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连续粪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人群应用结肠镜二次筛查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FOBT阳性2 192例为目标人群,应用结肠镜进行二次筛查结直肠癌。发现息肉样病变即取活检或摘除,病理确诊。分析筛查数据,计算初筛阳性人群中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结果 2 048例完成结肠镜检查,检出结直肠肿瘤307例,检出率为14.99%(95%CI:12.89%~17.01%)。其中结直肠癌33例,检出率为1.61%(95%CI:0.91%~2.03%);进展期腺瘤92例,检出率为4.49%(95%CI:3.88%~5.12%);非进展期腺瘤182例,检出率为8.89%(95%CI:7.81%~10.01%)。结直肠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3),年龄段越大结直肠癌发病率越高(P0.05)。结论 FOBT阳性人群应用结肠镜二次筛查结直肠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OS)的临床应用,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大肠癌筛查流程和提高筛查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3 398例结直肠癌OS阳性,并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高危因素问卷调查(HRFQ)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后,建议对两种筛查方法中,任意一种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统计受检者的年龄、性别、病变检出情况和病变部位,根据初筛结果,比较不同筛查方法结直肠肿瘤检出率的情况。结果 3 398例受检者中,HRFQ(-) FIT (+)组进展期腺瘤和结直肠癌检出率高于HRFQ(+) FIT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非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方面,HRFQ(-) FIT (+)组明显低于HRFQ(+) FI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T对结直肠肿瘤的敏感度总体上优于HRFQ,且FIT对远端结直肠肿瘤的敏感度高于近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RFQ与FIT组合,比FIT或HRFQ单独使用,能筛选出更多的高危人群,从而检测出更多的结直肠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情况及腹腔镜结肠镜对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该院25例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行腹腔镜结肠镜处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12.19%(P<0.01)。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摘除16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的结肠部分切除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3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100%,未出现并发症。25例术后随访0.5年~4.0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3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同时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该院3 600例体检者结肠镜检查结果,探讨隐匿性大肠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 600例行结肠镜检查人员的资料,观察并记录受检者的病变类型、发生部位,将受检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受检者患病比例的差异。将受检者分为具有临床症状组和无临床症状组两组,比较病变比例在两组之间的区别。分析结肠息肉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生活区域(城市、农村)的差别。结果结肠黏膜病变的受检者共734例。其中,青年组发生比例为15.49%,老年组发生比例为32.81%,老年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部位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受检者765例,无症状组2 835例,有症状组发生病变的比例29.67%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比例1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结肠黑病变的比例、大肠癌比例、大肠慢性炎症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息肉的男性发病率(20.34%)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9.88%),老年的发病率(22.89%)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发病率(12.94%),城市的发病率(17.24%)明显高于农村的发病率(9.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疾病的发生率较高,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标记CT结肠成像在基层综合性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作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2例,于同日行CT结肠成像,对比结肠镜分析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息肉、癌及非肿瘤病变的诊断效能及优势。结果:CT结肠成像检查完全率为95.2%(59/62)高于结肠镜80.6%(50/62)(χ~2=6.143、P=0.013)。CT结肠成像检出结直肠癌11例,检出率100%(11/11)。对≤5mm、6~9mm、≥10mm息肉的患者灵敏度为56.0%、77.8%、90.9%,特异度为83.8%、98.1%、98.0%。经kappa检验6~9mm组与结肠镜有较高程度一致性(k=0.796,P=0.000),≥10mm组有很高的一致性(k=0.889,P=0.000)。CT对憩室的检出率高于结肠镜(χ~2=16.568、P=0.000)。结论:非标记CT结肠成像在发现结直肠癌及大息肉方面与肠镜有很高一致性,其操作简便安全,基层医院易于掌握。对结肠显示更全面可与肠镜互补,但对小息肉诊断能力不足故不宜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家族史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结肠直肠肿瘤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调查,以首次接受冠状动脉(冠脉)血管造影且无CRC相关症状、疑诊CAD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亚太地区结肠直肠肿瘤筛查评分(Asia-Pacific colorectal screening score,APCS)对高风险者行结肠镜检查,同时测量其腰围、身高和体重。结果:总计1 157名对象参与本研究,其中54.8%(634/1 157)为高风险者,高风险者中又有91.0%(577/634)为男性吸烟者,而存在CAD的患者占81.5%(517/634)。与高风险人群中非CAD者相比,CAD患者的结肠直肠腺瘤(32.1%比22.2%,P<0.05)和进展期腺瘤(14.7%比8.6%,P<0.05)的患病率都显著升高,而CRC患病率在2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剔除有一级亲属CRC家族史的83例患者后,结果显示CAD患者仅有结肠直肠腺瘤的患病率高于非CAD者(25.5%比16.0%,P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结肠镜、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及风险分级筛查策略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基于2018年5月—2021年5月全国6个中心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TARGET-C研究),将符合要求的受试者按照1∶2∶2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结肠镜组、FIT组、分级筛查组(经风险评估,高风险人群接受结肠镜检查;低风险人群接受FIT检测,FIT阳性者接受结肠镜检查)。