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5省市106所医疗机构在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的现况分析,阐述了调研医疗机构在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完善和细化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信息追溯系统的基本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医院使用的各种外来医疗器械种类较多、应用范围较广,并且在很多不同的医院之间流动使用,导致感染控制难度较大。本文就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提出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的对策,以更有效地进行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手术器械种类不断增加,但是,有些医疗器械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个性化强,因此,在使用植入物时要立足于病情,选择适宜的物品。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内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的难点,探析改进医疗内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管理的对策,以期保证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的灭菌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洗消毒和灭菌管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400包次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器械管理,观察组制定针对性包装、清洗及交接流程。对比两组灭菌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清洗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过程中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消毒、灭菌管理流程的实施可明显提高医院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的清洗质量,降低差错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模式在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手术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342包,将2019年6月—9月实施精益管理模式前骨科手术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183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0月—12月实施精益管理模式后骨科手术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159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益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清洗质量及器械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8.11%、96.86%,均高于对照组的92.90%、9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品质量、器械配送、供应及时性及问题改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清洗中应用精益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清洗质量,利于提高医师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外来医疗器械是指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各类骨科植入物、内固定手术使用的操作器械等,由于这些器械在不同医院频繁流动,给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卫生部2009年4月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外来医疗器械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统一管理,现就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医疗理念更新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外来器械在临床手术中得以应用,包括骨科植入物及手术内固定器械等,为恢复患者健康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些医疗器械来自院外,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规范管理就成为确保手术安全和避免院内感染的必要条件。在外来器械处理过程中,清洗流程至关重要,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1],对避免交叉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规范,安全使用,我院落实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管理中的优化流程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所接收的2008件外来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8件器械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4件,探讨管理办法。结果对照组,1004件器械中不合格的有78件,不合格率为7.76%;观察组,1004件器械中不合格的有12件,不合格率为1.19%,对照组的不合格率要远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损失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优化流程改善了外来器械以及植入物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减少了手术的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公司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使用现状,提出基于RFID控制系统的全流程监控系统,依据各流程操作实现外来医疗器械追溯和状态跟踪,实现对外来医疗器械的有效管理。结果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公司器械处理流程中应用RFID后,外来医疗械的回收符合率,分发符合率均有所提高,回收记录错误率降低21.5%,发放错误率降低21.2%。同时在科室使用中,该系统使用后显著降低了输入时间及查询时间。结论通过构建RFID全流程控制系统,完成了外来公司医疗器械系统流程管理、消毒器械溯源管理和质量评价等功能,规范了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业务流程,也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CSSD)对外来医疗器械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标准化工作流程,外来医疗器械的交接、清洗、包装、灭菌与监测、发放均实施规范化处理。[结果]840包次外来医疗器械的灭菌质量均合格,有效保障了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患者安全。[结论]集中在CSSD清洗、包装、灭菌、监测与发放,并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是提高外来医疗器械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灭菌是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的关键环节,其涉及的参数、环境相互关联,是一种需要严格控制的特殊过程。常见灭菌的方法基本上为以下几种: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臭氧灭菌法。不同的灭菌方法对应于不同的预期用途和产品类型,从原理、应用、预期用途对各种灭菌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比对。  相似文献   

12.
医疗器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行业,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识别中国医疗器械的重点子领域。通过对Derwent Innovation数据库中医疗器械领域的专利进行检索,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修订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并结合医药器械的专利分类特点,将医疗器械领域专利分为17个子领域,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中国医疗器械17个子领域技术开发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重点子领域进行识别。中国在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设备,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医院设备,呼吸麻醉和急救器械,患者承载器械五个子领域占据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
牛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90-1691
目的:探讨纯环氧乙烷(EO)对医疗物品灭菌效果的可靠性及其使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方法对医疗物品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环氧乙烷灭菌器的设定灭菌程序能清楚记录灭菌日期、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程序运行正常。灭菌器内输送纯环氧乙烷气体,以1000mg/L用量进行灭菌处理,所有包外化学指示胶带由黄色条纹变为橘红色条纹,包内3M化学指示卡由深粉色变为绿色,达到灭菌合格的标准颜色。我院连续对50锅次220个经EO灭菌后的灭菌包进行灭菌效果检测,合格率达100%。结论:纯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效果可靠、操作简单、使用安全,适用于医院畏湿、畏热医疗器械与物品的灭菌消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生物监测技术在植入物灭菌效果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的300次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进行快速生物监测。观察生物指示剂的荧光反应,确定灭菌效果。同时对该300次高压效果进行48 h传统培养,比较两种检测效果差异。结果:本组300次快速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全部合格,临床也未见有关由于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灭菌不彻底而导致感染的病例。300次快速生物检测结果与传统48 h培养检测结果相一致,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生物监测技术在植入物灭菌效果的检测中效果可靠,快速高效,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生物检测技术,为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安全使用、及时供给、手术正常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针对消毒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分别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消毒物品进行随机抽样,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消毒质量检测及评价。结果共监测医疗机构153家,抽样716份,合格501份,总合格率69.97%,其中县、乡、村三级合格率分别为95.87%(116/121)、72.34%(136/188)、61.18%(249/40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7,P〈0.01)。各类样品中高压灭菌合格率最高(76.88%),空气消毒合格率最低(59.06%)。结论全县医疗机构消毒需强化质量管理和监测,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是我县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从5省市106所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信息追溯管理工作调研入手,对消毒供应中心信息追溯工作的现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消毒供应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功能,为规范消毒供应中心信息追溯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化流程对门诊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实施标准化流程前后门诊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功能完好性、包的体积和重量、包外标签、包内指示卡等质量指标.结果: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的整体合格率分别为87.5%和 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标准化流程,能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质量,利于后续消毒灭菌.  相似文献   

18.
李维弟  郭莹  陈世璋 《北京医学》2011,33(12):993-994
我国传染性疾病呈增高趋势.口腔科的治疗环境相对拥挤,高速手机、超声洁治器等可用于有创操作,器械高速旋转可使血液、唾液飞沫中含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污染周围环境,加大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为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需要建立就诊环境、感染防护、治疗流程等系统规范的标准,完善和落实传染性疾病的诊前排查,建立临床医疗档案,严...  相似文献   

19.
何金庆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77-1878
目的评价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督促各医疗单位提高消毒灭菌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已消毒或灭菌的用品进行抽样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这次采集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器械、物体表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共3556份,检测达卫生标准2955份,符合率为83、10%,不同样品检测达卫生标准百分率依次为97.37%、95.56%、86.25%、75.41%和62、49%。结论高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用卫生指标评价,卫生站的符合卫生标准率低于医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合格率低于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器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