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8F-FDG PET 显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PET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探讨其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8F-FDGPET于15例病人,10例经活检或手术发现肿瘤转移灶,3例胸腔穿刺发现肿瘤细胞,2例头颅MRI提示颅内转移瘤.采用PET胸腹部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进行评价.结果12例病人于临床发现的肿瘤转移灶部位可见明显或中度示踪浓聚,SUV2.93±0.33;3例胸腔积液病人呈片状示踪分布.14例病人经PET显像发现肿瘤原发灶,3例位于肝脏、2例位于乳腺、9例位于肺脏.转移灶与原发灶的显影类型分为三种9例转移灶明显显影,原发灶也明显显影;2例转移灶中度显影,原发灶轻度显影;3例胸腔积液处片状示踪分布,原发灶明显显影.但有1例MRI诊断颅内转移瘤的病人,PET显像未能找到原发灶,经半年随访观察尚未发现其它肿瘤灶.结论应用18F-FDGPET显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灵敏的方法,其准确度达90%以上,可作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BMUP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BMUPT患者PET/CT图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PET/CT中心检查的49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记录其原发灶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骨转移部位及骨转移性质,同时测定各骨转移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不同骨转移性质及部位的SUVmax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PET/CT检查共正确检出48例原发灶, 有1例未正确检出,新发现42例合并淋巴结转移,26例合并器官转移。49例患者中成骨性转移9例,溶骨性转移33例,混合性转移7例。各部位骨转移发生率依次为:脊柱91.8%、骨盆85.7%、胸部77.5%、四肢57.1%、颅骨24.4%。溶骨性转移SUVmax大于成骨性转移(t=3.55,P<0.05)。成骨性转移、溶骨性转移各部位之间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ET/CT在BMUPT的原发灶寻找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且能发现新的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可以BMUPT患者病情评估及综合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对转移瘤患者原发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转移的不明原发灶肿瘤患者为寻找原发灶而行18F-FDG PET-CT检查,待最终随访结束后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18F-FDG PET-CT对肿瘤原发灶总检出率为51.2%(84/164),特异性97.3%(71/73),敏感性92.3%(84/91),准确度94.5%(155/164),阴性预测值91.0%(71/78),阳性预测值97.7%(84/86)。PET-CT对转移性腺癌、转移性鳞癌、转移性未分化癌3组常见病理类型转移瘤的原发灶检出率分别为54.0%(47/87)、56.8%(21/37)、40.0%(12/30)。经统计分析,3组转移瘤原发灶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 PET-CT在寻找不明原发灶肿瘤原发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Metastatic lymph node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LCUP)是指各部位淋巴结经活检或针吸病理细胞学证实为转移癌,而经反复仔细全面的常规检查,仍查不到原发灶的转移癌(不包括淋巴瘤),这类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肿瘤约在肿瘤中占2.3%-4.2%[1],患者预后差,从诊断开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5例,脂肪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3例,间质肉瘤、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各2例,纤维肉瘤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各1例)^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不同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肿瘤最大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20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中,18例形态不规则,15例边界不清,14例^18F-FDG摄取不均匀,2例可见远处转移。肿瘤最大径为2.3-28.1 cm,平均(9.3±6.7)cm;SUVmax为3.2-32.7,平均12.9±8.1。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不明原发灶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群异源发生的肿瘤,指转移灶经穿刺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已得到确认而通过其他检查(包括详细的病史回顾、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常规影像学检查)尚未发现原发灶的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10%[1-3].  相似文献   

7.
^18F-FDG PET/CT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原发于骨外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并继续生长,形成子灶,脊柱是骨转移癌的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占58%^[1]。本文通过对135例脊柱骨转移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18F—FDG PET/CT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列表采集模式优化18F-FDG PET/CT采集时长的可行性.方法:共22例常规接受PET/CT检查患者入选本研究.患者按照7.4 MBq/kg的标准注射显像剂,显像仪器为西门子Biograph 64 PET/CT.选择肝脏作为靶器官,先行CT扫描,然后行180 s列表模式PET采集.通过设置不同的采集时间长度参数对原始数据重建静态图像,获得40~180 s间8个时长条件下的PET图像.选择肝脏最大层面、无病灶区域勾画直径为4 cm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SUVmax及SUVmean.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16完成.结果:SUVmax与SUVmean均呈现出随采集时间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采集时长≥80 s的情况下,各组间SUVmax与SUVmean均无显著差异,与常规PET/CT采集获得图像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优化的采集时长在保证图像质量基础上显著提高了检查效率.