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半夏厚朴汤运用举隅河南省宝丰县卫校门诊(467400)任亚轩关键词半夏厚朴汤;临床运用半夏厚朴汤方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由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五味药组成。主治因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上逆咽喉之间,自觉咽中梗阻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  相似文献   

2.
<正>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1]该方由半夏、厚朴、紫苏、茯苓、生姜组成,具有行气化痰,降逆散结之功,为治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家普遍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半夏为生半夏,又因生半夏有毒,多以制半夏代替使用,然而这可能是一个误区。为研究《伤寒杂病论》中半夏的使用情况,对含半夏的条文、半夏的炮制方法、相关古籍和半夏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半夏为鲜半夏,而非生半夏。此外,实测考证《伤寒杂病论》常规用量半升鲜半夏约等于51g,晒干后约得生半夏23g。对原著中半夏的重新认识,有利于还原张仲景使用半夏的方法,并为经方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婷  洒荣桂 《新中医》2007,39(3):92-94
半夏泻心汤是集辛开苦降、寒热补泻于一体的代表方剂。此方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方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组成,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在脾胃病治疗中运用广泛。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始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少阳证。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所组成。方中柴胡散邪透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除里热,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生姜补中和胃,以杜邪气内传太阴之路。笔者临床体会,只要抓住病机,合理加减应用于杂病,亦可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金匮》妇科方研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人杂病方妇人杂病门治热入血室三法,详见《伤寒论》。其小青龙与泻心汤条,大旨重在申述表里先后之治则,皆未录。余如抵当、小建中、肾气九、猪膏发煎诸方,虽主治伤寒杂病;但治妇人杂病,仍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今据原书依次阐析。 (一)半夏厚朴汤方《金匮》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千金方》描述主证更详,作“胸满,心下坚,咽中贴贴,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此证后人谓为“梅核气”。主要病机多由妇人情志抑郁,痰涎与气相结而成。方用半夏生姜辛散水饮而宣降逆气,茯苓淡渗利水,厚朴利气消满,紫苏叶开郁散结。合为消痰利水行气散结之法。  相似文献   

7.
何任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浙江中医学院(310009)金国梁,何若苹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方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组成。功能行气解郁,降逆化痰。是仲景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之代表方。原文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相似文献   

8.
临床解惑     
用半夏厚朴汤治梅核气效果不著时应怎样进一步调整方药? 答:《金匮》“妇人杂病篇”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后人认为咽中如有痰涎,如同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医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本文整理了《金匮要略》中大青龙汤、桂枝汤、升麻鳖甲汤、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半夏泻心汤6首用于治疗荨麻疹的方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温经汤是仲景所创的一首名方.在《金匮要略》和后世医家的著作中,温经汤内均有半夏、麦门冬,而《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之温经汤则无半夏、麦门冬.那么,温经汤中到底有无半夏、麦门冬呢?笔者略陈管见于下.温经汤原是治冲任虚寒兼有淤血的妇科杂  相似文献   

11.
脾胃杂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以消化系统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与病人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川人多喜食辛辣之品,故脾胃疾患者众。笔者师从于名老中医张洪德,深感其在调治脾胃杂病方面造诣颇深,临床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每多应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玛依努尔  洪军 《陕西中医》2005,26(7):713-714
<正>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程钟龄之《医学心悟》所载,主治风痰上扰所致头痛、眩晕、呕恶、痰多、胸膈胀满等症,此方为健脾燥湿,化痰熄风之良方。现将我师沈宝藩教授依脉证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内科杂病之验案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学平 《新中医》2022,54(6):22-26
《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是久经临床重复验证的效方,经方的变通应用,当以准确把握病机为前提,不能执方不变。抵当汤者,瘀热互结之病机为其应用的依据;半夏厚朴汤者,其病机在气滞痰凝;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凡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者,皆可辨证灵活运用。故抵当汤治抗磷脂综合征、半夏厚朴汤治干燥综合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产后风湿,均为“谨守病机,辨机论治”而用经方之明证。古方今用,活法在人,或用其方,或师其法,或取其意,辨机施治,加减有度,不拘古今之病名,开辟新用途,可提高复杂难治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内经》相关理论对《伤寒杂病论》中半夏泻心汤、五苓散调节人体水谷代谢之机理进行探讨,认为半夏泻心汤旨在通过恢复脾胃气机之升降来完成水谷代谢之升清降浊过程,五苓散则具有恢复小肠泌别清浊之功效,两方合用对于治疗脾胃虚弱之泄泻,往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5.
三仁汤是《温病条辨》中的一个著名方剂,方由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厚朴、滑石、通草、半夏、竹叶组成,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之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内科杂病,收到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卢世秀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内科杂病的经验。卢老师认为半夏泻心汤的治疗重点在于调畅中焦气机,升清降浊,恢复三焦气化功能,故气机升降失调、三焦气化失常,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之病症均可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17.
罗汉民 《新中医》2007,39(7):81-82
旋复代赭汤出自《伤寒论》,由旋复花、人参、生姜、代赭石、半夏、大枣、甘草组成。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功效,用于治疗胃虚瘀阻、气逆不降之痞满、呕吐。笔者临证灵活加减,辨病辨证结合,治疗各种杂病,疗效颇佳。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源于《伤寒杂病论》,是为伤寒误下后,脾胃气虚,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气机痞结之证而设,是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作者将之用于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消化道溃疡及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效果显著,认为该方是治疗脾胃病的良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生半夏治疗胃脘痞满症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剂量生半夏治疗胃脘痞满症的几点体会325200浙江省瑞安市广益中医疑难病诊所邱志济笔者临床使用生旱半夏治疗难症杂病多以大剂量出奇制胜,10余年来,愈沉苛痼疾颇众。现就大剂量生半夏在治疗胃脘痞满症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仲景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生...  相似文献   

20.
运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选取小柴胡汤案、半夏泻心汤案、黄芪建中汤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等18个病案进行介绍,将《伤寒杂病论》之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分析了每个病案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