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0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DECT 检查,且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DECT扫描见尿酸盐结晶沉积171例,诊断敏感性为90.00%;171 例DECT均可见尿酸盐沉积,见弥漫性绿色影,共发现542处,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及附近结缔组织内,双足及踝关节、膝关节、双手及腕关节及肘关节病灶数分别为321、206、12及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最长径线<5 mm尿酸盐结晶共417 处(76.94%),5~10 mm共108 处(19.93%),>10 mm共17 处(3.14%);结晶形态多数不规则,部分呈点状。结论双能量CT 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检测率高,与病理穿刺一致性高,且对非典型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显示率高,可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彩超和双源CT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双源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经金标准判定,72例为痛风性关节炎;双源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敏感度、准确度均明显大于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的69例患者中,共发现尿酸盐结晶94处,结晶所处位置以双侧足趾关节最为常见,其直径多数不足1 mm。结论:双源CT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高于彩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双能量CT(dual-energYcomputedtomograplay,DECT)检测关节痛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探讨DECT对单独存在或合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检出能力。方法对34例关节痛患者进行DECT扫描,根据血尿酸浓度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将其分为病例组(n=16)及对照组(11=18),图像由DECTGOUT软件处理后,由两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比较两纽尿酸盐沉积的差异,进一步评价患者血尿酸浓度、病程长短与病灶数目的相关性。结染病例组16例患者中均发现有绿色颗粒状尿酸盐沉积,对照组均未见尿酸盐沉积,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血尿酸浓度、病程长短与病灶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DECT尿酸盐结晶成像技术能够是敏的检出单独存在或合并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对早期、无创性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能谱CT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能谱CT检查,将扫描数据传输至AW 4.6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临床结果依据,分析能谱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价值.结果 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共发现患病关节80个,其中52个关节得分为优,25个关节得分为中等,3个关节得分为差.能谱CT检查与临床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发现尿酸盐结晶75例,尿酸盐结晶范围为0.1~55.0 mL,有效原子序数范围为7.20~7.85,平均(7.28±0.38),尿酸盐结晶数量(r=0.585,P=0.028)、体积与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程呈正相关性(r=0.781,P=0.011).结论 能谱CT可有效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可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9例痛风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行四肢关节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离法处理图像,依据关节内有无尿酸盐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对两组尿酸盐沉积差异及双源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双源CT双能量扫描显示研究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临床诊断痛风结节患者均存在尿酸盐结节沉积,4例临床初诊未发现痛风结节而双源CT双能量检测出3例尿酸盐结晶沉积,总检出率高达96.55%;双源双能量CT检查对尿酸结节沉积病灶数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临床查体。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诊断痛风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痛风性关节炎双能CT尿酸盐结晶分布与中医证候关系。方法将8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双足双能CT检查,分析不同分型与双能CT尿酸盐结晶分布的关系。结果 86例患者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证39例(45.3%),瘀热蕴结证27例(31.4%),痰浊阻滞证8例(9.3%),肝肾阴虚证12例(13.9%)。4种分型均观察到尿酸盐结晶沉积,其中在第1趾骨的分布以湿热蕴结证阳性率最高,高于其余3组(P0.05);在第1跖骨的分布上以瘀热阻滞型阳性率最高,高于另外3组(P0.05);在第2~5跖骨的分布上以瘀热阻滞型阳性率最高,高于另外3组(P0.05);在跗骨的分布上以瘀热阻滞型阳性率最高,高于另外3组(P0.05)。结论研究痛风性关节炎双能CT尿酸盐结晶分布与中医证候具有关联性,双能CT影像学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其中医证型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酸盐结晶镜检对早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偏振光显微镜检测来我科就诊的首次发病、疑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97例,对其关节积液或局部组织积液进行检查针状双折光的尿酸盐结晶体;并同时抽血化验血尿酸值。结果:97例患者中有93例抽出肿胀组织/关节积液,在积液中检出尿酸盐结晶87例(阳性率93.55%),未检出尿酸盐结晶者6例;未抽出积液4例。97例患者血尿酸升高者75例(占77.32%),血尿酸值正常22例(占22.68%);而在87例检出尿酸盐结晶的患者中血尿酸升高66例(占75.86%);未检出尿酸盐结晶的6例患者血尿酸值均升高,但5例诊断为其他风湿病,余下的1例和穿刺不成功的4例(其中3例血尿酸升高),患者因临床症状、体征、检验及治疗效果判断符合痛风性关节炎。97例中最后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者共92例,以检出尿酸盐结晶确诊的阳性率为94.56%,以血尿酸值升高判断的阳性率为76.08%,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无论血尿酸值是否升高,尿酸盐结晶镜检阳性对早期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尿酸盐结晶检测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确诊痛风患者和1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双能量CT表现。结果共30例痛风患者DECT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其中单关节受累17例,多关节受累13例,以指(趾)间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最明显;12例高血尿酸患者,DECT检查发现4例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具有简便、无创、快捷、灵敏、准确及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可以作为痛风诊断、疗效评估及痛风高危人群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进行患病关节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照组为10列非痛风患者。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解算法处理图像后,由2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根据关节有无尿酸盐结晶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差异及双源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通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24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共发现22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而临床四肢体格检查仅能发现88处关节疑有病变,仅占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发现病灶的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对痛风疑似患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检测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无创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20排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因外周关节疼痛于本院就诊的患者80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试验组(痛风)50例与对照组(非痛风)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CT行双能量CT(DE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分析DECT检测尿酸盐结晶(MSU)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血沉、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尿酸(SU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ECT检测MSU的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76.5%,诊断符合率为85.0%。试验组MSU结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15,P0.001)。