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oleranc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moderate pulmonary hypofunction to open-chest operation. Methods: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31 patients with moderate pulmonary hypofunction (study group) and 62 patients with normal pulmonary function (control group) were reviewed. Statistical t test and χ^2 test were set to examine the data,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find the associated factors.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pulmonary hypofunction, hypoxemia (41.9%), arrhythmia and cardiac dysfunction (25.8%), and pulmonary inflammation (25.8%) were comm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cardiac failure (9.2%) severe complications. In-hospital mortality rate was 3.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the above 4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16.1%, 8.1%, 9.6% and 3.2% accordingly, and no case died in hospital.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and resection range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he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Comm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ypoxemia)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pulmonary hypofunction a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but severe complications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rate are not significantly high. Patients with older age and larger resection range undergo higher complication rate.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术后并发症是肺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对肺癌术后并发症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不同分级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966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依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此966例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同时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将并发症分为4级,并针对不同分级的并发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966例患者中,并发症组占15.0%(145/966),发生总数380次;依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将此380次并发症进行分级,其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及以上分别占6.8%、75.3%、15.0%和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d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the lung single breath,DLco SB)及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前FEV1是Ⅰ级、Ⅱ级、Ⅲ级及以上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下,Ⅱ级并发症在术后30天内最常见;FEV1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龄肺癌患者术中和术后严重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至2011年住院手术的182名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组)肺癌患者和196名(对照组)年龄为30~60岁的患者术中和术后所有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肺段切除率高于对照组,肺叶切除率相对较低,手术后心脏意外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老年组高于对照组。手术中,异丙酚的用量老年组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但老年组拨管时间明显延长,术后胸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术后气胸发生率较高,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及住院天数没有明显差别。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升高,但术后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对老年患者施行创伤较小的肺段切除,是一种安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期间的肺癌手术患者进行调查 ,并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术后余肺预计值FEV1<1L、术中低血压持续超过 10分钟、年龄超过 6 5岁和新辅助化疗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结论 对于高龄、术前化疗及术后余肺预计值FEV1<1L的患者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中保持麻醉平稳、选择合适的术式 ,术后常规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呼吸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干预组(49例)和呼吸干预组(49例),常规干预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呼吸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入院时、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呼吸干预组患者每日排痰量明显多于常规干预组,拔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升高,但呼吸干预组患者PaO2高于常规干预组,PaCO2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最大通气量(MVV)、潮气量均下降,呼吸频率均升高,但呼吸干预组患者FVC、FEV  相似文献   

6.
武艳 《肿瘤学杂志》2011,17(12):917-919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行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2.45%(61/18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吸烟史、心律失常史、术中心包损伤、全肺切除、术后肺不张等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存在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高危肺癌患者,术前应积极治疗心肺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中充分给氧,尽量减少对心肺的牵拉及挤压;术后加强心电监护、有效地镇痛,从而减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龄肺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32例65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分析高龄肺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结果 本组发生肺不张4例,呼吸衰竭6例,心律失常16例,心功能不全4例,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的围术期管理,合理及时的呼吸机应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肺切除术后并发症与肺功能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肺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及手术方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总结517例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和手术方式的关系. 结果: 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110/517);术前肺功能正常者肺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率14.0%,轻度障碍者发生率17.4%,中度障碍者发生率22.8%,重度障碍者发生率60.4%;全肺切除并发症发生率49.4%,双叶肺切除发生率18.7%,单叶肺切除发生率14.2%.结论: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和手术切除范围相关,术前肺功能越差、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态肺功能和运动心肺功能综合评分(CPS)对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p)<60%且行肺癌肺切除术患者,结合指标: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最大摄氧量(VO2max%p)和运动前后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差(△SaO2%),以及切除肺段数(LSR),分别按减损程度折算成分值,并计算CPS;行单因素和ROC曲线分析,确定预测术后呼吸衰竭的最佳截值。结果:低肺功能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组的CPS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PS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RC=0.808);CPS≥9预测术后呼吸衰竭风险高;与VO2max/kg<15mL/(min.kg)比较,CPS≥9预测术后呼吸衰竭的灵敏度高(74.2%和6.5%,P<0.001),特异度略低(87.8%和96.9%,P=0.035),粗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84.5%和75.2%,P=0.073)。结论:低肺通气功能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与肺切除范围、肺换气功能和机体摄氧能力等综合因素有关。