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Klippel-Feil综合征的MRI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成人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椎体融合情况及伴发病变。结果颈椎椎体融合累及2个椎体43例,累及3个椎体4例,累及4个椎体2例,累及5个椎体1例。伴椎间盘膨出或突出46例,伴黄韧带肥厚34例,伴后纵韧带肥厚4例,伴椎体后缘骨赘形成9例,颈髓明显受压15例,伴颈髓损伤10例。结论 MRI检查易于诊断Klippel-Feil综合征及其伴发颈椎退变及颈髓损伤,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1岁。因"右侧输尿管下端结石致右侧肾绞痛2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肾区叩击痛,行CT检查而偶然发现畸形。腹部CT检查:肝左、右叶体积发育大致相当,呈左位肝;脾脏位于右上腹,呈数个大小不等的边缘光滑类圆形结节影,强化方式与典型脾脏强化方式一致,左上腹未见脾脏影;胆囊小且位于中线偏左侧;胃位于右上腹右侧肝后方;十二指肠位于左侧;胰腺短粗,且反位; 相似文献
3.
4.
5.
胰腺异位副脾(IPAS)临床少见,其影像学表现易与胰腺实质性肿瘤相混淆,总结其CT和MRI检查特征,将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手术。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分别收治的5例和3例IPAS患者。8例患者均行CT检查。7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其中5例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其结果显示:8例患者病灶均位于胰尾,4例呈卵圆形,3例呈类圆形、1例呈类三角形,最长径为(2.3±1.0)em,最短径为(1.4±0.6)cm。CT平扫:8例患者病灶密度与原位脾相近。CT增强扫描检查:动脉期:3例患者病灶呈均匀强化,5例患者病灶呈斑马纹样强化;门静脉期:8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趋向均匀;延迟期:8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均下降。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8例患者病灶强化方式与原位脾基本一致,7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高于胰腺实质。MRI检查:7例患者病灶在T1WI、T2WI的信号强度与原位脾一致;在动态增强扫描各期6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均高于胰腺实质。DWI检查:b=600s/mm2时,病灶呈显著高信号,ADC600值为(0.868±0.046)mm2/s,与相应原位脾的ADC600值(0.870±0.045)m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2,P〉0.05)。2例患者合并肝硬化,其中1例伴原发性肝癌。2例患者发现脾脏周围存在其他副脾。因此,当影像学检查发现胰尾的类圆形或卵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其密度、信号强度与脾脏相近时应考虑IPAS。CT和(或)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对IPA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与腕管综合征的关系,评价MRI对D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场强磁共振仪检查血透病人腕管综合征4例,4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4例有腕管综合征的病人腕关节骨质内见T1WI、T2WI低信号,stir序列高信号灶.结论:有腕管综合征的血透病人不仅可见腕管内病灶,还可见腕骨内不同程度的骨破坏.MRI对血透病人的腕管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8.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MRI影像诊断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53岁。主诉“间断性上腹痛5年,反复发作性的上腹痛伴淀粉酶升高”就诊,曾多次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给予抗酶抑制胰液分泌治疗后能缓解,曾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见胰管呈轻度扩张、粗细不均,胆总管无扩张,胆囊增大。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CA19932.23U/ml,CA1256.55U/ml,AFP3.83μg/L,CEA1.83ng/ml。淀粉酶77U/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增强MRI对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为GBS,并接受脊柱MR平扫及增强扫描的13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MR增强扫描显示腰骶段脊神经根和马尾均不同程度强化,仅前根强化(Ⅰ型)4例(4/13,30.77%);前、后根均强化(Ⅱ型)9例(9/13,69.23%),其中6例前根较后根强化明显,2例前、后根强化程度相近,1例后根较前根强化明显。结论脊柱增强MRI对诊断GBS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脏体积增大伴尾叶增大9例,明确显示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7例,肝外侧枝血管形成7例,腹水8例。结论低场强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体位低场MRI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0.35TMRI成像仪对45例受试者进行颈椎屈伸位及中性自然位成像,分析不同体位下颈椎序列、椎间盘及椎管硬膜囊间隙等的变化情况.结果:45例患者中,前屈位检查41例、131个椎间盘有突出征象,新出现突出推间盘18.47%(41个/222个),较中性自然位突出加重63.09%(53个/84个).后伸位检查共有40例、116个椎间盘有突出征象,其中较中性自然位新出现椎问盘突出13.51%(30个/222个),加重59.52%(50个/84个).结论:多体位MRI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和准确的非侵袭性颈椎检查方法,可以较早发现潜在的颈椎病致病因素,对于指导临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a 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被认为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FAI能够导致关节软骨被破坏。软骨的破坏程度直接影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预后。