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能否果断、及时、准确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挽救病人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 1 998年~ 2 0 0 2年的 4 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根据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不同时机对心肺复苏挽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选择急诊抢救和住院留观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4 2例 ,男31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5 8岁 (1 8~6 9岁 )。原发病有 :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 8例 ,脑出血 3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1 9例 ,成人急性呼吸窘…  相似文献   

2.
早期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患者早期气管插管对其心肺复苏 (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生在院内心脏骤停患者 5 5例 ,根据CPR电除颤前或药物复苏前对患者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 2组 ,一组为气管插管加胸外心脏按压 ,称气管插管组 ;一组为单纯胸外心脏按压 ,称非气管插管组。结果 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 8例 ,成功率为 38 1% ,出院存活5例 (存活率为 2 3 8% ) ;非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 2 3例 ,成功率为 6 7 7% ,出院存活 18例 ,出院存活率为 5 2 9% ;2组复苏成功率和出院率相比 ,P <0 0 5 ,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不能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护士掌握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于德海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40-14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按呼吸心搏骤停至接受气管插管时间、地点分为及时插管组78例和延时插管组46例,及时插管组由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实施气管插管,延时插管组均由院内医护人员行气管内插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出现呼吸、心搏骤停时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有利于提高其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67-1869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心肺脑复苏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心肺脑复苏流程进行抢救,其中依据不同气管插管时间分为即时组(n=52例)和常规组(n=64例),常规组患者均等待其转至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即时组患者均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即时通过喉镜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即时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MAP、SpO_2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窦性心律恢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组患者7d、28d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医护人员即时气管插管可有效缩短心肺脑复苏患者插管时间和提高患者MAP、SpO_2水平,有利于改善复苏、窦性心律恢复效果和生存预后,且对一次插管成功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2000年6月~2006年6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142例心搏骤停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患者的资料,分析早期气管插管和使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气管插管时机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除了有效的胸外按压、电击除颤等手段 ,能否把握好气管插管的时机 ,对提高心肺复苏 (CPR)的成功率和挽救患者生命有着极大影响。我院 1998年 2月—2 0 0 3年 2月抢救 5 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现就抢救过程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时机对 CPR的影响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急诊行心肺复苏患者 5 2例 ,男 36例 ,女 16例 ;年龄 32~ 74岁 ,平均6 4岁 ;脑外伤 2 6例 ,胸廓挤压伤综合征14例 ,窒息 6例 ,电击伤 6例。表 1 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窦性心律恢复、MAP和 Sp O2 比较组别 例数(例 )复苏成功数(例 )窦性心率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外伤、中毒、淹溺、自缢、异物窒息等特殊情况下院前心肺复苏(CPR)中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对院前因重型颅脑外伤、中毒、淹溺、自缢、异物窒息等特殊情况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48例根据CPR时先行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两组,院前CPR时先行紧急气管插管(A组,n=40);院前CPR时先行肓探置人喉罩(B组,n=8).结果:A组现场发现不同程度气道阻塞31例,全部插管成功,插管时间均少于2 min,通气良好,复苏成功28例;B组现场先行盲探置入喉罩,但通气不良,均改行紧急气管插管,发现8例均有不同程度气道阻塞,全部插管成功,插管时间均少于2 min,通气良好,复苏成功2例;A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中毒、淹溺、自缢、异物窒息等特殊情况下院前心肺复苏抢救中,紧急气管插管仍是无可替代的建立人工气道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即刻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影响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即刻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在急诊室内进行心肺复苏90例患者,按是否给予即刻气管插管的情况分为A组(即刻插管)和B组(插管延后).并比较两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的情况和生存率.结果 A组自主循环时间(9.46±6.78min)比B组(15.37±10.82min)明显提前,P<0.05,但A、B两组总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即刻气管插管虽然不能提高总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生存率但可以使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提前,故在心肺复苏时应尽可能即刻给予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0.
