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在血液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SYSMEX-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吸样,染色分析和计数网织红细胞。结果网织红细胞成熟度(高荧光网织红细胞+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是评价骨髓增生情况的较好指标,它对抗贫血治疗、化疗以及贫血的鉴别诊断均有很好的临床意义。结论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数值能更细微、全面地反映红细胞生成,更好地评价骨髓造血功能,对临床诊断各种贫血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RBC)。胞质中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质中呈现蓝色的颗粒,颗粒间又有丝状连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Ret[1]。Ret作为评价骨髓造血功能和RBC生成活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其计数方法的不断改进,临床应用价值越来越高。1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1.1手工法显微镜计数为Ret计数的传统方法,即用显微镜目测计数经活体染色的Ret占成熟RBC的比例[2]。Ret在煌焦油蓝等碱性染料活体染色时,胞质可出现蓝色…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网织红细胞指数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这期间的过渡细胞;长期以其来作为贫血鉴别诊断过程中最早应用的参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际上采用流式技术测定网织红细胞RNA观察应用于反映骨髓造血能力。作者将网织红细胞流式测定运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及部分伴有低氧血症患者、分析患者处于不同的缺氧水平时,其Ret水平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监测COPD发展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RBC).胞质中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质中呈现蓝色的颗粒,颗粒间又有丝状连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Ret.Ret作为评价骨髓造血功能和RBC生成活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其计数方法的不断改进,临床应用价值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流式细胞术(FCM)定量分析为网织红细胞计数提供了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更多的相关参数。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可以提供Ret‰、Ret绝对计数,Ret成熟指数(RMI)、低荧光强度百分率(LFR)、中荧光强度百分率(MFR)、高荧光强度百分率(HFR)等参数,可准确的反映RBC生成状况,为了评价其计数网织红细胞的各种性能,我们采用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0例健康人及25例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进行定量计数,同时用FCM和手工镜检法作网织红细胞定量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网织红细胞是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以及判断贫血和相关疾病疗效的重要指标.过去检测方法采用传统手工显微镜目视计数法费时费力,稳定性和重复性差.随着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网织红细胞计数也逐渐实现自动化检测.该技术为网织红细胞的计数提供了更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更多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7.
网织红细胞及其荧光强度的测定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和成熟红细胞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内存有嗜碱性物质RNA,过去一直将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绝对值和血小板计数作为骨髓移植、放疗、化疗恢复期的观察指标,而这些指标易受移植后感染、排异及长时间输人血小板等因素的影响,所测结果有时不能准确反应造血系统实际情况,而网织红细胞的测定主要是作为某些贫血鉴别诊断的初筛指标。近年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等自动化分析仪器为网织红细胞计数提供了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更多的相关参数。运用全自动流式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可获得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率(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率(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率(HFR)等一系列参数(根据红细胞RNA的存在量将细胞的成熟度分为3级)。其中HFR和HFR+MFR的出现不仅能反映骨髓造血活性,而且其出现或增高均早于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等常规指标、并不受感染、排异和输入血小板的影响。大量试验证明: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及其荧光强度的变化,既可作为某些贫血鉴别诊断的初筛指标,同时也是判断骨髓造血系统抑制和...  相似文献   

8.
网织红细胞是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以及判断贫血和相关疾病疗效的重要指标[1],过去检测方法采用传统手工显微镜目视计数法费时费力,稳定性和重复性差,随着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网织红细胞计数也逐渐实现自动化检测,该技术为网织红细胞的计数提供了更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更多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9.
