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肺复苏时静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主动脉内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时静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主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对5例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的同时,经股动脉插管测压,观察静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时主动脉内压力的变化。结果:在应用1mg肾上腺素时,主动脉内压力为(6.773±2.665)kPa(1kPa=7.5mmHg),与用药前的压力(6.613±2.265)kP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当肾上腺素剂量增至每次5mg时,主动脉内压力增至(7.973±3.044)kPa,与应用1mg肾上腺素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将肾上腺素剂量再增至每次10mg时,主动脉内压力为(8.453±3.148)kPa,与肾上腺素剂量每次5mg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肾上腺素增加主动脉内压力效应的持续时间为(7.45±1.41)分钟,与剂量无关。结论: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首剂可试用5mg,若需再次应用,可隔5分钟按原剂量追加,能获得较好的血管效应而避免过大剂量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骨结核病灶清除术和减压手术(以下简称病清减压术时).一般行硬膜外麻醉。病人处在清醒状态.手术室护士为了默契配合.保持肃静.营造一种庄重的气氛.使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防止语言信息对患者的刺激.我院外科医务工作者.形成了普遍遵循的一种手术用手语。观介绍如下。互切口时索取手术刀.右手旋前.作持刀状,腕部诈切样活动。2止血时要血管组,伸右手掌向上。此姿势亦可表达要其他器械,但必须同时佐以语言,如Allis.Kocher等。3结扎时要结扎线,伸右手,拇指与手掌分开,掌侧向下.脱抬高.通常递单线。若要线卷和带给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基层医院建立有效的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20名外科住院患者在入院、出院时的低体重率、低白蛋白血症率及营养不良贫血率进行调查。结果低体重率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为9.2%、19.2%,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白蛋白血症率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为10.8%、20.8%,差异有显著性(P〈0.05);营养不良贫血率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为24.2%、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基层医院外科住院患者中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率,在住院期问患者营养状况未能改善。出院时均低于入院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面神经损伤后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方法效果。方法: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中心.用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进行实验。左侧上颊神经切断后作端端吻合。右侧上颊神经切断后,远断端与下颊支侧方,外膜开窗处作支间端侧吻合。分别于术后1,2,3个月时作肌电图后取材,作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1,2个月时,端侧吻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慢于端端吻合[1个月时(10.6&;#177;2、20),(15.7&;#177;2.13)m/s.2个月时(14.4&;#177;1.80).(20.80&;#177;3.10)m/s,P&;lt;0.05],术后3个月时端侧吻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端端吻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2.8&;#177;2.40).(23.20&;#177;2.14)m/s,P&;gt;0.05]。术后1,2个月时,端侧吻合有髓神经纤维数少于端端吻合[1个月时(34.16&;#177;4.24),(44.28&;#177;3.04)个/高倍视野,2个月时(43.64&;#177;3.20),(52.84&;#177;2.16)个/高倍视野,P&;lt;0.05],术后3个月时端侧吻合有髓神经纤维数与端端吻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4.66&;#177;2.48),(66.12&;#177;1.96)个/高倍视野,P&;gt;0.05]。结论:面神经断伤作端侧吻合后,早期神经再生质量不及端端吻合优良,晚期效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5.
使用说明: 1.本索引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标引。 2.所有主题词按首字汉语拼音排列。 3.拼音相同时,按四声区别,同声时再按笔画多少,少的在前.多的在后,第一字相同时,按第二字,第三字。 4.副主题词也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在同一主题之下。 5.罗马数字代表期数,阿拉伯数字代表页数。  相似文献   

6.