气管插管时机的不同对急诊心肺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743-4744
对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急诊心肺复苏的影响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急诊行心肺复苏患者86例(2005-01~2007-01),男46例,女40例,年龄18~74(平均52.3)岁。病因:呼吸衰竭21例,重型颅脑损伤14例,脑出血28例,休克1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抑制9例。1.2方法86例患者根据气管插管时间不同分为两组:(1)第一组48例出现呼吸衰竭,或痰液阻塞,呼吸浅表无力,心跳尚未停止时进行气管插管,吸痰,呼吸机支持通气。称为早期气管插管组。(2)第二组38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出,立即(<5 m in)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支持通气。称为及时气管插管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采用 HC 可视喉镜是否可以提高急诊低年资住院医师紧急气管插管的效率及成功率。方法选取急诊科需要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共计80例,首先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年资住院医师组(A 组)及高年资主治医师组(B 组),然后每组再随机分为 HC 可视喉镜插管组(HC 组)及传统光学喉镜插管组(N 组),比较每组的声门暴露成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成功率、并发症情况以及成功插管病例的平均尝试次数和平均插管时间。结果(1)A-HC组的声门暴露成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成功率依次为90%、70%、90%,均高于 A-N 组,依次为50%、20%、45%,P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成功插管病例的平均尝试次数、平均插管时间依次为15%、(1.28±0.43)次、(31.44±5.06)s,均低于 A-N 组,依次为45%、(1.89±0.79)次、(45.89±4.99)s,P <0.05;(2)B-N 组的声门暴露成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成功率依次为80%、65%、80%,均高于 A-N 组,依次为50%、20%、45%,P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成功插管病例的平均尝试次数、平均插管时间依次为15%、(1.25±0.41)次、(39.31±4.23)s,均低于 A-N 组,依次为45%、(1.89±0.79)次、(45.89±4.99)s,P <0.05;(3)A-HC 组与 B-HC 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C 可视喉镜用于急诊低年资住院医师的紧急气管插管操作时,可提高声门暴露成功率、减少尝试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插管时间,可以提高紧急气管插管的效率及成功率,并且可能缩小其与高年资主治医师紧急气管插管操作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社区公众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深圳市龙岗区1562名社区公众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进行调查,然后现场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培训,并对其中120人培训前后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考核评估。结果:培训后社区公众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知晓率、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评分、及格率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对社区公众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及提高应急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插管快速建立急诊体外循环(ECPB)心肺复苏(CPR)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自行研制经皮穿刺体外循环插管及鼓泡式氧合器、动脉滤器、泵管、管道连接的一体化无菌密闭系统。先将15只犬随机分为有搏动经皮穿刺插管组(A组)5只,无搏动绛皮穿刺插管组(B组)5只,无搏动切开插管组(C组)5只,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经皮穿刺插管方法建立急诊体外循环的可行性及对心肺复苏的影响。后将6例心脏停搏常规复苏8min无效患者进行床边经皮穿刺急诊体外循环方法的研究及对心肺复苏疗效的观察,结果无论在动物或人体上均快速建立了ECPB.使CPR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显著提高。结论经皮穿刺周围大血管插管能快速建立急诊体外循环,使CPR的ROSC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向社区公众推广和培训心肺复苏技术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间接受心肺复苏(CPR)培训的78位培训对象纳入本研究,课题组对培训的学员采取一致的程序式培训方式。培训结束后,在征得学员同意后,进行调查问卷和考核试题,评价和分析培训效果。结果经过上述系统的推广培训,中年组(36~60岁)学员和大学及以上学历组学员的CPR考核成绩较佳,与其他学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员(83.33%,65/78)都比较认可直观的CPR培训模式,即看.练习.指导。结论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向社区公众推广和培训CPR的相关影响因素,多方位、多手段、多层次地构建CPR培训素材和方案,有助于提升社区公众的CPR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化心肺复苏( CPR)流程,对CPR的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的影响。方法依据2010 CPR指南,制定细化CPR的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的CPR流程,缩短CPR过程中胸外按压中断时间。选择2012-08~2013-11间124例心脏骤停患者为试验组,实施细化的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CPR流程。选择2011-04~2012-07间122例心脏骤停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CPR流程。