列表模式采集能够动态反映采集时长与图像质量间的关系,可以作为确定18F-FDGPET/CT最优采集时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诊断价值及其对疾病活动度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PM/DM患者13例,其中PM5例,DM8例,合并肿瘤3例(肺癌2例,鼻咽癌1例),有肺间质病变6例。同时收集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3例,记录并比较患者及健康人7个区域近端肢带肌群(肩背部肌肉、肱二头肌、颈椎旁肌肉、胸椎旁肌肉、腰椎旁肌肉、臀部肌肉、股四头肌)的标准化摄取值(SUV),采用两样本t检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PM患者肌肉SUV为(1.83±0.45) g/ml,DM患者肌肉SUV为(2.39±1.98) g/ml,均高于健康体检者(1.07±0.23) 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PM/DM患者肌肉SUV与肌酸激酶(CK)(r=0.600,P 0.05)、乳酸脱氢酶(LDH)(r=0.855,P 0.01)、α-羟丁酸脱氢酶(HBDH)(r=0.834,P 0.01)、疾病活动度(r=0.723,P 0.05)均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肌肉SUV最佳临界值为1.393 g/ml,诊断PM/DM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92.3%,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24~0.966)。结论~(18)F-FDG PET/CT测定的近端肢带肌群SUV值对PM/DM具有诊断价值,肌肉SUV值与肌力、肌酸激酶水平、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可反映疾病活动度。~(18)F-FDG PET/CT可以作为评估PM/DM病情活动度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宫颈癌诊断、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癌患者60例,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确诊。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2/35)、92.0%(23/25)、91.7%(55/60)、94.1%(32/34)、88.5%(23/26)。其中7例治疗前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为85.7%(6/7);宫颈癌根治术后尚未进行其他治疗的患者27例,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10/11)、87.5%(14/16)、88.9%(24/27);经宫颈癌根治术及放化疗综合治疗后的患者26例,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15/16)、100%(10/10)、96.2%(25/26)。与同期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更高,12例提高临床分期,特异性更高,7例降低临床分期。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及残余病灶、复发病灶、转移灶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PBL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结果 15例PBL,4例双侧乳腺受侵,11例单侧发病。PET/CT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1)单发结节或肿块型最常见,占66.7%(10/15),病灶境界清晰,边缘光滑,均为软组织密度;乳头均未见凹陷,邻近皮肤增厚,乳后间隙未见侵犯,乳腺病灶SUV_(max)为16.39(5.92,31.60)。(2)多发结节、肿块型3例,多为数个病灶融合所致;病灶形态、轮廓及密度与单发结节、肿块型相似,而占位效应较后者明显。病灶SUVmax分别为6.95、7.01、33.29。(3)弥漫型2例,范围广,占位效应最明显,乳腺病灶SUVmax分别为8.18、11.52。三种类型间乳腺病灶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7,P=0.692)。临床分期ⅠE期4例,ⅡE期11例;ⅠE期及ⅡE期乳腺病灶的SUV_(max)分别为21.27(7.01,31.60)、11.52(5.92,3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4,P=0.296)。结论 PBL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境界清晰、边缘光滑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18F-FDG摄取较高,有助于PBL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肺癌骨转移病灶18F-FDG PET/CT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转移癌18F-FDG摄取的差异,分析骨转移癌18F-FDG摄取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肺癌骨转移的初诊患者60例,皆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转移灶的SUV,根据同机CT显示的密度改变确定骨转移灶为成骨性或溶骨性。结果:PET/CT显像检出骨转移病灶392个,其中PET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的病灶为389个,18F-FDG摄取无明显增高而CT出现明显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灶3个,以上392个病灶均经临床随访证实。392个病灶中CT表现为溶骨性病灶201个(51.3%)、成骨性病灶75个(19.1%),骨密度无明显改变者116个(29.6%),这3组病灶的SUV分别为3.5±1.3、2.7±0.6、3.0±1.2,溶骨性骨转移癌的SUV高于后两者(P值均<0.01),而后两组间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组、鳞癌组、大细胞癌组、小细胞癌组的骨转移灶的SUV分别为3.4±1.3、3.1±1.4、3.3±1.1、2.5±0.6,小细胞肺癌组骨转移癌的SUV低于肺腺癌及大细胞癌组(P值均<0.01),但与鳞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后3组骨转移癌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PET对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机CT,溶骨性骨转移灶的18F-FDG摄取较成骨性转移灶的高,CT与PET对于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B超、胃肠内窥镜和(或)消化道造影、CT和(或)MRI、各种生化和腹水细胞学检查无法确定病因的22例腹水患者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受试者做完PET/CT检查后,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阅片。结果判断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摄取值,SUV)。结果:22例腹水原因待查的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病理及随访证实其中恶性腹水14例,其它原因所致腹水4例,不明原因者4例。14例恶性腹水患者中,7例PET/CT可检出原发灶(50%),7例假阴性。4例其它原因所致腹水中,3例经PET/CT检查后明确了病因,另1例为结核性腹膜炎,PET/CT误诊为恶性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为45.5%(10/22)。结论:在腹水病因探查中,^18F-FDG PET/CT显像与其它传统影像学检查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灵敏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FDG PET鉴别脑肿瘤治疗后复发和坏死的价值.