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建立适合医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和方法。方法遵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房药师注重处方的审核,参与处方点评;临床药师重在处方(医嘱单)点评及对药房药师点评的再评价;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复查点评结果,向医院提出改进措施。结果三级处方点评模式和方法,能够提高药房药师的审方能力,保证处方点评的公正合理,确保处方点评制度的有效实施。结论三级处方点评模式有利于处方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处方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建立适合本院发展的门诊处方点评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方法。方法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具体指导下,建立三级处方点评制度。一级点评注重处方的审核和直接反馈;二级点评重在对一级点评的再评价;三级点评提出改进措施,建立奖惩机制。结果通过三级点评制度的实践,能够提高药房药师的审方能力,保证处方点评的公正合理,确保点评制度的有效实施。结论我院的三级处方点评制度,有利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师全程监控医院合理用药的方法与措施。方法参照《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建立三级岗位药师全程监控合理用药的实践模式。抽查该实践模式实施前门诊处方20677张作为干预前的处方样本,实施后门诊处方26538张作为干预后的处方样本。将干预前后的处方样本进行合理性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级岗位药师全程监控合理用药的实践将事前干预与事后干预成为日常可控行为,明显提高了医院用药合理性。不合理处方占总处方数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75%降至干预后的1.64%。结论加强业务培训可使一级岗位药师将简单的不合理处方基本消除在事前阶段;二级岗位药师提高了处方点评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三级岗位药师要充分肯定并鼓励下级药师的处方监控行为,及时协助解决反馈的问题,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宋智慧  李荔  王家伟 《中国药房》2013,(46):4355-4357
目的:对某院“医改”后2013年1—5月门诊药房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抽取该院2013年1—5月中每月第1个连续5个工作日的门诊处方,采取处方四级点评、四级反馈的模式,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共抽取处方186944张,不合理处方总数为648张,平均处方合理率为99.65%,与“医改”前(2012年7—11月)平均处方合理率93.18%比较,处方合理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合理用药类型为适应证不适宜(25.37%)、用法用量不适宜(48.70%)。结论:“医改”后该院处方合理率明显提高,但仍应继续通过多种措施加强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进一步提高该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探索建立适合我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在《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指导下,我院药房药师重在进行处方审核,参与处方点评;临床药师重在进行处方(医嘱单)点评及对药房药师点评进行再评价;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复查点评结果,向医院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处方点评制度提高药房药师的审方能力,保证处方点评的公正合理,有利于处方的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门急诊药房处方点评的工作模式。方法:抽取本院门急诊药房2010年3月-12月的部分处方,由责任药师进行初评,就药物选择、药物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等几个方面判断处方的合理性。复评药师对初评结果进行复评,由责任药师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医师,督促其整改。结果和结论:药师在处方点评中发现了部分不合理用药情况,通过沟通,使医师更正,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该项工作有利于提高药师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的基本指标要求,研究我院门诊处方特点,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12月每月门诊处方300张,总计3600张进行统计点评,对不合理处方及用药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在随机抽取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5.09%,基本药物使用率47.3%,平均用药2.60种,合格处方率92.17%。经过一年的持续点评干预,不合格处方率下降到7.83%。结论:处方点评和干预措施改善了我院处方质量。加强门诊审核药师药学知识学习会对降低不合格处方率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行处方点评前后门诊处方质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本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前后门诊处方质量的变化,包括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处方书写的合格率。方法对2006年及2007年同期本院门诊就诊患者处方进行点评。结果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后问题处方率3.66%,比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前问题处方率14.1%明显减少。结论通过对医院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的点评,加强对执业医师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干预或警示,使医院的药品管理,处方开具和调剂以及医疗费用控制等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情况,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抽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3年第1李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1364张,以《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广东省处方点评实施规范(试行)》为标准,从书写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角度,判断不合理处方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1199张,其中书写不规范和用药不适宜处方分别为1168张(占97.41%)、31张(占2.59%),前者主要表现为医师无指征延长用药疗程、处方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等,后者主要表现为用法与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等。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书写不规范处方比例仍较高,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药师审方制度,改善合理用药监督反馈管理环节,进一步提高门诊抗茵药物处方合理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本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规范处方书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月份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本院门诊处方共7 317张,进行处方点评,统计基本用药指标,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本院门诊处方书写及用药基本合理,合理处方6 131张,不合理处方1 186张,处方合格率为80.66%。结论:应加强对处方规范性的重视,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处方点评制度,提高药师专业水平,加强医生与药师的沟通,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我院合理用药,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方法:运用我院处方评价系统对2009年药物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及《处方管理办法》对抽取的处方进行点评。