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CIK细胞体外增殖特性及对CIK细胞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提取外周血的PBMC,第0天加入IFN-γ,第1天加入IL-2、抗CD3单抗和IL-1培养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测定,并与LAK细胞进行比较;静脉输注CIK细胞对43例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体外培养5 d后,CIK扩增倍数明显高于LAK细胞,表型分析发现CIK细胞中杀伤作用细胞CD8和CD3+CD56+的比例分别为70.9%和36.9%,LAK细胞为50.6%和1.63%,CIK细胞治疗肿瘤的总有效率为32.6%;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毒副反应是发热,占治疗总人数的20.9%.体温37.5~38.5℃,发热在2 h内自动缓解.结论 CIK细胞治疗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CIK细胞-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希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1 概述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抗CD3McAb、IL-2、IFN-γ、IL-1α等)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由于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1,故又被称为NK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因此,应用CIK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2 CIK细胞表型特点CIK细胞中的效应细胞CD3+CD56+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极其罕见,仅1%~5%,在体外经多因子培养28~30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IK细胞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体外培养CIK细胞,14 d后分次回输给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大小、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等的变化,并记录生存期.结果 晚期肝癌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A199和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19、CD3/CD16+CD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评分提高率为73.91%.结论 CIK细胞疗法为无手术放疗及化疗适应证的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体内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方法:收集8名健康献血者和8名宫颈癌患者的新鲜外周血,分别通过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应用相应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分化出CIK细胞,动态观察CI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细胞表型和对HeLa细胞的杀伤活性;在BALB/c裸鼠皮下接种效应细胞,观察宫颈癌患者CIK细胞对接种HeLa细胞的荷瘤鼠的抑瘤作用,同时设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和PBMC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源于健康人和宫颈癌患者的CIK细胞间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区别(P〉0.05)。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来源的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均得到了大量扩增,宫颈癌患者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在实验开始前约占0.13%,到实验后第28天上升到25.8%。体外实验表明,宫颈癌患者的CIK细胞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PBMC细胞。裸鼠体内实验表明,宫颈癌患者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80.6%,高于LAK细胞的59.1%和PBMC细胞的38.3%(P〈0.01)。CIK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比空白对照组缩小(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CIK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宫颈癌细胞活性,有可能用于临床上宫颈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单纯化疗组与(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骨髓移植中心建立的CIK细胞培养方法诱导扩增CIK细胞CIK细胞培养14 d后分次回输给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体质量变化、Karnofsky评分等,同时记录生存期.用Karnofsky评分及体质量的改变来评估生存质量的改善.结果 21例胃癌者单纯化疗后,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4例,好转(MR)8例,稳定(SD)3例,尢改变(PD)4例,总有效率(CR+PR)为28.60%.21例胃癌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后,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9例,好转(MR)6例,稳定(SD)1例,无改变(PD)1例,总有效率(CR+PR)为52.38%.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P<0.05).胃癌单纯化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50%、81.00%、71.40%.胃癌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20%、85.70%和81.00%.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有所提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单纯化疗后Karnofsky评分甲均提高10分,其中提高5例,稳定8例,下降8例,提高率为23.80%.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平均提高10~20分,其中提高10例,稳定5例,下降6例,提高率为47.60%,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与单纯化疗相比,瘤体变化总有效率明显提高,3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亦有所提高,表明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对中晚期胃癌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这为手术、放疗、单纯化疗已无适应症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继续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观察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多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2例次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多细胞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体外培养扩增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采用FCM法检测各细胞表型,并按计划序贯回输给患者进行治疗。结果:69例(43%)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精神、食欲及睡眠质量改善最为明显,安全性分析显示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占15%,28例完成3疗程免疫治疗患者瘤体变化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6例,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4%。结论: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CIK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是一种新型免疫活性细胞。其主要效应细胞表面既有T细胞表面标志(CD3),也有NK细胞表面标志(CD56),因而兼有T细胞抗瘤活性和NK细胞非MHC限性性杀瘤的特点。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晚期肝癌患者行自体CIK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患者自体外周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自体的CIK细胞及DC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结果索拉非尼联合1个疗程DC-CIK治疗后CR 0例,PR 15例,MR 22例,SD 5例,PD 2例,总缓解(CR+PR+MR)率为84.1%。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结论自体CIK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消化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骨髓移植中心建立的CIK细胞培养方法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14d后分次回输给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肿瘤标志物变化、免疫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等,同时记录生存期。结果 在53例接受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系肿瘤患者中,PR+MR为39例,总缓解率为73.6%,随访1年生存率为92.4%,2年为83.0%,3年为75.5%。