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种病理染色条件下,酒肝平胶囊对酒精性和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动物肝脏病理组织学的影响,为临床功能主治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 HE 染色、脂肪特殊染色的方法,通过光镜下阅片观察和病理图像系统分析,观察酒肝平胶囊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 CCl4 肝损伤模型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结果。结果 酒肝平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变性、颗粒变性、纤维组织增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酒肝平胶囊对 CCl4 肝损伤小鼠肝细胞脂肪性变、嗜酸性变和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图像分析可见:酒肝平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和 CCl4 肝损伤小鼠肝损伤模型有降低脂肪变细胞面积百分比,提高正常肝细胞面积百分比的作用;降低脂肪变细胞/肝细胞面积百分比比值。酒肝平胶囊高、中、低剂量之间的药效作用强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酒肝平胶囊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和 CCl4 肝损伤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损伤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苦参碱注射液预处理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滴丸125 mg/kg)、苦参碱注射液高剂量组(2.8 mg/kg)、苦参碱注射液低剂量组(1.4 mg/kg),每组6只。各给药组按照10 ml/(kg·d)进行尾静脉注射,连续治疗14 d。第15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按照12 ml/kg一次性给予50%乙醇复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禁食不禁水,16 h后摘眼球取血并处死。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检测肝脂肪沉积,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 模型组肝指数较空白组增加(P <0.05),苦参碱高剂量组、苦参碱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降低(P <0.05)。模型组血清AST、ALT、T-BIL较空白组升高(P <0.05),阳性对照组、苦参碱高剂量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 <0.05)。模型组SOD、GSH、CAT较空白组降低(P <0.05),MDA、TG较空白组升高(P <0.05)。阳性对照组、苦参碱高剂量组的GSH、CAT、SOD较模型组升高(P <0.05),MDA、TG较模型组降低(P <0.05)。模型组肝脏脂滴数量较空白组增加(P <0.05,阳性对照组、苦参碱高剂量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较模型组减少(P <0.05。结论 苦参碱注射液可以调节血清转氨酶,改善肝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改善氧化应激,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BaxBcl-2基因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 HCPT治疗组、中剂量HCPT治疗组、高剂量HCPT治疗组。采用40%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个治疗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0.25、0.5、1.0 mg/kg HCPT腹腔注射,3次/周,共8周。各组分别在第8周末取肝脏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BaxBcl-2 mRNA表达并计算Bax/Bcl-2 mRNA比值;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脏组织中α-SMA蛋白表达;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肝纤维化(Ⅲ期2例,Ⅳ期8例),各HCPT治疗组的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低剂量组Ⅱ期1例,Ⅲ期8例,Ⅳ期1例;中剂量组Ⅱ期7例,Ⅲ期3例;高剂量组Ⅰ期1例,Ⅱ期7例,Ⅲ期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T-PCR检测显示模型组BaxBcl-2 mRNA较正常组升高,而各HCPT治疗组较模型组降低(P均<0.05);模型组Bax/Bcl-2 mRNA比值低于各HCPT治疗组(P均<0.0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模型组α-SM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中、高剂量HCPT组(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模型组无明显阳性染色,各HCPT治疗组均有阳性染色。结论 HCPT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具有防治作用,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上调Bax/Bcl-2 mRNA比值可能是HCPT抗肝纤维化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注射低剂量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建立B/C小鼠肝损伤模型。方法 正常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油对照组、CCl4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油对照组腹腔注射鲁花花生油(10 μL/g,1次/3天,连续6周);CCl4模型组腹腔注射0.5% CCl4(10 μL/g,1次/3天,连续6周)。第6周,各组小鼠检测血清AST、ALT浓度,HE及Masson染色后观察小鼠肝脏结构、细胞形态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第6周CCl4模型组小鼠血清ALT(P=0.00)、AST(P=0.00)浓度极显著性增高,HE及Masson染色显示CCl4模型组小鼠肝上皮细胞呈广泛性空泡样变及大量坏死,肝小叶内出现明显的条索样纤维增生,其纤维化程度评分显著性升高(P =0.00),纤维显色积分光密度值极显著性增高(P =0.00)。结论 注射低剂量CCl4可以诱导B/C小鼠肝损伤模型,实验模型具备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束缚应激对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D–galactosamine and lipopolysaccharide combination,D+L)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正常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应激对照组(str)、模型组(D+L)、束缚应激组(D+L+str).con组小鼠常规饲养;str组小鼠给予定时定量的束缚应激;D+L组小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的混合溶液, 1次/2天;D+L+str 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D+L混合液后,给予与str组相同的束缚应激. 