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Majocchi肉芽肿1例临床分析及其病原菌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Majocchi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真菌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并对文献进行复习。该患者以右侧面颊部红色斑块状损害10余年为主要症状,病理检查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PAS染色见分枝分隔菌丝。活检组织培养出丝状真菌,37℃生长良好。分子生物学ITS1、ITS2和D1/D2区测序结果示:病原菌与红色毛癣菌标准株ATCC28188的相似性为100%。本病例为耐热型红色毛癣菌引起的Majocchi肉芽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98~2004年我院5例播散型红色毛癣菌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播散型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及治疗方案。5例均口服伊曲康唑治疗,4例随诊未见复发,1例经常复发,与其疗程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3.
伊曲康唑治愈红色毛癣菌肉芽肿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伊曲康唑治愈红色毛癣菌肉芽肿1例王爱平,王端礼,李若瑜,周祖德,万喆我们应用伊曲康唑胶囊200mg/天治愈1例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l岁,待业,安徽人。因右腰部皮肤反复红斑鳞屑性损害2年余,局部皮肤肿物进行性增大10个月,破溃流脓...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9岁。右下肢红斑2个月,全身丘疹伴剧烈瘙痒2周。有动物接触史。真菌培养分离出须癣毛癣菌。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在真皮中部毛囊和毛干内见菌丝结构。诊断为须癣毛癣菌所致皮肤癣菌肉芽肿。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伴窦道形成的Majocchi肉芽肿。患者男,42岁。左小腿多发红斑及溃疡伴瘙痒2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左小腿见边界欠清的水肿性红斑,表面有2处浅表性溃疡,直径分别约1 mm和5 mm。溃疡下方伴窦道形成,挤压窦道口可见清亮的渗出液。窦道周围皮肤见粟粒大红色丘疹、丘疱疹及水疱,疱壁薄,疱液清亮,部分破溃伴渗出。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内可见毛囊周围炎,真皮全层混合炎症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并伴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形成。过碘酸希夫染色可见孢子及菌丝。窦道渗出液直接镜检:见菌丝。窦道渗出液真菌培养:可见表面白色,背面浅红色羊毛样菌落。分子生物学鉴定:红色毛癣菌。诊断:红色毛癣菌致Majocchi肉芽肿。予伊曲康唑口服,疗效佳,随访至今未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1例Majocchi肉芽肿,对其病原菌红色毛癣菌变种raubitschekii的形态学、生理学及分子学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基因分型的方法分析其深在感染与浅表皮肤感染的关系.方法 进行临床和病理检查,真菌镜检和培养,尿素酶试验,内转录间隔区(ITS区)序列分析.对来源于该患者病变趾甲及组织的菌株及7株红色毛癣菌的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串联重复亚单位1(TRS-1区)进行PCR.结果 48岁女性患者,背部、臀部、大腿出现红色丘疹、结节2个月.9个月前曾行肝移植术,甲癣病史3年,术后加重.经病理和真菌学检查,确诊为Majocchi肉芽肿.足趾甲和组织真菌培养菌落和显微镜下形态、尿素酶试验阳性,结合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证实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变种raubitschekii.TRS-1区扩增后显示,病变趾甲和组织来源的菌株基因型完全一致,与其余临床分离株有差异.结论 NTS区的TRS-1区显示基因多态性,病变趾甲和组织基因型完全一致,提示两者来源相同.  相似文献   

7.
毛癣菌肉芽肿是临床少见深部真菌感染,我们报道1例肺结核患者合并多发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病例,经特比萘芬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因左臀部及左下肢结节伴瘙痒1年,于2005年2月来诊。1年前先后于左臀部、左膝盖、左小腿部出现10余个皮下米粒大小硬结,缓慢长大,变成直径约1~3cm大小结节或肿块,部分肿块穿破流脓结痂,伴轻度瘙痒,皮损挤压时有轻度疼痛。有足癣及股癣史10余年。2004年3月确诊肺结核,经抗痨治疗9个月后治愈并停药。家族中无类似疾患。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正常。皮肤科检查:左臀部、左膝关节伸侧各有6个直径…  相似文献   

8.
伊曲康唑治愈泛发性红色毛癣菌肉芽肿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 ,4 8岁。 34年前在左前臂出现小片状浅红斑 ,略高出皮面 ,自觉瘙痒。数年后头顶、面部、躯干及四肢相继出现红斑、丘疹 ,逐渐增多并融合成斑片。近1年来皮损加重 ,红斑增生呈浸润性斑块 ,并出现结节。面部肿胀 ,眉毛脱落。 2个月前在左腋下、双侧腹股沟出现溃疡 ,渗出结痂。多年来未系统治疗。体检 :一般情况尚可 ,心肺无异常 ,肝脾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情况 :头顶部散在分布黄豆大小结节 ,上覆白色鳞屑 ,质较硬。双面颊部红斑、肿胀 ,有浸润感 ,鼻部肥大 ,双眉稀疏 ,呈狮面状。躯干、四肢大片弥漫浸润性红斑 ,相互融合 ,形状不规则 ,…  相似文献   

