、胸膜局限性肥厚、胸膜结节样肿块;腺癌表现为多发粘连、胸膜肿块及坏死。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轻度局部疼痛。3例患者进行了胸膜固定术。结论:可弯曲式内科胸腔镜是诊断胸腔积液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起源于浆膜表面的间皮细胞,占胸膜肿瘤的5%,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由于X线胸片表现缺乏特征性,均采用多种影像检查手段和胸膜活检,剖胸探查才能确诊。为了提高弥漫性恶笥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诊断认识,现将我院近年来间经病理证实的10例进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小肺癌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周围性小肺癌(SPLC)的X线、CT影像表现,提高对SPLC的正确诊断。方法 经X线、CT初步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性小肺癌58例,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侧片及CT片。结果 (1)X线、CT征象特点:分叶征、边缘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玻璃样征及蜂窝征。小空洞及血管集束征为SPLC基本征象。(2)X线、CT表现差异:肿块密度、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观察CT优于胸片。病灶形态、边缘的显示胸片优于CT。(3)CT对SPLC定性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胸片。结论 X线胸片、CT征象显示3种边缘征象以上的肺周围型肿块应高度提示SPLC。增强扫描对鉴别肿块的良恶性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穿刺活检对肺及胸膜肿块作出病理诊断。方法对39例经X线及CT诊断为肺部外周型肿块或胸膜病变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均一次取材成功,其中良性病变7例(17.9%),恶性病变32例(82.1%)。结论对于超声能显示的肺部肿块或胸膜病变,超声引导肺自动活检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右胸膜下冬眠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1岁.右胸不适1年、轻度胸闷4个月于2003年7月22日入院.X线表现:于右第4~7肋间侧胸壁见一宽基底突向肺野的类圆形肿块影,边缘清晰锐利,密度均匀,大小约2.5cm× 4.0 cm;侧位见肿物位于右侧胸壁.X线诊断:右侧胸壁局限性胸膜间皮瘤?包裹性积液待除外(图1).术后病理诊断:(右侧胸膜下)冬眠瘤(图2).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 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评价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并讨论其鉴别诊断。结果 20例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19例胸膜增厚大于10mm,占95%,胸膜增厚呈结节状或肿块状13例,占68%,环状胸膜增厚15例,占75%,纵隔胸膜受侵犯18例,占90%,29例有半侧胸体积缩小,7例CT判断为1期的患者,手术证实3例有胸壁破坏或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