结论:320排CT双能量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MSU结晶沉积部位、分布、临近骨质破坏程度,对尿酸盐结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可靠性,且安全、无创,对于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采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状况,探讨DSCT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痛风患者48例作为试验组,其他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例骨关节炎患者及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采用双源CT对两组患者行双腕关节、双膝关节、双足踝关节扫描,利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处理原始图像,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检查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果:在48例痛风患者DSCT检查中有46例发现关节内有尿酸盐沉积,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伪信号影,诊断特异性为28/30(93.3%);有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与无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之间的尿酸盐结晶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增高和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患者,其DSCT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患者检测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情况,提示DSCT可应用于痛风病情的监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一组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3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x线、CT及MRI检查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别对临床早期、中期及晚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男性37例,女性6例,所有患者血尿酸盐均增高。早期患者5例,均为单关节受累,4例为跖趾关节,1例为膝关节;5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2例X线平片阴性;3例x线平片、4例CT检查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稍肿胀;2例MRI显示骨髓水肿。18例为中期患者,3例为单关节受累,15例为多关节受累;受累关节邻近软组织肿胀18例,关节积液15例;5例行MRI检查,均显示骨髓水肿存在。晚期病例20例均为多关节受累,穿凿或不规则状骨质破坏20例,痛风石形成20例,关节腔积液5例。初次就诊误诊、漏诊6例,包括早期患者4例,中期2例,均为单关节受累患者。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多关节受累,受累关节的软组织肿胀、穿凿样骨质破坏、痛风石形成;误诊漏诊主要是早期、单关节受累的患者,其影像学表现受累关节局部软组织稍肿胀及骨髓水肿,MRI能对痛风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对27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清理、滑膜切除、半月板修整或切除及关节软骨修整,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及功能康复练习。结果 27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术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尿酸盐结晶沉积,术后肿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关节功能得到改善,随访6~36个月均得到满意疗效。结论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或痛风石形成的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关节镜手术治疗具有诊断明确、创伤小、方法简单、效果显著等优点,可作为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痛风速效宁对高尿酸血症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不同时相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A)、秋水仙碱组(B)、痛风速效宁组(C),用氧嗪酸钾和尿酸钠分别行腹腔和踝关节腔内注射制造高尿酸血症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各组于造模前3 h和造模后3 h分别予灌胃生理盐水、秋水仙碱和痛风速效宁干预,并于造模后6、12、24、36 h 4个时相各取8只大鼠,采血、取关节液和滑膜,比较3组在血尿酸、关节液白细胞和尿酸盐晶体方面的变化。结果①痛风速效宁可降低实验大鼠的血尿酸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②痛风速效宁可加速致炎大鼠的关节液中尿酸盐晶体的清除,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③痛风速效宁可抑制致炎大鼠的关节液中WBC渗出、抑制和改善致炎大鼠的关节滑膜炎症反应程度,与秋水仙碱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痛风速效宁对高尿酸血症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不同PH、不同温度条件对尿酸盐结晶形成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探讨尿酸盐沉积的机制,为阐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机理及确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改变PH和温度,考察高尿酸的生理盐水溶液以及高尿酸血清中尿酸盐结晶形成情况,并观察UA浓度的变化。结果:PH降低或温度降低,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形成,导致高尿酸的生理盐水溶液以及高尿酸血清中尿酸浓度降低,当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时,尿酸浓度降低更明显,尿酸以尿酸盐的形式析出,导致尿酸浓度下降显著。结论:PH降低和温度降低是引起尿酸盐结晶析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5例非痛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及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作为对照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挑选3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影像学结果的情况下通过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痛风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状况(痛风结节)进行评估,比较临床评估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结果的差异.结果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对照组无痛风结节沉积,痛风组患者在腕关节、膝关节及足踝关节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的比例分别为96.06%(33/34),100.00%(22/22)和96.49%(55/57).65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共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部位545处,是医生临床评估(125处)认定的4.36倍.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无创简便,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应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I(ApoA-I)半胱氨酸突变体重组高密度脂蛋白(r HDL)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卵磷脂组、r HDL74干预组、r HDLwt干预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右侧踝关节注入尿酸钠晶体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4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大豆卵磷脂溶液、r HDL74、r HDLwt进行干预。软尺测量造模后0、2、4、6、8、10 h大鼠踝关节周径;造模10 h后,乙醚麻醉大鼠,内眦取血并取关节腔滑膜组织,ELE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常规检查大鼠关节滑膜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 HDL74能明显抑制关节腔肿胀程度(F=9.61~45.84,q=2.13~16.35,P<0.05),r HDL74及r HDLwt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L-1β的水平(F=43.67,q=2.33~16.85,P<0.05);与模型组比较,r HDL74及r HDLwt能明显降低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r HDL74及r HDLwt对尿酸钠晶体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熹白  方长海  程广金  乐剑平  汪源 《西部医学》2024,36(1):148-151+156
目的 探讨双源CT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166例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痛风性关节炎组与非痛风性关节炎组行双源CT及血清CRP水平检测,以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制定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明确痛风性关节炎诊断,计算双源CT及血清CRP单独与联合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效能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 共有126例患者(75.90%)明确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组双源CT图像绿色结晶检出率高于非痛风性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性关节炎组血清CRP水平高于非痛风性关节炎组(P<0.05),但两组血清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联合血清CRP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联合血清CRP水平检测能够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无创诊断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