患者田某,男性,65岁,冠心病15年,并伴有心肌肥厚病史。诉长期心前区闷痛,尤以室内静坐时为重,有压抑感,室外运动时症状缓解。近期不适加重来院就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在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里ST段下移大于0.1mv。其中最大下移3.2mv,发生时心率65bmp,T波倒置呈冠状T。最大ST段上移1.5mv,发生时心率120bmp。最大心率141bmp,发生时ST段 1.4mv,T波直立。最小心率52bpm,发生时ST段~2.0mv。房早23个,SDNN-24小时为147。动态心电图诊断:ST段异常改变,偶发房早。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五项 EXT 测定中的影响因素,发现采血过程时间≥240秒时,EXT 测定结 果差异显著(P<0.050~0.010);旋转时间为5分钟时,不能形成血栓,旋转时间为10分钟时, 血栓形成不良;旋转时间≥20分钟时,与15分钟的EXT差异显著(P<0.05);旋转速度为3. 7rpm时,不能形成血栓或血栓形成不良;实验温度为25℃或43℃时,EXT结果与37℃差异显 著(P<0.050);血栓形成后放置的时间≥1小时时,EXT测定结果差异显著(P<0.050~0. 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的吸入麻醉药在不同的MAC下,手术前、切皮时、手术中AEPI的变化。方法ASA1-2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为安氟醚组(R)、异氟醚组(Iso),每组20例。诱导后于切皮前顺序吸入0.5MAC、1.0MAC、1.5MAC,切皮时吸入1.0MAC或1.5MAC,切皮后顺序吸入1.5MAC、1.0MAC、0.5MAC达到后平衡10min,术毕停止吸入麻醉药。监测不同MAC时及苏醒时AEPI值。结果组内比较:En组:切皮前吸入0.5MAC时AEPI高于吸入1.0MAC、1.5MAC,P〈0.05。切皮时吸入1.0MAC时AEPI高于1.5MAC,P〈0.05。吸入0.5MAC时,切皮前AEPI值高于切皮后,P〈0.05。组间比较:切皮前吸入0.5MAC En组AEPI值高于Iso组,P〈0.05。结论安氟醚、异氟醚吸入麻醉药浓度为1.0MAC或1.5MAC时AEPI组内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并且此时AEPI值显示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大连市友谊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70例(发病72h以内),将2003-01/12未成立卒中单元时住院的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神经内科治疗,2004-01/12住院进入卒中单元治疗的88例患者设为卒中单元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15d和1个月时评估3次,评估内容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Barthel指数越高,提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结果17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入院时两组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15d时,卒中单元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至治疗1个月时差距更大(18.77&;#177;9.68,23.22&;#177;16.33,P&;lt;0.05;11.24&;#177;7.63,18.32&;#177;10.23,P&;lt;0.01)。(②barthel指数:入院时两组比较无差异,治疗15d和1个月时,卒中单元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d:50.23&;#177;38.66,42.33&;#177;34.26;1个月:66.23&;#177;36.66,51.36&;#177;34.33,P&;lt;0,01)。结论卒中单元治疗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使用说明:1.本索引按 《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标引。2.所有主题词按首字汉语拼音排列。3.拼音相同时,按四声区别,同声时再按笔画多少,少的在前,多的在后,第一字相同时,按第二字,第三字。  相似文献   

11.
