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侯迪 《当代医学》2014,(15):36-37
目的 探讨地屈孕酮和黄体酮对先兆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按住院顺序选择56例先兆流产患者,其中试验组(地屈孕酮治疗组)和对照组(黄体酮治疗组)各28例。试验组用地屈孕酮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黄体酮进行治疗,比较2组保胎率。结果 地屈孕酮和黄体酮组保胎率没有显著性差异,都有很好的保胎作用,但地屈孕酮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黄体酮组。结论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8例先兆流产(均为孕12周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地屈孕酮组,n=50)和对照组(黄体酮组,n=48),分别应用口服地屈孕酮和肌注黄体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结果:地屈孕酮组有效率86.0%,流产率12.5%;黄体酮组有效率为83.3%,流产率为1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5,P =0.714)。两组均未发现胎儿畸形。结论:口服地屈孕酮用于治疗先兆流产临床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其中A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B组采用黄体酮胶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49%和89.19%,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屈孕酮和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红蕾 《中外医疗》2014,(35):148-150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4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片口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89.55%,对照组保胎成功率为86.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孕6周、7周、8周、9周、10周的血清孕酮、血清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肌肉注射治疗先兆流产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前者服用更方便,避免了肌注引起的疼痛,所以临床可用地屈孕酮代替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地屈孕酮与黄体酮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住院顺序选择128例先兆流产患者,其中试验组(地屈孕酮治疗组)和对照组(黄体酮治疗组)各64例.试验组用地屈孕酮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黄体酮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保胎率.结果 地屈孕酮和黄体酮组保胎率没有显著性差异,都有很好的保胎作用,但地屈孕酮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黄体酮组.结论 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及致畸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11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首剂给予地屈孕酮40mg口服,随后每12h口服地屈孕酮10mg,B组给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1次/d,并加用维生素E50mg口服,3次/d,用药至阴道出血停止后减量用药l周。随访观察对象的妊娠成功率、流产率、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妊娠成功率及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屈孕酮可以治疗先兆流产,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金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48-3649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孕酮水平、保胎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屈孕酮和黄体酮保胎效果均较优,效果相似;但地屈孕酮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可在先兆流产治疗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和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36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共收治110例先兆流产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胶丸治疗,对照组单用黄体酮胶丸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和血清孕酮水平变化情况,及保胎成功率。结果2组患者孕6周、孕7周、孕8周的血清孕酮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孕9周、孕10周血清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先兆流产中,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联合应用能改善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张莉莉 《中外医疗》2009,28(34):89-89
目的通过地屈孕酮联合中药与黄体酮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地屈孕酮联合中药能否有效治疗先兆流产。方法随机选择先兆流产病人共60例,分为2组,A组为地屈孕酮+中药组,共28例;B组为黄体酮组,共32例。用药至症状消失。结果A组治疗成功26例,B组治疗成功26例,2组比较显著差异。结论表明地屈孕酮结合中药治疗先兆流产能有效改变妊娠结局,且口服易吸收,肝脏负荷小,无任何其他激素反应,建议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的血清孕酮、促绒毛膜性腺激素(HCG)水平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经常规B超检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病例110例作为为研究组,并根据超声提示血肿大小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及重度组。选取同期确诊的单纯先兆流产者9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测定其血清孕酮及HCG水平,并对其术后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在安胎治疗前研究组的孕酮及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胎治疗前相比,安胎治疗后的孕酮及HCG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且轻度组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患者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较低,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且绒毛膜下血肿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值对早期异常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附属医院135例孕龄6~8周伴阴道出血的病例进行血清P及β-HCG值动态监测,按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难免流产组、输卵管妊娠组。结果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动态血清P及β-HCG值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及输卵管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动态血清β-HCG值呈上升趋势,难免流产组动态血清P及β-HCG值呈下降趋势,输卵管妊娠组血P及β-HCG值明显低于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及难免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及β-HCG值对早期异常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清孕酮及血β-HCG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峥 《甘肃医药》2010,(6):608-609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及血β-HCG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检测62例异位妊娠患者及72例同期先兆流产患者(经保胎治疗成功者)血清孕酮及β-HCG值。