9.
皮肤癣菌在一般情况下主要侵袭人体表皮的角质层,引起常见的体股癣、手足癣及甲癣,但在特殊条件下可导致深在感染,且近年有增多的趋势,现将我们诊治的须癣毛癣菌引起的肉芽肿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须癣毛癣菌肉芽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8岁。左眼外眦旁起红疹、痒10d,皮疹初起为黄豆大红疹,因瘙痒抓后出现破溃、结痂,且范围扩大、隆起。于2000年11月16日到本院就诊。发疹前否认局部有外伤史和使用皮质类固醇史,发疹后未接受治疗。既往健康,无糖尿病史和浅部真菌病史,家属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左眼外眦旁见一直径2cm斑块,高于皮面约2mm,表面高低不平,间以粟粒大丘疹,丘疹表面覆以黄白色痂。皮损呈圆形,境界清楚,颜色较红,周围皮肤不红肿。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学检查Ig…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10岁。面部斑块、丘疹、脓疱3个月,有宠物接触史。皮肤科情况:右额部见一5.0cm×3.0cm红色斑块,间以丘疹、少许脓疱。实验室检查:血CD413.6%(25.8%~41.6%),真菌培养分离出须癣毛癣菌。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及皮下脂肪内见中性粒细胞为主炎性细胞浸润,伴脓肿形成。诊断:须癣毛癣菌所致皮肤癣菌肉芽肿。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76岁,左前臂斑块伴疼痛1年。皮肤科情况:左前臂远端皮肤见鹅蛋大小红色斑块,边缘肿胀,边界清楚,浸润感明显,有淡黄色分泌物渗出,表面皮温升高,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弥漫性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呈肉芽肿样浸润;银染:可见分枝状菌丝和孢子。真菌培养分离出须癣毛癣菌。诊断:须癣毛癣菌肉芽肿。  相似文献   

13.
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PCR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传统鉴别主要依据培养形态、生理生化等方法,但红色毛癣菌的菌落产红现象受培养基类型、 pH、培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1],我们应用 PCR方法,以微小卫星 DNA引物,对这 2种癣菌的基因组 DNA进行扩增,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它们区分开来。 泳道 1为 Markerλ DNA/EcoRⅠ+ HindⅢ,泳道 2、 7、 8、 9为红色毛癣菌,泳道 3~ 6为须癣毛癣菌 图 1 (GACA)4作引物的 PCR扩增结果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菌株:本研究采用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 23株 ,须癣毛癣菌临床分离株 11株。红色毛癣菌中 11株来自上海…  相似文献   

14.
深在型红色毛癣菌病: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面部红斑、鳞屑伴痒3个月,局部起脓丘疱疹、斑块半月于2009年1月29日就诊我科。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面颊起甲盖大小红斑、上覆黄白色鳞屑,伴痒,曾自行外用“派瑞松乳膏、肤轻松乳膏”,效果欠佳,皮疹渐向周围扩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7岁。右手浸润性鳞屑性斑块2年,上覆脓疱、血痂。皮肤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真菌培养见石膏样毛癣菌。诊断为皮肤癣菌肉芽肿。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2次,3周后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7.
报道1例红色毛癣茵引起的股癣合并龟头癣。患者男,16岁。因双侧腹股沟及龟头红斑、鳞屑伴痒2周就诊。经真菌培养确诊为红色毛癣茵感染所致的股癣合并龟头癣,予伊曲康唑口服及联苯苄唑乳膏外用治疗2周后痊愈。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0岁。1995年11月因健康疗养入住本院。入院l周内无特殊不适,未经特殊治疗,入院2周后原右足跟处旧伤复发,经抗感染,切开引流治疗无好转。3年前因穿新皮鞋致右足跟磨伤,以后皮肤基本愈合。但半年后局部皮肤出现包块,并逐渐长大,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脓肿,给予消炎药,局部切开引流,半月后伤口基本愈合。2月前局部再次出现脓肿,  相似文献   

19.
深部红色毛癣菌病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红色毛癣菌表型的稳定性,所有菌株采用沙堡琼脂试管培养基(SDA)培养。菌株鉴定及分型依据菌落的特征及色素,大小分生孢子的形态,尿素酶试验和毛发穿孔试验。对近期临床分离的10株红色毛癣菌和1株标准株,间隔4周传代1次,共传4次。207株红色毛癣菌共分离出4个表型,其中绒毛型占首位(45.4%),沟纹型(24.1%),羊毛型(20.8%),粉末型(9.7%),未见颗粒型。保存1年后207株有54株发生形态变异,变异率为26.1%,沟纹型变异最小,相对稳定。11株红色毛癣菌传代后菌落形态或色素发生变异。红色毛癣菌表型不稳定,保存和传代后的菌落形态或产色均易发生变异;沟纹型变异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