结果:2009年门诊处方总计497047张,处方合格率达99.3%。其中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53.6%,不适宜处方占33.6%,超常处方占12.8%。结论:我院2009年度处方合格率较高,但仍有不合理情况,应进一步重视处方点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医院处方质量,探索处方点评工作的新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每月100例门、急诊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前6个月为手工完成,后6个月为应用处方点评软件进行点评,对比2种点评模式。结果:我院门、急诊处方平均用药2.3种;系统模板修改后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21.9%;注射剂平均使用率为23.7%;基本药物平均使用率为27.3%;处方平均金额为264.4元;所有抽取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327例,其中不规范处方101例,占不合理处方的30.9%,不适宜处方223例,占不合理处方的66.2%,超常处方3例,占不合理处方的0.9%;对比手工与应用软件进行处方点评,可以看出2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是处方点评软件的应用更符合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结论: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使我院处方规范性、合理性有较大提高;处方点评软件的应用提高了处方点评工作效率,同时适应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开发处方点评计算机程序,完善处方点评管理体系,推动"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建设。方法: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为基础,将行政干预和计算机信息化相结合,从运行流程及组织架构的优化、计算机程序功能的体现、行政管理措施的落实等方面着手,构建一套完善的处方点评管理体系。结果:通过实施多样化的处方抽样模式,可实现门急诊全处方点评、专科处方点评、特定医师群体处方点评、特定药品处方点评、特定药物分类处方点评;将人工点评与智能汇总相结合,可高效点评处方中存在的不规范处方、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结论:该管理体系可实现处方自动传递、抽样智能化、统计汇总自动化、结果公示智能化,改善单纯计算机点评模式的机械化,满足临床药物治疗需求。完善的组织构架、合理的奖惩措施,有助于提升处方合理率,促进合理用药,加强"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为依据,抽取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共35 200张,采用专业的处方点评软件,对处方基本指标、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不合理处方并进行干预。结果:处方平均用药种数为1.67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90%;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12.10%;不合理处方1 792张,占总调查处方数的5.09%,其中不规范处方1 388张,用药不适宜处方404张。结论:在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开展事前审方和采取干预措施后,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处方质量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三甲医院2012年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门诊处方随机抽样,共抽取46831张,按相关法规、规定,对抽样处方进行点评。结果:2012年不合理处方比例为3.6%,较前几年不断下降;其中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47.8%,不适宜处方占44.8%,超常处方占7.4%。结论:自建立处方统计制度和采取干预措施以来,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处方用药基本指标处于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前3季度处方管理及不合理用药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门急诊处方的管理及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并分析原因,通过行政管理改善全院处方合理用药。方法:汇总2010年1—9月处方评价表,对2010年前3季度不合理处方登记表通过Excel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并与2009年比较。结果:2010年前3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56%,注射剂使用率为37.22%,均较2009年有所下降,共有420张不合格处方,其中不规范处方与用药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82.86%。结论:处方管理质量较2009年有所提高,但不合理用药情况仍存在,应采取各项干预措施,加强不规范处方与用药不适宜处方持续性改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门急诊用药基本情况,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急诊2012年1-12月处方7200张,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规为依据,对抽取处方进行点评,并将结果整理分析。结果:我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01%,其中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14%,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89%;不合理处方246张,以用药不适宜处方和不规范处方为主,不合理处方占处方总量的3.42%。结论:我院门急诊处方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之处,需要医师和药师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处方质量,以促进门急诊合理用药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眼科医院信息系统(HIS)中门诊处方的情况,为持续改进处方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某眼科医院HIS中67 695张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出现不合理处方的原因并进行相应干预。结果:通过处方点评和针对性地开展了有效的干预,提醒相关人员注意处方的开具及在调配、发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促进了合理用药,不合理处方数呈现逐月递减趋势。结论:医院可根据基于HIS打印的门诊处方的特点,提出改进处方管理的建议,以提高处方合理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开展电子化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基础上,借助pb6.5软件开发处方点评页面,使用sql 2008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付,开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系统并加以运用。结果:使用电子化处方点评系统以来,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同时促进了药师和医师的交流和沟通。结论: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院门诊处方合理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基本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评价指标》、《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度门诊处方共66419张,逐一审核并登记处方基本指标并整理不合理处方,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处方基本指标、处方书写质量、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随机抽取每月15日的门诊就诊患者30例(共360例)进行患者关怀指标分析。结果:我院每次就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2.65种,抗菌药物使用率38.7%。处方不合格率占调查总数的7.1%,其中处方书写不合格率占该项调查总数的93.7%;不合理用药处方占不合格处方总数的6.3%,表现为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当等。患者关怀指标中的平均就诊时间为4.7min,平均取药时间为15.8s,按处方实际调配药品百分率为99.6%。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水平基本合理,但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