第8周,各组小鼠取血检测血清AST、ALT,肝脏固定后HE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结构、细胞形态及纤维化程度. 结果 第8周D+L+str组与D+L组小鼠相比,血清ALT和AST显著降低(P<0.01),AST/ALT显著增高(P<0.01);HE及Masson染色显示,D+L组小鼠肝小叶结构紊乱,出现结节性增生及大量上皮细胞核浓缩、溶解、坏死,枯否氏细胞浸润,而D+L+str组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纤维化程度评分显示, D+L+str组与D+L组小鼠相比,病理评分与纤维显色吸光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束缚应激对D+L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4种不同剂量、周期的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力低下模型,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分析筛选出最优方案。 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58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组10只,每日注射生理盐水;模型1组12只,按照40 mg/kg的剂量连续注射环磷酰胺溶液10 d;模型2组12只,按照80 mg/kg的剂量连续注射环磷酰胺溶液3 d;模型3组12只按照40 mg/kg的剂量注射2次环磷酰胺溶液,每次间隔(2~3)d;模型4组12只按照50 mg/kg的剂量连续注射环磷酰胺溶液7 d。监测不同剂量和不同周期给予小鼠环磷酰胺后,模型小鼠的饮食、饮水、体重等日常代谢指标的变化;测定小鼠胸腺、脾等脏器指数以及血常规等免疫指标的变化;采用SIMCA-P软件处理小鼠的终体重、终肛温、脏器指数、血常规等指标,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综合评价免疫力低下小鼠模型的建立。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肛温降低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日平均饮食、饮水量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脾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且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组嗜碱细胞绝对值和嗜碱细胞百分比均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大血小板比率均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4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均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PLS分析处理表明,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4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模型1组差异最大。结论 通过PLS分析方法综合不同指标,模型1组按照40 mg/kg的剂量连续注射10 d为最佳造模方法,为建立稳定的免疫力低下模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长爪沙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48只雄性长爪沙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24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在实验第4 周、第8 周和第16 周末每组分别处理8只沙鼠,化学法动态检测肝组织匀浆MDA含量以及SOD、GSH-PX和T-AOC活力,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动态检测血清TNF-α、INF-γ、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随NAFLD疾病的进展,沙鼠肝组织MDA含量逐渐增加,且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T-AOC水平先略升高后降低,4 周、16 周时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SOD水平先显著增高后明显降低,4 周时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8 周、16 周时明显降低(P<0.05、P<0.01);GSH-PX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8 周、16 周时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细胞因子TNF-α、IFN-γ随NAFLD进展逐渐增加,IL-10水平则逐渐降低,在8 周、16 周时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高脂诱导的长爪沙鼠NAFLD模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随着单纯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展而出现显著变化,参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玉米对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PF级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玉米肽干预组(3组剂量分别为0.225、0.45、0.9g/kg),连续4周以乙醇6g/(kg·d)造成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并给予玉米肽干预,测定各组体重变化和血清转氨酶、病理、抗氧化酶等指标,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摄入酒精后大鼠一般生活状况和血清转氨酶指标发生均产生了明显改变(P<0.05),玉米肽干预对饮酒大鼠的一般状况有一定的改善,可以逆转饮酒导致大鼠的转氨酶水平升高,改善肝组织病理学异常,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水平(P<0.05),但是体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肝乙醇脱氢酶等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改变.结论 玉米肽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单侧肾切除及微渗透泵灌注血管紧张素II诱导小鼠肾纤维化模型。方法 将36只雄性野生型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2只。正常组不做处理,模型组行单侧肾切除及微渗透泵灌注血管紧张素II,生理盐水对照组行单侧肾切除及微渗泵灌注生理盐水。观察造模前及造模后第2周、第4周小鼠血压,及造模4周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肾脏病理。结果 实验第二周时,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及模型组(P<0.01)的血压较正常组升高,模型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也升高(P<0.05);实验第四周时,模型组血压较正常组(P<0.01)及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均升高。