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提高率为79.24%;治疗前后CD4、CD19、CD3/CD16+CD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CA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体重多数有增加。结论 CIK细胞对手术、放疗、化疗已无适应证的中晚期消化系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CIK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灶及骨髓净化都具有良好效果。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大量研究表明CIK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具有广谱杀瘤活性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免疫效应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显露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CIK细胞的一些基础研究现状及近年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裕安 《中国肿瘤》2005,14(10):663-66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抗原加工提呈、抗原识别及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而成,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就近年DC与CIK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采用DC+CIK与常规化疗间隔进行的方案(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同时,对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单纯常规化疗组同期配对NSCLC患者各61例,比较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常规化疗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生物治疗联合常规化疗组患者预期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29.6%、21.8%.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常规化疗组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7.3%,2年生存率分别为27.0%和10.1%(P<0.05).结论:临床研究证实了DC+CIK联合常规化疗能够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回输自体CIK细胞后免疫功能变化,探讨CIK细胞对鼻咽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84例,分别抽取放化疗前后、CIK治疗后外周血作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放化疗后,CD3^+、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上升; CD4^+/CD8^+比值下调,Th1/Th2倒置,与放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K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绝对值未恢复到健康者水平。与放化疗前相比,放化疗后及CIK治疗后B细胞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百分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CIK治疗安全可靠,可以改善患者近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CIK细胞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培养后,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收集经确诊的、并发生转移、且采用标准治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20例患者均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观察其免疫活性及生存期。并以20例采用标准治疗方案而未经CIK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培养后的细胞表型CD3、CD3+CD56+明显升高,生存期为(16.15±3.8)个月,对照组生存期为(9.12±3.2)个月。结论经CIK细胞治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6.
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CIK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的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培养DC,用人胃癌细胞SGC提取肿瘤抗原致敏DC,流式细胞仪检测致敏前后DC表型的变化,用人胃癌细胞SGC提取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CIK,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原致敏DC诱导CIK对SGC的杀伤效应。[结果]①利用GM-CSF及IL-4可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取DC,肿瘤抗原可促进DC的成熟,肿瘤抗原致敏可促进DC成熟,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86、CD86升高,CD14下降。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提示成熟的DC可促进CIK细胞增殖。③SGC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CIK对胃癌细胞SGC有特异性的杀伤作用,随着效靶比的升高,杀伤效应随之增强。[结论]抗原致敏的DC可通过诱导特异性CIK细胞及促进CIK细胞增殖两方面显著提高CIK细胞的杀瘤效应。  相似文献   

17.
DC与CIK共培养后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K562、HL-60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 h,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贴壁细胞诱导分化出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细胞按1 5的比例混合培养3天,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杀伤K562和HL-60白血病细胞株的活性。结果DC-CIK共培养后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单纯CIK细胞组(P<0.05);培养第14天,CIK中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比率分别为58.6%±7.3和26.5%±6.2,DC-CIK的CD3+CD8+、CD3+CD56+的比率分别为72.5%±4.2和38.4%±6.1,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对K562、HL-60细胞的杀伤活性较单纯CIK细胞组的杀伤活性要高(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是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均高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回输CIK细胞后生活质量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探讨CIK细胞回输对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放化疗治疗后的肿瘤患者31例,分别抽取CIK细胞回输治疗,检测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正常人14例作对照,并比较CIK细胞回输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外周血 CD3+、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上升;CD4+/CD8+比值下调,CD16+CD56+细胞减少,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CIK细胞回输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而CIK细胞回输治疗安全可靠,可以改善放化疗后肿瘤患者近期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可作为放化疗后肿瘤患者辅助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胎儿脾LAK细胞治疗62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结果表明人胎儿脾LAK细胞的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多数病人在治疗期间一般状况得到改善。总缓解率为(PR)22.58%,平均缓解时间为15.95个月。缓解率与克氏评分和接受4次疗程的IL-2/LAK细胞用量有关。在18.4个月的治疗期间,死亡率为20.97%,平均生存期为16.50个月。IL-2/LAK细胞对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肺癌和肝癌的转移灶有较好疗效,对原发灶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化疗联合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杀伤细胞(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8例(化疗+过继免疫治疗)与对照组40例(化疗),研究组采用NP方案联合CIK细胞和DC治疗,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患者生活存质量、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有效率(65.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P〈0.05),研究组TTP为5.3个月、MST为11.9个月(95%CI6.5—15.6个月),对照组TrP为4.6个月、MST为10.4个月(95%CI4.5~12.1个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2,P=0.15)。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化疗联合CIK细胞和DC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