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现已基本确定选择“集资医疗”模式。如何使集资医疗在全国顺利推行,是当前卫生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推行集资医疗的主要困难之一是:集资医疗涉及的因素太多,各因素的“适度”综合不易把握,执行起来难分主次,常常顾此失彼,影响了整体效果。作为一种卫生制度,“集资医疗”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它涉及的基本要素有:病人和健康人、卫技人  相似文献   

2.
集资医疗制度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系统调查的资料,综合评价了集资医疗制度对发展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作用。文章认为,这些作用提示了在80年代出现的合作医疗制度为自费医疗制度所替代的过程有失合理,集资医疗是一类符合我国国情的能够完善的制度,合作医疗带有的保险性质表明了上述替代从理论上属一类倒退行为,使农村居民失去了在一定经济条件下获得较多较好服务的机会,并引发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相对萎缩,经济风险增加,重医轻防现象抬头,村卫生室管理混乱,缺医少药在某些地区出现,以及社会办医热情减退等。集资医疗并逐渐向医疗保险过渡应是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积极稳妥地推行集资医疗,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保险体系,是本世纪末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自1985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卫生部和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培训中心等一系列有关课题中,进行了集资医疗专题研究,先后在华东和全国20个县调查了3000余户农民,12000余人,近100个乡镇卫生院、300余个行政村、卫生室以及乡村卫生人员,用多指标、多层次,不同角度和定性定量方法对农村集资医疗的作用地位、发展可行性和制约因素等有关政策问题作了深  相似文献   

4.
农村推行集资医疗将对医疗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农村集资医疗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与自费居民比较,二周就诊率明显上升,未就诊率明显下降,年住院率和人均住院天数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农村医疗服务供求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东省1985、1994、1998年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有关资料,对广东省农村医疗服务供需双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一要加强对需方的培育和扶持,提高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水平;二要加强对供方的培育和引导,完善贴近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6.
集资医疗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健制度,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今我们就集资医疗的资金筹集、卫生服务提供、医疗费支会方式和管理监督体制作一些政策性分析,同时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重建适合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互助医疗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哈佛大学领导的项目小组在对中国西部农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诊断分析和原因分析之后,提出了通过建立农村互助医疗制度来解决中国西部农村基本卫生和因病致贫问题的初步设想。详细描述了农村互助医疗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并且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试点获得可操作性知识和经验及其实施效果。目标是通过农村互助医疗制度的实施,降低农村居民享受基本医疗的成本,提高基本医疗的质量,减缓农村因病致贫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前言中共中央在“七五”建议中提出,要认真研究和建立形式多样、项目不同、标准有别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卫生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提出了在农村推行集资医疗,探索一条疏导国民消费基金的合理分配,实现社会健康保障的新路子。逐步推行集资医疗和医疗保险,不仅要根据居民卫生费用水平来设计保险方案,而且要掌握当地居民实际集资能力和接受程度,前者国内已研究出多种选择的方案,而后者基本上还是个空白。本文旨在比较居民对医疗保险集资程度和承受力以及实际医疗费用规模之间的差距程度,并分析影响居民的集资能力的社会经济因素,为各地推行集资医疗的条件,可能性和可行性提供决策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集资医疗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最近部分省调查反映,集资医疗覆盖率已下降到10%左右,即使初保示范县也出现因资金难筹集、难收取导致的合作医疗滑坡。由于缺乏基本医疗保健,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比例,在中部地区(湖北)占到50%,既使是沿海地区(上海、江苏、广东)亦占30~40%。因此,恢复和发展农村集资医疗,已不仅是建立中国农村保险制度和实现“2000年人人健康”卫生目标的局部问题,而是关系到全民实现小康目标的社会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资医疗的巩固和发展一直是我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一个重点及难点。由于1991年的冰冻及1992年春的洪涝,农村集资医疗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局于1992年下半年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县的南丰、南城、资溪3县的农村集资医疗进行调查,三县的  相似文献   