方法 32例临床怀疑复发的恶性脑肿瘤病人,18例脑胶质瘤,14例脑转移瘤,分别于治疗后6~23个月行FDG PET显像,图像分析采用目测法,将FDG 摄取分为3级,≥2级视为复发.最后诊断以病理活检(18例病人经过病理活检)或CT、MRI检查以及长期临床随访为准.结果 PET检出的21例复发病灶中,20例为真阳性;11例坏死病灶中,6例为真阴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86%.结论 FDG PET可以有效鉴别脑肿瘤放射治疗后复发和坏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原发性骨淋巴瘤的MRI及PET影像特征,探讨MRI联合PE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16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和PET表现.结果 单骨侵犯15例(股骨5例,椎体3例,髂骨3例,胫骨2例,桡骨1例,上颌骨1例);多骨侵犯1例(胸骨上段及右侧第7肋骨各一病灶).MRI表现:①16例均见髓腔内局部片状或弥漫性不均匀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不均匀或均匀强化;②均见明显软组织肿块,15例范围超过骨病变,1例与骨病变相当;T1WI多呈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稍高信号,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3例椎体者为单一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局部呈硬膜外和(或)椎旁软组织,软组织范围超过病变椎体.PET:术前PET检查13例,均提示病变局部糖代谢增高,局部放射性浓聚,全身其他部位无异常代谢;3例椎体者均为术后PET检查,术后2个月术区局部复发1例.结论 MRI上原发性骨淋巴瘤骨质破坏小而软组织肿块大,T2WI信号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特征性;PET对骨原发性淋巴瘤无特异性,但对确定病变性质、鉴别原发与继发、以及术后随访具有优势.MRI与PET相结合为检查原发性骨淋巴瘤的适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查找骨转移瘤原发灶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类型骨转移瘤的PET/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患者病例资料,经常规检查未发现原发灶,行~(18)F-FDG PET/CT扫描查找原发灶.比较溶骨性转移瘤和成骨性转移瘤SUVmax的差异.结果 经组织细胞学或3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证实,34例患者中,PET/CT检出22例原发灶(64.71%).12例PET/CT未发现原发灶(35.29%).23例溶骨性为主转移瘤和11例成骨性为主转移瘤的SUV_(max)分别为6.78±3.66和4.13±1.69(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提示多数骨转移瘤患者的原发灶,进而指导患者的治疗计划.溶骨性转移瘤的代谢活性较成骨性转移瘤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FDG PET双时相显像在孤立肺结节中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住院或门诊患者,经CT证实符合孤立性肺结节病例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3±6.2)岁,应用PET/CT检查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病例进行双时相显像,首次显像于注射FDG后40~65 min,延迟显像于注射后1.5~2.5 h进行,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并计算两次显像SUV变化率。结果30例孤立肺结节病理证实恶性病变17例,良性病变13例。肺癌组患者早期SUV 4.21±1.71,延迟显像为5.98±2.32,SUV变化率为(41.9±7.81)%。良性病变组患者早期SUV 2.71±1.62,延迟显像为3.17±1.13,SUV变化率为(16.97±5.62)%。结论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方法简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肺恶性病变延迟显像SUV升高的幅度高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双时相PET显像诊断胃癌术后复发与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双时相18F-FDG PET在诊断胃癌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5例胃癌术后患者行常规PET及延迟显像。结果 55例术后患者中,13例胃部显影,10例Ⅰ级摄取,延迟显像后6例摄取增高,常规显像与延迟显像平均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变化率(△SUV)为(37.3±24.6)%,局部复发病灶显像较常规显像多检出6例;局部复发并转移15例,均为Ⅱ、Ⅲ级摄取,延迟显像后摄取变化不明显,平均SUVmax与常规显像无差异;转移17例。CT共检出22例复发或转移。结论 双时相18F-FDG PET能较常规PET及CT更好地鉴别良性摄取、术后复发及转移,有效提高胃癌转移与复发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移性肾脏肿瘤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4例肾脏转移瘤。用勾画感兴趣区(ROI)法测量病灶的SUVmax,同时测量病变的大小及CT值。结果:14例患者中,共计18个病灶,其中左肾单发5例,右肾单发6例,双肾单发2例,右肾2处转移灶、左肾1处转移灶1例。结节状弥漫性高摄取病灶11个,环形高摄取病灶6个,弧形高摄取病灶1个,SUVmax(4.3~21.5),平均值11.6±5.5。等密度灶8个,低密度灶7个,高密度灶3个,CT值范围15.0~35.0 HU,平均CT值(27.9±5.2)HU,病灶最大径范围1.1~7.2 cm,最大径平均值(3.3±1.6)cm。结论 :肾脏转移瘤在18F-FDG PET/CT显像有一定特点,18FFDG PET/CT对其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18 F-FDG PET/CT显像监测骨与软组织肉瘤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临床价值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骨与软组织肉瘤术后行18 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随访及临床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临床随访(再次手术后病理和长期随访观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PET/CT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32例患者,18 F-FDG PET/CT提示局部复发13例,正确诊断12例,假阳性及假阴性各1例,PET/CT诊断骨与软组织肉瘤局部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2/13)、94.7%(18/19)、93.7%(30/32)、92.3%和94.7%(18/19);PET/CT提示远处转移11例,正确诊断10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PET/CT诊断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10/12)、95%(19/20)、90.1%(29/32)、90.9%(10/11)和90.5%(19/21)。基于PET/CT结果,37.5%(12/32)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结论18 F-FDG PET/CT在骨与软组织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较理想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