对两组患者CPR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72 h生存率及28 d生存率、28 d神经功能预后CPC评分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PR的除颤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及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28 d生存率及28 d神经功能预后CPC评分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72 h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化CPR流程,可缩短CPR的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有效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心肺复苏家兔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心脏骤停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含量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制作家兔心脏骤停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肺复苏后各时相血浆ET、CGRP、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 动物在心脏骤停及复苏即刻血浆ET含量明显变化(P〈0.05),而血浆CGRP水平降低(P〈0.05),复苏后0.5小时血浆ET明显升高(P〈0.01),复苏后2小时血浆ET、CGRP均较复苏前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 在心脏骤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ET、CGRP水平变化及相关关系可能是一种调节机制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薛冰  刘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2):1194-1195
心肺复苏术是一项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在发病现场实用性很强的医疗急救技术。虽然已经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培训,但现今在实际推广培训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远未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就急诊护士培训内容和方法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AimTo identify factors underlying attitudes towards the medical emergency team (MET) and barriers to its utilisation among ward nurses and physicians.MethodsMulticentre survey using 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in hospitals with a fully operational MET system in the Piedmont Region, Italy. Response to questions was scored on a 5-point Likert-type agreement scale. Dichotomised results were included in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ResultsAmong 2279 staff members who were contacted, 1812 (79.6%) completed the survey. The vast majority of respondents valued the MET. Working in a surgical vs. medical ward and having participated in either the MET educational programme (METal course) or MET interven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better acceptance of the MET system. Reluctance by nurses to call the covering doctor first instead of the MET for deteriorating patients (62%) was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in those working in surgical vs. medical wards or having a higher seniority or a METal certification (OR 0.51 [0.4–0.65], 0.69 [0.47–0.99], and 0.6 [0.46–0.79], respectively). Reluctance to call the MET in a patient fulfilling calling criteria (21%), was less likely to occur in medical doctors vs. nurses and in surgical vs. medical ward staff, and it was unaffected by the METal certification.ConclusionsThe MET was well accepted in participating hospitals. Nurse referral to the covering physician was the major barrier to MET activation. Medical status, working in surgical vs. medical wards, senior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METal educational programme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likelihood of showing barriers to MET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麻醉诱导前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抑制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12月连续纳入5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术前1h口服150mg普瑞巴林组(普瑞巴林组),其中对照组26例、普瑞巴林组27例。在服药前及服药后1h进行镇静程度评分(Ramsay评分);分别在服药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0、1、3、5、7、10min记录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同时记录围手术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普瑞巴林组SBP、DBP在气管插管后1、3、5min均小于对照组(P0.05);普瑞巴林组HR在气管插管后1min小于对照组(P0.05)。普瑞巴林组Ramsay评分在服药后1h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口服150mg普瑞巴林可有效稳定气管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术前焦虑程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对复苏成功患者出院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预后和出院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389例临床复苏成功患者的资料,以气管插管时机与出院率的关系为重点。按现场诊断心跳骤停到气管插管完成的时间,分为3min以内组(A组,n=209)和以上组(B组,n=143);按到达急诊室至气管插管完成的时间,分为5min以内组(C组,n=9)和以上组(D组,n=38),计算各组出院率;采用SPSS11.0系统软件处理。结果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75%(389/3988),其中,出院59例占1.48%(59/3988)。A组出院率19.62%(41/209),B组6.99%(10/143),A组显著高于B组(P〈0.05)。C组出院率88.89%(8/9),D组0(0/28),C组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 及时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并做好院前院内气道管理的衔接,可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出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