3组人群分别接受不同方案的结直肠癌筛查,其中结肠镜组仅接受基线筛查,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在基线筛查的基础上接受每年1次的随访筛查。主要研究结局为进展期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比较3种筛查方案的人群参与率、进展期肿瘤检出率和结肠镜检查负荷。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19 373名,包括男性8082名(41.7%),女性11 291名(58.3%);平均年龄(60.5±6.5)岁。其中结肠镜组3883名、FIT组7793名、分级筛查组7697名。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已完成2轮次随访筛查。FIT组整体人群筛查参与率最高(99.3%),分级筛查组次之(89.2%),结肠镜组最低(42.3%)。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镜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高于FIT组(2.76%比2.17%,OR结肠镜组比FIT组=1.30,95% CI:1.01~1.65,P=0.037),结肠镜组与分级筛查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2.76%比2.35%,OR结肠镜组比分级筛查组=1.19, 95% CI:0.93~1.51,P=0.156),分级筛查组与FIT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亦无统计学差异(2.35%比2.17%,OR分级筛查组比FIT组=1.09,95% CI:0.88~1.34,P=0.440)。以每检出1例进展期肿瘤所需要的结肠镜检查次数作为评价人群筛查时结肠镜检查负荷的指标,结肠镜组的结肠镜检查负荷最高(15.4次),分级筛查组次之(10.2次),FIT组最低(7.8次)。  结论  基于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的分级筛查策略对于人群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作为传统结肠镜检查和FIT筛查方案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的灵敏度.方法 对30例因便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大便习惯改变而拟接受光学结肠镜检查者进行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及光学结肠镜检查.以光学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标准,按息肉及癌的大小统计分析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的灵敏度.结果 光学结肠镜共检出76枚结直肠息肉及癌,其中1~5 mm息肉11枚、6~9 mm息肉29枚、≥10 mm息肉及癌36枚.MR结肠成像对1~5 mm息肉、6~9 mm息肉、≥10 mm息肉及癌、≥6 mm息肉及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9%、75.86%、100%及89.23%,总体检测灵敏度为77.63%.结论 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对1~5 mm结直肠息肉检测灵敏度低,但对≥6 mm息肉及癌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并能够检出全部≥10 mm的息肉及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东从化地区高龄(≥60周岁)人群进行大肠癌早期筛查,调查大肠癌及其他大肠病变的检出率,并分析大肠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筛查对象为广东从化地区常住人口,通过问卷调查及大便隐血检查筛查出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及大便隐血检查筛出高危人群828例,阳性率15.98%;高危人群行电子结肠镜发现大肠息肉102例(31.19%),大肠癌6例(1.84%),大肠炎症12例(3.67%),其他疾病3例(0.92%)。结论高龄人群有较高的大肠息肉发生率,大肠癌早期筛查对于降低广东从化地区高龄人群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结肠镜检查已广泛应用于肠道疾病诊治,也是结直肠疾病筛查的主要方法~([1-2])。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如结直肠息肉和腺瘤,从而有效降低结肠直肠癌发病率~[3]。结肠镜检查质量是保证结肠镜筛查结果有效性的关键。目前,评价结肠镜检查质量的指标包括插管成功率、撤镜时间、肠道准备质量、腺瘤检出率等~[1]。结肠镜检查操作失败有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易行、无创的门诊早期筛查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从上海市闸北区9个社区医院选取150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粪标本的综合检测一粪潜血(FOBT)、粪钙卫蛋白(CPT)、粪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表达、粪K—ras基因突变并同时行结肠镜检查,评估粪标本的综合检测与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关系。结果190例受检者中FOBT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7.37%;CPT阳性者6例,阳性率为3.16%;K—ras均为阴性。共发现结直肠癌21例,检出率11.05%(21/190),其中DukeA期11例(52.38%),B期9例(42.86%),C期1例(4.76%);FOBT阳性者中结直肠癌检出率为78.57%(11/14)。其中发现病例组(21例)、高危组(129例)与对照组(40例)之间FOBT、MCM2表达差异显著(P〈0.01),CPT均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亦表明FOBT和MCM2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临床意义。结论联合检测粪FOBT、MCM2有助于在普查中发现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及早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发现较早期结直肠癌,从而使疾病在可治愈的阶段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手术切除后患者的结肠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结直肠癌手术切除后患者行肠镜检查情况的分析,探讨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年间结直肠癌术后行肠镜检查患者8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由于术后粘连、肠腔狭窄和肠道准备差等原因,45例未完成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23例(2.7%),异时性癌症8例(0.9%);结直肠息肉检出率:肿瘤性息肉为29.2%,非肿瘤性息肉为23.1%。结论:结直肠癌术后3~6个月以及1年内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局部复发和异时性病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3次粪便潜血定性检查对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6年8月至201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并在检查前1周内完成3次非同日的定性粪便潜血检查的患者, 分析患者连续3次粪便潜血检查结果, 并与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相比较。