次声作用后大鼠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次声多次暴露对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次声暴露组,用8Hz,130dB的次声连续作用大鼠1,7,14,21,28d,2h/d,测定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结果:次声暴露1d,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发生变化(P&;lt;0.05),7,14d时降低明显[0,7,14d时分别为(35.55&;#177;3.64),(34.70&;#177;4.26),(33.37&;#177;4.78)“μmol/L],与对照组[(0,7,14d时分别为(36.01&;#177;3.41),(36.02&;#177;3.71),(36.11&;#177;3.39)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310,P&;lt;0.01)。21,28d时恢复正常(P&;gt;0.05);大鼠血浆内皮素-1含量在暴露期间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130,P&;lt;0.01),7d时升高最多,14d时升高最少,21,28d时较14d时有所升高。结论:次声可引起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情况和次声暴露时间和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下颌第一磨牙金属烤瓷冠受载时的应力状况。当临床备牙量一定时(咬合面冠厚2.0mm),研究不同基底冠厚度(0.2,0.4,0.6,0.8mm)对基底冠和瓷层应力状况的影响,为金属烤瓷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结果:随着基底冠厚度从0.2mm增大到0.8mm,基底冠和瓷上的压应力峰值与Mises应力峰值有增大的趋势,拉应力峰值则呈降低的趋势。但是,当基底冠厚度为0.2mm时,拉应力峰值远远大于基底冠厚度为0.4,0.6,0.8mm时的拉应力峰值,而后3种厚度基底冠之间的拉应力峰值变化不明显。结论:临床制备烤瓷牙时,选择0.4mm厚度的基底冠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脑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祥  张微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466-4468,i002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患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各梗死周围区bFGF的阳性反应产物增加,3d时反应最高,对照组、患侧刺激组、双侧刺激组A值分别为89.47&;#177;11.19.92.19&;#177;10.50,97.44&;#177;12.40,7d时下降。分别为81.17&;#177;11.78。87.05&;#177;6.78,96.62&;#177;9.33,14d时为76.75&;#177;9.25,90.19&;#177;9.52,91.58&;#177;5.59,28d时为74.22&;#177;8.29,78.15&;#177;9.54,79.82&;#177;7.41,仍有阳性产物表达。患侧刺激组在14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F=5.048,P&;lt;0.05),双侧刺激组在7,14d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4.389,5.048,P&;lt;0.05)。结论:电刺激明显增强bFGF的表达,双侧电刺激效果更早出现。  相似文献   

14.
三例胰岛素瘤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胰岛素瘤围手术期血糖变化的规律及护理注意事项,对1991~1995年3例胰岛素瘤患者分别于入院时、症状发作时、手术开始时和瘤体切除后每15~40min,术后1周内每日清晨和出院时测定血糖。3例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入院时为2.32mmol/L,症状发作时0.90mmol/L,手术开始前1.53mmol/L,瘤体切除后15min2.53mmol/L、40min3.73mmol/L、1h4.43mmol/L,术后第1~4天分别为18.76mmol/L、12.81mmol/L、9.16rnmol/L、49mmol/L,第7天5.93mmol/L,出院时5.20mmol/L。认为:①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尤其是症状发作时血糖对胰岛素瘤诊断有重要意义。②取血糖样本时要确保患者的空腹状态。③采取症状发作时血糖要有应急抢救护理措施。④术中及术后1周内血糖监测及护理是手术成功及疗效满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皮疹2护理2.2制定护理计划2.2.1护理目标2.2.1.1保持患者皮肤的完整。2.2.1.2避免加重患者皮肤损伤的各种因素。2.2.1.3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2.1.4让患者掌握最有效的皮肤护理方法。2.2.2护理措施2.2.2.1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自卑心理,鼓励患者与他人接触;照护患者时不可有嫌弃的态度,如短暂的厌恶目光,接触患者皮肤时的迟疑,非必要的时刻戴上手套等;讨论患者病情时,应实事求是,不应有厌烦的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在适当时候告诉患者病情;要求亲属积极配合,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鼓励患者主动参…  相似文献   

16.