CPS≥9较VO2max/kg<15mL/(min.kg),更灵敏地预示术后呼吸衰竭风险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2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分析发生原因及护理要点。结果2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中,术后伤口出血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55例,低钙血症54例,淋巴漏1例,伤口积液1例,颈面部肿胀、颈周麻木疼痛、抬肩困难共12例,压力性损伤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74±1.37)d,均痊愈出院。结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术后并发症不能完全避免,术后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并发症护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前肺功能指标对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698例进行开胸肺切除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的详细资料,回顾性分析常规肺功能检查指标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关系。结果在698例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中,有86例(12.3%)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PPC)。PPC组与无PPC组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分钟通气量(MVV)、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一次呼吸法测定肺一氧化碳弥散量(TLCOSB)、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OSB%)、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OVA%)、PpoFEV1和PpoFEV1%指标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VC和TLCOVA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698例患者分别根据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分组,PPC的发生率在FEV1%<70%、PpoFEV1%<40%和TLCOSB%<60%组明显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PpoFEV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V1%(OR=0.868,P<0.05)和TLCOSB%(OR=0.937,P<0.05)是预测术后PPC的独立保护因素,手术时间(OR=1.021,P<0.05)是预测术后PP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肺功能可以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FEV1%和TLCOSB%是预测肺部并发症发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ao Y  Zhang D  Zhang R  Wang L  Yang L  Cheng G  Sun K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300-302
目的 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在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治疗经验。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结果 181例中,全肺、肺叶、部分肺叶切除和者分别为43例、118例、16例和4例。切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4%(75/177),总的住院死亡率为7.9%(14/177)。全肺、肺叶和部分肺叶切除后心肺并发症的率分别为25.6%(11/43)、48.3%(57/118)和31.3%(5/16)。8例术前行放疗和(或)化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死亡率为3/8。12例第2次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8/12),死亡率为33.3%(4/12)。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2/45)、42.2%(19/45)和31.1%(14/45);Ⅰ、Ⅱ、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11/20)、25.0%(3/12)和0。结论 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但应结合病史、弥散功能和术前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有术前放化疗史和对侧开胸手术史的低肺功能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对于早期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伴支气管阻塞的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改变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影响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的因素和规律及以往对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对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进行校正的有效方法进行讨论和提出建议.方法 对40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肺癌患者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肺功能指标与相应自变量间的关系.从中抽取1...  相似文献   

14.
肺癌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Xu Q  Dong Z  Xue X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5):371-373
目的探讨肺癌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原因,以设法提高手术存活率。方法对174例肺癌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5例进行分析。结果2例死于肺水肿和(或)肺不张,1例心肌梗塞并室颤,1例拔除气管导管时心跳骤停,1例Ⅳ期肺癌死于脑转移、全身衰竭。结论肺部和心脏的并发症为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分别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以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心肺危险指数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铁成  郑智  周涛  汤应雄  李军  严华  陈涛  宋定伟  胡敏  张霓 《肿瘤》2004,24(5):473-475
目的研究心肺危险指数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 144例接受肿瘤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从临床资料中计算出心脏危险指数(CRI)和肺危险指数(PRI),两者相加之和为心肺危险指数(CPRI),分析CPRI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术后30天内发生并发症的有167例(14.6%),死亡25例(2.2%).本组CPRI分为1~10级,其中CPRI<4的有808例,≥4的有336例.以CPRI≥4为标准,其预测肺癌手术风险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4%、79.5%.结论CPRI可以作为预测肺癌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能完全预计肺切除术后风险,仍需结合其它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肺动脉同时成形在中心型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 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已成为中心型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支气管肺动脉同时成形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 自1987年至2005年对56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同时成形术。其中支气管完全袖式切除30例,楔形袖式切除26例;肺动脉干侧壁切除40例,袖式切除16例。结果 本组手术近期死亡1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3/54)、48.1%(25/52)、34.0%(17/50)。结论采用支气管肺动脉同时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减少了全肺切除和单纯剖胸探查的比例.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有效、安全、合理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剂量体积参数与放疗后肺功能变化关系,并预测肺癌患者放疗后的肺功能。方法39例未手术肺癌患者在放疗前1周、放疗后2~4个月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观测肺功能指标:FVC、FEV 1.0、DLCO。剂量体积参数包括肺V_(10)、V_(15)、V_(20)、V_(25)、V_(30)、V_(35)、V_(40)、D_(mean)、V_(eff)、NTCP、CTV_(100)、CTV_(95)、CTV_(90)、CTV_(80)、照射野数及GTV大小。采用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放疗后各肺功能指标变化与对应的剂量体积参数间未见明显的相关性。除外放疗前合并肺不张者(15例)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与肺V_(20)、V_(25)、V_(30)、V_(35)、V_(40)、GTV、D_(mean)、V_(eff)存在明显相关(r =0.469~0.695,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V_(30)是影响FEV 1.0、DLCO减低的剂量体积因素(P=0.046、0.041),且V_(30)≥18%的患者肺功能受损明显高于V_(30)<18%者。结论放疗不伴肺不张的肺癌患者时,肺V_(30)能够预测放疗后肺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肺动脉干受侵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外科难点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心包内肺动脉预置阻断带在心包外肺动脉干受侵肺癌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中探查判定肺动脉受肿瘤侵犯者,术中先行心包切开,游离患侧心包内肺动脉干,预置阻断带.结果 28例患者中18例术中实施了肺动脉阻断.全组病例无术中大出血,肿瘤均完全切除,未行全肺切除术.结论 心包内肺动脉预置阻断带能提高肺动脉干受侵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减少全肺切除的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