许安春  张爽  杨雪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72-1072,1074
目的探讨采用网织红细胞监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1例已确诊的术后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化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和分类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从化疗或第3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于化疗后第14天开始出现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则于化疗后第6天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化疗后第21天开始出现回升。结论网织红细胞以及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可作为早期评价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骨髓抑制和恢复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网织红细胞计数对各类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为显微镜下计数经活体染色的网织红细胞占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此法费时、重复性较差,随着分析仪器的发展,使网织红细胞计数成为现实。本文通过对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网织红细胞与传统方法的比较,得出的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的某些参数与成熟红细胞相应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西门子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对112例男性和11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进行多项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确认参考范围,并与成熟红细胞5项相应的参数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纳入研究者中,女性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ic#)、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CHr)、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r)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45%~1.76%、(22~86)×109/L、30.1~36.4pg、99.5~113.7fL;男性的这4项参数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54%~1.93%、(29~104)×109/L、32.6~36.6pg、97.6~112.7fL。网织红细胞计数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明显大于成熟红细胞平均体积,且女性略高于男性;CHr明显高于成熟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量,而体积较大的网织红细胞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则低于成熟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低于成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成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的均一性则比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均一性好。结论建立了网织红细胞一些应用较少的参数的参考范围并与红细胞的相应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及网织红细胞三分群参数在标准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地贫)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经基因确诊的56例6~13岁标准型α-地贫患儿设为观察组,80例同一年龄阶段的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参数的变化。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和Mentzer指数(MCV/RBC);网织红细胞参数包括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及三分群参数即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参数的差异。结果标准型α-地贫患儿红细胞参数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小红细胞增多,Hb减低,MCV、MCH、MCHC均下降,RDW-CV轻度升高,Mentzer指数小于13。网织红细胞三分群表现为LFR%降低,MFR%和HFR%相应升高。除RET%外,观察组的其他各参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细胞参数及网织红细胞三分群参数对地贫患儿的筛查及其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进一步进行基因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量网织红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在骨髓中由原始红细胞经过增殖分化成为早、中、晚不同阶段的幼稚红细胞,然后由晚幼红细胞经过脱核变成网织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仅占0.5%-1.5%左右。应用活性染料亮甲酚蓝染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染料与rRNA结合形成的网状沉淀物。在临床上使用这种方法计数1000个红细胞计算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由于检测细胞少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网织红细胞的主要特征是随其成熟程度核DNA消失,RNA也逐渐减少。根据这一特征用RNA的  相似文献   

14.
网织红细胞检测对贫血患者诊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并探讨其对临床各类贫血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对各类贫血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和记录分析。结果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外,各类贫血患者骨髓红系呈不同程度代偿性增生;恶性肿瘤患者经放、化疗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恢复。结论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能更真实地反映骨髓红系造血水平,对贫血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鉴别贫血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织红细胞测定是贫血最初评估中明确诊断思路的重要手段,其水平反映骨髓衰竭或代偿的状态。但是由于许多贫血的发病机制复杂,使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的水平趋势变得不确定,因此其临床应用价值受到局限。作者采用流式法测定网织红细胞,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对各类型贫血进行分析,探讨IRF在贫血鉴别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ADV120全血细胞分析与显微镜形态检查结果在儿科疾病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网织红细胞多参数分析在地中海贫血患者中测定的意义;仪器法与目测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比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末梢血有核红细胞的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35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有效组(27例)和治疗无效组(8例);测定其治疗前、后外周血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相应骨髓象。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治疗前网织红细胞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治疗有效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参数比治疗前升高,差别有显著性(P〈0.01),骨髓增生度比治疗前增高;③治疗无效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及绝对值、高散射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及绝对值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前后骨髓造血功能无明显改变;④治疗中各参数开始升高时间(中位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为11.4d:高散射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为5d;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5.6d。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为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较好的指标,其中高散射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为更灵敏指标: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对于再障治疗效果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各参数评估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化疗的54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回顾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化疗前后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 (1)与化疗前相比,研究对象化疗后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均显著下降,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显著升高,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化疗前后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对象化疗前后RBC、HGB、HCT、PLT、RET、RET%、IRF、MFR的下降幅度与WBC下降幅度呈显著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25、0.401、0.429、0.534、0.690、0.624、0.507、0.498,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监测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T、RET%、IRF、MFR等指标下降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对疾病发展的影响。方法用仪器法检测老年恶性肿瘤Ⅰ-Ⅳ期贫血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结果老年恶性肿瘤贫血Ⅰ Ⅱ期,Ⅲ Ⅳ期组血小板数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血小板参数的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体积血小板比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恶性肿瘤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RET)计数,低荧光比率网织红细胞值(LFR),中荧光比率网织红细胞值(MFR),高荧光比率网织红细胞值(HFR)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可作为肿瘤化疗时骨髓受抑制和开始恢复得早期诊断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开始后每5天进行一次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比率(RET%)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检测,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化疗开始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第15天下降到最低点,化疗后20d指标回升。网织红细胞比率在化疗后的第15天回升,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在第10天开始回升。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在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上比白细胞和血小板早,因此网织红参数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