正常翼外肌与翼外肌痉挛的肌电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正常翼外肌、翼外肌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正常翼外肌、翼外肌痉挛的肌电特征。方法:以35例单侧翼外肌痉挛成人患者为实验组,3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ZEP-500型诱发电位仪(中科电器高技术公司)测试翼外肌上下头在最大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紧咬及张口1.0,2.5cm的肌电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在ICP及开口运动中均有肌电活动;张口1.0cm时,翼外肌上头肌电变化较ICP时低,张口2.5cm时较张口1.0cm时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lt;0.05)。实验组ICP,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为0.60,0.74,无显著性差异(P&;gt;0.05);张口2.5cm时,低于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0.49,0.24,无显著性差异(P&;gt;0.05);张口1.0cm时,实验组肌电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2.15,2.31,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支持翼外肌上下头是协同肌肉,均表现为开口时收缩的观点;翼外肌痉挛时,张口1.0cm的电位明显高于正常翼外肌电位,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受试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抗荷正压呼吸,身体上部着加压服时发生臂痛的性质、程度,并对其防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被试者为6名男性青年,正加速度( Gz)暴露时,先观察受试者穿中囊代偿背心和65%大面积抗荷服(ECGS),在5.0,5.5,6.0,6.5,7.0G各持续15s时的臂痛程度和性质;休息10min后,受试者改穿身体上部加压服进行7.0G持续15s,观察臂痛缓解的程度。结果:6名受试者均完成了本项实验。穿中囊背心的受试者,在6.0,6.5,7.0G时均有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臂痛,疼痛发生的几率和程度与G值的增高成正比。在7.0G时穿身体上部加压服后,双臂均无疼痛感。结论:身体上部加压服可以消除高 Gz与PBG引起的臂痛。  相似文献   

18.
家庭康复护理入户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家庭康复现状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制定“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根据方案对社区护士进行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以“Orem自理模式”对干预组实施家庭整体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于研究1,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评定。结果:干预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综合性自理能力:1个月时(20.67&;#177;3.09比11.87&;#177;3.81,F=207.22)、3个月时(22.63&;#177;2.09比12.77&;#177;3.88,F=180.40);知识性自理能力:1个月时(8.60&;#177;1.19比5.67&;#177;1.45,F=157.45)、3个月时(9.20&;#177;0.71比6.00&;#177;1.44,F=142.07,P=0.00);决策性自理能力:1个月时(5.17&;#177;1.77比2.53&;#177;1.53,F=116.13)、3个月时(6.57&;#177;0.77比2.93&;#177;155,F=156.79);行为性自理能力:1个月时(6.30&;#177;1.09比3.67&;#177;1.60,F=98.35)、3个月时(6.87&;#177;0.97比3.83&;#177;1.62,F=69.69)。结论:培训社区护士开展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临界关闭压无创测定健康志愿者的脑血流调节下限,探讨CO2变化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8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进行。同步监测79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均同意参加实验)在正常呼吸、屏气和过度换气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桡动脉血压和呼气终末呼出气体CO2分压,并离线计算临界关闭压和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9名被试者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屏气时明显高于正常呼吸时[(69.4&;#177;15.0),(58.4&;#177;10.4)mmHg,P〈005],过度换气时明显下降[(44.0&;#177;10.8)mmHg,P〈0.05]。②临界关闭压:屏气时较正常呼吸时显著下降[(27.7&;#177;17.2),(31.2&;#177;12.5)mmHg,P〈0.05],过度换气时明显升高[(39.0&;#177;11.8)mmHg,P〈0.05]。③呼气终末呼出气体CO2分压:过度换气时较正常呼吸明显下降[(32.0&;#177;6.4),(46.2&;#177;5.4)mmHg,P〈005]。④相关性分析:三种情况下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均与临界关闭压负相关(r=-0.4189,-0.4870,-0.4661,P〈0.05),屏气和过度换气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变化率也与临界关闭压的变化率呈负相关(r=-0.6105,-0.5551,P〈0.05),且低CO2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变化率和呼气终末呼出气体CO2分压的变化率呈“S”型曲线关系。结论:屏气CO2上升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上移,过度换气CO2下降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下移,其机制和脑血管平滑肌收缩程度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2例慢性特发性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咪唑斯汀10mg/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后2周、4周和8周时复诊观察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周时痊愈48例(52.2%),显效12例(65.2%);4周时痊愈56例(60.9%),显效10例(71.7%);8周时痊愈51例(55.4%),显效14例(70.7%)。2周时4例出现轻度头晕(4.3%),4周复诊时消失,8周时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应用咪唑斯汀可有效地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副作用少,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