模型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数值较正常组均上升(P<0.05);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数值较正常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升高(P<0.01),模型组HE染色结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浑浊肿胀;模型组Masson染色结果胶原纤维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 单侧肾切除+微渗透泵灌注血管紧张素II可以成功建立小鼠肾纤维化模型及高血压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活血消异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受精的方法, 观察中药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小鼠的促排卵数、受精率、二细胞分裂率、四细胞分裂率、桑葚胚形成率及最终桑葚胚形成率, 观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探讨内异症对小鼠体外受精后胚胎发育的影响及活血消异方对胚胎发育的作用。结果 中药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 共三组。三组的平均促排卵数、体外受精率和二细胞分裂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平均促排卵数、体外受精率和二细胞分裂率由高到低均依次为假手术组、中药组和模型组;三组的四细胞分裂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桑葚胚形成率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 桑葚胚最终形成率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降低模型小鼠促排卵数、体外受精率及卵裂率, 影响胚胎发育质量,活血消异方可改善胚胎发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四物汤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效果的研究,阐明其对乙醇损伤肝脏的影响,为四物汤临床防治酒精性肝病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择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四物汤低、中、高剂量(0.91、1.82、3.64 g/kg/d)组,每组12只,用50%乙醇灌胃建立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同时用四物汤进行干预。实验6周后,对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四物汤各剂量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其体重增长量均显著增加(P<0.05),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AST和TG含量(P<0.05)均显著降低。四物汤从低到高剂量组的肝脏外观从粗糙逐渐变光滑,颜色逐渐加深。病理结果也显示肝脏脂肪变随着剂量从低到高呈递减的程度,而高剂量组小鼠的脂肪变改善效果最显著。结论四物汤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血热型银屑病小鼠模型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SKH-1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银颗粒组、黄连解毒汤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血热型银屑病模型,并于建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消银颗粒、黄连解毒汤处理。于建模后1 d、给药前1 d、给药后1周评价各组小鼠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差异,并分别于给药前1 d、给药后1周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17水平变化,比较其血清CD4、CD8、CD11c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均建模成功,消银颗粒组建模成功9只。模型组、消银颗粒组、黄连解毒汤组给药前1 d、给药后1周PASI均较建模后1 d升高,且均高于正常组,消银颗粒组、黄连解毒汤组给药后1周PASI较给药前1 d下降。模型组、消银颗粒组、黄连解毒汤组给药前1 d、给药后1周IL-17均低于正常组,其G-CSF、IL-10均高于正常组;消银颗粒组、黄连解毒汤组给药后1周IL-17较给药前1 d升高,G-CSF、IL-10较给药前1 d下降。模型组、消银颗粒组、黄连解毒汤组给药前1 d、给药后1周CD4均低于正常组,其CD8、CD11c均高于正常组;消银颗粒组、黄连解毒汤组给药后1周CD4较给药前1 d升高,CD8、CD11c较给药前1 d下降。各组小鼠观察期间均未见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够有效调节血热型银屑病小鼠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促进小鼠皮损的消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清热复方对大鼠热休克蛋白 70(HSP70)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 70只大鼠随机分为热休克模型组、热休克加白虎汤组、热休克加黄连解毒汤组、内毒素模型组、内毒素加白虎汤组、内毒素加黄连解毒汤组和正常对照组7组,每组10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热休克模型组、内毒素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肝、肺组织进行了HSP70 mRNA表达的检测,观察清热复方白虎汤和黄连解毒汤分别对两种模型大鼠肝、肺组织 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热休克模型组、热休克加白虎汤组和热休克加黄连解毒汤组中HSP70 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热休克加白虎汤组和热休克加黄连解毒汤组均高于热休克模型组(P<0.05);内毒素模型组、内毒素加白虎汤组和内毒素加黄连解毒汤组之间的HSP70 mRNA表达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不同因素导致的热证状态下HSP70的基因表达不一致,清热复方可诱导热休克大鼠肝、肺组织中HSP70表达的增加,从而提高细胞的耐受力,避免细胞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的尿液代谢物变化及黄连解毒汤对其干预作用,探索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尿液中的潜在标志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58例作为口腔疾病患者组,所有患者服用黄连解毒汤5d后为黄连解毒汤干预组,另外纳入健康对照组10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orbitrap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Orbitrap MS)法对口腔疾病患者黄连解毒汤干预前和干预后,以及健康对照组的尿液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analysis, OPLS-DA)处理数据,区分代谢轮廓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结果]健康对照组和口腔疾病患者组初步鉴定38个差异代谢物,口腔疾病患者组黄连解毒汤干预前和干预后初步鉴定出36个差异代谢物。3组中鉴定出α-N-苯乙酰基-L-谷氨酰胺等10种化合物可能与黄连解毒汤干预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的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有关,分别为癸酰肉碱、α-N-苯乙酰基-L-谷氨酰胺、反-2,顺-4-癸二烯酰肉毒碱、异亮羟基脯氨酸、3-氨基己酸、10,20-二羟基二十碳酸、菊蒿醇B、Sterebin A、亮菌素和L-谷氨酰胺。