结果: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及血β-HCG值明显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48小时后复测血β-HCG值,异位妊娠组β-HCG值上升〉50%占17.7%,先兆流产组β-HCG值上升〉50%占98.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孕酮及血β-HCG对异位妊娠及先兆流产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早孕妇女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先兆流产住院保胎治疗的15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保胎的结局分为保胎成功组(A组)124例与保胎失败组(B组)34例,比较两组间导致早孕妇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的因素。结果 A组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孕酮(P)水平分别为(5 140.53±920.92)mU/ml和(49.76±11.09)ng/ml,明显比B组的(3 643.65±762.29)mU/ml和(36.13±6.64)ng/ml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孕妇年龄、孕周、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82±2.50)岁、(7.88±1.33)周和10.48%;明显比B组的(30.71±2.77)岁、9.21±0.93周和55.88%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的孕次、产次分别为(1.77±0.73)次和(1.31±0.80)次,与B组孕妇的(1.68±0.96)次和(1.06±0.76)次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引起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孕妇年龄、孕周、β-HCG、P和抗子宫内膜抗体,而与孕妇的孕次、产次无关,其中β-HCG、P与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的风险呈正相关(r1=0.569,P=0.000;r2=0.478,P=0.000),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与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的风险呈负相关(r3=-0.513,P=0.000)。结论对早孕妇女早期监测β-HCG、P和抗子宫内膜抗体能够早期预测先兆流产的风险,为提高保胎的效果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浮  王毅 《海南医学》2011,22(2):35-36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8例因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分别采用地屈孕酮口服和黄体酮肌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屈孕酮用于因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的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应用硫酸镁、单独应用盐酸利托君和应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等三种疗法治疗先兆早产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每组各30例,对患者用药后的保胎效果、显效时间、延长妊娠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盐酸利托君组的保胎有效率为83.3%,联合用药组为80%,两组显著优于硫酸镁组的60%(P〈0.05)。盐酸利托君组和联合用药组在保胎有效率、延长妊娠时间、显效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优于硫酸镁组(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是治疗先兆早产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对孕中、晚期保胎治疗的协同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胎乐颗粒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孕酮(P)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给予胎乐颗粒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化学发光法测量血清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TNF-α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1或P〈0.05),P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但观察组TNF-α水平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水平的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1或P〈0.05)。结论胎乐颗粒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对血清TNFα-和P水平的影响表明其可能从整体到分子水平发挥作用,而起到维持继续妊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7月间于该院就诊并治疗的先兆流产妊娠期妇女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采用苯三酚联合黄体酮及单纯黄体酮肌注治疗,统计两组妊娠期妇女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血孕酮水平、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均较黄体酮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后,两组妊娠期妇女的血孕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联合治疗组较黄体酮组的升高程度更加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的保胎成功率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保胎成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VEGF和PAPP.A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早期异位妊娠(60例)和先兆流产(36例)血浆VEGF和PAPP-A水平,并以同期正常妊娠(36例)为对照。结果异位妊娠组血浆VEGF水平[(314.31±51.54)pg/ml]显著高于先兆流产组及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组血浆PAPP.A水平[(5.40±1.39)ng/ml]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及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VEGF和PAPP-A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辅助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锋  潘春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4,(2):98-100,104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单项及联合检测在预测先兆流产结局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4月中航工业三二○一医院收治的孕龄为5~7周的孕妇305例.根据妊娠结果其分为3组,其中正常妊娠组169例,先兆流产组95例,难免流产组41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计算各指标对难免流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 ①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组孕妇阴道出血患者均随访至孕12周,其中95例继续妊娠,41例就诊后3~7 d流产,行清宫术.正常妊娠组孕妇均继续妊娠.②正常妊娠组及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值均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正常妊娠组与先兆流产组间孕酮、β-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值的95%CI的上限分别为15.5 mg/L、6015 U/L,认为孕龄5~7周孕妇血清孕酮<15.5 mg/L、β-HCG<6015 U/L时会发生难免流产.③血β-HCG、孕酮及二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89、0.94,其中,二者联合检测的AUC值明显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1).结论 血清孕酮、β-HCG二者联合检测更具优越性,可以提高难免流产的检出率,对比单项测定指标的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