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脑血栓发病初期进行导管溶栓治疗后护理工作的效果,探讨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护理力度,降低脑血栓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00例,均接受了导管溶栓治疗,且均经过一次导管溶栓。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和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溶栓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统计,即刻肌力提高率达79%,即刻溶栓达到85%,出院时98%的患者都消除了血栓。结论在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工作,将提高患者的恢复程度、生活质量和康复信心,有效降低脑血栓后遗症的危害,降低脑血栓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溶栓治疗。方法对临床4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给予早期溶栓治疗。结果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结论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脑血栓形成治疗的药物及方法很多,疗效有所差异。我院1987年至1996年共收治脑血栓形成90例,分成A、B、C3组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对比分析,结果维脑路通 低分子右旋糖酐 胞二磷胆碱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9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均经腰穿及脑CT扫描确诊。按诊疗的先后随机将其分为A、B、C3组,3组的  相似文献   

4.
邱春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21-2321
笔者自拟溶栓汤治疗脑血栓形成32例,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玉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31-2431
目的:探讨超声波作为辅助手段在增强脑血栓溶栓药物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在患者大脑动脉堵塞处相近的头皮表面上放置超声波探头,同时静脉注射链激酶、尿激酶或血塞通,并与单独注射溶栓药物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波可促进脑血栓溶栓药物的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脑血栓临床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56%;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出现,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结论 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溶栓胶囊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确诊的脑血栓患者给予口服溶栓胶囊 ,每天 3次 ,每次2粒 ,连用 3周 ,不同时应用其它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对第 1周、第 2周和第 3周的疗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对治疗 3周后复查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结果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总有效率为 80 %。所有病人无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治疗后均无不良变化。治疗 3周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同治疗前相比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溶栓胶囊是治疗脑血栓有效的药物。尤其适用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脑血栓开展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4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阻栓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表现。结果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14 d,实验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2.2±1.9)、(9.2±2.2)分,均低于常规组的(18.4±2.5)、(13.7±2.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运动功能、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应用于脑血栓病患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缓解其神经缺损,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较高临床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72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86)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n=86)则采取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抗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0.00%,对照组0.00%,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整体治疗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尿激酶溶栓在治疗脑血栓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收治的38例患有脑血栓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治疗组和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患者最终整体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达63.2%,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给予的尿激酶溶栓在治疗脑血栓方面的效果是远远高于对照组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在治疗脑血栓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情,可以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可以在今后临床工作中给予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余卫兵 《中国药业》2008,17(11):23-23
目的探讨活血溶栓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丹参、甘草、川芎进行鉴别。结果各品种的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结论TLC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活血溶栓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的疾病,俗称脑中风,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现脑血管病患者约120-150万人,每年死亡约80-100万人,为我国疾病死亡率之冠。其他的存活者也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遗留有一侧肢体不能活动,感觉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等,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脑血管病中有67%~78%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大多表现为脑血栓形成。对脑血栓的治疗是近代医学的主攻目标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在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静脉溶栓治疗的资料,200例均为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其中100例未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对照组),2008年后100例溶栓患者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监测组)。治疗前后收集相关数据,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Vs、Vm均明显高于溶栓前,而RI、PI低于溶栓前(P<0.05);监测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E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2wESS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脑出血、继发脑血管栓塞、脑血管痉挛、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并发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为脑血栓溶栓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13.11±5.09)分低于对照组的(20.37±4.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尿激酶溶栓能有效提升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96例脑血栓患者纳入此研究中,按照其治疗方法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治疗中采用尿激酶溶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经计算后分别为93.75%以及72.92%,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组间数据经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组间不良反应情况经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未产生。结论将尿激酶溶栓疗法应用在脑血栓治疗中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制定活血溶栓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丹参、甘草、川芎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甘草酸的含量。结果各品种的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0202~0.20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为0.94%(n=6);甘草酸进样量在0.4907~5.889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为0.24%(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血栓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110例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予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76.36%,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且体温升高、肠胃道反应等发生率均较低,比较均无高度差别(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同时不会增加对患者机体损害,安全性较高,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预后及转归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半暗带理论的提出及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发展,急性脑梗塞超早期动脉内溶栓在临床逐步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是目前认为脑梗塞早期获得再灌注、抢救濒临坏死的脑组织的有效方法[1~3].本文对10例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脑梗塞动脉内溶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JNZ灌胃10.8g/kg,5.4g/kg,连用5日,对血栓诱导剂引起的小鼠脑血栓有拮抗作用(P<0.01).其作用与腹腔注射阿斯匹林(20mg/kg)作用基本相同。采用小鼠断头法和静脉注射KCN法证明,JNZ对脑缺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