如果能够早期发现FAI并能及时治疗可以减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如何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呢?近来研究表明,MRI是诊断FAI的最好方法。MRI有很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能够清晰显示髋关节的软骨及盂唇。文章综述了FAI目前诊断的标准和困难以及高场MRI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使用高场强MRI、CT、超声和肌电图四种方法对55例已被临床证实的梨状肌综合征病例进行检查,并对四种检查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施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梨状肌检查的结果显示MRI、肌电图、超声、CT的检出率(阳性率)分别为90.9%(50/55)、61.8%(34/55)、58.2%(32/55)、38.2%(21/55),漏诊率(阴性率)分别为9.1%(5/55)、38.2%(21/55)、41.8%(23/55)、61.8%(34/55);四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MRI对病症的检出率(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场强MRI检查对梨状肌综合征具有无可比拟的诊断优势,能做到发现及时,定位准确,定性明晰,是该病最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 R I表现及损伤机理。方法对44例慢性肩关节疼痛病例的M R 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M R I取T1和T2加权的冠、横断位成像,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重点分析肩袖、关节囊和关节盂唇的形态和信号改变。结果44例中M R I表现肩袖信号异常者9例(20%),肩袖形态示不完全撕裂者8例(18%),完全断裂者5例(11%),关节盂唇示信号和形态异常13例(29%),关节囊和/或滑囊积液者9例(22%)。44例中同时伴不同程度肩关节退行性骨骼改变者39例(90%)。结论M R I能准确显示因各种解剖改变而引起的慢性肩关节疼痛的病理改变,肩关节慢性长期撞击引起的骨、肩袖或关节盂唇的病理改变是疼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结肠脾曲综合征(SSFC)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198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1例SSF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以反复发作性腹痛、腹胀及便秘并顽固性不全结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X线钡剂灌肠造影显示,结肠脾曲均较肝曲高7cm以上,迂曲成角〈45°,并横结肠冗长。行结肠脾曲松解术2例和结肠脾曲侧侧吻合术3例,近期效果尚好,远期(6个月~2年)效果不良;76例采用较彻底手术,包括近段结肠大部切除14例、结肠次全切除术20例、全结肠切除术42例,术后均痊愈。结论:根据临床特点和钡剂灌肠造影,可以明确诊断SSFC,应积极手术治疗,以近段、次全、全结肠彻底切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内副脾表皮样囊肿(ECIPAS)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ECIPAS,并检索总结近30多年国内外的37篇文献41例患者,分析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ECIPA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疾病,全球报道共42例,女性多发,男女比例1:1.6,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常常被误诊为胰腺良性或恶性囊性疾病,误诊率为95.2%,明确诊断需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一般首选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切除和保脾或非保脾的胰体尾切除术。结论:ECIPA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疾病,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术前明确诊断比较困难,需手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MRI、超声及X线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自2012-01-2015-09经临床确诊的42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比较MRI与X线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病因征象的检出率,比较MRI与超声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直接和间接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与MRI检查比较,X线Ⅲ型肩峰检出率(x2=3.859,P=0.043)及肩峰骨质增生检出率(x2=4.200,P=0.04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与MRI的I型肩峰检出率、Ⅱ型肩峰检出率及A-H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超声检查对冈上肌肌腱水肿、冈上肌肌腱完全撕裂、肩峰下滑囊增厚、肩峰下滑囊积液及肩关节囊内积液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对冈上肌肌腱部分撕裂的检出率较超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7,P=0.041).结论 X线显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病因征象较MRI好.MRI与超声均可显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直接及间接征象,但MRI对冈上肌肌腱部分撕裂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治疗亲体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所致小肝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9月期间共完成亲体肝移植25例,其中有2例发生脾动脉窃血致小肝综合征,均采用介入技术经皮行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行脾动脉栓塞术后,2例患者腹水逐渐减少,转氨酶水平、血小板及白蛋白水平及肝功能较快恢复正常。栓塞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仍基本正常。结论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所致小肝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