11.
边境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医疗市场有其特殊性。笔者通过对一些边境农村家庭卫生服务调查,谈点看法。一、边境地区农村生服务需求1.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分析据调查资料显示,边境地区农村居民的两周门诊服务利用率为4.43%,低于全省的6.4%水平。居民患病而未就诊率11.07%,主要原因依次是:自我医疗、病情轻、无时间和经济困难。对门诊服务利用按不同医疗机构分别是:村卫生所、乡卫生院、县医院、个体医。村卫生所成为居民接触卫生机构的第一目标,成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中的基础。所…  相似文献   

12.
我市管辖的同安县内厝乡实行以乡为单位,在全乡范围内开展集资医疗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不仅改变了农民因病而致贫的现象,而且卫生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去年3月份,内厝乡卫生院、卫生工作协会向乡政府提出《关于在全乡开展集资医疗的请示报告》得到县、乡政府、乡  相似文献   

13.
一、影响山区集资医疗的原因1.对集资医疗的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不理解,认为集资医疗是卫生部门搞摊派,增加农民负担。2.政策不到位。集资医疗既无政策,义无具体办法,使农村集资医疗短期行为明显,群众对此缺乏信任和积极性。3.医疗保健服务功能低下,一些地方集资指导思想不明确,服务功能差,群众应享有合同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得不到满足,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医疗消费的致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的贫困人口很多,医疗保健消费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农村地区疾病损伤占致贫原因的27.3%.医疗消费(特别是大额医疗支出)给农村居民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对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需要支付大额医疗费,另一方面疾病使劳动能力降低或丧失,这就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经济困难是影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在医疗服务消费过程中存在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村合作医疗解体后,基层对重新完成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中“集资医疗覆盖率达70%”指标所持的疑虑,岳阳县卫生局对4个不同自然、经济状况的村进行了集资医疗试点。结果表明经过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宣传工作,引入科学化的管理指导,集资医疗仍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拥护,自愿参加者达70%以上。试点村的卫生服务利用增加,预防为主的方针得到了落实,平均医药费用降低,消费得到了正确的引导,解决了因病致贫的问题。试点经验还表明,要重建集资医疗制度,必须吸取以往合作医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重视解决下述问题:①坚持集体办医的模式;②集体须对集资医疗有一定比例的投入;③要建立有效的转诊体制;④公开办事程序,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6.
医院职工集资购医疗设备(简称集资),是在卫生改革中发生的一种现象,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最近我们对安阳市直部分医疗单位的集资情况进行了调查,试图分析其利弊,探索其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一、集资概况 (一)集资现象发生的原由。医院职工集资购买医疗设备,是卫生改革中,在一些现行政策、观点和其它行业类似作法的启发下涌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它的出现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启发、影响: 1.现行政策的影响。鼓励和支持集体、个人集资举办卫生事业是提倡国家、集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农村卫生医疗机制实际出发,就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支援农村卫生、财政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一些初步探讨,希望能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4个项目县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4个项目县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分析江启成(安徽医科大学合肥230032)张里程,汪宏(北京医科大学100083)1材料和方法本文所用资料取自"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研究"课题基线调查中家庭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和医疗机构调查资料。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利用机构调...  相似文献   

19.
一、集资医疗与集体办医的内涵集资医疗又称统筹医疗,是农村现行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集资医疗包括合作医疗、劳保医疗及部分地区同时实行的健康保健保偿制度、乡镇企业职工健康医疗、独生子女保健等形式。现阶段实行的集资医疗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福建省有代表性的闽西北山区和较早开放的闽南地区农村共13个县市,23个乡(镇)。38个村进行了农村集资医疗模式与社会基础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村集资医疗主要有福利型、风险型、福利—风险型、劳保型等四大模式,它们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在集资模式的选择上,各地应根据当地群众的意愿和经济的实力,因地制宜地引导,同时注意解决当前集资普遍存在着集资单位小,基础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村医待遇偏低和思想认识不足等问题,使农村集资医疗能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