推测黄连解毒汤治疗胃火炽盛证口腔疾病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为三聚氰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了健康对照组和胃火炽盛证口腔疾病患者组,以及胃火炽盛证口腔疾病患者黄连解毒汤干预前和干预后尿液中代谢模式差异,证实黄连解毒汤可以显著修复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尿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黄连解毒汤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脂类代谢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组,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每组16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它组大鼠连续喂养8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模型建立后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TAG)水平,测定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血清TC、TG、LDL-C、MDA含量,显著提高HDL-C含量和提高SOD、GSH-Px活性。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提高机体抗脂质过氧化,高剂量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缓解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医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白头翁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统计比较两组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黏膜状况和结肠组织病理状况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变化,评价治疗方案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60,P=0.019);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泻、便血、黏膜表现及医师评估病情评分,肠镜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头翁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能够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和组织病理状况,提高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讨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组成 )对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采用腹腔注射D -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攻击小鼠造成内毒素类炎症模型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观察了黄连解毒汤对该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 2 )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在 2 .5kg L、 1.2 5kg L剂量时可有效提高IL - 2水平。提示黄连解毒汤可升高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 - 2水平。  相似文献   

18.
黄连解毒汤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连续倍比试管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测定黄连解毒汤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黄连解毒汤对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mg/mL、125.0m咖L,MBC分别为125.0mg/mL、125.0mg/mL;黄连解毒汤对福氏志贺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沙门菌MIC均〉1000mg/mL。结论黄连解毒汤在体外对副溶血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黄连解毒汤的镇痛、抗炎及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的镇痛、抗炎及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小鼠热板实验及耳肿胀实验研究黄连解毒汤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建立小鼠S180腹水瘤模型,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鼠S180癌细胞形态的影响,并测定荷瘤小鼠生存率。结果: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的痛阈及耳廓肿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组脾脏、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黄连解毒汤高、中剂量组S180癌细胞变形严重;黄连解毒汤各剂量组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活性,体内对鼠S180小鼠移植瘤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延长荷瘤小鼠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鳖甲寡肽I-C-F-6对乙醇诱导的小鼠慢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9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寡肽低剂量组(0.12 mg/kg)、寡肽高剂量组(0.24 mg/kg)、阳性药组(240.00 m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2 mL/kg);寡肽低剂量组和寡肽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寡肽的生理盐水溶液(0.12 mL/kg);阳性药组灌胃还原型谷胱甘肽生理盐水溶液(0.12 mL/kg),同时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给予灌胃40%乙醇(0.12 mL/kg),每日1次,连续16周.16周后,末次给乙醇12 h后处死小鼠采集血液样品和肝组织样品,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力,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含量(MDA),单胺氧化酶(MAO)的活力,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鳖甲寡肽I-C-F-6使灌胃乙醇后小鼠体内ALT、AST、MDA、MAO、AK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匀浆中SOD的活力明显升高(P<0.05),肝脏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鳖甲寡肽I-C-F-6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升高SOD的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