评估粪便潜血阳性次数对结直肠新生物的诊断价值, 并分析出现粪便潜血阳性结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303例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男性154例, 女性149例; 平均年龄(59.5±15.0)岁。其中结直肠息肉119例, 结直肠癌46例。粪便潜血诊断结直肠息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至少1次阳性为71.4%和52.7%, 至少2次阳性为41.2%和67.4%;3次全部阳性为22.7%和79.9%。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至少1次阳性为91.3%和49.4%;至少2次阳性为80.4%和72.0%;3次全部阳性为54.3%和84.8%。新生物位于左半结肠及进展期新生物与粪便潜血阳性结果均显著相关(P=0.001)。  结论  连续3次粪便潜血检查对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息肉的位置和分化程度对粪便潜血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本院社区大肠癌筛查及结肠镜检查结果,探讨进一步提高癌前病变和早期大肠癌检出率、减少大肠癌发病率的方法。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对本院所属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化科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粪便潜血试验,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参与筛查及完成结肠镜检查的女性患者均多于男性;息肉总检出率为35.6%,男性检出率(42.6%)高于女性(31.7%)(P<0.05);腺瘤总检出率为29.3%,男性检出率(35.5%)高于女性(25.8%)(P<0.05)。结论对无明显症状的社区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尤其是男性居民,可提早发现并处理癌前病变和早期大肠癌,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匹拉米洞法(化学法)与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免疫法)检测不同疾病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的结果.方法 化学法与免疫法同时检测150例粪便样本,其中腹泻组60例、肠炎组21例、上消化道出血组20例、肠癌组9例,正常对照组40名.结果 不同疾病组化学法阳性率均高于免疫法,化学法阳性66例(44.00%),免疫法阳性55例(3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结果 一致占86.00%,不一致占14.00%.结论 粪便隐血检测首选免疫法,对结果 与粪便性状或临床诊断不符的样本,应对照化学法检测结果 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大肠息肉的特点及内镜下治疗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将2 623例行内镜检查患者按年龄段分为2组:中青年组(<60岁)1 236例,老年组(≥60岁)l 387例.比较2组大肠息肉检出率、癌变率及大肠息肉内镜下特点与病理类型,并观察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结果 发现大肠息肉患者417例(共567枚息肉),均经内镜下手术治疗成功,成功率为100%,术中无严重出血、穿孔、烧灼伤等并发症发生.老年组的大肠息肉检出率和癌变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1.77%比9.30%、3.31%比1.74%,均P<0.05),且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P<0.05).中青年组以炎性息肉为主,老年组以腺瘤性息肉为主;2组息肉分布均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结论 内镜检查是发现并处理大肠息肉的有效方法.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具有简单、创伤小、痛苦少、省时、安全、费用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高危人群大肠肿瘤普查方案的效/价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和目的:“两步法”大肠肿瘤普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较高,“一步法”的依从性又较差。该研究比较这两种方法在高危人群普查中的效/价比及其适用范围。 方法:A组:419名50岁以上人群参加盲法普查,同步进行肠镜和粪便筛检试验(OB、MA和SC)B组:2500名50岁以上人群先行粪便隐血(Hemoccult Sensa)检查,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 结果:A组检出腺瘤43例。“一步法”的腺瘤检出率10.34%,各种“两步法”方案的腺瘤检出率仅为0.24%~1.20%。“一步法”每检出1例腺瘤花费482.72元,各“两步法”方案为616~2506元;B组检出腺瘤18例,早期大肠癌1例,肿瘤检出率0.94%,每例花费627.53元。 结论:高危人群的大肠肿瘤普查方法中以“一步法”的效/价最佳。“两步法”各方案中OB、MA互补可望有较好应用前景,适用于一般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18.
王贞彪  孙承民 《临床荟萃》2010,25(17):1480-1483
目的 对26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结肠黏膜病变特征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10年来有结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26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AIDS患者均有发热和腹泻等症状.其中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者19例(73.1%),体温最高达39.5℃.以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7例(26.9%),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里急后重、水样或黏液便,大便3~10次/d;26例患者中有20例(76.9%)有程度不等的口腔溃疡、鹅口疮、咽痛、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大便潜血和脓血便阳性率高,分别达69.2%(18/26)和57.7%(15/26);结肠镜检查:84.6%(22/26)患者有不同程度病变,其中慢性结肠炎11例,结肠溃疡10例,回盲部恶性淋巴瘤1例;病变部位以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病变波及直肠者,腹泻症状重;组织病理学检查无特异性;病原学检查:16例活检结肠黏膜组织中检出病原体7例(43.8%).结论 发热和腹泻是AIDS的常见症状;AIDS患者结肠病变多见,表现为慢性结肠炎和结肠溃疡,偶见肿瘤;病变波及直肠者,临床症状重;大便潜血阳性或脓血便,多提示肠道有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受检者进行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及增强扫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结肠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诊断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别记录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 vol)。结果:104例受检者中,阳性病变者91例,阴性13例。其中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检出阳性者89例(89/91,97.8%),低剂量CT的CT辐射指数较常规CT平均降低60.59%。与常规剂量CT相比,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对肠壁浸润程度、病变定性及腹膜后淋巴结的显示均稍差,而增强扫描有助于弥补这些不足。结论: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结直肠病变,且较常规CT的X线辐射剂量低;增强扫描适用于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