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0例均造瘘成功。有2例造瘘口周围皮肤红肿经消毒换药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堵管,均顺利实施肠内营养,营养状态较前明显好转。结论 PEG是一项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后精心护理是PEG成功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早期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观察和护理,总结PEG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中的早期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自2007年12月~2010年12月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行PEG手术并给予肠内营养的的病例,总结PEG术后的观察要点及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 12例PEG术后患者无置管并发症发生.带管时间30 d~1年,4例患者带管出院,1例患者院外恢复正常进食后回院拔管.5例院内正常进食后拔管.2例院内正常使用.结论 PEG手术操作简单且安全系数高,能够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护理便捷、安全,并发症少,适于家庭喂养,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应用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肠内营养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肠内营养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结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例因不同原因不能经口进食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严密观察患者临床反应,给予全面护理。结果:10例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均成功,术后3 d 1例患者注入食物时速度过快出现胃胀痛,经处理症状消失。术后1周,发现1例患者没有很好保护造瘘口造成造瘘口周皮肤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其余患者没有异常情况。结论:经皮内镜下造瘘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造瘘方法,加强患者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以自主进食障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并给予肠内营养,手术前后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各种护理措施的运用及效果,从而总结出针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患者的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临床营养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周密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保证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重症颅脑损伤无法经口饮食的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结果:1例患者经管饲1个月后营养状态改善拔管,改为经口饮食。另1例置管至今,未发生重要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作为肠内营养的一种新治疗方法,安全、有效,能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陈昌珍  姚平  黄李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4):673-674
目的总结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SAP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PEG和PEJ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造瘘成功,引流通畅,成功率100%,并顺利实施肠内营养。2例术后出现低热,造瘘口周围皮肤局部红肿,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2d体温恢复正常。1例使用胃造瘘注入流质饮食时造成导管堵塞,经用糜蛋白酶8000U+温生理盐水50ml反复冲洗后导管得以疏通。结论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术虽是微创手术,但其围术期及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行经皮胃造瘘术(PEG)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2例应用超细胃镜行胃造瘘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操作成功,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的护理是胃造瘘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治疗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月~2007年6月应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肠内营养治疗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共46例.结果 46例均成功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术后并发症轻微,8例局部有少量活动性出血,14例局部有分泌物及红肿,7例发生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管阻塞.46例中31例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术后各相关性指标明显改善,术后3周各指标已基本正常,15例术前无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各相关性指标维持术前水平.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技术创伤小、安全、经济,肠内营养方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护理干预,对7例吞咽障碍及2例食管癌晚期不能进食而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实施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了胃造瘘术,无气腹、胃肠道出血、感染及造瘘管滑脱等并发症。结论:PEG术是肠内营养的非手术途径,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风险低、创伤小等优点,而及时充分的护理干预是PEG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贺婷 《吉林医学》2014,(26):5957-5957
目的:探讨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患者进行术后相关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相关护理,发生切口感染1例,PEG管断裂脱落、堵塞4例,经过处理后均痊愈,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正确、规范、评估有预见性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后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经皮内镜(胃镜)下胃造瘘术(PEG)术后及并发症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日常的相关护理密切相关,正确、规范、评估有预见性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 PEG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快捷、恢复肠内营养快、置管时间长的临床营养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气管切开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接受气管切开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与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后28?d的肺部感染率、营养状况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异。结果 住院28?d后观察组营养状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感染人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GCS≥8分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肺炎发病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田君湘 《当代医学》2014,(15):61-62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PEG)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对其实施PEG,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成功实施PEG 23例,平均耗时(15.3±2.6)min。经造瘘管饲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3例患者造瘘管局部出现红肿和脓性分泌物,1例患者造瘘管周围肉芽组织过度生长。除此之外未出现造瘘管脱出、坏死性筋膜炎、腹膜炎、胃肠穿孔及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供给上的应用。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PEG,并观察患者的吸入性肺炎、营养状态、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成功,进行PEG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均不同程度改善,且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PEG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途径,为患者康复提供了营养保证,且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和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介绍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G)维持重症颅脑务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7例重症颅损伤患者,无法经口进食而需要肠道内营养者,行胃镜 皮胃造瘘术。楷造这饲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因原发疾病加重是死亡3例。2例出现造瘘局部感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该方法是一种手术简捷、创伤小、护理简便、管饲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中平  陆洁  葛亚强  丁红英 《河北医学》2011,(11):1500-1502
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进行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下经皮胃造瘘营养支持,并于手术前后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1.5±3.1)min。手术后2个月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和传统的外科胃肠造瘘比较,内镜经皮胃造瘘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而安全、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危重病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并发症防治的相关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30例危重患者,行PEG术PEG肠内营养,采用规范、有预见性的包括从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准确配合、术后严格做好PEG导管的护理及喂饲护理的综合整体护理方式。结果 30例患者PEG均一次置管成功,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有2例术后出现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经换药及整体护理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PEG管堵塞,经疏通恢复正常输注,所有患者营养状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结论正确、规范、有预见性地进行综合整体的护理能有效降低PEG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林荣凯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990-99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6月—2009年12月对需要胃肠营养而无法进食的21例患者行PEG治疗。结果 21例共行PEG 23例次(2例造瘘管阻塞置换),均成功,3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置入瘘管后营养迅速恢复。21例患者随访1个月~1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EG作为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是内镜治疗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胃肠功能正常但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应行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给予营养。鼻饲管常引起食管糜烂、出血和狭窄等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普遍推广应用的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术。采用PEG方法重建消化道营养通路,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快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于2003年2月至2006年3月为6例患者施行PEG.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